Top Banner
钩 钩 钩 钩 钩 钩 钩 钩 Leptospirosis 四四四四四四四 四四 四四四 西
24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Jul 24, 2015

Download

Documents

yansongfa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钩 端 螺 旋 体 病钩 端 螺 旋 体 病 Leptospirosis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 雷学忠

Page 2: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概 述概 述 定义 临床特征

Page 3: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学病原学 致病性钩体:能在人、动物体内寄生,菌

体细长,有 12 ~ 18 个螺旋,两端弯曲成钩状 基本结构: 菌体 互相缠绕 菌丝 透明外膜 生化特性: 需氧菌,生长、繁殖慢 对酸碱、各种消毒敏感

Page 4: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Page 5: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学病原学国际 23 个群 国内 22 个群 200 个血清型 79 个血清型

主要菌群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为洪水型和雨水

型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为稻田型主要

菌群。

Page 6: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猪、犬、牛、羊、猫。传染途径:间接接触传播。皮肤及黏膜,

其他接触(涉水、游泳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 尤其青年农 民及新迁入疫区者,病后获同型免疫力。

Page 7: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形式:稻田型:南方各省 洪水型:北方各省 季节:夏秋季 (6 ~ 10 月 ) , 8 ~ 9 月高峰; 年龄:青壮年 , 农村儿童 ,20 ~ 40 岁 40% ; 性别:男>女; 职业:以农民、渔民、屠宰工人为主; 地区分布:全球:分布广,以热、亚热带最多; 我国: 31 省、市、自治区均有。

Page 8: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发病机制与病理钩体 - 淋巴管、小血管 - 血(钩体败血

症) - 直接作用 - 多种毒素 - 肺,肝,肾,脑膜,肌肉

病理:基本病变为全身毛细血管感染 中毒型损伤,重者可引起内脏与组织弥 漫性点状或片状出血。

Page 9: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4 期、整个过程约 2W 。 潜伏期 10(2 ~ 21 )天 败血症期 3 天 ± 器官损伤期 6 天 ± 恢复期 4 天

Page 10: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 早期:起病后 3 日内 - 三症 , 三征 中期:器官损伤期(病后 3 ~ 10 日), 肺、肝、肾、脑膜、肌肉等。 恢复期:起病 7 ~ 10 天后,多数痊愈,

少 数在热退后几日-半年出现迟发变态反应。

Page 11: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单纯型):

最常见,“三症三征”。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脑膜脑炎型 肾功能衰竭型

Page 12: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肺出血型 大出血诱因 大出血表现: 先兆期: 面潮红→苍白 心慌、烦躁 呼吸加快 心动过速 肺部湿啰音 出血期:肺弥漫性大出血症状,体征 垂危期:神志、呼吸改变、循环衰竭。

Page 13: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黄疸出血型: 黄疸与肝损 腔道出血(鼻、消化道) 肾损 脑膜脑炎型:以中枢 N系统损害为主, 颅内压↑表现。 肾功能衰竭型:肾损严重,常并黄疸出血

Page 14: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常规:血常规: WBC正常或↑,中性正常或↑; 尿常规:蛋白尿,可见WBC 、 RBC 、管型 血沉:增快,以黄疸出血型明显。 特异性检查: 培养 血清学试验:凝溶试验,抗体滴度 4

倍↑增长 钩体病的实验诊断:

Page 15: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早期实验室诊断 ①ELISA : ②耐热抗原玻片凝集试验: ③分子杂交技术: ④聚合酶链反应( PCR ): ⑤其它:改良免疫酶直接染色检出钩

体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有助早期诊断,且快速、简便。

Page 16: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诊 断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早期三症三征 突出表现 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 并发:肺出血,黄疸血,肾脏损害,脑 膜脑炎,或出现“赫氏反应”。 辅助诊断:肝、肾功、三大常规、 PT 、 凝溶试验

Page 17: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无疫水接触史仍发病,三红 , 三肿 , 三痛 ,五期经过 ;

金葡败血症: 无季节性,多有外伤,感染史,可见

皮疹、迁徙性病灶,血培养可阳性。

Page 18: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治 疗治 疗原则 :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就近就地治疗 病原治疗 : 对症治疗 :

Page 19: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治 疗治 疗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 G盐 注意赫氏反应及处理 红霉素 庆大霉素 强力霉素

Page 20: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治 疗治 疗对症治疗 肺大出血型:三个半措施 镇静:氯丙嗪(冬眠灵)、地西泮

(安定)等; 解毒:氢可 300 ~ 500mg/ 日, iv ; 抗菌: PNC (小剂量) 强心:用半量,毒 K 或西地兰 iv 。

Page 21: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治 疗治 疗 对症治疗 黄疸出血型: 抗菌 保肝 止血 护肾 脑膜脑炎型 肾功能衰竭型

Page 22: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治 疗治 疗有关钩体病的治疗进展 早期钩体的治疗 大剂量 PNC 治疗严重晚期钩体者

Page 23: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预 防预 防 防鼠、灭鼠;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预防接种:多价死菌菌苗注射;下田劳

动时皮肤搽防护剂,如樟子油, 1%石炭酸凡士林等。

Page 24: 07 01-钩端螺旋体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