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My Sister’s Keeper》融入國文領域教學 探討書與電影文本的詮釋方式 1.觀眾所看的電視節目、廣播、廣告、電影、DVD、或電玩遊戲,是由一群專業人員所創造出來的。
35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Jul 08, 2015

Download

Documents

t2001ray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My Sister’s Keeper》融入國文領域教學探討書與電影文本的詮釋方式

1.觀眾所看的電視節目、廣播、廣告、電影、DVD、或電玩遊戲,是由一群專業人員所創造出來的。

Page 2: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家長參與學習單的書寫

Page 3: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學生的反思

Page 4: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教師引導小組討論

Page 5: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同學紀錄學習活動

Page 6: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學生上台分享心得

Page 7: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Page 8: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針對同學的論述提出見解

Page 9: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內容簡介(媒介文本)

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

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臍帶血、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

體使用權。

編劇從事創作時必須有嚴謹的態度去考證劇情是否符合事實

Page 10: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My的符號意涵

1這個「My」代表的不僅是安娜,同時也代表了凱特。安娜是凱特生命的維持者(Keeper)。而凱特的體內流動著安娜的血液,又何嘗不是安娜的保存者(Keeper)? 她們是彼此生命的守護者、也是相互存在的證明。

2每個人也同時是「家」的守護者,一起守護一個家的完整。

Page 11: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電影的核心觀點

1愛與犧牲2生命的尊嚴VS生命的自主權3親情VS基本人權 親情VS生命4 倫理與道德、理性與感性、現實與法律、愛與自私、 道德與人性的糾葛5醫療監護的行使權

Page 12: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角色介紹(媒介再現)電影所形塑的角色和真實世界的差異媒體如何形塑不幸家庭的戲劇衝突

• 爸爸:消防隊隊長

• 媽媽:律師

• 凱特:是一個得了急性前骨隨性白血病患者

• 安娜:一個為姐姐而生的小孩

文本中的角色刻劃再現:使用語言和影像為周遭世界製造意義

Page 13: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安娜的角色〉

1「安娜真是個盡責的守護者」─守護著姊姊凱特的成長、喜悅,還有生命的延長。

• 「我似乎是個不存在的女兒,除非和她有關」

• 「我的出生是因為我姊姊,那是我存在的理由」

• 「如果你的父母為了一個理由而孕育你,那麼那個理由最好是一直存在著。因為,那個理由要是不存在了,你也沒必要存在。」

• 「我來看凱特不是為了讓我自己好過一點,我來是因為,沒有她,我很難記得我是誰。」

2自己一出生的時候,父母或許想要的是臍帶血?

3「我想要凱特活著,可是我也想要做我自己,而不只是做一部分的她。我要有機會長大‧‧‧儘管我一直希望凱特能活下去,但

她的死會是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這極端矛盾的兩句話,顯現出安娜內心的糾葛、掙扎,無奈與辛酸。

Page 14: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傑西的角色〉

1費茲傑羅家中的隱形人─不被關愛、自我放棄• 「我的駕照上註明我是個器官捐贈者…我確信我死了比活著有用。──

我身體的零件比我整個人有用。」

• 安娜曾說:「或許我哥哥在他四歲之前,凱特還沒被診斷出毛病的時候,曾在陽光下享受他的童年。可是自從凱特開始發病,我們都忙著迅速長大,沒有餘力回顧過去‧‧‧我們過的日常生活中,總是在晚餐桌旁給死神保留一個座位。」

• 「我爸媽實在沒時間管他,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傑西不在他們的優先名單裡」

•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遭受的不公平對待,跟妹妹遭受病魔的摧殘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他完全明白他贏不了,所以他連試試看都省了。

Page 15: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缺少關愛,什麼都不能做?

2.傑西選擇自我放棄,或許也是想看看,父母是不是真的放棄了他。…當安娜在家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的同時(控告父母親),也震撼了傑西。安娜說:我要證明我的自我價值。傑西於是問:我的自我價值呢?

於是他住在車庫、偷偷釀酒,身為打火英雄布萊恩兒子的他,開始在假日偷溜出去縱

火。傑西的舉動是一種抗議。因為他什麼都不能做──布萊恩在為這個家拚命的時候,他什麼都不能做;莎拉在為凱特擔憂的時候,他什麼都不能做;當凱特,他骨肉相連的妹妹在痛苦的時候,他什麼都不能做。安娜還能為凱特捐出一些什麼,但是他什麼都不能做。

Page 16: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莎拉(媽媽)的角色〉

1當一個媽媽的兩難─夾在兩個女兒的生命權之間。

2兩姊妹被母親那種完美主義偏執的母愛所困住,兩人都過得相當的辛苦。

• ─ 莎拉努力於維繫凱特的生命,卻忽略了聆聽凱特與安娜的心思與想法。

• 莎拉剛懷孕時的想法:「我只有在想,她能為我另一個女兒做什麼的時候,才會想到這個女兒」

Page 17: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不同的觀眾看同一個節目,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

• 我有個姊姊,所以我知道姊妹之間的公平關係:你要你的手足擁有跟你相同的東西--同樣數量的玩具;你的義大利麵上面同樣有那麼多碎肉;同樣份量的愛.可是做一個母親,是完全不同的.你要你的孩子比你曾擁有的還多.你要在她下面生火,看著她高飛,那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

4誠如莎拉在本書結尾說的,這並非一樁選擇要一個孩子不要另一個孩子的案件─而是一樁兩個孩子都要的案件。她是為了要保持家庭的完整,而企圖做他認為該做的事。然而莎拉太忙於注視凱特危顫的未來,而沒有注意到家庭當時的情況。在書中的最後,她後悔莫及‧‧‧

• ─「你可能會看到一顆藍色的星星,過一會兒會看到一顆白色的矮星陪伴著它─第一顆星非常明亮,到了你注意第二顆星時,已經太遲了」(P424)

Page 18: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文本的敘事方式=寫作手法

• 透過每個角色的獨白與陳述

• 由不同的角色做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

• 站在每個人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情的寫作手法─所要表達的就是每個人對於一件事的不同感受以及想法。

• 唯獨姊姊凱特的章節到最後快結束時才有

• 角色的衝突性和宛如玩笑似的命運安排

媒體工作者試著說服觀眾接受節目內容的設計,而且讓你覺得這樣的想法是重要的。不同的觀眾看同一個節目,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

Page 19: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經典詮釋-OS

〈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對生命是這麼的無力─

「正常」在我們家,像一條太短,蓋不住整張床的毯子。(安娜)

• 受到折磨的不只是病人本身,當宣告重病的那一刻起,誰也無法再去過正常人的生活,再回到生命的正軌,再去擁有所謂的幸福。彷彿全家人也跟著生了病,不但要長期處於抗爭病魔,一方面又深深陷入隨時會失去摯愛家人的恐懼下。

Page 20: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文意理解VS修辭

「我的人生宛如建築物著火(譬喻),我的一個孩子在裡面,而唯一能夠救她的機會是派我的另一個孩子進火場,因為只有她認得路。我知道我在冒險嗎?我當然知道。我可明白那可能導致我或許會同時失去兩個孩子?是的,我明白。我知道或許要求她去做是不公平的嗎?我絕對知道。 (設問: 自問自答)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時保住她們兩個的機會。那合法嗎?合乎道德嗎?那是瘋狂的、或愚蠢的、還是殘酷的 主意?我不知道。 (連續設問、 自問自答)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對的! 」 (感嘆)

─道盡了身為母親最卑微的希望

媒體工作者試著說服觀眾接受節目內容的設計,而且讓你覺得這樣的想法是重要的。

藉由著火來詮釋心境,即便老公是救火人員亦感無助

Page 21: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意外的結局

1出乎意料的結局證實了:安娜存在的價值。作者讓天意或運氣決定一切。

2「宿命」?「生命的無常」!

3沒有誰對誰錯,每個人的決定或許都是對的,但也或許都是錯的。就像安娜所說的:「即使我們贏了,也沒有贏家。」─這個官司(人生)沒有誰是贏(對)的。

創作者的巧思

Page 22: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4生病的凱特很無辜,被當成藥倉的安娜很無辜,一心想救女兒的母親莎拉很無辜,被當成空氣沒人理、不被期待的哥哥傑西也很無辜,永遠都要保持鎮定、撐住整個家的爸爸布萊恩同樣很無辜,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家的完整性,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在家裡的定位,每個人都在期待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5雖然這不是完美的結局,卻可能是最好的結局。雖然讓人有點無法接受,但正如茱迪.皮考特( Jodi Picoult)所言:「那是唯一能對書中所有人物當頭棒喝的方式,告訴她們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Page 23: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劇情對閱聽人的省思】

一、父母有權利為小孩作決定嗎?

二、家庭溝通的必要性

• 和諧的家庭關係,存在著「溝通」這塊基石,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埋藏心裡,否則可能會造成永遠的遺憾。書中的莎拉努力於維繫凱特的生命,卻忽略了聆聽凱特與安娜的心思與想法,也忘了傑西的存在。

三、「父母的關愛」能做到公平嗎?

• 母親莎拉為了救大女兒的生命,卻不斷地讓小女兒忍受移植手術之痛,也剝奪了小女兒的種種權利,安娜除了被迫不斷地被抽骨髓、幹細胞以外,手術的過程與痛楚似乎不被父母所關心,更慘的是,安娜也因此被迫犧牲了正常的小女生生活,如學校社團、球隊比賽…等都要被迫放棄;另一個苦主是哥哥,母親把全部精力放在生病的大女兒上,而沒能給予哥哥應有的基本關懷,得不到正常父母疼愛的哥哥,到了青春期以後竟然成為不良少年與犯罪者。

Page 24: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四、怎麼選擇?

• 我們在很多選擇中總要捨棄一方, 安娜的父母親,他們只是出於本能的想救凱特的命,而因此忽略了安娜的許多感受……

• ◎為什麼一個要維持生命,另一個就必須跟著受苦?但是作為一個母親,當她必須做出這樣的決定時,我們又於心何忍去苛責?難道她還

有其他更公平的選擇嗎?-如何在一個決定中做出對兩個女兒都沒有傷害,都有益處的決定?

五、站在醫學倫理和基本人權的角度

• 一個人沒有任何義務以犧牲自己的方式去提供他人救贖,一個人應該擁有自身的醫療決定權,任何人沒有義務為了別人的利益去接受任何有損健康的醫療行為;放大到家庭來談,家族成員中沒有必要與義務去要求成員做無謂與無止盡的犧牲。

六、孩子的出生是「愛」?抑或為了「某種目的」?

• 「如果你的父母為了一個理由而孕育你,那麼那個理由最好是一直存在著。因為,那個理由要是不存在了,你也沒必要存在。」

• 就像安娜是為了成為姊姊的藥倉而來到世界,如果安娜決定不再當姊姊的藥倉,她在這個家還有存在的必要或價值嗎?!

Page 25: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學習單透過戲劇省思自己的生命價值

• ※一、如果你自出生便知道,你的來歷不是個意外,你的開始經過計算:在遠遠有你這個人的影子之前,基因便已排列組合完畢。你的一生,都將為了另一個與你留著相同血液的手足而存在,彷彿這個分去自己生命的人一旦消逝,自己就再也沒有在人世間立足的餘地。如果你將有的是這樣的生命,你願不願意出生,張開雙臂擁抱這個人生?為什麼?

Page 26: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閱聽人對文本的評論判斷

二、結局─雖然這不是完美的結局,卻可能是最好的結局。正如 Jodi Picoult 所言:「那是唯一能對書中所有人物當頭棒喝的方式,告訴她們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人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1書的結局VS電影的結局(姊姊凱特過世了,安娜不必再面對捐腎給姊姊的困境)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版本?請說明原因。

2有無你自己想要的或創意的結局?請改編。

Page 27: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劇情安排的巧思設計

三、原本凱特羨慕安娜能在人生中所享受的一切,但卻是自己活了下來,享受安娜所無法享受的。人生有時就是有如此的衝擊─「生命就是這樣的無常與無法預料」,從積極面而言,我們該以何種生活態度來看待自己的生命,面對人生接踵而至的難題呢?

Page 28: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文本敘事的美學賞析

• ※四、「我想要凱特活著,可是我也想要做我自己,而不只是做一部分的她。我要有機會長大‧‧‧儘管我一直希望凱特能活下去,但她的死會是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這極端矛盾的兩句話,顯現出安娜內心的糾葛、掙扎與兩難。如果你是安娜,你會做何種選擇?捐腎(有不可預知的危險與後遺症,但極可能延長凱特的生命),抑或不捐,讓凱特自然死去,你也獲得自由?請說明你的理由。

當學生真正能體悟生命的可貴時,菸品訊息可能較不易入侵學生的大腦。

Page 29: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文本敘事的美學賞析

• 五、傑西自述,當他回憶他想挖地道到中國,他說「你知道的,黑暗會給人錯覺」(P199),傑西似乎是小說裡最黑暗面的人物,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所表現出來的是真正的他嗎?還是因為他非常失望,而用乖張的行為來掩飾他的脆弱?如果你就像傑西,是家中或團體生活中常被忽略的一個人,你如何自處? 青少年的第一根菸?

Page 30: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觀察思考同理心與評論的能力

• 六、《姊姊的守護者》這本書中有許多角色,你最同情或認同的角色是誰?最不認同的角色又是誰?為什麼?

Page 31: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姊姊的守護者》與菸害議題的連結

案例二

• 本書讓我們體認到:我們擁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權,要成為自己生命的守護者,珍視自己的生命。但在生活中,人們常有一些不良的習慣是危害生命的,如:抽菸易導致肺部疾病,甚至致癌,無疑是在扼殺自己的生命。美國公共衛生部部長(Surgeon General)透露:吸煙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關。這一重大發現使我們第一次不僅從治療的觀點去看這種白血病,而且還從預防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可怕的絕症。

• ◎請你舉出哪些電影畫面會出現香菸訊息?這些鏡頭有絕對必要性?例如阿凡達電影中女科學家抽菸畫面是否有誤導觀者以為抽菸有助思考判斷,抽菸有助專業形象的提升。

Page 32: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文本描述傑西抽菸與偏差行為的互動關係

案例三我從口袋裡拿出一包Merits香菸,將裏頭的香菸往下拍,然後插一支進我的嘴巴裡。我的Zippo牌打火機幾乎快沒油了,我得記得再填裝油進去。等我抽完菸,我站起來,吸最後一口菸,然後把菸蒂丟到木屑上。我知道這樣很快尌會燒起來,所以當火牆在我背後升起時,我已經往外跑了。像其它所有的縱火案一樣,它們會尋找線索。可是這根菸蒂和我的木屑字母會早尌燒光了。他們下面的整個地板都會燒融,牆會燒得變形崩塌。青少年的第一根菸?

Page 33: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仿基測試題

• 1「如果你的父母為了一個理由而孕育你,那麼那個理由最好是一直存在著。因為,那個理由要是不存在了,你也沒必要存在。」關於此段話的意涵,何者正確?

• 那個理由就是「因為愛你,才孕育你」 (B) 你的出生是有目的性的 (C)如果那個理由消失了,意味著你即將走向死亡(D)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 2「『正常』在我們家,像一條太短,蓋不住整張床的毯子。」關於此段話的意涵,何者正確?(A)這個家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很不正常(B)這個家飽受貧窮之苦 (C)這個家的人渴望受到「正常、公平」的對待(D)這個家不時要應付突發狀況。

Page 34: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 另一位護士回答。「凱特(女兒)會開始做一個禮拜的化學治療,希望能殺死一些她生病的細胞,使她的病緩解。她會噁心嘔吐、掉頭髮,可能會拉肚子。而且由於她的免疫系統降低,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她必須住院。化療也可能引起發育遲緩,她會做兩個禮拜療程的鞏固性化療,然後幾個療程的維持性治療。確實的次數會根據我們定期抽取骨髓的結果來決定。」

• 「然後呢?」布萊恩(爸爸)問。

• 「然後我們會觀察她,」錢斯醫生回答。「APL(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這種病,你要警覺它復發的徵兆。如果她有任何出血的現象,或是感冒、咳嗽或感染,都必須來急診。如果她復發,我們或許可以試著移植別人的骨髓進凱特的身體去製造血液細胞。凱特有兄弟姊妹嗎?」

• 「她有個哥哥。」我說。

• 「可以安排他做同種異體移植配型的檢測。如果他的配型不相同,我們會去全國的骨髓庫登記,把凱特的配型送去跟所有非血緣骨髓捐贈者比對。不論如何,接受陌生人配型相同的骨髓移植,還是比有血緣關係配型相同者的骨髓移植危險─它失敗的風險相當高。」錢斯醫生回答。

• ─選自《姊姊的守護者》一書

Page 35: 佩綺  姊姊的守護者Ppt

3根據下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凱特會做兩個禮拜療程的鞏固性化療及兩個禮拜療程的維持性治療(B)出血、感冒、噁心嘔吐、拉肚子等都是APL復發的徵兆(C)文中的醫生若為凱特作骨髓移植,他的第一優先考量是:先到全國的骨髓庫登記(D)血緣關係配型相同者的骨髓移植比非血緣關係者,危險性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