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3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 李欣 校对 / 陈正付 海南新闻 Hainan News 2007年,湖南籍教师高永南退休后 从老家移居海口,在海口经济学院的档案 馆从事档案收集工作,此后无数次走进海 口各乡镇及澄迈、琼海、定安等市县百余 个古村进行探访,发现并整理了一批颇 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物件。为了将各类民 俗藏品向世人展示,发扬海南民俗文化, 在海口经济学院的支持下,2012 年,高 永南筹建了博物馆,当起馆长。“退休之 前,我曾多次利用寒暑假来海南探访一 些古村落,我非常喜欢海南的民俗文 化。”高永南说。 海口经济学院博物馆( 海南民俗博物 馆) 中的五六千件物件基本上都是高永南 自己一件一件淘到的。博物馆的历史文 化厅展出了新旧石器、青铜器,火山石系 列的圣旨牌、砚台、秤砣、药碾、石锁、杵 臼,道教文化系列的灶神、神印、符箓、笏 板、卦板、令牌、道经印版、响器等物件。 此外,还有紫檀、黄花梨、红酸枝、鸡翅木 及紫衫瘿木等雕件、家具、法器……这些 物件大多来自海南本土,即便是不太起眼 的海南鸡公纹系列“起家瓷”也大有可观 之处。书画厅展出北魏墓志、兰亭序拓片 及海南古匾、帛画,海口某家族乾隆至民 国期间的地契、房契、婚谱,火山石四方梯 形倭角“金玉满堂”等臼砵,各种民俗物件 眼花缭乱。 退访本报讯 今年 65 岁的高永南 8 年前从湖南 来到海南定居,这些年来,他几乎跑遍海口及 周边市县的古村落,深入探访文化遗存,记录 现状,追寻来龙去脉,用行动呼吁文物保护。 他走村访寨,游走古玩市场,收藏了数千件关 于海南民俗文化的宝贝。2012年,高永南在海 口经济学院的支持下创建了海南省高校首家 博物馆—海口经济学院博物馆(海南民俗博 物馆),将数千件民俗物件悉数展出。 这座博物馆与常规高校博物馆收藏特定 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标本不同,它有着“探寻海 南民俗文化”的鲜明标签:上个世纪 50 年 代的户籍卡、“婚约”、“房契”、海南“起 家瓷”鸡公碗、黄花梨木雕、火山石 砚石锁等关于海南民俗文化的物 件琳琅满目。9月18日,记者 走进该博物馆,听高永南娓 娓道来自己收集收藏民俗 物件、发掘海南民俗文化 的心路历程。 记者 钟起的/文 李志良/图 六旬老人探访古村淘民俗物件,淘出一个博物馆 A 在展柜中摆放着许多鸡公碗,十分惹 人注目。高永南告诉记者,七八年前,他 到海口石山镇的儒来、儒森、龙群等村寻 访,在一位农户家的弃用碗碟中发现一个 色彩鲜艳的鸡公碗,很是喜欢,屋主便将 碗送给他。此后,高永南又陆续在农村收 集到许多鸡公碗。 高永南说,古陶瓷等命名遵循器物内 外纹饰画片图样,画的是什么就叫什么。 这些鸡公碗的碗壁上随意用红、绿、黄、黑 等颜料描绘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粗犷又 不失美感,这种碗的全名应该叫“白地粉 彩公鸡花草蕉纹碗”,老百姓简称“公鸡 碗”或“鸡公碗”。 据介绍,以前在闽粤台琼地区,鸡公 碗又被叫作“起家碗”。相传农耕社会时 期,百姓以公鸡打鸣作为一天的开始,只有 辛勤劳作才能发家致富。闽南话里“鸡”和 “家”同音,所以用鸡公碗有“起家”之意,公 鸡雄赳赳代表“旺”。据介绍,以前广东人 嫁女,嫁妆里必须有鸡公碗;海南人的陪嫁 品中,也必须有一整套“鸡公全”:鸡公茶 壶、茶杯、鸡公酒壶、酒杯、鸡公大中小碗、 鸡公大小盘、鸡公碟、鸡公汤匙。 以前平常人家的鸡公碗在他眼里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C 十几年前的一个暑假,高永南在海口 东湖古玩街发现一块很沉的木头,像是枕 头,拭去灰垢后看到木质淡黄、纹理线条 弯曲状,他心想这应该是块好木,摊主不 识货,几十元卖给了高永南。后来经有 关专家确认,这块木为海南黄花梨。“几 十块钱买到了黄花梨枕,真是误打误撞, 也是好运降临。”高永南说,在收藏海南 民俗物件的路上,他遇到不少惊喜,收获 不少经验。 博物馆中有一个火山石砚专题架柜, 陈展 30 来方( )百年前的砚台。高永南 说,这些砚台均来自东湖古玩市场。早 期,人们就地取材用火山石制作石砚,虽 然材质并不名贵,做工也比较粗糙,但结 实、实用,备受当时的民间秀才和农家子 弟青睐。 展厅中的文玩有一个独特的笔架,五 连峰山形,中峰峻峭坚挺直指,两旁四峰 梯次矮小,且呈躬身拱卫状,底座稳重厚 实,六面雕刻装饰线条、图案,造型立意凌 厉冷峻。高永南告诉记者,2011年的一 天,他在长流镇一古村破败的大宅院避雨 时,在角落发现一个木头笔架,上面满是 泥土,底部长满青苔,刮去尘垢后露出清 晰美丽的鸡翅纹理。高永南问屋主能否 将笔架卖给他,没想到屋主爽快地说“拿 走吧”。高永南过意不去,硬是塞给老人 几十元。屋主说,他们祖上曾是官宦人 家,后来因族谱被毁,祖宗事迹无存。 十几年前他在古玩市场花几十元买了一个黄花梨枕 D 作为一个外地人,高永南却为了发掘 海南民俗文化和收藏民俗物件几乎倾尽 所有。“这么多年来,我连衣服、鞋子都舍 不得买几件,这副100多元的眼镜已经戴 很多年,镜框都发黄变形了,但是遇到民 俗物件就毫不犹豫买下。”高永南说,他将 自己有限的收入都投到收藏这些民俗物 件中了。 为更好地展现海南民俗文化,让更 多人了解海南,2010 年起,高永南开始 筹建民俗博物馆,2012年博物馆正式开 放。目前,博物馆双休日全天开放,平 时预约、随到随看相结合,为市民提供 周到的服务。据介绍,博物馆开放5年 来,配合入学教育已接待海经院3万名 新生;平时周末,除了市民慕名前来参 观外,还有不少省内各高校的师生前来 参观。 “既然是博物馆,就要服务大众,发挥 社会教育的功能,传播有益的思想、科学 文化,发扬海南的民俗文化。”高永南说, 他平时除了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及讲 解工作外,还会利用空余时间探访海南的 村落,希望有更多收获。 眼镜变形不舍得换,看到民俗物件就毫不犹豫买下 E 高永南收集有各种民间文书档案,早 前还有幸购藏到一些晚清的碑帖拓片和 百年前的课本读物。后来他把注意力转 向收藏契约、婚谱、礼单等。“国家档案法 早认定它们也是‘有价值的民间档案’,如 农村‘社队’时期的户籍册、分配表等,原 生态记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状貌,折射出国家的历史进 程。”高永南说。 在博物馆展示的民间文档中,有一份 原琼山县石山人民公社施茶大队( 今海口 市石山镇施茶行政村)1960 年 10 月 1 日 制定的《付( )业生产合约书》,上面除了 大队公章外,在“签订人”“小队或( 个人 )” 处还加盖有私章。高永南认为,这份契约 比馆中的几份乾隆时期的地契还要珍贵, “乾隆地契不难找到,而施茶合约书可能 很难找到,特别是它承载的那段历史。” 还有一份 1953 年的户籍卡,该卡片 的备注栏加盖“海口市石山人民公社管理 委员会”的公章;卡上还有户主、与户主关 系栏、别号栏、特征或指纹栏、性别婚否栏 等,成分一栏写着“贫农”,文化程度栏上 写着:户主粗识字、妻无识字、长男初小肄 业,后面 3 个女均无识字。那个年代,农 村几岁的女孩不识字是普遍现象,而“长 男”连四年的初等小学都未读完,可见当 时的教育现状。 “上世纪 60 年代琼山县的合约书比乾隆地契珍贵” B 高永南 高永南 博物馆展出百年前的课本 博物馆展出百年前的课本 木雕栩栩如生 木雕栩栩如生 高永南收藏的精美木雕 高永南收藏的精美木雕
1

了不 海南新闻 HainanNews A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3 海南新闻 HainanNews 责任编辑 / 李欣 校对 / 陈正付 2007年,湖南籍教师高永南退休后...

Mar 01,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了不 海南新闻 HainanNews A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3 海南新闻 HainanNews 责任编辑 / 李欣 校对 / 陈正付 2007年,湖南籍教师高永南退休后 从老家移居海口,在海口经济学院的档案

3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责任编辑 / 李欣 校对 / 陈正付海南新闻 Hainan News

2007年,湖南籍教师高永南退休后从老家移居海口,在海口经济学院的档案馆从事档案收集工作,此后无数次走进海口各乡镇及澄迈、琼海、定安等市县百余个古村进行探访,发现并整理了一批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物件。为了将各类民俗藏品向世人展示,发扬海南民俗文化,在海口经济学院的支持下,2012年,高永南筹建了博物馆,当起馆长。“退休之前,我曾多次利用寒暑假来海南探访一些古村落,我非常喜欢海南的民俗文化。”高永南说。

海口经济学院博物馆(海南民俗博物馆)中的五六千件物件基本上都是高永南

自己一件一件淘到的。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厅展出了新旧石器、青铜器,火山石系列的圣旨牌、砚台、秤砣、药碾、石锁、杵臼,道教文化系列的灶神、神印、符箓、笏板、卦板、令牌、道经印版、响器等物件。此外,还有紫檀、黄花梨、红酸枝、鸡翅木及紫衫瘿木等雕件、家具、法器……这些物件大多来自海南本土,即便是不太起眼的海南鸡公纹系列“起家瓷”也大有可观之处。书画厅展出北魏墓志、兰亭序拓片及海南古匾、帛画,海口某家族乾隆至民国期间的地契、房契、婚谱,火山石四方梯形倭角“金玉满堂”等臼砵,各种民俗物件眼花缭乱。

了不起的

六旬退休教师探访古村落淘到数千件宝贝,筹建海南民俗博物馆 本报讯 今年65岁的高永南8年前从湖南

来到海南定居,这些年来,他几乎跑遍海口及周边市县的古村落,深入探访文化遗存,记录现状,追寻来龙去脉,用行动呼吁文物保护。他走村访寨,游走古玩市场,收藏了数千件关于海南民俗文化的宝贝。2012年,高永南在海口经济学院的支持下创建了海南省高校首家博物馆——海口经济学院博物馆(海南民俗博物馆),将数千件民俗物件悉数展出。

这座博物馆与常规高校博物馆收藏特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标本不同,它有着“探寻海

南民俗文化”的鲜明标签:上个世纪50年代的户籍卡、“婚约”、“房契”、海南“起

家瓷”鸡公碗、黄花梨木雕、火山石砚石锁等关于海南民俗文化的物

件琳琅满目。9月18日,记者走进该博物馆,听高永南娓

娓道来自己收集收藏民俗物件、发掘海南民俗文化的心路历程。

记者 钟起的/文李志良/图

六旬老人探访古村淘民俗物件,淘出一个博物馆A

在展柜中摆放着许多鸡公碗,十分惹人注目。高永南告诉记者,七八年前,他到海口石山镇的儒来、儒森、龙群等村寻访,在一位农户家的弃用碗碟中发现一个色彩鲜艳的鸡公碗,很是喜欢,屋主便将碗送给他。此后,高永南又陆续在农村收集到许多鸡公碗。

高永南说,古陶瓷等命名遵循器物内外纹饰画片图样,画的是什么就叫什么。这些鸡公碗的碗壁上随意用红、绿、黄、黑等颜料描绘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粗犷又不失美感,这种碗的全名应该叫“白地粉

彩公鸡花草蕉纹碗”,老百姓简称“公鸡碗”或“鸡公碗”。

据介绍,以前在闽粤台琼地区,鸡公碗又被叫作“起家碗”。相传农耕社会时期,百姓以公鸡打鸣作为一天的开始,只有辛勤劳作才能发家致富。闽南话里“鸡”和

“家”同音,所以用鸡公碗有“起家”之意,公鸡雄赳赳代表“旺”。据介绍,以前广东人嫁女,嫁妆里必须有鸡公碗;海南人的陪嫁品中,也必须有一整套“鸡公全”:鸡公茶壶、茶杯、鸡公酒壶、酒杯、鸡公大中小碗、鸡公大小盘、鸡公碟、鸡公汤匙。

以前平常人家的鸡公碗在他眼里是不可多得的宝贝C

十几年前的一个暑假,高永南在海口东湖古玩街发现一块很沉的木头,像是枕头,拭去灰垢后看到木质淡黄、纹理线条弯曲状,他心想这应该是块好木,摊主不识货,几十元卖给了高永南。后来经有关专家确认,这块木为海南黄花梨。“几十块钱买到了黄花梨枕,真是误打误撞,也是好运降临。”高永南说,在收藏海南民俗物件的路上,他遇到不少惊喜,收获不少经验。

博物馆中有一个火山石砚专题架柜,陈展30来方(件)百年前的砚台。高永南说,这些砚台均来自东湖古玩市场。早期,人们就地取材用火山石制作石砚,虽然材质并不名贵,做工也比较粗糙,但结

实、实用,备受当时的民间秀才和农家子弟青睐。

展厅中的文玩有一个独特的笔架,五连峰山形,中峰峻峭坚挺直指,两旁四峰梯次矮小,且呈躬身拱卫状,底座稳重厚实,六面雕刻装饰线条、图案,造型立意凌厉冷峻。高永南告诉记者,2011年的一天,他在长流镇一古村破败的大宅院避雨时,在角落发现一个木头笔架,上面满是泥土,底部长满青苔,刮去尘垢后露出清晰美丽的鸡翅纹理。高永南问屋主能否将笔架卖给他,没想到屋主爽快地说“拿走吧”。高永南过意不去,硬是塞给老人几十元。屋主说,他们祖上曾是官宦人家,后来因族谱被毁,祖宗事迹无存。

十几年前他在古玩市场花几十元买了一个黄花梨枕D

作为一个外地人,高永南却为了发掘海南民俗文化和收藏民俗物件几乎倾尽所有。“这么多年来,我连衣服、鞋子都舍不得买几件,这副100多元的眼镜已经戴很多年,镜框都发黄变形了,但是遇到民俗物件就毫不犹豫买下。”高永南说,他将自己有限的收入都投到收藏这些民俗物件中了。

为更好地展现海南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海南,2010年起,高永南开始筹建民俗博物馆,2012年博物馆正式开放。目前,博物馆双休日全天开放,平

时预约、随到随看相结合,为市民提供周到的服务。据介绍,博物馆开放5年来,配合入学教育已接待海经院3万名新生;平时周末,除了市民慕名前来参观外,还有不少省内各高校的师生前来参观。

“既然是博物馆,就要服务大众,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传播有益的思想、科学文化,发扬海南的民俗文化。”高永南说,他平时除了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及讲解工作外,还会利用空余时间探访海南的村落,希望有更多收获。

眼镜变形不舍得换,看到民俗物件就毫不犹豫买下E

高永南收集有各种民间文书档案,早前还有幸购藏到一些晚清的碑帖拓片和百年前的课本读物。后来他把注意力转向收藏契约、婚谱、礼单等。“国家档案法早认定它们也是‘有价值的民间档案’,如农村‘社队’时期的户籍册、分配表等,原生态记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貌,折射出国家的历史进程。”高永南说。

在博物馆展示的民间文档中,有一份原琼山县石山人民公社施茶大队(今海口市石山镇施茶行政村)1960年10月1日制定的《付(副)业生产合约书》,上面除了大队公章外,在“签订人”“小队或(个人)”

处还加盖有私章。高永南认为,这份契约比馆中的几份乾隆时期的地契还要珍贵,

“乾隆地契不难找到,而施茶合约书可能很难找到,特别是它承载的那段历史。”

还有一份1953年的户籍卡,该卡片的备注栏加盖“海口市石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公章;卡上还有户主、与户主关系栏、别号栏、特征或指纹栏、性别婚否栏等,成分一栏写着“贫农”,文化程度栏上写着:户主粗识字、妻无识字、长男初小肄业,后面3个女均无识字。那个年代,农村几岁的女孩不识字是普遍现象,而“长男”连四年的初等小学都未读完,可见当时的教育现状。

“上世纪60年代琼山县的合约书比乾隆地契珍贵”B

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馆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高永南高永南

博物馆展出百年前的课本博物馆展出百年前的课本

木雕栩栩如生木雕栩栩如生

高永南收藏的精美木雕高永南收藏的精美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