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21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Feb 18,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xue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本章结构.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主要分析工具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国际贸易的起因.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 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 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Page 2: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本章结构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主要分析工具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国际贸易的起因

Page 3: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 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 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和国内的流动程度的差别引起的对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 现实中人为的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Page 4: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不涉及货币因素 。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

Page 5: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基本假设: ( 1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 2 )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 3 )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 4 )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 5 )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 6 )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 externality )。

Page 6: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过程推导:( , )X F K Lx x x ( , )Y F K Ly y y

K K Kx y L L Lx y wMRTSr

( 1 )生产函数:( 2 )充分就业条件:( 3 )利润最大化约束条件:

( 4 )契约线:

图 1 - 1

Page 7: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由此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 1 - 2

Page 8: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2.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递增 见图 1 - 2( a ) 机会成本不变 见图 1 - 2( b )3. 商品市场均衡: 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 均衡图示: 图 1 -

3

Page 9: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 1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 )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图 1 -4

Page 10: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pxMRTpy

pxMRSpy

X Xc p Y Yc p

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

图 1 -5

Page 11: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图 1 - 6 图 1 - 7

Page 12: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本国( A 国,图 1- 8 )与外国( B 国,图 1- 9 )同时存在的情形:

图 1 - 8 图 1 - 9

Page 13: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pxMRTpy

pxMRSpy

( ) ( )w wP X X P Y Yx c p y P c

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X

Y

O

Q

C

图 1-10

pw

Page 14: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二)国际均衡价格Px/Py

O X

1

(a)

O Xp-XC

Px/Py

(b)

图 1- 11

A国过剩供给曲线

Page 15: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O X

2

图 1-12

O Xc-Xp

B国过剩供给曲线

Px/Py

(b)(a)

Px/Py

Page 16: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1 2 ):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A国过剩供给曲线

Px/Py

1

OX过 剩 供 给 或 需求图 1-13

/w wP Px y

Page 17: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五、贸易利益(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图 1-14

U2

U1

p

pw

Q

XO

Page 18: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图中 U1 到 U2 );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图中

U2 到 U3 )。

CF

E

Q

P*

U1U2

U3

图 1-15

XO

Y

pw

Page 19: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条件:生产函数、要素供应量、消费偏好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

Y

O X

图 1-16

E

p

Page 20: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 1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4 )规模收益不变;( 5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B

A

Y

O XA/ B/

图 1-17

pbpa二、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

Page 21: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本章小结 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分析也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常用的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决定了比较优势的表现。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的根源。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方都有好处,贸易利益包括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在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具有同等技术、要素禀赋和偏好的国家,将会有同样的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因而也就没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因此,各个国家必须在这些方面至少一个方面有所差别,才能产生比较优势,从而引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