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第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35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india-guzman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一节 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三节 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 第一节 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一、维持、维持需要与绝食代谢 (一)维持 健康动物不工作(如劳役),不生产产品,体重不增减(体内各种物质收支平衡)并处于完全的消遥或休闲状态 ―― 简称维持。 维持状态,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动物常近似地看作处于维持状态:. ⑴ 成年休闲空怀的役畜; ⑵ 非配种季节的成年种公畜; ⑶ 成年空怀干乳期乳牛; ⑷ 休产母鸡等。. (二)维持需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一节 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三节 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

Page 2: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一节 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一、维持、维持需要与绝食代谢(一)维持 健康动物不工作(如劳役),不生产产品,体重

不增减(体内各种物质收支平衡)并处于完全的消遥或休闲状态――简称维持。

维持状态,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Page 3: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动物常近似地看作处于维持状态:

⑴ 成年休闲空怀的役畜;

⑵ 非配种季节的成年种公畜;

⑶ 成年空怀干乳期乳牛;

⑷ 休产母鸡等。

Page 4: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二)维持需要 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各种营

养物质的需要(包括质与量)。

维持需要仅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代谢过程,弥补营养物质周转代谢的损失以及必要的活动需要。

Page 5: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二、维持需要的意义(一)动物生产的基础 动物在保证维持需要后才能生产产品。(二)对动物生产的指导作用 维持需要属于消耗 , 维持需要高 , 生产成本高。 动物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支出。 减少维持需要养分的比例 , 增加食入养分用于

生产动物产品比例 , 可提高饲料用于生产的转化效率 , 增加动物生产的经济效益。

Page 6: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畜禽能量摄入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种类 体重 摄入 ME 产品 维持需要 ME 维持占 生产占 (kg) (MJ/d) (MJ/d) (MJ/d) (%) (%)猪 200 19.65 0 19.65 100 0 猪 50 17.14 10.03 7.11 41 59鸡 2 0.42 0 0.42 100 0鸡 2 0.67 0.25 0.42 63 37奶牛 500 33.02 0 33.02 100 0奶牛 500 71.48 38.46 33.02 46 54奶牛 500 109.93 76.91 33.02 30 70

Page 7: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大大压缩家畜数量,发展高效畜牧业,不再炫耀存栏数量增长

我国牛肉产量,如果以美国的出肉效率,饲养4269 万头己足够,可压缩 64 %( 7730 万头) ;

我国猪肉产量,如果以先进出栏率( 160 %),存栏 27047 万头已足够,可压缩 42 %,节省两亿头猪的维持热能消耗,减少大量资源浪费。

Page 8: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二节 动物维持状态下的营养需要

一、维持的能量需要 估测方法主要有基础代谢、能量平衡、

饲养试验、屠宰试验等。(一)基础代谢法估测维持能量需要

Page 9: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1. 概念:

( 1 )基础代谢 (BM) :

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维持能量需要中比较稳定的部分。

Page 10: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 2 )绝食代谢(饥饿代谢、空腹代谢)

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

一般比基础代谢略高。

Page 11: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绝食代谢条件:① 适温环境条件,动物健康正常,营养状况良好;② 饥饿空腹:反刍动物有稳定最低 CH4 产量;肉食和杂食动物 的脂肪代谢呼吸商( RQ)降至 0.707 ; 消化道处于吸收后状态的标准化:猪 72-96h, 禽 48h, 大鼠 19h,人 12-14h,兔 60h,反刍 120h③ 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等热区内;牛 10-15 、猪 20-23 、 羊 10-20 、兔 15-25 、鸡 10-23°C④ 动物处于安静和放松状态:避免情绪变化或轻微运动对机 体最低的物质代谢率带来影响 ,

甚至连大脑活动也应当暂时休息。

Page 12: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3) 随意活动 动物生存过程中进行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 在绝食代谢基础上,动物为了维持生存所必须进行的活动;

实验条件下测定的绝食代谢与实际生产条件下的维持代谢有差距,主要是活动量不同;

一般地确定维持能量需要,牛羊在绝食代谢基础上增加 20-30% 、猪鸡增加 50% 、舍饲增加 20% 、放牧增加 25-50% 、公畜另加 15% 。

Page 13: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2. 基础代谢与维持需要的差异 : 维持需要>基础代谢 ⑴ 维持需要有消化、吸收过程耗能,体增热较高: “绝食代谢”是通过体组织分解代谢产生能量来维持正

常生命活动时的代谢率。⑵ 维持需要时的动物活动量要大于基础代谢;⑶ 动物所处环境条件不断变化,也影响维持需要: 基础(或绝食)代谢是在等热区的条件下测定。实际

生产中维持状态的动物,是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温度范围,会增加维持能量需要。

Page 14: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3. 绝食代谢产热量估测维持能量需要:

( 1 )表示方法: 大量研究结果推导的相关公式:

绝食代谢能= 300 BW0.75 ( KJ/d )( 2 )绝食代谢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间接测热

Page 15: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维持能量需要 :

维持能量需要 (KJ/d) = a×300 BW0.75

a 为动物的活动因素,根据动物的具体活动量和所处的环

境条件,在绝食代谢产热量基础上增加活动需要的能量;

a 反映了不同情况下维持需要与基础代谢间的数量关系;

随意活动因素增加的量标准不一。一般按基础代谢能的

20 % -50 %计。

Page 16: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补充随意活动所需代谢能量: 笼养鸡一般增加 37% ; 平养鸡增加 50% ; 舍饲奶牛和母猪增加 20% ; 公猪增加 45% ; 放牧动物的活动量千变万化,难于估计,增

加 50-100% 不等。 所得结果是净能。再根据NE/ME 和 ME/DE

可推算出维持状态下所需的 ME 和 DE 量。

Page 17: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 二 )根据饲养试验测定维持能量需要 将试畜分几个组,喂给不同能量水平的饲粮,使成年动物体重不增不减的一种饲粮的能量摄入量即可作为该动物维持时的能量需要量。

试验动物的头数足够多,试验期足够长,试验动物的体重相当稳定,则可得到相当准确的维持需要量数据。

Page 18: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 三 )根据能量平衡试验测定维持能量需要

方法一:

给动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使动物体重保持不变,同时再用测热法检查动物体内的能量收支是否为等平衡,能保持能量收支等平衡时的饲料能量摄入量即为动物维持时的能量需要量。

Page 19: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方法二:

比较屠宰试验法: 选择体重、体况相近的动物 , 分成两组:

一组在试验开始时屠宰测定动物体内的能量含量;另一组饲喂一段时间后再屠宰测定体内的能量。

将两组能量之差再与供给能量比较,超出部分的能量及维持所需能量。

Page 20: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二、维持蛋白质需要( 一 ) 概念

实质:主要补内源尿氮、代谢粪氮和体表氮的损失

1. 体表氮损失:指动物经皮肤表面损失掉的氮。

①皮肤表皮细胞

②毛发衰老脱落损失的氮

③蛋白质代谢的尾产物也可能有少量随汗排泄 在维持状态时一般动物的体表氮损失较少,略去不计。

维持蛋白质需要量即内源尿氮和代谢粪氮之和。

Page 21: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2. 内源尿氮:

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须的最低限

度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排出的氮;

3. 代谢粪氮:

动物采食无氮饲粮时经粪中排出的氮

Page 22: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二)基础氮代谢的定量表示和评定 1. 基础氮代谢的定量表示 内源尿氮 + 代谢粪氮 + 体表氮( 1 )内源尿氮量 以绝食代谢为基础: 绝食代谢每产生 1KJ 绝食 ME, 内源尿氮相应

损失约为 0.5mg 。或每日每 kg W0.75排出 0.15g 内源尿氮。

用回归模型表示:肉牛 (g/d)5.9206logBW0.75

Page 23: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 2 )代谢粪氮的定量 按单位重量粪中的 DM 含量表示: 如反刍动物 1kg 粪 DM 中 MFE 约 11g ;

按单位采食量的 MFN 排泄量表示: 非反刍动物 MFN 1-2g/kg 饲料 DM , 反刍动物 MFN 4-6g/kg 饲料 DM

Page 24: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 3 )体表氮损失的定量 0.0018g/BW0.75

2. 基础氮代谢的评定 无氮饲粮法:饲喂不含氮饲粮,测定最低日排泄尿氮量、代谢粪氮量、体表氮量。

适合于成年动物;生长动物结果偏低; 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对 MFN影响较大。 有人建议: 用总的体组织维持氮需要代替内源尿氮加代

谢粪氮的评定方法更合适。

Page 25: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 三 ) 维持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1.按基础氮代谢估测维持蛋白质需要量

Page 26: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维持蛋白质需要量:净N维持需要

基础代谢氮量×6.25 即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

净蛋白质量 ÷ 蛋白质的 BV = DCP 量;

DCP 量 ÷ 消化率 = 维持 CP 的需要量 公式( g/d ) : 6.25×[(MFN×DM)+(EUN×BW0.75)]/(BV×

TD)

Page 27: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饲料蛋白质用于维持的 BV 和消化率: 蛋白质用于维持的 BV :一般在 0.65 左右。 实际生产,用 0.55 估计非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BV。幼龄动物,如肉仔鸡与未断奶的仔猪,可用 0.60 或更高些。奶牛饲料 DCP的 BV 为 0.60 ,小肉牛可用 0.70 。

饲料中 CP 的消化率:生长肥育猪平均为 0.8 ,小猪平均为 0.83 ,鸡平均为 0.82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保持 0.70左右。

Page 28: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例: 计算一头 500kgBW 奶牛维持时每日需要的 DCP

和 CP 克数。 第一步,计算内源尿氮和代谢粪氮的损失总量:

奶牛内源尿氮损失为每 kgW0.75为 0.15g ,代谢粪氮的损失量为尿氮损失量的 80% ,即内源尿氮乘 0.8 。这两部分合并后即为:

0.15 × (1+0.8) × 5000.75 = 28.55 ( g )

Page 29: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二步,计算维持 DCP 需要量:

奶牛饲料 DCP的 BV平均为 0.60 , 28.55×6.25÷0.6=297.39 ( g )

第三步,计算奶牛维持时的 CP 需要量: 反刍动物饲料 CP的消化率基本在 0.70 , 297.39÷0.7=424.84 ( g )

Page 30: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2. 通过饲养试验测定维持蛋白质需要量 3. 用氮平衡试验测定动物维持对 CP 的需要

量 喂给试验动物其他营养物质含量相同,仅 CP 水

平不同的几种饲粮时,达到氮等平衡时的蛋白质最低进食量,即为维持的蛋白质需要量 。

4. 维持的氨基酸需要 维持代谢条件下对 AA需要变化较大

Page 31: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三、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 一般用综合法:饲养试验法和平衡试验法估测

(一)矿物质需要量 一是首先保证动物的生理需要; 二是防止缺乏症的出现; 三是控制矿物质的慢性中毒; 四是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这是确定动物矿物质需要量的准则。

Page 32: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二)维生素的需要量

不同于其他营养素,内源损失少,不便于用析因法评定。

从生产角度出发,没有必要将 Vit分为维持和生产。

Page 33: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三节 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

动物种类、品种(蛋鸡比肉鸡高 10-15% ,奶牛比肉牛高 10-20% )、年龄、体重、生理状态、活动量 等;

二、饲料组成

营养平衡状况、营养水平、某些饲料添加剂等 ;(热增耗)

三、环境因素

所在空间大小、光线强弱、气温高低等因素中,气温高低的影响最大。

Page 34: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恒温动物,为维持其体温恒定,其体表散热量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及风速等影响。

在动物的等热区内维持需要较低。过冷过热的环境都会使动物的维持需要增加。

Page 35: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维持,维持需要,基础代谢,绝食代谢,代谢体重

2. 维持需要的指标有哪些?

3. 试比较基础代谢和维持需要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