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第第第 第第第第 PPT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21

第七章 生活用水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kieran-bradshaw

PPT 制作人:陈耀斌 郑州大学. 第七章 生活用水.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生活用水的含义 第二节 生活用水途径 第三节 生活用水量计算及我国生活用 水状况 第四节 生活节水 思考题. 第一节 生活用水的含义. 7.1.1 生活用水的含义 生活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活动用水的总称。生活用水分为城市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 城市居民住宅用水 公共建筑用水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第七章 生活用水

第七章 生活用水

PPT 制作人:陈耀斌

郑州大学

Page 2: 第七章 生活用水

第一节 生活用水的含义

第二节 生活用水途径

第三节 生活用水量计算及我国生活用

水状况

第四节 生活节水

思考题

本章内容

Page 3: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1.1 生活用水的含义 生活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活动用水的总称。生活用水分为城市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

城市居民住宅用水 公共建筑用水 城市生活用水 市政、环境景观和娱乐用水 消防用水 生活用水 日常生活用水 农村生活用水 家畜用水

第一节 生活用水的含义

Page 4: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1.2 生活用水的特征

用水量增长较快用水量时程变化较大供水保证率要求高对水质要求高水量浪费严重生活污水水质污染程度小于工业废水

Page 5: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1.3 生活用水的水量、水质和水压 生活用水量的多少随着当地的气温、生活习惯、房屋卫生设备条件、供水压力等而有不同。可参照我国《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所订的生活用水量定额。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关系到人体健康,必须做到外观无色透明、无臭无味、不含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健康的物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中,从感官性状、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性指标和放射线指标等方面,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 为了用户使用上的需要,生活用水管网必须保证一定的水压,通常称作最小服务水头(从地面算起)。关于用水管网水压的确定可参见本书第五章。

Page 6: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2.1 生活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一般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组成。

水源 取水工程 净水工程 输配水工程 用户

第二节 生活用水途径

图 7-1 生活用水组成

Page 7: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2.2 给水水源的选择7.2.2.1 水源的种类和特点

水源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海水等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裂隙水溶岩水泉水等

地下水水质清澄,且水源不易受外界污染和气温影响,一般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但地下水也有缺点,一般含矿物盐类较高,硬度较大。

Page 8: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2.2.2 水源的选择 一般对于用户量小、供水安全要求低的乡镇供水系统,应优先采用水质好的地下水、水库水作为水源。对用水量大,供水安全要求高的城市供水系统,应优先采用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源,这将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一般原则: 给水水源应有足够水量 给水水源的水质应良好 统筹考虑,供水经济安全

Page 9: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2.3 给水处理 以地下水作为水源时,由于水质较好,通常不需任何处理,仅经消毒即可,工艺简单。以地表水作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下图:

混合 絮凝沉淀池

澄清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站原水 用户

絮凝剂 消毒剂

图 7-2 地表水二次净化工艺流程

Page 10: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3.1 生活用水定额 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定额,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消防用水定额和市政用水定额等。7.3.2 生活用水量计算方法 ( 1 )分类法

将用户用水特性一致的类型归纳在一起,然后根据用水量标准及有关因素进行调查计算。

第三节 生活用水量计算及我国生活用水状况

m

jjWW

1总

式中: Wj——一定时期或时段第 j 种用水类型的 用水量, m3; m——用水类型的总数。

Page 11: 第七章 生活用水

( 2 )分区法 分区法是将计算区人为地划分为若干区域,然后根据各区用水特点、用水量标准进行调查与计算。

区域划分还可将大区域分为若干小区域,然后列表进行调查与计算:

n

1-iiW总W

式中: Wi——一定时期或时段第 i 个区域的用水量, m3;

n——被划分的区域数。

n

i

m

jjiWW

1 1, )(总

式中:Wi , j—一定时期或时段第 i 个区域第 j 种用水类型的用水量, m3;

Page 12: 第七章 生活用水

( 3 )定额计算法

1000/11 qPQ

1000/22 qNQ

居住区日均生活用水量计算:

牲畜日均用水量计算:

式中: Q1—— 居住区日均生活用水量, (m3 / d); P—— 设计年供水区规划人口数(人); q1——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 (L/d• 人 ) 。

式中: Q2——牲畜日均用水量, (m3 / d); N—— 设计年供水区牲畜数(头); q2——平均日牲畜用水定额, (L/d• 头 ) 。

Page 13: 第七章 生活用水

( 4 )最高日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是一年中用水量最多一天的用水量,一般以最高日用水量来确定给水系统中各构筑物的规模。

)(1 iiNqQ

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 Q—— 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m3 / d); qi—— 不同卫生设备的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 m3/( 人 ·d); Ni—— 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数,

Page 14: 第七章 生活用水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量,计算公式为:

)(2 QQQ

式中: Q2——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量, (m3 / d);

Q’——各工业企业的职工生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qi 为工业企业的职工生活用水定额,一般采用 25 ~ 35 L/( 人 · 班 ) ,

Ni 为每班人数, n 为每日班制; Q’’——各工业企业的职工淋浴用水 量,按下式计算: ,

为工业企业的职工淋浴用水定额,一般采用 40 ~ 60 L/( 人 ·

班 ) , qi 为工厂每班职工淋浴人数, n 为每日班制。

1000

iiqnNQ

1000

iiqnNQ

Page 15: 第七章 生活用水

公共建筑用水量 ,计算公式为:

式中: Q3—— 公共建筑用水量, (m3 / d) ; qi——各公用建筑的最高日用水

定额; Ni——各公共建筑的用水单位数。市政用水量 ,计算公式为:

式中: Q4—— 市政用水量, (m3 / d); A 、 A′——道路洒水面积和绿

地浇水

面积, m2; ——、 道路洒水和绿地浇水的用水定额; n

—— 每日道路

洒水次数。

)(3 iiNqQ

100010004LL qAnAq

Q

Lq'Lq

Lq'Lq

Page 16: 第七章 生活用水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水量 ,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5%~ 25%计算,也可以由下式计算:

式中: Q5——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水量, m3/d; Q—— 工业企业生 产用水和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量之和, α 工业企业未预见水量 系数 ,根据工业发展情况确定,生产用水量由生产工艺确定, 单位, m3/d

QQQQQ ))(25.0~15.0( 4315

Page 17: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3.3 我国生活用水状况

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用水人口快速增长,由1993年 1.86亿人增加到 2004年的 3.03亿, 11 年增加了 1.17亿人,年均递增 6%。与此同时城市用水普及率也相应由 55.2%增加到 88.8%,但城市郊区边缘还有 11.2%的居民没能喝上自来水。

我国目前城市生活用水的状况可归结为以下特点

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迅速 用水构变化明显用水定结额不断提高

Page 18: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4.1 生活节水途径

①加强节水宣称工作 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 降低输配水管网损失率 ②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 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 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处理污水和中水回用 ③运用经济杠杆节水

第四节 节约用水

Page 19: 第七章 生活用水

7.4.2 节水器具

①节水方法、②节水设备、③中水回用

Page 20: 第七章 生活用水

思考题

1. 什么是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的特征有哪些?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哪几部分?1. 生活给水系统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2. 地下水给水水源有哪些?地下水水源的特点是什么?3. 地表水给水处理的工艺有哪些?4. 以你所在的地区为例,设计一个分区用水量计算方案。5. 节水途径有哪些?6. 什么是中水回用?

Page 21: 第七章 生活用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