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第第第 [email protected]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西
39

第二章 氧 化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Megan Kerr

第二章 氧 化. 主 讲:毛 维 [email protecte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第二章 氧化. SiO 2 作用 : a. 杂质扩散掩蔽膜和离子 注入屏蔽膜 b. 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 c. MOS 电容的介质材料 d. MOSFET 的绝缘栅材料 e.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 SiO 2 制备: 热氧化; 热分解淀积; CVD ;阳极氧 化;蒸发法 ( 溅射法 ) 。 热氧化: SiO 2 质量好,掩蔽能力强。. 氧化层应用. 掺杂阻挡氧化层. 氧化层应用. 栅氧化物介电层.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第二章  氧  化

第二章 氧 化

主 讲:毛 维[email protecte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Page 2: 第二章  氧  化
Page 3: 第二章  氧  化

第二章 氧化 SiO2 作用:a. 杂质扩散掩蔽膜和离子注入屏蔽膜b. 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c. MOS 电容的介质材料d. MOSFET 的绝缘栅材料e.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 SiO2 制备:热氧化;热分解淀积; CVD ;阳极氧 化;蒸发法 ( 溅射法 ) 。 热氧化: SiO2质量好,掩蔽能力强。

Page 4: 第二章  氧  化

掺杂阻挡氧化层 氧化层应用

Page 5: 第二章  氧  化

栅氧化物介电层

G ate O xide

p+ S ilicon substrate

p- Epitaxia l layer

n-w ell p-w ell

Polysilicon gate

氧化层应用

Page 6: 第二章  氧  化

氧化层应用

场氧化层

p+ S ilicon substrate

p- Epitaxia l layer

n-well p-well

F ie ld oxide iso lates active regions from each other.

Page 7: 第二章  氧  化

氧化层应用

金属层间的隔离阻挡层

保护层

ILD-4

ILD-5

M-3

M-4

层间氧化物

Page 8: 第二章  氧  化

2.1 SiO2 的结构与性质

SiO2 的原子结构

Page 9: 第二章  氧  化

2.1 SiO2 的结构与性质2.1.1. 结构(结晶形和无定形)① 结晶形结构: Si – O 四面体在空间排列整齐 如石英晶体(水晶),密度= 2.65g/cm3

② 无定形(非晶形)结构: 如 SiO2薄膜,密度= 2.15-2.25g/cm3

无定形结构特点:(由无规则排列的 Si-O 四面体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 ), 即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Si-O 四面体 : 在顶角处通过氧 (O) 相互联结 , 构成三 维网络结构。

Page 10: 第二章  氧  化

2.1 SiO2 的结构与性质 Si-O4 四面体中氧原子: 桥键氧——为两个 Si 原子共用,是多数; 非桥键氧——只与一个 Si 原子联结,是少数; 无定形 SiO2 网络强度:与桥键氧数目成正比,与非桥键氧数目成反比。

形成 Si 空位相对(形成 O 空位)困难: Si 与 4 个 O形成 4 个共价键, O 最多形成 2 个共价键; Si 在 SiO2中扩散系数比 O 小几个数量级。

O 、 H2O 穿过 SiO2扩散到达 Si 表面反应。

Page 11: 第二章  氧  化

2.1 SiO2 的结构与性质2.1.2 主要性质①密度:表征致密度 , 与制备方法有关,无定形为 2.2g/cm3。②折射率 : 表征光学性质的参数,与制备方法有关, 一般密度越大则折射率越高。 5500Å 下约为 1.46 。③电阻率:与制备方法及杂质数量有关,如干氧在 1016Ω·cm 以上,是较好的绝缘体。④介电强度:表征耐压能力,一般在 106 -107 V/cm 。

20C SiO

S

d ⑤介电常数:表征电容性能, ,

εSiO2=3.9 ⑥熔点:无固定熔点, >1700℃。(不同制备方法,其 桥键 O 数量与非桥键数量比不同)

Page 12: 第二章  氧  化

2.1 SiO2 的结构与性质⑦腐蚀: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室温下只与 HF 强烈反应。 SiO2 + 4HF → SiF4 + 4H2O

SiF4进一步反应: SiF4 +2HF→H2( SiF6) (六氟硅酸,可溶于水) 总反应式: SiO2 +6HF → H2( SiF6) + 4H2O

腐蚀速率:与 HF 的浓度、温度、 SiO2的质量(干 氧、湿氧)等有关。

Page 13: 第二章  氧  化

2.2 SiO2 的掩蔽作用2.2.1 杂质在 SiO2 中的存在形式 按照是否含有杂质, SiO2可分为:本征二氧化硅(无杂质)和非本征二氧化硅(有杂质)两类。而后者中的杂质又可以分为两类:网络形成剂(者)和网络调节剂(改变者)

1. 网络形成者:即替位式杂质,取代 Si ,如 B 、 P 、 Sb 等。其特 点是离子半径与 Si 接近。

Ⅲ族杂质元素:价电子为 3 ,只与 3 个 O 形成共价键,剩余 1 个 O 变成非桥键氧,导致网络强度降低。 Ⅴ族杂质元素:价电子为 5 ,与 4 个 O 形成共价键,多余 1 个 价电子与附近的非桥键氧形成桥键氧,网络强度增加。

Page 14: 第二章  氧  化

2.2 SiO2 的掩蔽作用2. 网络改变者:即间隙式杂质,如 Na 、 K 、 Pb 、 Ca 、 Ba 、 Al 等。 其特点是离子半径较大,多以氧化物形式掺入;结果使非桥键氧增加,网络强度减少。 例如: Na2O + Si-O-Si → Si-O- +-O-Si + Na+

H2O + Si-O-Si → Si-OH + HO-Si

Page 15: 第二章  氧  化

2.2 SiO2 的掩蔽作用2.2.2 杂质在 SiO2 中的扩散系数(服从扩散规律) 选择扩散:杂质在 SiO2的扩散速度远小于在 Si 中的扩 散速度。 扩散系数 :DSiO2=D0exp(-ΔE/kT)

D0- 表观扩散系数( ΔE/kT →0时的扩散系数) ΔE- 杂质在 SiO2中的扩散激活能

B 、 P 、 As 的 DSiO2比 DSi小, Ga 、 Al 的 DSiO2比 DSi大得多, Na 的 DSiO2 和 DSi都大。

Page 16: 第二章  氧  化

2.2 SiO2 的掩蔽作用2.2.3 SiO2 掩蔽层厚度的确定1.掺杂杂质的选择:DSi » DOX

杂质在 Si中的扩散深度 (结深 ):

DtAX jj

tDAZ OXjOjO

ZjO: 杂质在窗口 (Si 中 ) 扩散深度达到 Xj 的同时 , 而在氧 化层内距表面为 ZjO 处的杂质浓度达到某一人为指 定值 Nob 。

AJ =2erfc-1 (NB /NS )杂质在 SiO2 中的扩散深度:

AJO =2erfc-1 (Nob/ NoS )

Page 17: 第二章  氧  化

2.2 SiO2 的掩蔽作用 设氧化层厚度为 ZOX,则 SiO2具有掩蔽扩散作用的条件: ZOX≥ ZjO,即

D

D

A

A

X

Z

X

Z OX

j

jO

j

jO

j

OX

若 DOX>D ,则 ZOX 较厚,难于制备、光刻,如 Ga,Al ;

DOX<D ,则 ZOX 较薄,如 B 、 P ;

D太大了,则结深太深,同时横向扩散严重。

∴对 D 的要求: a. DOX要小; b. 在 Si 中的 D要大,但不能太大。 ?

Page 18: 第二章  氧  化

2.2 SiO2 的掩蔽作用2. 最小掩膜厚度 ZOX,min的确定 (恒定源扩散 -再分布)

若取 Nob/Nos=10-3,则

Nob/Nos=10-6,则 (双极 )

Nob/Nos=10-9,则 (MOS)

1,min 2 ob

OX jo OXos

NZ Z D terfc

N

OXZ ,min=6.8 OXD t

OXZ ,min=4.6 OXD t

OXZ ,min=8.6 OXD t

Page 19: 第二章  氧  化
Page 20: 第二章  氧  化

例: SiO2 掩蔽 P 扩散 P2O5+SiO2 →PSG (磷硅玻璃)

Page 21: 第二章  氧  化

2.3 硅的热氧化生长动力学2.3.1 硅的热氧化 定义:在高温下,硅片(膜)与氧气或水汽等氧化剂化学反应生成 SiO2 。

热氧化法 SiO2 的特点:质量好、重复性和化学稳定 性高、界面陷阱和固定电荷可控等。

Page 22: 第二章  氧  化

2.3.1 硅的热氧化 热氧化的种类1. 干氧氧化:高温下,氧气与硅片反应生成 SiO2

机理-起始氧化: Si+O2 SiO2

后续氧化: a.O2先向 Si/SiO2界面扩散; b.再在 Si/SiO2界面附近继续氧化。

特点-速度慢; 氧化层致密,掩蔽能力强; 均匀性和重复性好; 表面与光刻胶的粘附性好,不易浮胶。

Δ

Page 23: 第二章  氧  化

2.3.1 硅的热氧化

Si

SiO2

O2

氧-硅界面

氧- SiO2 界面

供应氧气至反应表面

Page 24: 第二章  氧  化

2. 水汽氧化:高温下,硅片与高纯水蒸汽反应生成 SiO2

机理- ①起始氧化: 2H2O+Si SiO2+2H2↑

②后续氧化——两种机理 一种: H2O先扩散到达 Si/SiO2界面;再与 Si 氧化。 另一种(包括三个步骤):

Δ

2.3.1 硅的热氧化

( 1 )在 SiO2 表面上,水分子同桥键氧离子反应而形成非桥键的羟基:

这就使得 SiO2 网络受到很大的削弱。这时在 SiO2 表面上生成了硅烷醇( Si-OH )。

Page 25: 第二章  氧  化

2.3.1 硅的热氧化

Si OH

Si OH

+ Si Si

Si SiO

Si SiO

+ H2

( 2 )硅烷醇扩散通过 SiO2 层,并在 SiO2 -Si界面上,羟基与硅反应而形成 SiO4 四面体和氢:

( 3 )氢离开 SiO2 ,并进一步与 SiO2 网络中的桥键氧离子反应而形成非桥键的羟基:

Page 26: 第二章  氧  化

2.3.1 硅的热氧化 特点:氧化速度快; 氧化层疏松-质量差; 表面是极性的硅烷醇 --易吸水、易浮胶。

3. 湿氧氧化——氧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 (兼有上述两种氧化机理 ) 机理: O2+Si SiO2

H2O+Si SiO2+H2

特点:氧化速率介于干氧与水汽之间; 氧化层质量介于干氧与水汽之间;

Δ

Δ

Page 27: 第二章  氧  化

2.3.1 硅的热氧化4. 掺氯氧化——在干氧中掺少量的 Cl2、 HCl 、 C2HCl3 ( TCE )、 C2H3Cl3 ( TC

A ) 掺氯的作用:吸收、提取大多数有害的重金属杂质及 Na+,减弱 Na+正电荷效应。 注意安全: TCE 可致癌; TCA 高温下可形成光气 ( COCl2),俗称芥子气,是高毒物质,

而且 TCA会对臭氧造成破坏。 5. 实际生产—干氧 - 湿氧 - 干氧工艺 好处:兼顾 SiO2生长速度、界面特性、氧化层质量以 及与光刻胶的粘附性

Page 28: 第二章  氧  化

2.3.1 硅的热氧化

Page 29: 第二章  氧  化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SiO 2

CG

CS

F1 F2

Si

Ci

F3

xx00-xi

自由流体 (气体 ) 附面层

PS

,

PG,

CO

Page 30: 第二章  氧  化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1. 氧化步骤 a. 氧化剂( O2、 H2O )从气相经附面层扩散到气体- Si02界面,流密度为 F1; b. 氧化剂扩散穿过 Si02层,到达 Si- Si02界面,流密 度为 F2; c. 在界面处与 Si 氧化反应,流密度为 F3; d. 反应的副产物( H2) 扩散出 Si02层,逸出反应室。(附面层:速度及浓度分布受到扰动的区域,也称滞留层)

Page 31: 第二章  氧  化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2. 热氧化模型 --Deal-Grove 模型(迪尔 - 格罗夫) 假定氧化是平衡过程 --准静态近似,即 F1=F2=F3

设附面层中的流密度为线性近似,即 F1=hg(Cg-Cs)

hg-气相质量转移系数, Cg-气体内部氧化剂浓度, Cs-SiO2表面的氧化剂浓度;

Page 32: 第二章  氧  化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流过 SiO2层的流密度就是扩散流密度,即 F2=-DOXdC/dx= DOX(CO-Ci)/XO(线性近似) DOX—— 氧化剂在 SiO2中的扩散系数 C0——SiO2表面的氧化剂浓度, Ci——SiO2-Si界面处的氧化剂浓度; X0——SiO2的厚度。 氧化剂在 Si 表面的反应流密度与 Ci成正比,即 F3=kSCi, kS—— 氧化剂与 Si 反应的化学反应常数;

Page 33: 第二章  氧  化

2SiOOSS

*

i Dxkhk1

CC

*CC,0C 0 iOSSiO2 xkD

根据稳态条件 F1=F2=F3 可以得到:

2

2

SiOOSS

*SiOOS

O Dxkhk1

)CDxk(1C

以上两式中 C* 表示平衡情况下的 SiO2 中氧化剂浓度。根据以上两式可得硅热氧化的两种极限情况:①氧化剂在 SiO2 中的扩散系数很小:

②氧化剂在 SiO2 中的扩散系数很大: OSSiO2 xkD

)hk1(*CCC S0 i

可得:

可得:

——扩散控制

——反应控制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Page 34: 第二章  氧  化

热氧化生长速率—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平衡时,得到氧化层厚度 ZOX 与氧化时间的一般方程为:)t(BAZOX

2OX Z

式中:)N*C2DB 12SiO

B)AZ(Z *OX

2*OX 时间常数,反映了初始氧化层对后继热

氧化的影响(初始氧化层修正系数)。

N1( 干氧: 2.2×1022 /cm3 ;水汽: 4.4×1022 /cm3 (

OXZ ——初始氧化层厚度。

解上述方程得:

1

4/1

2 2 BA

tAZOX

2 SA 2D (1 k 1 h)SiO

Page 35: 第二章  氧  化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两种氧化极限:a.当氧化时间很短,即

则4BA)t( 2

--- 线性氧化规律

其中:

OX

BZ = (t )

A

1

*S

S

k hB C

A k h N

-- 线性速度常数;反应控制

则 --- 抛物线型氧化规律其中:

2OXZ =B(t )

---抛物型速度常数;扩散控制

b. 当氧化时间很长,即 2(t ) A 4B

)N*C2DB 12SiO

Page 36: 第二章  氧  化
Page 37: 第二章  氧  化
Page 38: 第二章  氧  化

练习: 计算在 120 分钟内, 973 ℃水汽氧化过程中生长的二氧化硅厚度,假定硅片在初始状态时已有 1000Å 的氧化层。

Page 39: 第二章  氧  化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3. 硅的消耗问题问题:生长厚度为 Zox 的二氧化硅,估算需要消 耗多少厚度 Z 的硅?

式中 22 35.0 10 /SiN cm ——硅晶体的原子密度

由 Zox与 Z的关系得到:

说明:要生长一个单位厚度的二氧化硅,就需要 消耗 0.44个单位厚度的硅。

2 OXZSi SiON Z N

所以 2

OX OXZ 0.44ZSiO

Si

NZ

N

——无定形 SiO2的分子密度2

22 32.2 10 /SiON cm

硅衬底

SiO2 表面

SiO2

x0

x2

原先的硅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