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姜荣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6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May 12, 2023

Download

Documents

Khang Minh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书书书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姜荣春  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Page 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姜荣春著.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ISBN 9787811344554

  Ⅰ 国… Ⅱ 姜… Ⅲ ①服务业 -对外承包 -研究②服务业 -对外承包 -研究 -中国 Ⅳ F71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 (2009)第 156444 号

  2009 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姜荣春  著责任编辑:张大成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大 学 出 版 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 10 号    邮政编码:100029

邮购电话:010 -64492338    发行部电话:010 -64492342

网址:http:/ / www. uibep. com    Email:uibep@ 126. com

北京市山华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装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成品尺寸:170mm ×230mm    16 75 印张    284 千字2009 年 9 月北京第 1 版    2009 年 9 月第 1 次印刷

ISBN 9787811344554

印数:0 001 - 1 500 册    定价:26 00 元

Page 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的研究已有许多,姜荣春博

士的这部专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显著特点。

一、文献综述

服务外包在世界贸易投资领域已存在多年,最近十多年,国外专家学者

的相关研究文献浩繁,成果丰富,而国内学术界对这些已有成果的关注还不

够。作者从文献研究起步,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文献搜集、归纳和整

理,系统汇集了国际经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主要观

点,并进行总结评述,择其合适的角度应用于实证分析。作者综述的文献数

量多,时间跨度长,涵盖了这个领域中的经典论著、主要学派和最新进展。

据我所知,当时作者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查阅大量国外文献,许多文献在

国内是首次被介绍评述。这些努力使书稿具备了很好的学术资料价值,对这

个领域的研究者有文献导读的意义。

二、数据收集

国际服务外包的计量问题长期困扰学术界和统计界,国内外都缺乏成熟

的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对研究者来说,数据搜集困难,数据口径的把握困

难,基于不同数据来源的国际比较研究困难。作者在这方面下了大工夫,收

集了各种口径的国际服务外包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增长、比

重和国际分布等作了描述,作者自己的判断和结论都立足于这些全面系统的

数据和情况,而不是仅依据少数案例、个别数据就引出一般性结论,体现了

作者努力探索的学术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这些数据及相关判断为各

种理论分析、政策研究和企业决策提供了可信的事实基础。

三、发展概况

书稿从三个方面对国际服务外包进行全景扫描和概述。一是发展状况,

包括发展历程、总体规模、主要形式、重点行业、市场分布、对母国和东道

国的效应等。二是宏观背景,包括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服务全球化的进展、信

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周期的推动、人口学和政治方面的含义以及各国服务业

的开放进步等。三是适用理论,可以使用的理论工具有国际贸易理论、跨国

投资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读者可以从中了解跨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Page 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理解观察和分析跨国服务外包的多种视角。

四、我国对策

作者首先对发展中接包国的区位优势进行了分析,并以印度为例介绍了

领先国家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的重要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承接服务外

包的现状作了全面描述和分析,包括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意义、有利条件和

不足之处、当前问题和未来趋势等,并提出了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作者认

为,抓住国际服务外包的新机遇,对于提升 “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加快

服务业发展,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解决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意义。因此,

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融入全球服务分工体系,是我们今后开放的重中

之重。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成稿的。作者增加了更多的情况和

数据,简化了一些 “纯理论”和模型分析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和适应面。

总之,本书文献丰富、数据翔实、描述全面,政策建议针对性强,对不同需

求的读者都有参考价值。更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服务外

包问题的更多关注,共同推动这个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

江小涓

2009 年 8 月

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摘    要

近几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制造业全球产业转移仍然是其重要内容,但服务业跨国投资发展速

度很快,以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

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服务外包最初发生在发达国家内部,但是近几年部

分新兴经济体成为重要的外包承接国。从绝对量看,国际服务外包还处于萌

芽阶段,规模还很小。

但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服务外包的母国,由于国际服务外包涉及到部分高

技术含量工作机会与白领岗位的转移,引起很大争议,甚至演化为政治

问题。

在各个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东道国,承接服务外包对于经济增长与出

口、安置就业、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赢得这一产业转移的新机

遇,各国为吸引特定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争夺承接外包的机会展开的政策竞

争愈演愈烈,大多数东道国不仅出台了更优惠的投资促进措施,进一步开放

市场,还加大了针对性引资的力度。

如果中国能把握住这一重要机遇,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

长方式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进程。

在此背景下,本书立足于研究国际服务外包理论依据、经济效应、发展

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简要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发展离岸外包产业方面的区位优

势,并以印度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与

促进出口、创造就业、增加收入、提升产业结构和提高人力资本等方面的重

要作用,接下来在研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在发展国

际服务外包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建议。

文章内容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言,其余为主体部分。

第一章导言部分除了指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结构安排与研

Page 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究方法,还对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第二章为理论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和总结,其次介绍了西方国家与此主题有关的争议,再次是国际服务外包出

现的理论动因分析与经济效应分析,最后对国际服务外包与世界贸易组织的

服务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第三章介绍当今国际服务外包出现的背景特征以及发展现状,接下来分

析了其具体类型与主要形式、国家与产业分布以及企业特征与市场结构,最

后探讨了外包服务的特征、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

第四章分析了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东道国区位优势,并以印度为例

作了实证研究。作为服务外包东道国取得斐然成就的发展中国家代表,软件

与服务外包产业对于推动印度经济增长与扩大出口、创造就业与提高收入、

提升产业结构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包服务企业起到重要作用。选择印

度是因为印度在这个领域中走在前列,而且同为发展中大国,其经验对中国

有借鉴作用。

第五章进入对中国发展服务外包问题的研究,主要分析了服务外包在中

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第六章和第七章则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战略思

路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国际服务外包是近几年出现在世界贸易投资领域中的新现象,从国内外

研究现状看,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从学术价值看,本书

的选题,具有一定前沿性质;另一方面,从现实实践看,目前中国正在成为

重要的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亟需学术界在理论探讨、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

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书同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此外,由于国际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内外尚缺乏成熟的统计

方法和统计体系,数据搜集非常困难。本书在这部分试着做了艰难的探索,

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方面下了大工夫,有较好的资料和文献价值;当然,不足

之处也在所难免,也正是该课题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 /离岸服务外包  服务产业转移  跨国公司  发包国  发展中东道国

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目    录

第 1 章  导言 (1)………………………………………………………………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3)………………………………………………

1 2  有关概念的界定 (6)……………………………………………………

1 2 1  国内外研究有关外包概念的定义 (6)……………………………

1 2 2  本书对国际服务外包的界定 (10)………………………………

1 3  本书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5)………………………………………

1 3 1  本书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5)…………………………………

1 3 2  本书主要研究方法 (15)…………………………………………

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17)……………………………

2 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9)……………………………………………

2 1 1  国外研究进展 (19)………………………………………………

2 1 2  国内研究进展 (33)………………………………………………

2 2  有关国际服务外包问题在发达国家引起的争议 (38)………………

2 2 1  几种主要态度 (38)………………………………………………

2 2 2  几种主要观点的分歧来源 (40)…………………………………

2 3  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背景分析 (43)…………………………………

2 3 1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动因分析 (43)……………………………

2 3 2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效应分析 (51)……………………………

2 3 3  国际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协定 (59)……………………………

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63)………………………………

3 1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总体趋势与特点 (65)…………………………

3 1 1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背景与主要特征:几个问题 (65)………

3 1 2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与总体规模 (71)……………………

Page 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3 1 3  国际统计体系中有关国际服务外包活动的统计 (76)…………

3 2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分类与主要形式 (85)……………………

3 2 1  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分类 (85)…………………………………

3 2 2  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92)…………………………………

3 3  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家与行业分布、企业特征与市场结构 (106)……

3 3 1  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别市场分布 (106)……………………………

3 3 2  国际服务外包的行业分布与职业类型 (113)……………………

3 3 3  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特征与市场结构 (123)……………………

3 4  影响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 (141)……………………………

3 4 1  外包服务的主要特征 (141)………………………………………

3 4 2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142)………………………

3 4 3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48)………………………

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以印度为例 (155)………………………………………

4 1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与竞争力分析 (157)…………………

4 2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的成功案例:走向全球的印度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 (164)……………………………………………

4 2 1  印度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发展的总体情况 (164)………………

4 2 2  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对印度经济发展的贡献 (166)……………

4 2 3  推动印度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分析 (179)…………

4 2 4  印度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问题 (182)………………

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185)……………

5 1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意义 (187)…………………………………

5 2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95)…………………………

5 2 1  规模小,但发展速度比较快 (196)………………………………

5 2 2  国内外包市场发展不充分 (197)…………………………………

5 2 3  国内外包服务企业竞争力不足 (198)……………………………

5 3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 (200)………………………………

5 3 1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 (200)………………………

5 3 2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制约因素 (202)………………………

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5 4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前景展望 (204)…………………………………

5 4 1  就软件出口与外包市场来看,日本仍将是我国软件外包主要市场,对美国外包业务将有快速增长 (204)…………

5 4 2  从国内市场看,未来几年内,外包服务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局限于跨国公司为主体的

中高端市场 (206)…………………………………………………

5 4 3  从外包服务企业看,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与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各有优势,将出现并存局面 (206)……………………

5 4 4  外资企业既是最大的潜在服务外包市场又是颇有实力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将在中国外包服务发展中

扮演重要角色 (207)………………………………………………

5 4 5  从外包服务的业务模式看,业务流程外包 (BPO)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有望成为外包服务

市场上的亮点 (208)………………………………………………

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211)…………………………

6 1  积极推动国际服务业自由化,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 (213)…………

6 2  培育规范成熟的国内外包服务市场,加强商务环境建设 (217)……

6 2 1  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17)………………………………

6 2 2  加强商务环境建设,完善有关外包市场建设法律法规,强化后期监管 (218)………………………………………………

6 3  制定实施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 (220)…………………………………………………

6 3 1  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离岸开发业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20)……………………………………………

6 3 2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直接支持力度 (221)………………………………………………

6 3 3  鼓励国内外包服务企业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合并重组,迅速提高企业实力 (222)………………………

6 3 4  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其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并加强合作 (222)…………………

6 3 5  培育外包服务企业群,要注意发挥各地不同的

3目    录  /  

Page 1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区位优势 (224)……………………………………………………

6 3 6  在大力发展外包服务产业的同时,鼓励自主创新,树立品牌意识,构建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 (226)………………

第 7 章  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227)…………………………………………

7 1  目前政策与环境的不确定性 (229)……………………………………

7 1 1  软件出口的优惠问题 (229)………………………………………

7 1 2  各种相关优惠与补贴措施审批程序复杂 (229)…………………

7 1 3  BPO外包行业还没有受到应有重视 (229)………………………

7 1 4  与外包服务有关的外商投资政策 (230)…………………………

7 1 5  发展外包的宏观商务环境亟待加强 (230)………………………

7 2  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231)……………………………………………

7 2 1  建立国家级外包服务专门机构 (231)……………………………

7 2 2  将 IT与软件外包、BPO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等多种服务外包模式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享受同样的优惠待遇,

简化审批手续 (232)………………………………………………

7 2 3  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进一步开放与服务外包密切相关的部分领域 (232)……………………………………………

7 2 4  尽快研究制订与外包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商务环境 (232)………………………………………………

参考文献 (233)…………………………………………………………………

后记 (255)………………………………………………………………………

4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书书书

      第 1 章

      导  言

Page 1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近几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制造业全球产业转移仍然是其重要内容,但服务业跨国投资发展速

度很快,以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

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如果中国能把握住这一重要机

遇,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

过程。

服务外包作为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之一,增长势头尤为迅猛。中国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优秀但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资

源,再加上安定的政治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稳定并迅速增长的经济环

境,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理想目标国。而中国资源短缺、人口就

业压力较大的基本国情以及服务产业开放程度相对滞后且不够发达的现实已

日益成为制约制造业与总体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正需要大力发展服

务外包解决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此外,入世之后,服务产业的过渡期已经

或很快即将结束,也为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

本书立足于研究国际服务外包理论依据、经济效应、发展现状以及未来

趋势,简要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发展离岸外包产业方面的区位优势,并以印度

为例,实证分析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出口、创造就

业、增加收入、提升产业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在

研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方面面

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从实践看,世界范围内,30 年前大部分 FDI集中于自然资源与制造业,而到今天,大约一半的存量与 2 / 3 的流量集中于服务业、金融、电信、物流、专业服务等等。2003 年美国仅呼叫中心及数据输入工作的外包金额就已高达 773 8 亿美元,全球制药服务外包业务达 3 500 亿美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料,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已从制造业外包转向服务业外包为主,服务

业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引擎,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软件与服务外包市场将

3第 1 章  导    言  /  

Page 1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以 30% 至 40% 的速度递增,2004 年、2005 年、2007 年总值将分别达到3 000 亿、5 850 亿和 1 2 万亿美元①。服务领域的外包现象成为全球经济活动转移的 “领头羊”。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表现

方式,全球服务外包的势头发展非常迅猛,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但是,从国别看,世界上的大部分外包业务都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美

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发包国家,而爱尔兰、加拿大和以色列

则是优先被选择的承接国。爱尔兰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全球外包服务市场中处

于领先地位,占有 25%的市场份额。印度也是重要的外包东道国,并且是惟一的发展中国家。2004 年印度仅软件出口与对外发包已达到 173 亿美元。

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东欧也正在成长为重要的服务外包东道国。

具体到中国的情况,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业开放的承诺逐渐兑现,

又恰逢世界服务产业转移的趋势发展迅速,中国承接服务业转移将达到一个

高潮。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通过制造外包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价值链中的组装加工环节,从而形成外商在华投资的高潮。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中国在吸引制造业 FDI方面成绩斐然,据联合国贸发委统计数字,中国连续十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尤其是 2000 年以来,世界进入新一轮服务业跨国产业转移进程,跨国公司进一步把制造价值链中的服务环节,例如战略咨询与

管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营销、金融服务等外包给新兴经济发展地区。

入世之后,中国在服务业领域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成为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

包的重要目标国之一。尽管与印度等国相比,中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

起步较晚,但中国在市场规模、人才储备、生产成本、基础设施、配套能

力、发展潜力方面有很大优势。以软件外包为例,2005 年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获得高达 55 6%的高速增长,市场收入达到 9 3 亿美元。且这一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2005 年至 201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 2%②。据美国加特纳 (GARTERNA)公司预言,作为新兴的外包中心,

中国将在 2007 年之后,成为继印度、菲律宾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项目外包基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对于我国发展金融、电信、信息技术、物流等现代服

务业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解决就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4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数据来自联合国贸发委网站 http: / / www unctad org数据来自中国外包网 http: / / www macase cn

Page 1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研究角度看,外国直接投资 (FDI)作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与贸易相关的 FDI、技术转移与技术外溢以及对东道国企业的关联带动与示范作用,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使进行该活动的主体跨国公

司成为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跨国公司获得想要的资源

与市场,同时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重要作用,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国民

经济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就上述 FDI的经济效应,国际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从跨国直接投资出现的动因看,国际学术界也已有比较完善的跨国公

司直接投资理论,比如海默的垄断优势论、R·维农的生命周期论、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论等

等。但上述理论都来源于制造业跨国投资领域,其应用研究也主要局限于制

造业领域,是否完全适用于服务业跨国投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而专门针对

服务产业跨国转移的研究刚刚开始。

就国内来看,由于中国在吸引制造业 FDI方面成绩斐然,在此方面有大量出色的研究工作。虽然也存在不同声音,但实证研究已大致证明,FDI在过去 20 年中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积极影响大致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重要的资金来源、改善投资效益、扩大产出、引进先进技术、

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增加税收、从事研发活动、

推进体制改革 (江小涓,2002)①。当时的实证研究没有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加以区分,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外资主要在制造业领域,服务业开放比较晚,

外资的影响不明显,所以实证研究也主要关注典型制造业领域。

总之,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对国际服务外包这一

课题的研究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现实实践中国际服务外包的飞速发展,亟

需学术界作更深入的研究。

基于其理论意义与实践需要,本书选择国际服务外包作为研究课题,力

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立足于研究国际服务外包这一新生事物的理论依

据、经济效应、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简要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发展离岸外包

产业方面的区位优势,并以印度为例,实证分析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东道国

经济增长与促进出口、创造就业、增加收入、提升产业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

5第 1 章  导    言  /  

① 见江小涓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P1—3

Page 1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在研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

国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

方面试图对国际文献中侧重于站在发达国家立场进行经济效应研究的补充;

另一方面希望有助于加深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发展一国经

济的促进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并为我国如何有效利用全球服务产业转移这一

良好机遇提出若干思考建议。

1 2  有关概念的界定

现代外包最早发生在西欧的家具行业,后来很快蔓延到汽车行业和 IT部门,简单的组装逐渐让位于加工和零部件当地生产。“Outsourcing”,其英文解释为: “To purchase (parts)from an outside supplier,either in the purchasersown country or abroad”①,即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零部件,(外部供应商)既可以是买方所在国家又可以是国外。简单地说,外包 (Outsourcing)就是把公司的部分业务承包给其他公司做。从制造业角度讲,类似于 Subcontract,即 “分包”;或者从形式上看,近似于国内比较流行的 “OEM”、 “ODM”等概念,即代工或贴牌生产。

1 2 1  国内外研究有关外包概念的定义

从学术界现有研究看,国内外研究文献中有关外包的定义存在多种角

度,说法不一。主要可以分为企业战略角度、外包服务合作方的相互关系角

度、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角度、技术进步角度以及外包动机与效应角度等等。

1 2 1 1  从企业管理战略角度定义外包

比如 Rahul Sen 与M Shahidul Islam (2005)认为,外包现象指的是企业战略性的运用外部资源来进行它过去用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进行的经济活

6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1974 DEC9 NEW YORKER132 / 2

Page 1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动。Gilley与 Rashssd (2000)则强调,企业本身有资源和能力从事某种生产活动,但自己不生产的情况下,交给其他企业或单位去做,才称为外包,

外包本质是一种摈弃内在化的基本活动形式。

刘慧、胡天佑 (2004)认为,“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利用他人的专长和

优势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仅专注于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

的功能和业务。

1 2 1 2  从外包服务提供方与需求方的相互关系定义外包

比如 Gene M Grossman 与 Elhanan Helpman把外包看做一种由不完全合同控制的寻找合作伙伴与特定关系投资的活动。Sourafel 与 Holger Girma 认为,外包可以大致定义为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原由企业内生产的活动转包到公

司外面去。Shreeveport咨询公司将服务外包定义为,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目服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嫁给第三者执行。

卢言 (2005)认为,外包,广义上是指企业与第三方签订合约,委托第三方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品和服务,或者委托第三方为其提供以

委托企业品牌出售的产品或服务,使企业发生逆一体化、专业化、规模缩减

的变化,企业间建立松散、灵活、长期、多层面合作关系。当外包跨越国界

时,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组织创新活动,是松散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形成和

发展的纽带。

1 2 1 3  从国际经济角度定义外包

比如 Mary Amiti、Shangjin Wei (2005)把国际服务外包定义为从国外获得商品或服务的中间投入品,既包括从独立于本公司的国外企业获得的商

品或服务的中间投入品,也包括从国外子公司内获得的公司内贸易。

Jagdish Bhagwati,Arvind Panagariya,与 T N Srinivasan (2004)是从国际服务贸易角度来论述服务外包的。他们给出一种描述性的概念,即外包是

国际服务贸易中迅速增长的一部分,包括远距离海外购买服务,主要但不必

然通过电子媒介,如电话、传真、因特网等等,主要是指 WTO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定义的四种服务贸易方式中的第一种,即跨境交付。

Shapiro (1996)从国际金融方面入手,认为国际外包是跨国公司避开汇率波动风险的措施;Cooper 和 Lybrand (1996)到海外经营的企业采用外

7第 1 章  导    言  /  

Page 1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包方式是对传统的全资子公司的替代行为。

詹晓宁、邢厚嫒 (2005)认为,作为跨国公司归核化调整的副产品,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

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并非完全发生于服务行业,制造业和

其他行业所需要的服务流程更倾向于对外发包。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可以是企

业,也可以是政府和社团组织等。外包的服务可以提供给本国市场、东道国

市场或第三方市场。服务外包的本质,是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

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之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

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跨国生产组织模式,当前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

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是跨国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

然结果。

甄炳禧 (2005)认为,国际服务外包,或称离岸服务外包,系指跨国公司将本来自身执行的非核心服务性职能,通过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或国

外分公司,包给境外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去完成。服务外包涵盖服务业、制造

业及其他行业所需要的服务流程,服务外包的资本密集程度和成本较低,因

而比外包制造业的迁移具有更大的随意性。

1 2 1 4  从技术进步角度定义外包

Deborahl Swenson (2005)认为,外包应该被看做是一种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使生产商可以将生产过程进行地理上的分离。王根索 (2005)认为,服务外包指技术开发与支持 (如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和其他服务活动

(如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各类资源管理、仓储运输物流管理、企业运营流程

管理、服务管理等)的外包。

1 2 1 5  从外包动机与效应角度定义外包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把它定义为,从外部供给商或生产商处取得商品或服务,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Markus Diehl (2004)是从外包效应方面理解的,他认为外包是以进口中间投入品而推动国内附加值的增

加,并影响就业结构向有利于技术升级的方向移动。李仲周 (2004)认为,外包是指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分包给公司之外的企

业来承担,通过签订数年合同以保证服务的稳定供应、最优的质量和最优

的成本。

8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1 2 1 6  国际经济组织有关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解释与介绍

就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出现的外包现象 (又称离岸服务外包),世界

贸易发展委员会 (UNCTAD)与世界贸易组织 (WTO)给予了重要关注。《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谈到两种服务业离岸转移的方式①,一是自营式外移,指通过内部化方式,开辟国外分公司,指在海外建立分公

司或子公司或服务基地;一是离岸外包,将服务外包给海外第三方服务提供

商。如下表所示:

表 1 -1 离岸外移与外包定义

生产地点 内部化 外部化 (外包)

母国 生产保留在母国公司内部 生产保留在母国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外国 (离岸

外移)

由国外分公司生产 (自营外

移),例如 INFINEON 公司的都柏林中心;DHL 公司在布拉格的 IT 中心;BRITISH TELECOM

公司的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呼

叫中心

生产外包给国外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一是包给当地公司,例如花旗银行把开

发工作外包给印度的 INFOSYS;二是包给另一家跨国公司的国外分公司,例如

一家美国公司将数据处理服务外包给设

在加纳的 ACS

    资料来源:根据贸发会议 《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中表 4 1 整理而得。

《2005 世界贸易报告》把服务外包分为四种类型②:附属在岸外包、非附属在岸外包、附属离岸外包、非附属离岸外包。附属在岸外包与非附属在

岸外包都是指外包给本土企业,区别在于服务提供商与外包企业是否有附属

关系;附属离岸外包与非附属离岸外包是指外包给海外企业,区别也在于服

务提供商与外包企业是否有附属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 1 -2 外包的分类与内涵

外包地点

企业关系国    内 国    外

无隶属关系 非附属本土 /国内在岸外包 非附属离岸外包 /离岸

9第 1 章  导    言  /  

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文概要),第 30 页世界贸易组织网站:WORLD TRADE REPORT 2005,第 266 - 267 页

Page 2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1 -2

外包地点

企业关系国    内 国    外

隶属关系 附属在岸外包 附属离岸外包

    资料来源:根据 《2005 世界贸易报告》中表 1 整理而得。

1 2 2  本书对国际服务外包的界定

1 2 2 1  制造外包与服务外包

为了给离岸服务外包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必要将制造外包与服务外包

加以区分。

第一浪潮:制造外包

外包的雏形见之于手工业时代,商人直接或通过中间人将加工业务包给

或分包给工匠;完全意义上的外包形成于工业时代,如把零部件发包给外协

厂;到了当代,外包更加流行并超越国界,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生产方式,

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比如中国 “加工贸易”的繁荣,中国台

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业兴起等等,都是由于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体系的在

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当代制造业外包大量涌现的驱动因素,从转出方发达国

家看,主要是节约成本;从转入方新兴发展中国家看,主要是低成本高素质

而充足的劳动力、良好的商业环境以及相对成熟的生产供应网络。与此同

时,大量蓝领工作职位流失到海外,主要是低成本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东亚

的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韩国、马来西亚等。但管理、金融、营销、研

发等领域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高附加值、高回报率工作岗位仍然滞留在母

国。比如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 NIKE,97%以上的 NIKE 球鞋的生产都在发展中国家以合同承包的形式进行,然后由 NIKE 公司收购,并以其品牌销售。NIKE公司对产品设计能力、品牌效应和营销活动等知识密集环节加强控制管理,保留在美国本土,而将制鞋业务外包到低生产成本的发展中国

家。再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只生产座舱和翼尖;最大的

葡萄酒生产商高罗公司从未有过自己的葡萄园,却生产世界上最好的葡萄

酒。总之,制造业外包的精髓和指导思想主要是将企业的有限资源集中在附

加值较高的环节或业务上,而将附加值较低的环节或业务外包,以求最大效

0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率地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第二浪潮:服务外包

制造业外包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成本不断降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服

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很自然地导致外包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

务外包的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服务外包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延伸,尤为显著的是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目前,服

务外包已经广泛应用于 IT 产业、金融保险、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技术服务领域。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始于软件产业的离岸外包,并迅速扩展到其他

行业。2001 年,所有计算机离岸服务出口市场约为 320 亿美元,并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 2005 年将达 289 亿美元①。2003 年全球外包服务开支突破 1 510 亿美元,其中美国超过 810 亿美元。全球客户服务市场将由2004年的 84 亿美元增长至 2007 年的 122 亿美元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外包都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广泛的运用,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集团

公司。2004 年,80%以上的 《财富》500 强企业在印度有离岸外包业务③。欧美企业外包规模年增长率达到 35%。高技术企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企业的外包比例是最大的,几乎占总外包的 30%,属于制造业务的外包占 25%,人们预测几年后高科技企业将会达到 50%。以 IT 服务为例,外包在 2004 年全球总价值为 516 亿美元,并增长强劲,离岸外包也在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 IT 企业为了集中精力去打造其核心竞争力,把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更加专业的公司。这样表现在新公司的快速成长,比如微软和 SAP 。离岸外包的扩展也多通过合资与本土化的战略方式进行,这些研发或满足自身的需

求,或用于市场销售,如微软、Oracle 开发的操作系统。它既打破了区域服务的限制,也实现了新区域和服务组织模式的重组。这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

会不断敦促 IT 服务商为他们提供全球性的服务和支持网络,他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无缝的 IT 服务,以适应其计算和软件需求。这种服务也将发生一些改变,不再非常集中,而是变得相对分散,而基于网络化的开发将对

服务产生重大影响。

与制造业相比,服务外包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从出现时间看,服务

11第 1 章  导    言  /  

李志强,李子慧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国际经济合作 2004 (11). P11数据来自 CNET科技资讯网数据来自 www nasscom org

Page 2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外包滞后于制造业外包;第二,从外包业务的性质看,制造业外包以劳动密

集型低附加值为主,而服务外包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第三,从发

展动力看,服务外包的出现除了与制造业类似的条件,信息技术进步起到更

为关键的作用;第四,涵盖的范围不同,制造业外包与有形的商品相关,而

服务外包则广泛覆盖制造业、服务业与其它行业内的服务环节和服务流程;

第五,从投资条件看,制造业外包需要大量资本投资,而服务外包可以不需

要大量物质投资,进入门槛低,但对人员素质要求更高;第六,从东道国角

度来看,制造业外包往往伴随高能耗、高污染,而发展服务外包几乎没有污

染,资源耗费少;第七,从母国角度来看,制造业外包由于在发达国家属于

夕阳产业,涉及就业人口较少,从业人员收入较低,对就业与收入的影响

小,服务外包则涉及大量中高端就业岗位,在发达国家遇到很大阻力。

1 2 2 2  本书对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界定

具体到离岸服务外包,首先界定离岸外包的涵义。必须厘清以下几个概

念,即 Outsourcing、Offshoring、与 Offshore Outsourcing。Outsourcing,字面意思即为 “利用外部资源”,根据 The American Dictionary,外包即为了削减成本,从外部供应商或制造商那里取得服务或产品,指企业将全部或部分生产

环节或流程委托给第三方提供,既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生产,但一定是

在企业外。Robert D Atkinson (2004)认为,“Outsourcing”是指这样一个过程:企业与另一家企业签订合同,来执行某项具体商业或生产项目;而

“Offshoring”则是指国家疆域之外进行的任何生产过程。David L Levy (2005)对 Outsourcing 与 Offshoring 作了明确区分,他认

为,Offshoring,通常是指企业将某项具体的生产活动转包给国外供应商,但不一定是独立的企业,即包括跨国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的企业内贸易;而

Outsourcing的分包对象为独立的公司,既可能是国内的也可能是国外的。而 Marcia Robinson and Ravi Kalakota (2004)则对 Offshoring 与 Offshore

Outsourcing作了明确区分,根据他们的定义,Offshoring 指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的价值链转移到低成本地区,立足于通过劳动或技术套汇降低成本,还包

括跨国公司在遥远的低成本地区建立自己的子公司,并通过它们进行生产,

既可能是在企业内也可能是在企业外,但一定是在本土之外,确切的翻译应

该是离岸生产;而 Offshore Outsourcing,是指企业将管理、设计、研发或技术支持性工作委托给低成本地区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还包括为了解决企业

2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运营中产生的问题而设计新流程或制定解决方案的流程再造。由此可见,若

严格从概念出发,同时满足 Outsourcing 与 Offshoring 要求,才是 OffshoreOutsourcing,即离岸外包。从国外文献看,Offshore Outsourcing 与 Offshoring的研究对象多数是新兴与服务有关的行业,与本文的研究对象较为接近。

此外,有必要对另一个英文术语即 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进行简单说明。在英文中,Offshore Service Outsourcing 与 International ServiceOutsourcing涵义基本相同,但前者出现的频率更高,也有少数文献将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分为 Nearshore Service Outsourcing 与 OffshoreService Outsourcing,即近域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外包,前者如美国把服务项目外包给加拿大的服务商,后者如美国把服务项目外包到印度。需要说明的

是,在本文中若无特别说明,国际服务外包包括离岸服务外包与近域服务外

包。另外,为叙述方便,本文中很多场合出现的项目外包与业务外包,可能

等同于国际服务外包,不另加说明。

因此,根据本书关注的重点,并综合考虑国内外学术界已有定义中的多

种角度,本书主要从企业战略转变、国际经济视角并结合服务外包的微观动

机与宏观效应,给国际服务外包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国际服务外包是指跨

国公司将产业价值链中原本由自我提供的部分或全部服务环节或服务流程委

托给本土以外的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以通过重组企业供应链,优

化全球资源配置,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定义强调了三点:一是接包方一定在本土之外,即必须是离岸方式;

二是发包的一定是服务环节或服务流程,而不是制造业中的有形产品,以与

制造业外包相区分;三是本文不对 Offshore与 Offshore Outsourcing进行区分,即跨国公司在境外建立的离岸服务中心以及与当地企业创办合资公司,也包

括在内。在实际操作中,跨国公司巨头们往往会在海外建立独资或合资离岸

服务中心,从事发包 /接包业务,或者直接参与服务活动。因此,从发包方看,本书中的国际服务外包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企业

通过与海外独立的服务提供商签订合同进行服务项目外包;二是企业直接在

海外建立独资或合资的离岸服务中心 /基地或子公司为自身服务。(当然该中心或基地一旦实力壮大往往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外包服务甚至独立出去)

从接包方看,也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服务企业可以在本土承接来自海

外的服务;二是服务企业到海外寻找外包服务市场,建立离岸中心,承接外

包项目发回本土或者进行就地服务。

31第 1 章  导    言  /  

Page 2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从国际服务外包的具体运作形式来看,除了直接外包、创建全资子公司

或与当地企业创办合资公司以外,还有两种较为少见的形式:间接外包和

“交钥匙”运营。

从国际服务外包发生的核心要素看,一定技能水平的低成本劳动力、完

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通讯设施、标准化的成熟的生产系统;在技术研发外包

中,重点是低工资国家建立的最新工艺水平的研发中,能雇用到高技能科学

和工程技术人员,即发展外包产业的比较优势构成要素关键是低成本高素质

人力资本、信息技术与某些领域的专业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发达的通讯设施和

有效的产业政策。

从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来看,其实质为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进步尤

其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全球不同区域以高科技和服务技术为主的比

较优势转换,进而导致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与企业国际化方式的转变。无论何

种形式的离岸服务外包,究其本质,不过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部分,是承接

外包服务的企业所在国 (以下称服务外包东道国)的一种出口活动,同时又

是外包发包企业所在国 (以下称服务外包母国)的一种服务进口活动。它的

迅速发展与世界范围内服务业自由化提高以及服务贸易增长迅猛的大趋势相

一致。

关于国际服务外包与外国直接投资 (FDI)的关系。离岸服务外包更多意义上是一种 “效率和革新相结合”(Donna Ghelfi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离岸外包”难题 2005)的商业运营模式,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跨国生产方式。它与外国直接投资的关系,联合国贸发大会 (UNCTAD)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在揭示全球向离岸外包变化时指出:“外国直接投资对转向国外起

着重要作用,尽管由于缺少可靠数据而难对其加以量化。原则上,外国直接投

资以两种方式影响着离岸外包:通过垄断离岸外包和专门服务提供商成立国外分

支机构服务国外客户。当这些投资可创造许多就业机会时,一般说来它们不会产

生大的资本流,因而在外国直接投资统计中不会占有很大份额。”①

当然,虽然开篇给出了界限清晰的定义,本书中将要出现的外包服务案

例和有关数据,不是所有的都强调了其跨国交易的性质,其原因:一是现有

的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有时很难将其剥离;二是从某个角度讲,服务外包模

式本身是一个全球化的产物,有实力的企业自身几乎全部是全球化的,强不

4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司服务职能转向海外:下一个全球转移?”(The Offshoringof Corporate Service Functions:The Next Global Shift)第 159页

Page 2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强调这一点,并不总是那么关键。

1 3  本书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 3 1  本书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为导言,其余为论文主体部分。

第一章导言部分除了指出本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结构安排与研究

方法,还对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第二章为理论部分,首

先对国内外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介绍了西方国

家与此主题有关的争议,随后是国际服务外包出现的理论动因分析与经济效

应分析,最后对国际服务外包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作

了简要分析。第三章介绍当今国际服务外包出现的背景特征以及发展现状,

接下来分析了其具体类型与主要形式、国家与行业分布、企业特征与市场结

构,最后探讨了外包服务的特征、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第四章分析了发展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东道国区位优势,并以印度为例作了实证研究。作为服

务外包东道国取得斐然成就的发展中国家代表,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对于推

动印度经济增长与扩大出口、创造就业与提高收入、提升产业结构和培育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包服务企业起到重要作用,虽然与中国国情不同,但对中

国不无借鉴作用。第五章进入对中国发展服务外包问题的研究,主要分析了服

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第六章与第七章,则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路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1 3 2  本书主要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立足于对占有的大量一手中外文尤其是英文文献资料的基础

上,理论与实证并重,通过总结思考归纳,提出自身见解,并进行理论总结

和归纳。在研究方法上,广泛运用案例研究、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比较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

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运用必要的数理统计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51第 1 章  导    言  /  

Page 2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Page 2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2 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 1 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外包问题的研究,始于对制造业生产外包的研究,在这方面,有

大量文献。但当涉及服务外包,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则是一个新课题,研

究成果相对较少。

从研究视角看,大致可分为三个角度,即企业战略角度、产业发展趋势

角度和国际贸易角度,即微观、中观和宏观。微观偏重管理学范畴,将外包

作为一种企业战略来研究其成本与收益;中观跟科斯企业理论关系较大,把

外包行为看作是企业边界的变化;宏观方面,有学者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来

解释这种现象大规模出现的原因。

从具体内容看,多数文献基本是站在发达国家角度,集中在研究外包的

影响 (最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即就业与收入的影响)和影响外包

的因素,再就是国别案例和产业案例,(也有少数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

既有制造业 (如汽车),又有服务业 (如 IT信息服务、其他专业服务等)。从研究方法看,可以把已有文献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部分。

理论方面,主要用于解释国际外包的动因,比如,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理

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HO要素禀赋理论、内在规模经济理论等;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一般均衡模型以及博弈论等等;直

接投资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资源寻求型跨国投资理论等等;以及管理

学中的成本—利润分析框架、风险规避动机、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以及核心竞

争力理论。

另外,还有部分文章探讨服务外包与贸易自由化的相互影响,与 WTO、GATS的关系等;与某国国内法律 (美国税法)的关系;甚至服务外包与政

治的关系等等;专业服务领域,比如避税服务中的伦理问题等等。

实证方面,主要用于研究外包对于企业、产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影

响;对于不同生产要素 (主要是劳动力、技术等)、生产率、利润率、市场

91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3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结构、产业结构、研发与技术进步、就业量与就业结构、工资水平、福利分

配等等方面的影响;考察它与直接投资、出口的关系等等。

实证研究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是国别比较研究以及具体产业发展的案

例。国别比较研究既有发达国家 (主要是发包方,如美国、日本、英国、

德国等,侧重研究对生产率、利润率以及就业结构的影响),又有发展中国

家 (主要是承包方,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加工贸易等)。具体产业发

展的案例既有制造业 (比如汽车),又有服务业 (比如专业服务、会计服

务、金融领域),最多的是信息技术服务领域。

为了便于介绍,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大体分为三类:一类不区分外包的具

体类型,而统称为外包;一类是重点介绍制造业外包的主要文献;一类是专

门针对服务外包的文献。

2 1 1 1  以外包整体为研究对象

除了以上两种可以明确区分制造外包与服务外包的研究成果,还有相当

数量的文献没有将两种类型加以区分,而是将外包看作整体,把制造领域与

研发、营销、售后服务等等领域的外包行为纳入同一框架,看作一种新的生

产组织的管理模式或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几大类:1 将外包现象纳入国际经济研究框架(1)外包与国际贸易在外包与贸易的关系方面,Gene M Grossman 与 Elhanan Helpman

(2003)在外包与贸易的一般均衡框架之下研究影响外包行为选址的区位因素,把外包看作一种由不完全合同控制的寻找合作伙伴与特定关系投资的活

动。国际外包的水平取决于国内外中间投入品供应商的密度、每个市场的相

对搜寻成本、产品定制的相对成本、每个国家的合同订立与执行的宏观制度

环境。

Pol Antras和 Elhanan Helpman (2003)以美国跨国公司从1977 ~ 1982 年的数据为例,企业内进口额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下降 7 8 个百分点,据该研究推测,离岸外包的发展速度可能已经超过企业内贸易,但没有给出确切数

据支持。

在企业生产率方面,Eiichi Tomiura (2005)采用实证方法,对从事外包生产的企业生产率与从事出口、直接投资或国内生产三种其他生产方式的企

业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从事外包行为的企业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过

0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3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程中采用了大样本数据 (118 000 多家日本制造商的企业数据,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参与外包、出口或跨国投资活动),采用包括计算平均值、企业

分组、回归分析、利用多项反应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出类似结论,就日

本企业来说,外包与出口的生产率相当。

(2)外包与国际直接投资 (FDI)在外包与 FDI 的关系方面,Gene M Grossman 与 Elhanan Helpman

(2003)将外包与直接投资纳入同一种产业均衡框架中,探讨其决定因素。在这种产业中生产者需要专门的生产要素,潜在的供应商必须进行专门投资

才能为潜在客户服务。最终产品生产商可以自己生产,但是单位生产成本高

于专门的生产商。在这一框架中,考察生产成本的差异程度、合同的完善程

度、相对工资率如何影响产业组织方式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Helpman,2002)。

Pol Antras和 Elhanan Helpman (2003)指出,FDI与离岸外包作为组织国外生产的重要方式,是全球范围内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体现在国

际生产领域反垂直一体化的趋势越发明显。离岸外包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超

过 FDI。在企业生产率方面,Eiichi Tomiura (2005)采用实证方法证明,直接投

资的企业比进行外包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生产率高、富有创新能力、信

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更可能全球化。进行国际外包的企业呈明显劳动密集型。

根据该研究结果,就日本企业来说,国际外包的生产效率并不优于直接

投资。

(3)外包与国际生产模式Ronald Jones,Henryk Kierzkowski与 Chen Lurong (2005)探讨了国际生

产方式分化与外包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率提高了生产分

化的程度,由于服务成本的不断降低及便利性提高,产品内贸易发展迅速,

促使生产分化加速;贸易数据表明,与其说世界经济不断集聚,就生产方式

来说,不如说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而国际外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断分化

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4)外包与贸易利得 (福利分配)

Wilfred J Ethier (2005)利用斯托尔帕 -萨缪尔森 (StolperSamuelson)定理通过考察产业内中间投入品的关系,研究了外包与非熟练劳动相互替代

的情形。假设机器设备与熟练劳动互补,生产方式具有弹性,外包的母国与

12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3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东道国生产结构完全不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如果外包与非熟练劳动完

全替代,专业化程度越高,非熟练劳动的市场需求越大;第二,全球化程度

提高会使外包增加,落后国家的资本利用程度提高,并改善其贸易条件。

Alan V Deardorff (2005)则通过构建模型,就熟练劳动的外包 (即发

达国家原在国内生产的部分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服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

产)进行理论阐释。这种类型的外包无法由技术差异解释。模型中只有一

种最终产品,该产品需要熟练劳动密集程度不同的两种生产活动来生产。熟

练劳动密集程度更高的活动,北方 (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另一种熟

练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活动没有优势。在外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

将后者外包给南方 (发展中国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北方从事多样化生

产,外包会使北方的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下降;但是,如果要素禀赋差

异的程度可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北方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受益。

Paul A Samuelson (2004)在李嘉图技术差异论的框架下,利用理查德模型,通过一组简单的数字模拟得出自由贸易可能损害一国福利的结论。原

文假设:有两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两个部门;一个生产要素 (劳

动);中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 10 倍,而美国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 倍,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美国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从相对优势上说,美国在第 1 部门 (例如高科技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第 2 部门(例如劳动密集型制造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两国消费者的偏好相同,都是

将收入平均地分配到两种产品的消费上。假设从自由贸易状态开始,假设美

国的生产率不变,而中国的技术进步发生在其进口部门,技术进步导致两国

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缩小,作者假设技术进步后两国在两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

率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两国没有发生贸易的动力,这种技术进步降低了美

国的福利,并且这种福利损失是永久性的。在上述情况下,自由贸易政策下

进口和外包等行为引起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会使贸易参与

国的福利受到损失,从而对美国一贯的自由贸易政策取向产生了怀疑。但

是,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

针对 Samuelson提出的外包引起中国技术进步,进而可能会损害美国经济的观点,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一系列的回应。

Jagdish Bhagwati,Arvind Panagariya和 T N Srinivasan (2004)认为,离岸外包不过是一种贸易现象,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与一般商品没有本质区

别。因而离岸外包会带来贸易利益。它的可能风险,比如,若一国在贸易模

2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3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式中处于垄断地位,会引起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恶化或者导致特定产业部门

的工人失业。就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美国经济的现状看,离岸外包只是一种微

不足道的现象。虽然会失去部分低收入工作,但是会产生更多的高收入

岗位。

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的张定胜、成文利 (2005)利用三种产品的李嘉图模型扩展了 Samuelson文章中关于技术冲击的例子,该研究证实了技术进步会引起贸易模式改变进而导致福利分配格局的变化,但是他们进一步指

出,这种变化只是暂时的,持续的技术进步最终会对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有

利。具体到外包方面,美国经济即使受到冲击,也只是暂时的。

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坤望、赵兴军 (2006)指出,从理论上讲,假设中国的技术进步发生在其进口部门而且快于美国技术进步的速度是不全面

和不现实的;从现实实践看,美国技术进步速度和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一直是最快和最高的;美国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的确呈相对下降趋势,

但这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也不是自由贸易的结果,而是美国结构调整和技

术升级所必须付出的调整成本,是福利水平在不同技能的劳动阶层之间的分

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收入补偿机制和福利调整政策,使贸易受益者拿

出一部分收益来补偿贸易的受损者。

(5)外包与贸易政策、贸易体制Shunli Yao (2000)利用一般均衡模型就美国在外包方面对中国的制裁

政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制裁使美国企业提高了外包成本,即

从中国进口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更高,因而在中国的外包份额减少,福利受

损,同时它的竞争对手欧盟、日本与某些新兴工业国家从中改善了贸易条

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Aaditya Matto和 Sacha WunschVincent (2004)指出,尽管外包和服务贸易使全球获益,但面对结构调整的压力,进口国家兴起一阵保护主义势

头,其主张已体现在若干贸易管制政策中;多哈议程下有关条款提供了遏制

保护主义坚持贸易自由的机会,积极发挥服务贸易一般协定的作用有利于促

进开放。

Karen Lapid (2005)认为,全球化与离岸外包对现有的国际贸易框架形成挑战,比如分类方法落后、原产地规则存在的漏洞等为保护主义大开方便

之门。实证研究表明,美国的保护主义立法行动正在进行。作者建议将

“正面条款”更改为 “反面条款”,即每个国家列出要保护的产业和领域,

32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3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而不是列出要实施贸易自由的产业和领域。此外,应该建立专门的委员会负

责及时修订需要调整的名目分类。

2 外包生产模式出现的动因与效应分析(1)外包的动因。在解释外包大规模出现的动因方面,有三条主要

思路。

一是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为核心,强调区位优势、运输成本、服务成本

的降低以及东道国对外包方式的青睐。(Jones,2000)二是不完全合同理论,主要解释企业为什么选择外包而不是在企业内生

产,至于是国内外包还是国际外包倒在其次。(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Helpman,2002a)

三是制度变革与技术进步理论,McLaren (2000)认为,国家间的生产结构差异不断扩大可以与因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而引起的市场规模和市场

容量扩大有关。Lori G Kletzer (2005)认为,引起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是国际投资由制造业领域转向服务业;二是技术革新,尤其是信息

技术的迅猛发展。Ann Bartel,Saul Lach和 Nachum Sicherman (2005)认为,以快速技术变革为特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采用外包模式几乎没

有沉没成本,而且,更密集采用信息技术的企业面临更低的信息技术服务外

包成本,用户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外包份额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关系。

(2)外包的效应分析① 外包与就业。Jagdish Bhagwati,Arvind Panagariya和 T N Srinivasan (2004)认为,国

际外包像一般商品贸易那样,它必然带来总收入提高,也会导致特定产业部

门的工人失业。就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美国经济的现状看,离岸外包只是一种

微不足道的现象。虽然会失去部分低收入工作,但是会产生更多的高收入

岗位。

Ronald W Jones (2004)的研究将外包与移民统一在一个框架中,研究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外包而言,尽管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的外包可能

降低发达国家的工资率、对就业市场存在挤出效应,但绝不是在逻辑上绝对

出现的必然结果;与移民一样,外包还有可能提高发达国家的实际工资水

平。此外,他还探讨了外包大规模涌现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外部条件。

在实证方面,Holger Gorg 与 Aoife Hanley (2003)利用爱尔兰电子产业的企业层面数据,对国际外包的劳动需求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

4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3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明,短期看,企业层面的劳动需求水平显著下降,与服务外包相比,制造外

包有明显负效应。同时他们强调由于数据所限,仅限于短期效应,国际外包

对劳动力市场的中长期效应需要更丰富的宏微观数据支持,才能展开进一步

研究。

Lori G Kletzer (2005)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引起失业,但技术进步是导致失业最重要的原因。投资领域的转移、企业战略以及消费市场的变化对就

业结构与工资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引起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一

是国际投资由制造业领域转向服务业;二是技术革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

猛发展。总之,自由贸易、开放的市场、经济一体化与多层次劳动市场的存

在会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总体福利水平。但是,贸易福利的分配效应在国

家、产业、职业以及个人之间不均衡。制造业外包与失业存在关联关系,服

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② 外包与劳动生产率。第一,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Thijs ten Raa 与 Edward N Woff (2001)

对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美国制造业生产率恢复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服务外包的出现导致生产方式变革,低效的服务环节通过外包脱离制造

业,导致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未必是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即生产性服务

外包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率总体水平。

Mary Amiti and ShangJin Wei (2004)和 Gorg and Hanley (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服务外包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制造外包的作用不明显。

Egger和 Egger (2001)认为,对外包母国而言,从短期看,外包对低技术水平的生产者效率有负面影响,从长期看,则有正面影响。

第二,与国内生产、对外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 (FDI)的生产率比较。Eiichi Tomiura (2005)采用实证方法,对从事外包生产的企业生产率与从事出口、直接投资或国内生产三种其他生产方式的企业进行了分析比较。就日

本企业来说,外包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国内企业、与出口企业相当、低于直接

投资的企业。

③ 外包与技术外溢。Ngo Van Long (2005)考察了外包与技术外溢的关系。他对存在技术外

溢条件下的不完全合同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意在提醒外包企业,由于外包生

产之前,对低工资国家人员进行的培训会产生技术外溢,进而使东道国市场

的竞争企业获益,降低其成本。因此企业作出外包决策时必须权衡边际收益

52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3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与边际成本的关系,需要对技术外溢的水平有所估计。

此外,在探讨外包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方面,Thijs ten Raa 与 EdwardN Woff (2001)的研究表明,美国在 1980s - 1990s 期间,单位产出所含服务的比重有增大趋势,因而服务对原材料、劳动力与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有

替代作用。Hartmut Egger与 Peter Egger (2005)认为,必须考虑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他们指出,由于现实中的产业之间并不完全独立,这种关联效应不

可避免,不考虑产业间关联效应而引致的外溢作用与反馈作用势必会低估外

包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主要通过两种特定渠道起作用:一

是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二是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

3 将现代企业理论引入外包分析框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比如 Grossman 和

Helpman (2002a,b)引入不完全合同的概念,研究外包的决策过程;Feenstra和 Hanson (2003)利用产权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并引入激励机制框架,探讨了中国加工贸易模式中,中外方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配规律以及

内在原因。

2 1 1 2  以制造外包为研究对象

1 国别研究有大量文献关注美国与主要欧盟成员国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外包发展过

程,比如 Feenstra and Hanson (1996),Campa and Goldberg (1997),Hummels et al (2001),Yeats (2001),Hanson (2004),Borga and Zeile(2004)等。总体而言,这些研究表明,物质生产外包呈稳定增长态势。比如,据 Yeats估测,2003 年欧盟出口的机械产品与交通运输设备中约有 30%是外包方式生产的,而在 1978 年该比例为 26%。同一时期,美国的这一数字从 36%上升到 40%;日本则从 15%增加到 26%。

2 效应研究除了考察物质制造外包发展的规模与趋势,部分研究者还就外包对劳动

生产率、就业结构、工资福利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劳动生产率方面,主要是探讨对于外包母国的影响,Egger 和 Egger(2001)的研究发现,从短期看,外包对低技术水平的生产者效率有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看,则有正面影响。以欧盟为例,从 1993 ~ 1997 年,低技术水平的工人实际人均生产总值增长 3 3%,短期负效应的出现是由于欧

6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3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盟劳动力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失灵造成的。

就外包对就业结构与工资福利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生产过程中的非

技术密集生产环节从技术丰裕国家转移到技术贫乏的国家,提高了技术丰裕

国家对熟练劳动者的市场需求,进而提高了熟练劳动的价格,引起非熟练劳

动 /熟练劳动之间 (或者用更通俗的说法,蓝领 /白领)就业结构与工资水平的相对变化。Feenstra 和 Hanson (1996,1999)以及 Hijzen 等人 (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从 1979 ~ 1987 年,在美国制造业领域非生产性劳动 (即

熟练程度更高的知识型劳动者,白领)增加的份额中有 15% ~ 33%与中间投入品进口增长有关;从 1979 ~ 1990 年,非生产性工资的增长中有17 5% - 40%是由外包引起。这是由于外包提高外包双方劳动市场上熟练劳动的相对价格,起到有利于技术要素的 “内生技术进步”的作用。

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是对相对落后国家即外包承接国的技术推动作

用。通过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案例研究,Feenstra和 Hanson (1995)认为,外包部分的技术密集程度低于转出国而高于转入国,因此,对于接受外包转移

的国家,会起到推动其技术进步的效果,美国与墨西哥边界的直接投资与贸

易自由化对墨西哥当地的技术进步起到正面作用就是有力的证据。

2 1 1 3  以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

绝大部分文献将外包作为研究对象,而没有将服务外包从一般外包中区

分开来,所以专门以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数量不多,而且是随着近几

年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才引起学术界重视的。鉴于本文以服务外包为研究对

象,以下将对专门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成果作介绍。

国际上现有的主流文献主要是从生产模式转变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角

度研究服务外包现象,从研究方法看,以实证研究为主。

1 对目前发展规模的判断Mary Amiti和 ShangJin Wei (2005)的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的服务外

包贸易额虽然稳步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贸

易额是盈余项目,美、英等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对服务的 “内包”远远多于

“外包”。

2 对服务外包的宏观经济效应与福利分配的探讨David L Levy (2005)的研究对离岸服务外包的政治经济效应作了很好

的归纳:从经济效应看,有成本缩减效应、财富创造效应与财富分配效应;

72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3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其收入分配效应客观上有利于投资者,而不利于国家

与工人,迫使掌控市场的力量向有利于资本要素的方向移动。

Alan Greenspan,Jagdish Bhagwati,Gregory Mankiw,Douglas Irwin,John,Jane Doe (2004)等人认为,离岸服务外包引起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增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福利增加的部分必然超过福利损失部分,从长期看,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国民收入都会增加。Paul A Samuelson(2004)也认为,从世界范围看,服务外包会推动经济增长,但对贸易参与国的经济福利效应不确定。

3 对就业与收入的影响大量学者认为,服务外包对就业与收入的负面影响很小,主要表现在就

业结构的变化。Schultz (2004)的研究表明,服务外包的确会引起就业岗位流失,但这种负面作用很小。Mary Amiti和 ShangJin Wei (2004、2005)通过对美国与英国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看,工作职位增长水平与服务外包并

不呈负相关,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体现在工人 (包括白领阶层)在没落

产业与新生产业之间的流动。Satwik Seshasai 和 Amar Gupta (2004)认为,服务外包对就业与收入的长短期影响相当复杂,最终,工人们经过培训会获

得更适合他们背景的新工作。因此,长期看,专业服务外包是有利的。Mann(2004)则以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例,认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生在软件产业的外包不会影响就业增长。麦肯锡的全球

研究报告 (2003)对 2003 ~ 2015 年间可能会由外包引起的就业岗位流失作了预测研究,并同时指出,即使服务外包引起岗位流失,但与整个商业正常

循环过程中流失的岗位相比,数量微乎其微。Brainard和 Litan (2004)集中关注外包的分配效应,指出服务外包最终将导致低收入岗位由高收入岗位

取代。

部分学者认为,服务外包与就业的确存在负相关关系。Egger et al 通过对企业外包的短期分析,证实了这种服务外包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原因是低

技能劳动力无法短期内改善知识结构获得新的就业机会。Holger Gorg 与Aoife Hanley (2003)也认为,短期内服务外包会引起就业下降,但不如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外包那样明显。

还有学者认为,讨论服务外包的影响应该具有更长远眼光。AlanGreenspan,Jagdish Bhagwati,Gregory Mankiw,Douglas Irwin,John,Jane Doe(2004)等人认为,离岸外包短期内会引起高收入工作岗位流失,但从长期

8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3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看,总福利增加。

另有学者认为,服务外包导致行业收入全球一体化,但一国国内收入差

距拉大。David L Levy (2005)认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收入分配效应使某些特定行业的工资水平呈全球一体化趋势,但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

此外,针对服务外包短期可能造成外包母国就业和收入下降的情况,

Chu Ping Lo (2004)认为,增加教育投资可以缓解这种负效应:一方面,教育投资通过加快技术进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所有工人的实际工资,更提高

了低技能工人的收入;另一方面,教育投资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供给,

扩大了高收入群体。而且,教育投资的就业与收入正效应,在外包东道国同

样适用。

4 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Girma和 Gorg (2004)对 1980 ~ 1992 年间英国产业的发展情况所作的研

究证实,服务外包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他们

没有区分国内外包与国际外包。

Mary Amiti和 ShangJin Wei (2004)以 1992 ~ 2001 年之间美国全体制造产业为研究对象,Gorg和 Hanley (2003)以 1990 ~ 1995 年期间爱尔兰电子产业的发展数据为例,分别考察了服务外包与生产率的关系,他们认为服

务外包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呈正相关,而且,与制造外包相比,服务外包对

生产率提高的正效应更加显著。Mary Amiti 和 ShangJin Wei (2004)还认为,劳动生产率越高,服务外包获益越大。

Mann (2004)以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为例指出,国际外包迫使信息技术硬件产品降价 10% ~ 30%,进而引起所有应用此类产品的部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最终使整个经济体受益;而且由于软件产品更具有价格弹性,生产

率的增长幅度会更加显著。

Paul A Samuelson (2004)利用理查德模型证明,自由贸易政策下进口和服务外包会引起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

5 对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的研究从微观角度看,Frank Levy和 Ari Goelman (2005)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

了易采用外包模式的服务产品的特征。即推理性或演绎性的可以被编码并遵

从一定规则的服务才可以外包。所以计算机化服务与外包服务存在着必然联

系。从宏观环境看,离岸服务外包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政策与商业环境,如经

92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4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济、社会或专门针对外包的管制政策、技术限制等等。

6 对服务外包发展应对策略的研究Robert Atkinson (2004)针对服务外包造成就业岗位流失,美国出现试

图通过立法手段管制企业离岸外包的做法撰文指出,外包管制会出现多重负

效应,比如加重纳税人负担、影响其他政府计划的合理实施并容易引起全球

贸易战等。就如何应对离岸服务外包发展带来的负效应,他提出根本措施在

于:一是提高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包括加大研发力度、鼓励创新、引进

人才等;二是致力于减少全球贸易扭曲效应,包括改革汇率制度、加大产权

保护力度、打开国外市场、减少对海外投资的补贴。就工人失业问题:一方

面,应完善失业救助;另一方面,应加大教育培训。就服务外包可能危及国

家安全的担忧,他建议加强管制。Brainard和 Litan (2004)在肯定服务外包的正面作用的基础上,就美国政府如何对待外包现象给出大量政策建议。

7 具体产业的服务外包问题比如信息技术产业。就服务领域而言,信息技术领域的外包现象发展很

快,并引起学术界关注,因此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对于信息技术外包作了具体

研究。如 Uday M Apte与 Marion Sobol 等人 (1997)对美国、日本与芬兰的信息技术外包情况作了实证研究,考察了外包信息技术的具体功能、程度、

动机以及绩效,分析了外包的优劣势,尤其是国内外包与离岸外包的异同,

以及三个国家在各项指标方面的不同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企业的信息

技术外包程度与离岸外包程度最高,而且其发包对象更倾向于没有任何关联

的离岸企业。

此外,另有从其他视角,比如管理模式或企业战略角度探讨外包的作

用。比如,Robert Strathdee (2004)从管理方式变革的角度,通过访谈方式,对新西兰失业青年培训人员 (对失业青年进行培训的教师)的外包管

理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外包方式对培训人员的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

理;外包方式创造了一种不确定性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管理框架下,为了保

住教职,努力提高失业青年的就业率成为他们的工作动力。

8 对离岸服务外包计量方法的探讨国际制造业外包,即 “加工贸易”,主要记录在企业内贸易中。但是国

际服务外包的交易方式复杂多样,又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有相当比例并不

履行严格的通关手续,故无法记录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中。从理论上讲,对国

际服务外包的数据计量统计,可以从金额、企业数目或者工作岗位转移量等

03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4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几方面量化,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概念界定与权威统计渠道,无法得到权威

数字。具体说来,搜集数据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外包与现有的官方经济

统计数据口径并不一致。外包决策是企业或公司层面的微观概念,而官方数

据则是宏观层面的产业数据和国家数据。在离岸外包中,现有的概念体系无

法把进出口统计与管理决策联系起来代替原有的以产品或服务为核算单位的

宏观体系统计数据。此外,除了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少数国家,国际收支表

中对服务贸易的统计通常并不像产品贸易那样按地区和国家分类,这样就无

法对国际服务外包进行详细的地理性分析。再次,由于服务外包涵盖的产业

领域相当广泛,旧有产业划分方法已经不严格适用,比如,汽车制造业中的

会计服务、银行业当中的信息技术服务可能外包出去,即服务外包绝不仅仅

限于服务行业。最后,由于离岸服务外包的很多业务是跨国公司内部之间的

交易,相当部分并不对外界公布,无法从宏观数据上反映出来。

尽管关于国际服务外包统计方法的探讨,难度非常之大,还是有部分学

者和有关机构对此进行了探索。文献虽然少,但相当重要,简单介绍如下:

外包难于计量,主要是因为产品或服务的外包部分不确定,无法建立统

一的标准;即使具体的外包业务流程是确定的,外界也很难有足够的信息确

切计量。所以直接测量难度极大。Mary Amiti和 ShangJin Wei (2004)的研究提出了两种间接测量方法。

第一种统计方法: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年鉴中对服务贸易项的统计。原表中服务贸易共包括三大类,即运输、旅游

与其他贸易项目。运输与旅游中的外包活动涉及离岸外包的内容极少。其他

贸易项目具体项目有通讯、金融、保险、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等等。其中,其他商业服务包括会计与其他后台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包

括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显然,后两项基本应该属于服务外包项目的范畴,或

者说绝大部分与国际服务外包的内容有关。这两个数字可以在 IMF 的统计年鉴中直接找出,简单易行;而且均来自各成员国的官方统计部门,统计口

径与统计渠道比较统一,具有权威性与可比性。而其他项,虽然也可能有少

量业务属于服务外包,因比例不大,又很难区分出来,我们忽略不计。因此

可以采用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两项内容的加总值,近似代表离

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规模与趋势。

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简

单等同于外包不够确切,有一部分服务进口是用于最终消费者,而不是企

13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4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业,严格说来用于最终消费的服务不能算是服务外包。比如从收费网站下载

资料并网上支付费用,肯定计算在内,但却不是外包。不管怎样,这一数字

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我们无法找到更准确的数字。它代表服务外

包的大体规模与发展趋势应该没有疑问。

根据这一统计方法,Mary Amiti和 ShangJin Wei对离岸服务外包专门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离岸服务外包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Mary Amiti and ShangJin Wei,200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以美国为例,2003 年,美国对计算机与商务服务的进口仅占 0 4%,这一数字在 1983 年为 0 1%,1993 年为 0 2%。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同期制造业外包的水平。第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服务产品出口总额远远高于同

期进口总额。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已经持续多年。计算机与商务服务为主要

的外包项目,如果计算这两部分的进出口总额,美国既是最大的出口国,又

是最大的进口国。但是,如果计算这部分金额与 GDP 的比值,美国的比率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以 2002 年对商业服务的进口金额为例,美国排在全球第 117 位,英国第 85 位,中国第 99 位。进口商业服务占 GDP最高的国家是安哥拉 (Angola)、刚果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ongo)与莫桑比克 (Mozambique)、爱尔兰 (Ireland)。

第二种统计方法:借鉴 Feenstra和Hanson (1999)对产业层面的制造业外包规模的估测方法,构造一个计算服务外包规模的函数:

    OSS =∑OSSi=(i产业服务要素投入 /本产业非能源要素投入)×[服务进口 /(产量 +进口 -出口)]

第二种方法更多局限于一种理论探讨,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中无法获得各

产业准确的服务要素的投入数据,用平均值计算服务进口所占比重不够准

确,因为现有的服务贸易中不同产业进口比重存在很大差异。

在上述有关离岸服务外包的计量方法中,第一种虽然与离岸服务外包的

内涵外延并不完全一致,但大体可以反映其发展规模,且简便易行;而第二

种,作为一种统计方法方面的理论探讨无懈可击,但是仍然无法与现有的统

计体系对接,很难应用于实践。

23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4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2 1 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刚刚开始,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主要可以分

为以下几类:一是国外的研究成果介绍与评述;二是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

状介绍、国别案例与对中国机遇的关注;三是对中国特定产业国际服务外包

的研究,如软件外包、医药外包等等;四是对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补充。

2 1 2 1  国外研究成果介绍与评述

宋玉华、周均 (2006)回顾和分析了国外文献中有关国际外包的就业与收入效应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包对就业与收入

是否有重要影响;二是外包如何影响就业与收入。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存

在三种不同意见:外包与就业与收入的关联关系不明显、外包对就业与收入

有显著负面影响、外包影响就业结构。对于第二个问题,外包影响就业与收

入的渠道主要有信息成本、技能偏向性的技术进步、政策机制与教育投资。

龚雪、高长春 (2005)也就西方学术界关于外包是否减少就业机会的争论作了评述,他们认为服务外包对就业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

徐姝 (2003)对西方业务外包研究成果进行了总体评介,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业务外包的定义、分类以及对外包动因的探析,总结了外包的过程框

架,回顾并分析了国外关于外包决策、实施以及外包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成果,以期为我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外包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沈琪 (2006)对国内外国际外包理论作了综述,但主要指制造外包。

2 1 2 2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介绍、对中国机遇的关注及国别案例

1 国别研究(1)对美国服务外包现象的关注朱复成 (2000)是较早关注美国服务外包问题的学者,他介绍了美国

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得失,并讨论了其对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及未来发展的启

示。程明光、徐立、金一 (2003)通过介绍美国电子政务运营模式的情况,说明了信息系统外包服务模式在政府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起到提高效率、降

低成本、精简机构的重大作用,以及对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借鉴作用。

陈菲 (2005)以美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为例,对服务外包发展的内在

33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4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机制与动因以及发展趋势作了实证研究与预测。袁奇 (2005)针对服务外包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引起很多争议的现状,以外包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为

关注点,首先介绍了美国经济中存在的离岸外包现象,研究了它产生的原

因,并分析了它对美国劳工就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指出,从长远看,

离岸外包对美国经济发展利大于弊。浦美 (2004)也就国际服务外包对美国劳动市场的影响以及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分析。

(2)对印度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关注对印度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介绍软件产业的离岸外包取

得的成就和分析其比较优势和产业政策,目的在于为我所用。比如董建龙

(2005)、刘亚东 (2005)、董小梅 (2005)等。2 有关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介绍詹晓宁、邢厚嫒 (2005)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前景、承接服

务外包的国家以及服务外包对发展东道国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中

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意义与策略。

李志强、李子慧 (2004)对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美国、印度对服务外包的争论,并提出中国发展国家服务外包的若干

对策建议。

王志乐 (2004)认为外包发展的新趋势是从自我完善到资源外取,从制造外包到服务外包;外包规模急剧扩大和外包深度不断递进,是跨国公司

发展战略和商务模式的重大转变,隐藏着深刻的经济与技术发展的背景。

甄炳禧 (2005)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从国际服务产业分工的角度对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前景、成因与影响作了准确全面的概括。对于宏

观把握该现象有很大参考价值。

田贞余 (2004)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别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发包国主要是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接包国则既有加拿大、爱尔兰等发达

国家,也有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于葵 (2004)撰文指出世界金融领域的外包发展迅速,并归纳出其几大趋势,如市场交易持续扩大、大企业自建外包中心、商业操作与 IT 混合外包、中高职位伴随后台服务一同外移、由近岸发展到两岸进而多岸、市场

细分并朝专精尖方向发展等等。

3 中国与国际服务外包(1)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给中国带来机遇。王志乐 (2004)指出跨国

43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4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公司外包业务发展对于中国吸收外资将带来重大影响,应该抓住跨国公司服

务外包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拓展吸收外资的新领域,争取成为跨国公司服

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区和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基地。

田贞余 (2004)从国际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提供的机遇的角度,首先介绍了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特点,然后说明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产

业转移的新趋势,最后指出中国应该借鉴印度等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的成功

经验,利用世界服务产业转移的新机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郑鸿飞、任荣明 (2005)、王根索 (2005)认为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主动承接服务外包转移是新兴国家进行产业结构

提升的重要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吸引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不但有助于

发展该产业,提高本地服务商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开发中国外包市场的潜

力,并推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李仲周 (2004)认为服务外包对于促进中国产业机构升级、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以及推动中国经济更便捷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而

且承接服务外包中国有自身优势,企业和政府应该各尽其职。

梅新育 (2004)认为,在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货物贸易发展的背景下,跨国服务分包可以被视为跻身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捷径,只要规划得

当,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服务贸易领域重演加工贸易的成功。

宋立 (2004)介绍了世界外包市场概况与美国业务外包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了中国外包接包业务的发展趋势与竞争优势,他认为中国发展外包业

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2)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面临的问题。刘景江、刘桂华 (2004)从创造企业外包的宏观体制角度,分析了我

国企业发展外包的障碍,比如缺乏全国经济协作的管理体制、社会生产的专

业化程度低、企业对外包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外包风险了解不够等等,并提

出扩大企业外包的相应措施。

李志能 (2004)指出,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制约因素包括: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经验不足、业务管理流程水平差、外包人才短缺等,除

了以上企业方面的问题,刘莹 (2005)认为,宏观方面的制约因素有: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政策制定相对滞后,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等。

53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4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2 1 2 3  对中国特定产业国际服务外包的研究

1 软件与 IT产业外包刘亚东 (2005)认为,就软件行业来说,由于与印度的国情截然不同,

国际外包分工业务无法成为中国软件业的未来出路,依靠软件国际化分工做

大中国的软件产业是对国际分工的固化认识甚至迷信;中国应该走更长远、

更基础、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即坚持独立自主的创造信息技术知识产权。

董小梅 (2005)介绍了印度软件发展的优势与成就,并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秦燕、张国梁、汪克夷 (2006)是从企业角度来看的,他们认为软件外包应内外市场并重,深化对日外包,开拓欧美市场,借鉴印

度模式,重视流程管理等。

孙驰宇、姚鑫 (2005)对商业全球化条件下的 IT 外包作了探讨。他们认为,IT离岸外包的驱动因素是发展核心竞争力、削减成本以及技术原因,并指出外包具有两面性,进行外包业务力求谨慎,利用外包带来收益的同

时,注意防范可能的风险。

2 医药外包刘慧、胡天佑 (2004)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外包市场的优劣势以及其面

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3 金融外包史薇、王珏 (2005)介绍了银行业外包发展的现状、前景以及推动因

素;刘谰飚、彭砚 (2006)分析了金融服务外包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对世界上主要国家针对外包的监管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研究。

2 1 2 4  对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补充

国内的此类文献主要关注国际服务外包的特征、动因与效应分析。

就服务外包的基本特征,安佳 (2004)概括了如下两方面:一是突破制造业延伸到服务业领域;二是突破国界延伸到海外 (即离岸外包),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

就服务外包的动因,安佳 (2004)从国际贸易理论出发,认为从外包产生的根源看,离岸外包与国际经济新格局的经营方式遵循的是比较优势原理。

袁奇 (2005)认为美国离岸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是由于内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内部因素主要是美国科技研发比较优势下降、科技人才供给减

63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4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少,外部因素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进步与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中国、印度等

发展中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增强。

林毅夫等 (2004)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以需求不确定性为切入点,为外包生产行为提出了一个解释,证明当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时,外包具有帕累托改进的

性质。即需求不确定性是产生外包的原因之一。寇宗来 (2004)也从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的角度,证明外包可以充当一种风险分担机制,即使外包成本高于生产成

本,也有可能出现外包,即风险规避是可能产生外包的原因之一。

李仲周 (2004)、卢言 (2005)、周竹梅 (2005)等从企业管理视角出发解释服务外包现象。李仲周 (2004)认为跨国公司进行离岸外包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与管理成本,以更合理的价格获得稳定优质的服务,加强核

心竞争力。卢言 (2005)首先介绍了外包发展的总体情况,然后指出企业外包的原因包括: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获得先进技术、提高对市场反

应的灵活性。周竹梅 (2005)对欧美企业的战略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外包目的在于控制成本、获得最佳收益。

此外,荆林波 (2005)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例,从降低成本假说入手,从外包服务存在的原因、获得的收益以及是否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等三个方

面,澄清了一些外包服务领域存在的误解。

就服务外包的效应而言,微观方面,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宏观方面,

则可能引起世界生产与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影响到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安

佳,2004)。对东道国来说,詹晓宁、邢厚嫒 (2005)认为发展服务外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利益,包括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

业、提高员工收入与技能水平等。郭根龙、冯宗宪 (2006)认为国际服务外包有利有弊,对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扩大服务贸易、推动服务业发展有

积极影响,但是仍处于价值链低端,与发达国家相比,获得的直接利益很

小,而且,较之制造业带来更多体制、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冲击。对母国来

说,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整体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增加购买力、创造新

的就业岗位等 (袁奇、王东,2004)。另外,在国际外包与 FDI 的关系方面,胡芸 (2005)指出,从 2001 年

以来,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一些服务功能的生产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转移到其在国外的子公司或外包给国外独立的服务供应商,形成了全球瞩目

的跨国公司的服务功能生产的 “离岸”(Offshoring)浪潮。然后,她分析了与 FDI相关的离岸服务类型即后台服务 (共享服务中心)和前台服务 (呼

73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4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叫 /合约中心)、地区总部和 IT服务 (包括软件开发)以及各个服务类型转

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区位决定因素,并通过中印在四个类型中获得 FDI项目的比较,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提出了中国的赶超方略。

田贞余 (2004)认为,国际外包与 FDI 是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调整和转移的两种方式,而承接外包与吸引外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方

式。与吸引外资相比,承接外包综合收益更高,成本更低。

刘重 (2005)从东道国视角切入,认为国际服务外包是吸收直接投资的新形式和利用外资的新渠道。

在国际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的关系方面,郭根龙、冯宗宪 (2006)认为,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引起过境交付贸易的增长:一是跨国公司从自己国

外专门从事服务生产的分公司中进口服务形成的公司内贸易,二是跨国公司

从国外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那里进口服务形成的国际贸易。

2 2  有关国际服务外包问题在发达国家引起的争议

2 2 1  几种主要态度

近年来,离岸外包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向相对较高附加值

的知识密集型服务环节延伸,涉及到部分中产阶级的岗位和收入,在美英等

发达国家引起媒体、工会、企业界、经济学界以及政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从

2004年 1 月 ~ 5 月间,在美国的报纸上关于服务外包的报道和评论文章多达2 634 篇,英国也有 380 多篇,澳大利亚也不例外。西方对外包问题的关注是对全球化问题关注的一个侧面,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对外包的争论焦点

是其对就业与收入的影响。核心问题仍然集中于贸易自由主义与新贸易保护

主义之争。就外包问题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关注焦点由 1990s年代初期的制造业外包转移到 2000 年以后对服务外包,观察 1991 ~ 2004 年,可以看出 1996 年、2000 年、2004 年对外包问题的关注更为集中,这几年恰逢美国的总统大选年。这足以说明,服务外包早已突破学术领域,上升为政治问

83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4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题。当然这不是本文的侧重点。

综合这些报道和评论,基本观点和态度大体可归为三大类型:即悲观主

义、中间立场以及乐观主义。悲观主义者认为任何形式的外包对国家、企业

和个人都没有什么好处,尤其关注外包导致大量工作岗位转移到海外,致使

相关行业的工人大量失业,收入减少,福利下降,因此应该实施贸易保护主

义,制止离岸外移。他们是坚定的外包反对群体。乐观主义者则认为,外包

对经济发展具有正面效应,国家可以增加 GDP,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而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商品

和服务,外包带来的收入效应使福利增加,不但不会产生大量失业,就业效

应还可以创造新岗位,暂时失业的工人通过重新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在

新生产业中重新就业,会有更好的收入。他们主张放开市场,鼓励离岸服务

外包,反对给予失业工人补助,他们认为补助罚勤奖懒,只会延长工人重新

就业的期限,不利于推动产业升级。他们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者,主张应该大

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中间派的态度介于二者之间,他们有保留地支持离岸

外包,属于新管理贸易主义。他们认为不能笼统地说外包有利还是有害,高

工资高技能岗位流失海外对经济发展有害,外包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率是有益的,成本下降的结果使消费者福利水平提高,但是工作职位受到影

响的工人受到利益损失,成为受害者群体。虽然部分可以通过知识更新重新

就业,但还有一部分相当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也会使收入

水平下降。在离岸外包发展政策方面,他们主张应该开放市场的同时,致力

于减少贸易扭曲效应,并为失业工人提供经济补偿和一定水平的生活保障,

创造培训机会和就业机会等支持政策。见表 2 - 1 所示:

表 2 -1 西方发达国家对离岸服务外包的几种主要态度

主要流派 悲观主义者 中间派 乐观主义者

主要观点认为外包一无

是处

高工资高技能岗位流失海外对

经济发展有害

认为外包具有正面

效应

关注点 工人 工人和消费者 消费者

贸 易 政 策

倾向保护主义

开放市场、减少贸易扭曲、为

失业工人提供补偿和支持政策

主张开放市场,反对

支持失业补助措施

引起的岗位

流失大量 部分 很少,几乎没有

93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5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2 2 2  几种主要观点的分歧来源

就离岸服务外包而言,由于立足点与关注点不同,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分

歧,甚至是完全相左的意见。为了尽可能全面客观地理解国外对离岸服务外

包的观点,我们对这些不同的观点作简单必要的归纳整理。根据传统的经济

理论,国际贸易的扩展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利可图的,国际服务外包,作

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应该也不例外。对外包的关注不在于静态经济利

益,而是集中于它对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也正是在这些问题上,产生了众

多分歧。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国际服务外包的对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影响。从长期看,作为一种

国际贸易,离岸外包通过生产率提升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工人的平均工资水

平、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廉价质优的商品和服务,并由于引入国际竞争,培

育新竞争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等,必然会给一个国家带来经济利益。但有

些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些具体领域外包可能会降低产业竞争力,影响到这些

领域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如果外包的规模过大,可能还会影响国际贸易收支

与财政状况;还有人认为,即使总体经济水平获益,也可能导致收入水平面

临持续下降的压力。因此他们认为,发展服务外包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

害。分歧在于,专家们对哪些产业将成为未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离岸外

包产生的工资下降的压力是否持续等意见不尽相同。如果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的创新型技术和新兴产业因为离岸转移而使母国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如果工

资水平下降和收入水平全球化趋势长期持续,显然,外包会使一个国家丧失

竞争优势,平均生活水平增长减缓甚至下降。

第二,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与收入分配效应。在就业方面,大部分学者

认为,外包会引起部分岗位流失,但是远远没有媒体炒作的那么多;还有学

者认为,长期看,离岸外包对就业人口的数量影响有限,但是对就业结构影

响较大;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是技术进步而不是贸易和外包导致失业

(Daniel T Griswold and Dale D Buss,2004)。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专家们对因外包引起的失业水平和经历失业的工人所承受的成本大小看法不同。在

收入分配方面,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因为服务外包行业多是高收入部门,外

包通过改变母国工资收入拉大与国内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提高了收入不均

的程度;但是,在外包对于收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看

04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5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法,有些学者认为,外包并非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产生这些分歧的原

因在于专家们对于离岸服务外包的转移出去的工作性质以及新产生的工作职

位的性质如工资收入、技术水平等有不同看法。

第三,国际服务外包对国家安全与消费者隐私的影响。除了其政治功

能,国防项目对一个国家的实力影响深远。现代重大的技术突破几乎全部发

端于国防建设,比如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源于国防,计算机通讯设备、雷达最

初都是军事技术。现代国防项目和军事智力机构正常运作离不开软件的支

持,包括研发环节在内的服务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多。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政

府或民间实体拥有的组织结构体系,比如公用设施、运输系统、信息网络

等。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财产、个人收入、个人健康等隐私性信息,可能在薪

水册处理、信用卡服务、医疗诊断服务外包中被披露到海外。T Griswold和Dale等许多专家对离岸外包可能对国防项目、关键基础设施和个人信息保护带来风险表示关注;同时,另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外包不会引致重大的安

全风险。这些分歧是因为人们对于外包模式携带的内生风险因素和现有的法

律条款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规避和削弱这些潜在风险有不同认识。

第四,国际服务外包对企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大部分经济学家

和管理学家认为,由于服务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人力成本占很大比重,通过

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利用海外廉价劳动力大幅度降低成本;通过外包,

享有服务分工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由于成功的外包,可以减少内部

管理工作和固定成本,也可以使成本结构更加明晰。通过上述途径,企业可

以集中构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运营效率,加快技术创新。但是,另外

一些学者认为,外包使企业把注意力集中于降低成本而不是努力通过技术革

新提高生产效率,这对于建造核心竞争力是不利的,还会延缓技术进步;另

外,跨国公司把一些会计项目和税收处理服务发送到海外,税收记录与财务

数据面临被恶意挪用的风险,利用这些关键数据,竞争对手可以获知众多商

业秘密,长此以往,企业竞争力会逐渐丧失。这些分歧产生的根源在于,专

家们对外包企业的战略把握能力、外包控制和监督能力以及外包服务的规范

性和规则约束能力的信心持不同观点。

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外包的就业与收入分配效应是争论的焦点。

对外包反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外包将大量高收入工作岗位输往国外,造成

白领阶层失业和收入下降。这些人里面包括为数不少的原自由贸易主义支持

者。根据美国玛里兰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收入在年薪 10 万美元以上的人

14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5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群里,对自由贸易的支持率从 1999 年的 57%下降到 2004 年的 28%。(MaryAmiti and ShangJin Wei,2005)在 2000 ~ 2003 年间,美国软件工程师的失业率翻了一倍,达 4 6%,2003 年电子工程师的失业率为 6 7%,网管7 7%。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报告,美国科研、法律、艺术、管理、产业经营、计算机、建筑行业以及销售领域转移到海外的职位,到 2005 年为 58 8 万个,2010 年 160 万个,2015 年 330 万个,到 2015 年将有 1360 亿美元的工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收入来讲,根据硅谷合资企业协会统计,自 2001 初以来,两年内,硅谷 IT部门雇员已经下降 20%,2000 年美国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为 13 万美元,2003 年为 10 万美元;刚参加工作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从 5 5 万美元下降到 3 5 万美元;计算机服务商从每小时 200 美元下降到 70 美元。

支持离岸外包的人认为,以长远来看,外包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

整,短期内部分岗位流失和某些行业收入下降是合情合理的调整成本。反对

外包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因此要慎重。 (Mary Amiti and ShangJinWei,2005)经过产业层面的实证研究,Mary Amiti 等人还认为,丢掉工作的技术人员往往会在新的产业领域找到工作,工作岗位只是从不同的产业之

间进行调整,真正流失到海外的微乎其微。ITAA 和劳伦斯·克莱因教授的研究则指出,外包使企业利润增加,进而增加投资,创造更多岗位,2003年外包为美国净增 9 万个就业岗位,2008 年将达 31 7 万个。(李志强、李子惠,2004)另外,外包通过雇佣国外工人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会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增加美国工作机会,提高美国人的收入。对消费者来

说,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商品和服务,福利上升,也起到收入增加的

作用。因此,外包对就业与收入有正效应。

当然,之所以存在诸多分歧,除了专家学者们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还

在于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一种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只是近几年刚刚出现的新

现象,还没有充分发展到成熟阶段,因此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体

现在国际分工层面的服务外包是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的宏观表征,要深入理

解它的发展阶段和规律需要更加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和已有的理论预期相结

合,而这些条件还需要时间,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另一点要说明的是,由于服务外包的发轫者和母国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

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最早引起西方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兴趣,对母国经济发展

的影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争论也就仅限于外包对作为母国的发达国家

24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5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东道国视角解释国际外包现象的严

肃规范的研究成果几乎是空白,因此,以发展中经济体作为东道国一方研究

外包的影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另一方面,有关外包文献中,大量的研

究成果关注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外包,事实是,与直接投资一

样,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离岸外包也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某些具体领域,例如

研发设计服务外包虽然开始向发展中经济体扩散,实际上,在发达国家之间

更加普遍。

2 3  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背景分析

2 3 1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动因分析

2 3 1 1  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之一:国际贸易理论

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一个管理学概念,是一种企业战略,反映在国际层

面,则属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活动。母国进口服务,而东道国出口服务。这

些服务进出口活动的主体是跨国公司,与一般贸易不同的是,有些活动记录

在国际贸易中,有些虽然发生了,却没有被现有的统计体系如实记录下来。

无论形式如何,本质上是跨境买卖行为,是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因而遵从国

际基本贸易原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某

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不同,具有更高生产率和更低生产成本的国

家具有比较优势从事出口活动,而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方面处于劣势的国家

和地区,不具比较优势从事进口,因此出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比较成

本说是解释服务外包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向印

度、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外包活动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服务活动的生

产成本构成中最大的成本支出是劳动力成本。而劳动力成本在作为母国与东

道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造成服务价格的巨大差异,节约成本是跨国

34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5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公司从事离岸服务外包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离岸外包服务之所以发生,本

质上是因为在东道国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即符合最基本的比较成本理论。因

此传统的比较成本说仍然是解释近几年离岸服务外包出现的重要动因之一。

表 2 -2 美国企业业务外包的原因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竞争力 降低成本 提高业务效率 经营战略转变 获得技能 其他

20% 13% 13% 11% 11% 8% 24%

    资料来源:田贞余 谁占有国际外包市场的奶酪 国际市场 2004 (11). P17

表 2 -3 美国与主要业务外包东道国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对比 (年薪)单位:美元

美国 印度 中国 墨西哥 爱尔兰 加拿大 马来西亚 菲律宾 俄罗斯 新加坡

100 000 6 400 5 850 5 150 23 500 28 200 8 130 7 250 7 940 1 9140

    资料来源:田贞余 谁占有国际外包市场的奶酪 国际市场 2004 (11). P18

另一方面,按国际贸易的分类,离岸服务外包从本质上说,主要属于产

业内或公司内贸易。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方法中放

松了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条件,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与市场结构

理论,核心是规模经济与报酬递增。因此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按照克鲁格曼

的新贸易理论中的解释,是由于收益递增导致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对于服

务外包的集聚现象无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离岸外包是制造业分工进一步向

服务领域延伸,是服务分工深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导致服务可贸易部分的份

额增大,因而服务市场规模扩大并超越国界向全球范围扩展的结果,这种视

角则起源于斯密的分工导致市场,市场导致贸易。

离岸服务外包的发生是因为低成本,但是并没有发生在成本最低的最不

发达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那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本状况不理想;

另一方面是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外包一旦首先在一个国家发展起来,就有了

强化效应,即使其他地方条件相当甚至更有优势,也很难对其构成竞争。这

种现象是无法用低成本解释的。显然,与制造业一样,这是报酬递增引起的

规模经济效应作用抵消了成本差异,并且弥补成本差异之后,往往还有利可

图。从理论推理看,规模效应到底怎么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呢?根据新贸易

理论中的 DS模型,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以及厂商在生产差别化产品上的无止境的规模经济决定了在资源 (收入与劳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将现有资源分配于有限种类的产品的生产,既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带来

44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5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实现分工和由此而来的多样化消费导致的更高的福利水

平,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要求生产种类更为丰富的产品,而规模经济效应

则鼓励单个厂商尽量减少产品种类,这对矛盾的解决途径就是分工不断细

化。消费者的需求无止境,厂商面临的成本压力和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效率提

升的要求也无止境,因此消费者需求谋求多样化与厂商力图生产品种最小化

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对矛盾的发展成为推动分工不断深化持久的动力。

但是,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同时会导致单个品种的生产数量缩减,往往市场

上可以容纳的数量不足以使厂商实现规模经济最大化,它还受到市场需求的

限制。所以最优状况只能是一定品种数量与一定生产规模经济的组合。随着

经济发展累积的可用资源 (如人力资本提升、资金积累、技术进步等等),

潜在的规模经济不断被挖掘,消费者需求的压力使新产品不断出现,新产品

生产部门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使新产品生产部门的分工在厂商寻求规模经

济效应的动机下,分工水平提高,市场容量扩大,消费者福利水平随之提

高,进入新一轮分工和市场容量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报酬递增的循环累积过

程,回到斯密和杨小凯的分工贸易理论路径上。这样是报酬递增、规模效

应、分工、市场扩大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导致贸易产生,并在一定条件下固化

在某种模式中。就服务外包而言,不过是服务业或服务环节的分工和深化,

也可以从以上一般新贸易理论中得到解释。也就是说,作为外生贸易理论的

成本差异和内生贸易理论中的规模效应、报酬递增与分工深化是解释离岸服

务外包发展的动因。

此外,离岸服务外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经济

活动地理集中现象,比如美国印度之间的外包关系比较紧密,德国、意大利

等西欧国家更倾向于将服务外包给东欧国家,中国的软件外包主要针对日本

市场等等。

关于地理集聚现象,根据克鲁格曼的贸易理论,在选择从事经济活动的

具体地点时,厂商面临是靠近市场以节约运输成本还是集中生产以获得规模

经济的两难选择。只不过我们这里将运输成本替换为信息成本 (运输成本

对服务几乎无影响,信息成本才是影响服务外包的关键因素),当信息成本

较高的时候,即使存在规模经济 (在这里我们暂不考虑比较成本差异,即

剔除成本差异的影响),离岸外包也无利可图,因此厂商会选择就地生产以

节约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忽略规模经济效应。当技术发展使信息成本迅速

下降的时候,规模经济作用明显,就会产生集中,以利用规模效应带来的利

54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5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益。规模经济一旦产生,就会出现效应锁定与路径依赖,并形成累积循环效

应,只固定在有限区域。即运输成本与信息的下降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促

使生产定位于综合生产成本 (不仅工资)最低的地方,二是促使生产集中

在一个区域,以便获得规模经济。这两种效应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对离岸

服务外包来说,比如定位于印度与西方比,综合生产成本低,同时由于外包

业务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还会获得规模经济,这两种效应相互强化。

除规模经济原因,针对服务外包现象,还应将文化、历史偶然性等非经

济因素纳入分析框架,这对于解释当今离岸服务外包集中于特定区域的经济

现象颇有启发。外包双方的顺利合作与文化语言渊源有关,前面已经提到;

有学者称服务外包最早发生在印度是因为解决千年虫问题以及网络公司的兴

起、印度关闭其制造业因此出口导向服务业发展起来,以及 2000 年经济紧缩时期,美国驱逐印度技术人员逼迫他们回国创业等偶然性因素引起。

2 3 1 2  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之二:跨国投资与企业管理理论

跨国公司是离岸服务外包的发轫者和行为主体。跨国公司从事离岸服务

外包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在海外建立独资或合资的离岸服务中心,为本企

业、其他企业服务或同时既服务自身也对外提供外包服务;二是直接将原本

自己提供的服务委托给独立的海外外包服务提供商。显然第一种表现为服务

业跨国投资,第二种则表现为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方式的战略转变。

对于服务业跨国投资是否可以完全套用原有的制造业跨国公司投资理

论,学界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刘庆林 (2005)对国内外服务业跨国投资理论研究作了较为详细全面的综述,他重点介绍了邓宁在服务业跨国投资理论

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大部分研究认为传统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跨国投资理论

基本适合于服务业跨国投资,从内容看,对具体服务行业的研究多而对服务

业总体的研究少。我们认为,就服务外包提供商而言,不管是投资于服务业

的制造业跨国公司还是专业服务跨国公司,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仍是适

用的,就所有权优势来说,前者的优势来源于与母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对

后者来说,可能包括技术垄断、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程度、知识产权、管理经

验、范围经济等;内部化优势主要是指为自身服务以保证知识产权的完整、

质量水平、数据的安全性,减少寻找买主的成本和合作风险等等,为达到上

述目的,由于有些服务必须就地消费,只能通过投资方式;区位优势不是企

业内在的,只有接近客户,了解其具体需要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为其提

64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5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供服务,不同于制造业的是,由于服务的无形性,运输成本对外包服务影响

不大。

至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方式的战略转变,从宏观看,表现为资源的全球

配置水平提高。从微观看,属于企业管理学的范畴。面对竞争加剧,企业面

临持续的成本压力,从而使管理学出现了核心竞争力之说,并提倡 “企业

应该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业务中,选取核心部分由企业自己掌控,而其他部

分则从第三方,即商业伙伴或者供应商那里采购。”①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

尔·波特描述并解释了价值链概念,并指出,“如果企业按照价值链将业务

包给第三方,只要它能够保证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连续性,保证各个环

节,无论是内部环节还是外包业务,都能够配合自己的战略发展,那么这个

企业就会获得成功”②。这些管理学概念的新发展为外包提供了理论支持。

外包首先发生在制造企业中,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在跨国公司中盛行,导

致跨国公司战略模式的重大转变,外包模式很快打破国界扩展到全球,并且

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推动其进一步向服务领域扩展。

2 3 1 3  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之三:交易成本理论

离岸服务外包出现的直接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出现在当前,没有提前也

没有推后?交易成本理论试图从成本节约角度对此作出合理解释。与离岸服

务外包有关的交易成本支出包括搜寻合适的外包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监督、

将工作准确及时地发送到海外等。

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离岸服务外包产生的根源,理论上可以追溯到罗纳

德·科斯 (Ronald Coase)。1932 年,科斯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企业为什么自己生产某些产品,而靠与其他企业订立合同的方式获得另外一些,并解释了

企业存在的原因。1937 年,他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并发表,即 《企业的性

质》。到 1970s 年代,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学者们成立了交易理论学派。1991 年,科斯因其在交易成本理论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认为,企业与市场是组织生产的两种方式,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企业

的边界;如果企业内组织生产比市场上靠价格调节更有效率,交易成本更

低,企业边界就会扩大;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成本上升,生产效率

74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英]伊恩·本,吉尔·珀斯,著 陈瑟,译 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P6

同 1

Page 5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下降,市场方式就会取代企业。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纵向一体化与水平一体

化同时出现。前者是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内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

高,企业边界扩大。后者则是新技术的发展使市场交易成本下降趋势超过企

业管理成本降低的趋势,使企业边界缩小。在不同的经济领域,同时出现以

上两种趋势。外包的出现则是水平一体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实质是企业边界

的变更与企业性质的变化。外包的实质是通过订立合同委托生产,生产商的

资产专用性比较强,交易双方比一般的自由市场购买行为具有更稳固的

关系。

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经理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投资生产、购买或

合作生产 (如外包)的实质,以及如何从中作出合意选择。交易成本理论

的核心是:当一家企业为自己生产还是通过外包获得某种产品或服务作出决

策时,市场价格并不是核心要素。除了价格,还要考虑交易费用、搜寻成

本、订立合同的费用 (包括法律等等)以及监督成本、合作成本等。所有

成本综合考虑才能作出生产或购买的决策。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市场交易成本非常高昂。信息传输效率低下,费用高昂,运输不便,因此,企业努力延长价值链,以加强控制,提高效率。当

时纵向一体化成为潮流。以汽车产业为例,如福特汽车 (Ford MotorCompany),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是典型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它购买了橡胶厂,自己生产轮胎。还购买或建造了钢铁厂、玻璃厂等等,从事相关零部件

生产为整车配套。到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革命使运输、信息成本下降,交易成本骤然下滑,市场方式取代企业方式,水

平一体化取代了纵向一体化。体现在汽车产业,世界著名的汽车业巨头的零

部件厂家纷纷独立出来,如德尔福公司从通用汽车分离,伟世通从福特公司

分离,博世从德国大众分离,日本电装从丰田汽车分离等。

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殊性质,信息交流成本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信息技

术的进步体现在服务领域,水平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价值链分工更加细

化。只需要一张简单的办公桌和宽带网,全世界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编码和操

作工作流程。除了劳动力成本远远小于本土,相关交易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当交易成本缩减到从劳动力节约的成本中抵扣出去之后,企业仍有利可图

时,离岸服务外包受经济利益驱动,必然出现。由于服务生产资产所占比重

很小,劳动力支出构成其主要直接成本,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水

平之间的巨大差距短期内不可能消除,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科技水平

84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5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不断进步,交易成本将持续下降,因此可以预见,企业分工必将更加细化,

外包服务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如表 2 - 4 所示,劳动力成本比本土便宜,所以 A 为正值。交易成本中包括信息成本、搜寻成本、法律成本、合同订立成本、监督成本、通讯费

用、差旅费等间接费用、监督合作费用等因离岸外包产生的附加成本,一般

来说,交易成本大于本土所产生的有关费用。所以 B 是负值。显然,C% =A% + B%。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A%为某一稳定数值,B%也为某一数值,有逐渐缩减趋势,但绝对值一直大于 A%,所以 C%为负值,体现在经济学上,即为附加交易成本远远大于劳动力节约的成本,离岸服务外包无利

可图,所以企业只在本土生产。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A%短期内变化幅度很小,由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进步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 B%持续降低,直到B%的绝对值小于 A%的绝对值,即当 C > 0 时,离岸服务外包变得有利可图,因此,离岸外包开始出现。随着 B%继续降低,离岸服务外包成长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表 2 -4 离岸服务外包成本节约构成一览表

生产方式 劳动力成本 交易成本 成本节约

离岸服务外包 A% B% C%

    注:A%、B%、C%为成本节约 (或附加)值占原来在岸生产总成本的比重。

2 3 1 4  总结评述

根据以上国际贸易理论、跨国投资与企业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不

同角度对离岸服务外包发展动因的解释,我们认为每种理论都从特定角度对

其作出了合理解释。但是,单一视角都不足以对其提出圆满解释,离岸服务

外包的兴起是包括比较成本差异、规模经济效应、交易成本递减以及跨国公

司战略模式改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原因,比如工资水平

差异、文化渊源及语言联系、技术进步导致的信息成本大幅度下降以及服务

可贸易性程度提高、全球化背景导致的全球商务环境趋同趋势使交易成本下

降为其创造了条件,而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分工深化与循环

累积效应是离岸服务发生的内因,不断强化这种贸易模式。

比较成本差异主要源于工资收入差异,短期内变化不大,当服务产品可

贸易比例和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包括信息成本在内的交易成本又低于比

94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6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较成本差异与规模经济效应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时,跨国公司有利可图,必

然会发生离岸服务外包。而离岸服务外包模式一旦发生,报酬递增、规模经

济、分工深化与循环累积效应的共同作用具有持续性动态特征,内部规模经

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相互强化,必然更加强化这一商业模式。

利用产业理论中的模块理论,可以深入生产过程对外包推动生产效率提

高的机制给予更透彻的解释。所谓服务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反映在现

代产业经济理论中,按照日本著名学者青木昌言的模块理论,即为服务的模

块化,表现在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化或者附着在制造过程中的服务环节剥

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子系统模块。不同的模块可以部署在不同区域和企业生

产,而外包方式成为把这些模块联系在一起的理想渠道。服务模块化趋势除

了可以分散生产过程,扩大资源配置范围,提高生产效率,还产生两种潜在

的内在经济效应,称之为横向规模效应与纵向创新效应。从横向效应看,服

务分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高,模块种类越多,每个独立模块的生产规模则

越大,规模经济效应越明显。从纵向效应看,服务分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

高,模块种类越多,则选择机会越多,创新机会也越多,因为每个模块的创

新或改进,或者通过改变不同模块的组合方式,都可能得到创新的结果。

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外包作为重要的运营机制之一使 “高度集中的纵向

一体化产业结构开始转变为由一群独立公司所组成的联系松散且纵向分散的

模块簇群”①,相对统一的设计规则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对于离岸服务外包

来说,由于服务的无形性,文化语言的差异,地理距离的差异,统一的设计

规则与生产标准尤为重要。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的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链理论为大量跨国公司的战略模

式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分工细化体现在产业经济学中称为模块

化,在管理学概念中即为价值链理论,在这里经济学规模经济效应与管理学

效率最大化理论上得到统一。在全球化背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体现在跨

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中,则是离岸服务外包成为一时潮流,客观上提高了资源

全球化配置水平。当然由于均衡点受初始条件制约,永远不可能达到绝对优

化,资源全球化配置水平的提高只能是相对的。

当然,离岸服务外包的出现还与具体的时代背景、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

05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日]青木昌彦 模块化与产业结构的自然演进 / /吴敬链 比较 (第 22 期),中信出版社,2006:183

Page 6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环境直接相关。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不断细化、数

字化、标准化、模块化,越来越大比例成为可贸易产品,使服务分工和规模

生产打破了技术约束;其次,信息技术造成交易成本降低,使服务通过市场

以及离岸交易成为可能;再次,开放的全球商务环境促进服务市场包括国际

服务市场的容量扩大,进而专业化分工突破国界,有利于发挥服务贸易的自

我加速效应,这样又回到斯密理论了;最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

使各国的贸易政策、商业规则、法律会计制度、金融环境等出现趋同趋势,

形成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定价方法、服务质量的评判规则等成为可能,为服

务进入市场扫清了技术障碍。

总之,离岸服务外包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市场

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现象,它推动

了服务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了服务运营效率,作为服务业全球化

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了资源配置水平。

2 3 2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效应分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国际服务外包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推

动了经济全球化向具体产业层面的深化和扩展。就其宏观经济效应来看,离

岸服务外包有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深化国际分工和合作,扩大国际贸

易和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和数字

鸿沟;对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离岸

服务外包在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和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造成负面影

响。由于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世界上最不发达地

区从中所得甚少。因此,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在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继续被边缘化,差距也会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离岸服务外包新模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据麦

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美国公司离岸外包每支付 1 美元,可带来 1 47 美元的收益,其中美国公司获得 1 14 美元,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公司仅得33 美分。总体看,发达国家凭借在资金、技术和劳动分工中的主导优势,从服务外包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使企业降低成本并改善质量、保障供给,进

而增强竞争力,对母国经济和就业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使公司减少日常管理

职能,集中精力和资源用于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和强化其核心业务;促

15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6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进服务贸易扩大,进口便宜的服务对西方国家消费者有利。而且,外包承接

国工人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大,也将有助于西方

国家的出口增长、就业机会增多。西方国家将服务外包海外的同时,也带来

国外服务 “内包”。据统计,2002 年美国每外包 1 美元的 IT 服务,从世界其他国家 “内包”3 美元以上的 IT 服务。离岸服务外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就业与收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人认为,服务外包导致本国白领工作

流失、生活水平下降,于是掀起反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浪潮,导致西方国家

对外包和贸易的限制增多,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事实上,从近期

和局部来看,服务外包对西方发达国家白领工人就业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

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远大于流失。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

出,没有迹象表明离岸外包导致母国相同服务工作的减少,相反,报告预

测,最受外包影响的行业其就业正在迅速增长。美国前劳工部长里奇也认

为,高科技和服务外包对美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有限,公司只是将劳动密集型

服务和标准化的高科技业务外包,在国内集中发展创新和附加值更高的业

务,以确保美国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机

会、扩大服务贸易及推动国内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具有积极意

义。印度等国就是利用这一机遇发展经济,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另一方

面,与制造业外包一样,国际服务外包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造成不利

影响。原因如下:一是离岸服务外包地区与行业集中度较高,加大发展中国

家的地区与部门收入差距,并与其他行业形成人才竞争;二是参与离岸服务

外包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印度等,基本只承包了非核心和技术水平较低

的业务,处于全球服务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给西方跨国

公司打工的地位;三是服务外包行业的兴起主要是为了满足西方降低成本的

需要,与当地产业关联度低,市场依赖性高,难于培育自发的经济增长点,

具有相当脆弱性;四是与制造业相比,发展服务外包意味着服务业在更高更

广的层次中对外开放,可能对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文化、体制与政策方面的

冲击。

就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归纳为直接经济效应、贸易投资效应、产业效

应、收入分配与就业效应、政治效应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3 2 1  直接经济效应

就国家层面来看,外包是经济和贸易重要而有益的组成部分。对承接服

25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6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增加了资本流入、技术引进、外汇收入以及先进

的生产管理模式,并培养了大批外包专业人才。对外包母国来说,美国白宫

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咨询委员会主席乔治·曼昆认为,服务外包作为一种国

际贸易新方式,是美国经济转型的积极组成部分,即便近期带来失业,但从

长远看,对美国是有利的。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服务外包可以降低美国内价

格,提高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使利率保持较低水平。而且如果中国、

印度等国家通过承接外包富裕起来,他们会进口更多美国产品。美国信息技

术协会 (IEAA)指出,2003 年美 IT 产业的外包使美国 GDP 增加了 336 亿美元。

就企业层面来说,外包有利于企业竞争,提高效率。对实施服务外包战

略的跨国公司来说,成本削减是绝大多数运营商进行离岸外包的初衷,也是

离岸外包战略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优势。德勤调查的 42 家运营商中,53%的企业最主要的动力就是削减 20%以上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人员工资、招聘成本、国家保险以及房地产等。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认为,外

包有利于美国企业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壮大,没有外包,

美国许多类似耐克的公司都难以生存。麦肯锡环球研究所估计,西方公司每

向海外转移 1 美元业务,能净降低成本 58 美分,同质同量的服务外包可以平均节省费用 65% ~70%。ITAA 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公司通过外包省下的钱将从 2003 年的 67 亿美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209 亿美元。对那些早期的实践者来说,这些成本的降低直接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率,而长期看来,随着此

类实践的普及,离岸外包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它将从根本上改变

行业的成本结构,甚至导致那些没有采取该策略的运营商被淘汰出局。美国

软件业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创造性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

而企业研发经费不足和用户在经济膨胀或过度投资方面产生的问题,使企业

难以创新,所以外包对软件企业和用户都有益。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曼恩

认为,IT 硬件外包在过去 10 年内促进了美国 IT 行业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现在 IT软件和服务外包将带来更大幅度的生产率增长。离岸外包所带来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提高服务质量。运营商能以更低廉的成本雇用更高素质

的人才,以支持更高技术层面的宽带及无线数据服务。此外,离岸外包能

充分利用世界不同时区的差异,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大大缩短先进数据服务和应用产品的上市周期。对从事外包服务的企业来

说,提高了专业服务水平,获得了高额利润,有机会高起点成长为巨型服

35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6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务跨国公司。

就消费者群体来说,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离岸服务外包带来的经济利

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最终有相当比例分摊到最终消费者群体,

他们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并且面临更多的选择。有

大量研究证明,中国商品的质优价廉对遏制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起到重要

作用,给全世界所有消费中国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入效应提高了他们的真

实生活水平。

2 3 2 2  贸易投资效应

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一种跨国公司重要的跨国生产经营模式,在以国家为

单元的国际层面看来,无非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或者二者的组合体,当

然,作为服务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相当部分外包交易无法反映在现有的官

方统计体系中,以精确数字的形式展示出来。但是,离岸服务外包的贸易投

资效应无论从理论推理还是现实经验看都是显而易见的。从理论角度看,作

为一种贸易现象,它无疑通过促进服务全球分工推动了全球外包服务市场容

量的扩大,进而导致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以及贸易模式的转变,从全球贸易

中的服务贸易比重和地位不断上升中可见一斑。与一般贸易相比,服务外包

对知识共享要求更高,因此对技术转移、人力资本提升的积极作用更大,可

能在更高的水平上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规模 (早已突破原来的有形市

场,而是服务知识信息的市场化水平大大提高)、改变贸易模式等等,是不

是有自己更特殊的机制,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理论研究。

从现实实践看,由于离岸服务外包大部分与信息技术有关,一种测量方

式是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服务贸易项下的计算机与通信服务、其他商业服

务,这两项并不等同于离岸服务外包,但是可以反映其变化趋势。从 2000年到 2003 年,这两项进出口贸易数字,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看,都有迅速增长。从全球看,计算机与通信服务增长

45%以上,其它商业服务增长 31%以上,远远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从国别看,美国计算机与通信服务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 17%、13%,其他商业服务分别为 20%、11%;印度计算机与通信服务分别为 - 16%、60%,其他商业服务分别为 69%、51%①。从美国和印度看,除了印度计算机与通

45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http: / / www wto org

Page 6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信服务进口减少 (这可能是因为印度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提高减少进口需

求的结果),其它都呈快速增长趋势。美国的增长率远低于印度,是由于美

国的基数很大,但增加的绝对量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总体看,虽然

进出口都在增加,美国的进口需求增加更快,而印度的出口增加更快,这与

我们现实中得来的感性认识,美国把服务业务外包到印度进行离岸生产,购

买印度服务是一致的。这不仅包含了数量的增长,对于一国的贸易结构与不

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变化也有深远影响,或许这才是开端。显然,离岸服

务外包对于近几年世界贸易增长和贸易模式的改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离岸服务外包对于跨国投资的影响更为直接。从宏观看,离岸服务外包

将导致更多的跨国投资。国际机构和著名咨询公司对 IT 部门的离岸服务作了大量研究和预测。虽然具体数字不一,它们都对 IT 离岸服务的发展作了极为乐观的估计。据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美林国际金融管理及咨询公司报告

称,仅在信息技术设计方面,2005 年通过外包到价格便宜地区,例如象印度的投资将增长 1%。市场调研机构 Gartner发布报告称,离岸外包 2006 年在全球的信息技术服务投资中占到 3%。到 2008 年,在 7 280 亿美元的全球IT服务市场上,通过离岸外包实现 IT 服务投资的比例将占到 7%左右,相当于 500 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还导致投资方向的转移和投资主体的转变,前者表现在跨国公司把更多的投资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或服务部门,服务

业直接投资成为产业转移的重心,后者表现在服务型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直

接投资的主体发生改变,服务型跨国公司打破了制造业跨国公司一统天下的

局面,甚至制造业跨国公司本身也在努力向服务业转型。比如 GE 公司,近10 年来已经从过去的制造业公司转变为 “多元化的服务公司”,其总销售额

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1980 年时仅有 15%,到 2001 年 50%的收入都来自金融、信息和产品等方面的服务①。

2 3 2 3  产业效应

离岸服务外包的产业效应包括纵向产业服务化效应与横向产业辐射或称

横向产业带动效应以及国际产业转移效应。

所谓产业服务化是指在产业价值链中,包括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

服务、市场服务等服务环节或服务流程的业务内容所占比重、价值含量以及

55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① http: / / finance sina com cn

Page 6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利润率不断上升,其重要程度与技术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导致企业

将越来越多的自身不擅长的服务流程外置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自身有优势

的企业不断向服务环节延伸,不断承接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将自我服务部

门扩展为独立的专业服务企业,从而催生大量第三方服务企业。产业服务化

趋势导致分工更加细化,尤其是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深化,从而既提高

了制造业效率也带动了服务产业本身的飞速发展。从宏观看,服务外包的发

展对于产业结构提升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具体表现在

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活动服务化以及产业组织服务化。产业结构服务化即

服务外包导致服务产业在产出、就业、增加值等方面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大,

更多资金流向服务产业,投资结构出现服务化趋势。产业活动服务化主要体

现在服务外包的发展推动更多服务环节或服务流程从产业价值链中脱离出来

进入市场,服务业内部结构中,除了金融、信息、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业

之外的生产性服务业活动比如研发设计、采购、物流管理以及市场服务等比

重增加。产业价值链中来自服务过程的利润率大大上升。比如汽车产业,来

自研发设计、广告、信贷、经销、租赁、保险、修理、汽车美容保养等服务

流程的利润率已占到整个产业利润率的 80%,大部分环节都由专业公司来经营。产业组织服务化一方面表现在大量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涌现,全球网络

型组织架构是服务型跨国公司最常用的组织形式,项目外包则是其最主要的

经营形式,如跨国酒店集团、跨国零售巨头等。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制造

企业尤其是跨国巨头们出现重心向服务业务倾斜的迹象,比如 IBM、HP、GE等等,以 GE为例,近 10 年来 GE 公司已经从过去的制造业公司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公司”,其总销售额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1980 年时仅有15%,到 2001 年 50%的收入都来自金融、信息和产品等方面的服务。中国的联想也提出服务是一个发展战略方向。此外,在生产性跨国公司中,出现

从大规模生产模式向模块化客服化转变的趋势,客户满意度、供应链管理以

及企业战略研究、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国际服务质量标准认证等服务环节

成为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与上述服务相关的部门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

重要性不断提高,地位不断上升。

产业辐射或称产业带动效应则是指服务外包市场的形成与服务外包企业

的发展除了直接带动该产业的繁荣,还会对其他相关产业产生辐射效应。如

信息服务企业与软件外包除了带动信息服务与软件产业本身的发展,还会给

其他相关产业带来商业机会,产生辐射效应。又如当地的房地产业,教育培

65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6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训产业,相关旅游、酒店、娱乐产业等,甚至长期效应还表现在对当地的人

才结构与文化特色产生影响。

产业转移效应是指外包服务相关产业从外包母国转移到外包东道国。就

制造外包来说,1980S年代中期,我国台湾的半导体、电子信息制造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岛内的主导产业,是在西方第一轮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通过

“代工制造”,即承接外包方式进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家电企业也是通

过承接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走的 “OEM→ODM→自主品牌”的道路,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制造外包的产业转移效应同样

适用于服务外包。就承接服务外包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发展而言,印度是最好

的案例。以软件外包起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国内主导产业,对

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出口、安置就业、提高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培育了

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包服务企业。此外,爱尔兰的软件产业也是走的外

包模式。

2 3 2 4  就业与收入分配效应

从全球劳动力市场来看,离岸服务外包具有岗位转移效应与就业创造

效应。

一方面,从就业市场来看,离岸服务外包对世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体现

在服务业转移加快了职业全球化步伐。制造业转移曾导致蓝领岗位从发达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业外包则加快了白领岗位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

麦肯锡公司预测,今后 5 年内,美国白领工作岗位的离岸外包将增长 30%;到 2008 年,离岸服务工人的数量,将从目前的 150 万跃升至 410 万。届时非美国和英国企业的离岸员工将占总数的一半还多。目前看,美国和英国企

业是其中的领头羊,它们的离岸员工占总数的逾四分之三,由于国内的政治

压力,欧洲大陆离岸外包服务发展相对迟缓。另据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

福里斯特公司预计,美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工作岗位,2005 年将达 58 8万个,2010 年达 160 万个,2015 年达 330 万个。美国加特纳公司预测,到2010 年,发达国家中 25%的传统 IT工作将转向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印度将因承接软件外包,到 2007 年就可增加 220 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 2008年,世界排名前 100 位的金融公司,将把 100 万个后台和技术工作岗位转移给印度 (杨正位,2005)。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服务外包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许多跨国公司

75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6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对 “将工作外包即是使工作流失”的观点表示反对,美林咨询公司调查后

认为,短期内外包不会给失业带来多大影响。当向美国首席信息官们询问

IT员工近期受雇的情况时,14%的受调查者回答指出,他们正在积极地雇用员工;34%的受调查者回答表示,他们正在有选择地雇用员工;46%的受调查的首席信息官回答说,外包并没有引发国内员工的变动;只有 6%的受调查者表明,他们正在有选择地减少工作岗位。通用电气则指出,近 10 年内公司在美国内的员工规模一直保持稳定。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海外工人更多

时候是美国内工人的补充,即使大量低档产品的生产发生在海外,像管理、

研发、供应等环节仍留在国内。ITAA 提出,从理论上讲,利润增加必然会导致企业购买新设备、建立新实验室,最终增加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工人工

资也会因为业务外包而进一步提高。ITAA 和劳伦斯·克莱因教授的研究均指出,2003 年外包为美国创造了 9 万个净就业岗位,2008 年将增加到 31 7万个。显然,离岸服务外包将部分岗位转移到国外,必然增加了外包服务提

供商所在国家的就业,而在发达国家本土至少没有明显证据表明造成失业,

还可能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因而也就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新岗位。

从收入效应看,微观层面可以分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与

发达国家部分离岸服务外包职位之间进行竞争的岗位,的确造成收入水平下

降,比如软件编程人员和计算机行业的网管人员等;外包服务承接国的服务

外包行业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就业,这些岗位一般在当地收入比较高,提高了

该行业薪水和平均收入水平。从间接效应看,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模

式,离岸服务外包本质是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给所有作为消费者的个

人带来正的收入效应,他们可以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更优质更便捷的商品

和服务。

从宏观层面看,有学者认为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是离岸服务外包的获

益者,相当数量的落后国家被排除在外,因此从全球看,扩大了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与最落后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不同的收入阶层看,无论是发

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离岸服务外包加剧了一国内部的阶层分化,不同群

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2 3 2 5  政治效应 (外包问题政治化)

国际服务外包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与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关。在政府的四个

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中,外包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短期会对就业产生消极影

85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6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响。就业问题直接与社会稳定相关,因此,充分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

还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在作为母国的发达国家由于离岸服务外包引起大

量白领岗位的转移使该问题更加敏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还有观点认为长期大范围的国际服务外包现象将对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长

期领导地位构成威胁,致使美国政界和社会对服务外包的争论包含了政治和

经济双重因素,服务外包早已超出经济领域而进一步演化为政治问题。其实

质是要贸易自由化还是贸易保护,这一争论甚至贯穿了美国大选整个过程。

除了就业与劳工权利,服务外包还涉及数据资料保护、知识产权、移

民、税收、贸易进出口管理以及国家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在当前的管理措施

与法律制订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化为政治问题。

此外,有学者认为,从国际层面看,外包作为一种形式的国际贸易,通

过密切合作减少冲突,可以促进外包母国与东道国的双边政治关系,因此有

利于世界和平事业的进步。(Solomon W Polachek,2004)

2 3 3  国际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协定

WTO里面与离岸服务外包有关的是服务贸易协定 (GATS),由于离岸服务外包兴起在 2000 年左右,而 GATS的最初签订是在 1994 年,正式生效是在 1995 年,所以没有专门针对离岸服务外包的条款和描述。GATS归纳的四种提供服务贸易的基本方式分别为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

人流动。根据这四种类型,GATS 为所有服务部门提供了一个自由化框架,通过所谓 “积极目录途径”,即逐一列出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逐步实现其

开放承诺。

关于离岸服务外包与 GATS的关系,2005 年的世界贸易报告里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简要说明如下:与离岸活动最相关的是跨境提供,跨境提供是

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不是通过人、财、物的直接流动

来实现的 (国际运输除外),而是通过电讯、网络等信息手段来实现的。比

如通过通讯或邮件方式提供的服务、附属在出口商品中的服务活动以及电子

交易等。在有关电子商务的讨论中,WTO成员国一致认为,GATS是技术中立的,它并不对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区分。在乌拉圭回合制订针对跨境服务

的具体承诺时,因特网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少量的网上交易是囊括

其中的。因此,跨境服务意味着服务提供商可以自由地通过电子邮件、电

95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7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话、网络等各种方式进入市场。从这个角度看来,离岸服务外包交易包含在

跨境服务中。境外消费指从一国境内的服务提供商向另一国境内的消费者提

供的服务。境外消费是跨境服务的翻版,它们的区别在于服务购买方是否

流动。

与离岸服务外包关系比较密切的还有商业存在,商业存在指一国的服务

提供者,在他国境内通过设立合资、独资、合作企业、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在

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跨国公司建立的离岸服务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由于

有 2 / 3 的离岸服务活动是跨国公司以在海外建立离岸公司的方式发生的,因此,放宽商业存在的准入条件,对于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是有利的,尤其是在

发展中国家。

此外,由于每个成员国开放的服务部门顺序表各不相同,因此,对离岸

服务外包的影响也不一样。

GATS框架里与离岸服务外包有关的内容还有豁免条款。比如 GATS 规定,成员国具有采取措施保护公民隐私信息、个人履历与账户的权利,以及

为杜绝欺诈采取的措施。充分利用这些规定,可能会设置离岸服务外包的壁

垒。比如美国反对离岸服务外包潮流中的理由之一就是保护公民隐私与数据

安全性。

应该看到有利的方面是服务贸易协定正在发展之中,当今的服务业开放

谈判提供了改善离岸服务外包准入条件以及要求成员国做出新承诺的机会。

当然,GATS没有承诺开放要求的服务并不一定没有商业机会,实际上,通过电子手段提供服务进入市场的机会,比如信息技术服务与商业流程

服务,是相当自由的。而且,次产业部门的开放承诺也会为商业运营增加透

明度与可预见性。

GATS中有些一般性条款也适用于服务贸易。比如非歧视条款,也自然适用于不同国籍的服务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再比如透明度要求、国民待

遇等。

另一方面,现有 GATS 框架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现有按部门分类系统没有及时反映出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中越来

越大的作用;其次,1991 年制订的服务部门分类名单已经大大落伍,各成员国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指标,无法说明哪些类别里包含 IT 服务与 BPO 服务,现有的分类系统无法把新兴服务业贸易的发展情况囊括在内,比如呼叫

中心服务等;最后,“积极目录途径”的开放承诺方式不利于自由化进程的

06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7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顺利推进。因此,应该改革分类方式,按交易手段对跨境服务进行分类

(比如 IT与 BPO跨境服务)以及对跨境服务进行水平分类,因为新兴服务没有出现在更早制定的开放部门中,按现有的 “积极目录途径”开放模式

自然就归为不开放门类。针对这一情况,有学者主张将 “积极目录途径”

更改为 “消极目录途径”,列出不开放的服务部门而不是列出开放的部门。

(Karen Lapid,2006)在特殊承诺的委托事项中,添加了计算机与其他服务,但是直到 2005 年,对 BPO分类方法也还没有出现。

另外,在有关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方式方面,依然保留了主要按供求

关系来分类的旧体系。这样的谈判方式成本很高,而且成员国谈判能力的高

低严重影响最终结果的公平性,对单方实施自由贸易的成员国起不到应有的

鼓励作用,造成的后果就是服务贸易谈判进展缓慢。支持这种分类方法的原

因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他们在决定哪些部门开放

市场时保留灵活性。如果采取在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模式中采取 “消极目

录途径”则违背这一初衷。这样便导致其他尤其是商业存在也因循了这一

路径。

作为技术进步的结果,跨境服务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离岸有

关的活动显然作出了重要贡献。现有的框架要求各开放部门做出具体的承

诺,必然会推动跨境贸易的自由化。GATS 体系的不足在于其落伍的分类体系,有限商务活动的自由化,没有考虑商业发展的现实背景等,可能会影响

与国际服务外包有关的服务活动的自由化进程。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一是应尽快将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与商务

流程服务的自由化纳入到 GATS分类体系和服务贸易谈判议程中;二是无法明确分类的跨境贸易活动,通过将 “积极目录途径”更改为 “消极目录途

径”的方式使其尽快实施自由化;三是改革供需关系谈判模式,在条件适

宜的情况下,特定领域的开放承诺,应该要求所有成员国执行。

16第 2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  

Page 7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7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Page 7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7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3 1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总体趋势与特点

3 1 1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背景与主要特征: 几个问题

从企业角度看,离岸服务外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成本驱动。但追求低成

本是企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而离岸服务外包则是 1990s年代中后期才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出现必然伴随一系列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的

变化,以使其成为可能。

3 1 1 1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代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国内

外学者对 “全球化”的理解存在众多分歧,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包括经济

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等诸多方面;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全球化

就是指经济全球化。不管怎么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其重要内容和表现之一。

西方媒体、政府和学者 (尤其是经济学家)在 1990s年代开始广泛使用该词汇,是指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该趋势最基本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

范围内的跨界流动。对于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认为,经济全

球化是市场化的延伸,包含交易范围与交易制度两方面内容。(中国社会科

学院课题组,2002)张燕生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市场开放与运输、通讯技术革命带来的必然结果,其本质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张燕生、毕吉

耀,2002)不管对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如何理解,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趋势。以 IT 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新浪潮席卷全世界,全球范围内的通讯成本迅速下降,便捷程度则飞速提高,信息传

输量大得惊人,由于地理距离造成的障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客观上推动可

贸易资源的全球配置的效率提高,使全球化进程大大加速。企业可以跨越时

空隔阂,到全球寻找质优价廉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而现代服务产品

的生产与销售主要借助于通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对于交流

56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7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打破时空限制起到关键作用,离岸服务外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迅速发

展起来的。

其次,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被迫直接面对全球竞争,竞争程度空前激

烈。为应对全球竞争,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放眼全球应对挑战、寻找机会。

资源转移为富有远见的企业与它们的合作者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在实施离

岸服务外包战略方面,金融服务业走在前列。比如 GE FINACE,HSBC 和LEHMAN BROTHERS 都是离岸服务外包最早的实施者。离岸方式对于金融服务业具有吸引力,是由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的,金融产业内的大部

分工作都与数据处理有关,该项工作在美国工资成本很高,而若转移到海外

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菲律宾等,成本可以削减 30% ~ 60%。离岸外包的经济效应如此之大,对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非常显著。Procter&Gamble Company (P&G)将其薪水册、差旅费、津贴、应收账单、发票制作以及其他工作委托给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菲律宾、英国等地加工处理,在这些地方为 P&G公司工作的有 7 000 人之众。除了成本削减效应之外,很多企业认识到将大部分无关紧要的后台工作外包出去,使它们更集中

精力做好最擅长的部分,比如基础研究、品牌建设或销售管理等。把哪部分

外包出去,取决于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在取得经济实效的同时,有利于打造

或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3 1 1 2  国际服务外包是一种新型生产方式长期持续演化的必然结果

与以往相比,外包是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从某个角度讲,是市场对企

业功能的替代,与一体化、多元化趋势共存 (后者是企业对市场功能的替

代,两者都是效率原则的体现)。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是制造业离岸外包的自

然延伸,由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由本土外包发展到离岸生产,是外包发展

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市场体制在全球范围内作用程度不断强化的表现,

反映了自斯密以来的专业化分工依然是一个进行中的概念,不断深化与细

化。从逻辑上讲,与以往的经济学理论一脉相承,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折

射出新的特征。要想完全理解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

研究。

在 20 世纪 70 年代 ~ 80 年代期间,旅行与交流成本变得更加便宜,制造业外包随之出现。最早发生在美国的纺织业,当时全球纺织生产能力急剧膨

胀,而需求相对疲软;价格低廉的进口商品充斥市场,在本土生产无利可

66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7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图,因此逼迫美国纺织生产能力要么转移到海外,要么彻底退出市场。同样

的遭遇发生在同样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如钢铁行业、电子产业等等。这

种转移方式被称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到 1990s年代中后期,这种趋势扩展到服务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减少,外包现象由传统的蓝领制造业岗

位,扩展到新兴的白领服务业岗位。在网络时代,企业的地理位置越来越无

关紧要。网络的普及,使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将知识性工作分发到任何地方;

在美国需要每小时花费 12 $ ~ 18 $ 才能雇佣到知识型雇员,而在中国或印度,同样层次的人才只要每小时 2 $ ~ 3 $。拥有大量低成本、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储备,使这些新兴经济体面临重要机遇。

3 1 1 3  国际服务外包是企业对世界范围内通货紧缩与全球竞争的反应

顾客需求永无止境,更好、更快、更便宜是企业持续面对的压力,以更

低的价格提供更多的功能与服务迫使企业从事离岸外包。中国低廉的劳动力

在制造业领域显示出强大优势,而印度的后台管理与技术应用服务方面成为

服务外包的理想栖息地,产品与服务不断下降的价格明白无误地昭示了离岸

外包的经济效应。世界因此面临通货紧缩的形势。通货紧缩反过来进一步加

剧了企业对外包的需求。固然消费者喜欢低价,中小企业却无法以低于成本

的价格提供商品和服务,要么跟上要么出局,因此,如果说离岸外包是实力

雄厚、富有远见的跨国公司的主动选择,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却是被动

应付生存压力的结果,客观上使其成为一种影响广泛、发展迅速的潮流。作

为咨询、技术与外包服务的提供商,Capgemini与 Sony具有多年良好合作关系。在 2002 年,后者还是与印度的 Wipro 签订了服务合同,Wipro 为 Sony在美国的电视机和计算机装配厂提供 500 万美元的信息技术服务。Sony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近 30%。在这种服务价格水平上,Capgemini 根本无法与Wipro竞争。其中原因,除了低成本劳动力,还由于 Wipro 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与规模经济优势。因此在合理的质量水平上,成本持续下降,是企业积

极从事离岸外包服务的根本动力。

当然,跨境服务外包成为一时潮流,并非降低成本这么简单,从宏观效

应看,外包推动服务领域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分化;从微观效应看,是企业

经营管理模式与合作关系的演变,发生这一演变的动力,根据有关研究,可

大体依次归纳为成本削减 53%、提高质量 19%、流程提速 11%、合并效应

76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7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10%,包括时差在内的其他因素为 7%。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企业来说,外包的风险主要在于质量的可靠性与生产过程难以做到有效监督,具体

来说,失控产生的风险占 42%,其次为范围和规模因素 24%,语言 17%,文化 11%,时差和其它因素分别为 4%和 2%。但是,这些顾虑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外包业务经验不断丰富,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有很大

改善。大量的具有良好教育经历和经过高水平培训的中层管理人员并辅以先

进的监控技术,以对国外雇员形成有效监督,离岸服务生产水平将会得到显

著改善。离岸外包的动力与风险因素如下图 3 - 1 与图 3 - 2 所示:

图 3 -1  国际 /离岸外包的动力 图 3 -2  国际 /离岸外包的风险

在几个主要的服务提供行业,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模式起到洗牌的作

用,在全球范围内将全球主要的服务提供商,不管是老牌的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还是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年轻企业,放到同一起跑线上,重塑了竞争格局。

国际外包已由短期的应急措施演化为跨国服务企业的总体战略之一,并呈现

制度化趋势。就实施服务外包企业的背景看,大体存在三种主要类型:

一是新兴专业服务外包企业,如 Wipro,Infosys 和 LUXOFT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背景,如印度、俄罗斯等,具有强烈的向

外扩张的意愿。

二是传统的信息技术咨询与商业流程外包企业,如 Accenture,Capgemini,Bearing Point,或 ADP,它们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印度、中国、捷克共和国 (the Czech Republic)建立离岸中心。比如,全球第二大 IT服务商 EDS公司预计,2004 年年底,该公司在世界各国提供海外信

86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7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息技术服务的员工将达到 2 万名;而埃森哲 (Accenture)也计划将该公司在印度的员工人数从目前的1 000 人提高至2 500 人;还有 IBM公司、Oracle公司、优利系统 (Unisys)和毕博 (Bearingpoint)公司等,都已开始或正准备扩大服务外包规模。

三是混合型跨国公司,如 Covansys与 Patni Computers等,它们的总部有一半在北美,另外部分分散到离岸外包所在地。

最初阶段,传统的咨询性跨国公司并没有认真对待离岸威胁。它们坚持

把自己定位为高附加值服务提供者,而其竞争者不过是靠低价占据一定市场

份额。在 2000 年前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之后,顾客对低价服务格外青睐。高昂的人力资本使传统服务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反应迟缓。而新兴

发展中跨国公司利用这一契机,迅速成长起来。为应对新兴服务提供商的竞

争,传统企业短暂迟疑之后,迅速采取行动。以 Accenture 为例,自从 2001年,已经将其在印度的员工人数增至三倍,2003 年员工人数达 4 300 人,2005 年则迅速扩展到 12 000 余人。根据其全球业务经理的说法,随着企业的发展,所有部分都在扩张,但外包部门的扩张速度则快得多。(IDG NewService,2003 11 3)为应对竞争,著名的跨国公司,如 EDS、 IBM、Capgemini也竞相在印度等地建立离岸外包基地。

实施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获得的附加值越多,对本土企业产生的压力越

大。IT产业内企业外包行为最为典型。外包扩张速度稳定之后,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

3 1 1 4  国际服务外包的人口学因素

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与出生率下降的情况,劳动人口占比重过

低,劳动人口匮乏,也是发生离岸外包的重要原因。美国与欧盟地区的人口

统计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尽管吸收了大量移民,随着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进

入 50 ~ 60 岁区间,这些国家的平均年龄还是迅速上升。与此同时,那些古老的国家,比如印度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则更加年轻化,劳动力充足。据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ly)报道,53%的印度人口年龄在 25 岁以下,在中国,这一比例是 45%。到 2020 年,47%的印度人口年龄介于 15 岁 ~ 59岁之间,目前这一数字为 35%。人口因素产生如下几种效应:一是跨国公司利用离岸生产的低成本劳动力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用以补偿本土员工的

高工资、高福利;二是日益增加的移民人口为派遣人员到离岸外包东道国工

96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8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作提供了合意的人力资本;三是新市场新需求新产品或服务的出现培育出新

型跨国公司,它们需要到本土以外建立离岸中心或外包基地,以吸引当地的

优秀员工并开辟新市场,以壮大其实力。

3 1 1 5  国际服务外包的政治涵义

从全球看,离岸服务外包已经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政界人

士为满足选民要求,可能会在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道路上设置障碍。服务外

包有理由引起政界的注意。它将对国家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劳动力资

源的全球配置,影响就业结构与收入分配,它导致的白领工作流失引起欧美

发达国家各界人士的恐慌。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引起公众的反对,并呼吁政

府采取措施以遏制服务外包趋势。以新泽西州 (New Jersey)为例,2001年,政府社会服务部雇佣 eFunds公司提供食品模具和福利性电子产品加工。2002 年,eFunds公司将其呼叫中心从 Wisconsin 转移到印度的 Mumbai,该举动激怒了当地的政府,他们认为,将工作机会移到海外,降低了当地人民

的福利水平。到 2003 年,州政府要求 eFunds公司将呼叫中心移回美国,这使该公司成本每年上升 90 万美元①。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在印第安那州强制取消了与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一桩价值 1 500 万美元的信息技术合同。无论是否进行政治干预,工资下降的趋势都越来越明显。以 IT 部门为例,美国程序员的年均工资为 70 000 ~ 100 000 万美元,外加各种补贴与福利数额不等。随着离岸外包的发展,工资水平已经缩水至年均 40 000 ~ 50 000 万美元。工资下降对经济体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之一就是消费信贷

中的顾客负债迅速膨胀。离岸外包置换出的失业工人急剧增长,对再培训提

出迫切要求。再培训的目标、成本还不明确,是一件既耗时又费力的浩大工

程。无疑,离岸服务外包对经济层面的深层影响并没有完全显现。

除了就业与劳工权利,服务外包还涉及数据资料保护、知识产权、移

民、税收、贸易进出口管理以及国家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在当前的管理措施

与法律制订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化为政治问题,甚至反

映到政府经济政策中。比如,2004 年 1 月,布什总统签署法令,禁止各联邦政府部门将合同提供给向海外分包技术性工作岗位的企业,马里兰、印第

安纳、新泽西等 8 个州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07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Charlotte Observer (North Carolina),2003 8 10

Page 8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3 1 2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与总体规模

严格说来,国际外包并不是新事物。美国历史早期,有一种马车的盖子

和帆船的帆就外包给苏格兰的工人生产,原料从印度进口。1830s 年代英国的纺织工业发展起来之后,印度制造商失去竞争力,原料生产从印度转移到

英国。这是国际制造业外包的雏形。

现代外包最早发生在西欧的家具行业,后来很快蔓延到汽车行业和 IT部门,简单的组装逐渐让位于加工和零部件当地生产。最早的有记录的外包

业务案例发生 1954 年,Electric Corp 与 Arthur Andersen and Univac①签订了信息系统服务合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

高,企业遇到的问题也不断更新,外包的形式与内容也随之不断演化。从

1960s ~ 2000s以后的发展历程概括如下表所示:

表 3 -1 1960s ~ 2000s以来外包的主要动机与表现形式演变过程

时间 外包的主要动机 外包的表现形式

1960s 缩减硬件成本 (大型主机) 分时操作

1970s 缩减软件开发成本 合同编程

1980s 大幅度压低运算成本 家庭办公

1989 Kodak Eastman百万交易 花车效应 (指从此引发外包模式的广泛流传)

1990s 战略考虑 (提高竞争优势需要) 现场设施管理与选择性外包,主要以本土为主

2000s 战略转型 (加强核心竞争力) 商业流程外包 (BPO)与离岸外包

    资料来源:Ho,Luke et al,The Growth of Outsourcing and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FrameworkTechniques,European&Mediterran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5 - 27 July 2004,TunisTunisia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计算机企业的薪水册出口给国外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到 20 世纪 80 年代,会计服务、薪水管理、票据处理以及单词输入都成为外包项目对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子信息产

业的离岸外包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在东亚取得显著成就,比如中国加工贸易

的繁荣、中国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等。都是制造业离岸外包充分发

17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① Klepper et al 1998

Page 8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展的证据。这个阶段,制造业领域的外包模式发展速度快于服务领域。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趋势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制造业领域已经普及的离岸外包模式迅速扩展到更为广泛的服务

领域。金融保险服务、法律、医疗服务等许多信息加工类商业服务项目可以

很轻松地摆脱地域和时间限制,从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转移到工资成本比

较低、熟练劳动力又相对比较密集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比如印度和中

国、菲律宾等。尤其是 2000 年以后,率先实施离岸外包服务模式的跨国公司取得显著成就带来的花车效应,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给企业造成的巨大

成本压力成为外包服务飞速发展的引擎。另外企业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强调

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也鼓励企业将非核心

业务采用外包方式。网络神话的破灭,使企业家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

段,外包给专业公司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此信息技术全球外包服务市场迅

速成长起来,直到如今仍然方兴未艾,成为离岸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并扩

散到更多领域。

互联网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工作能够在海外

进行。所以在本轮的全球化浪潮中,IT 行业外包盛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行业,发达国家开始把更高层次工作向海外转移,这些工作包括基本科

研、芯片设计、工程,甚至金融分析。2003 年,美国银行业削减了数千个技术和后勤职位,其中 1 / 3 被削减的职位转移到印度,另有相当部分职位转移到了中国。经济学家预测,到2015 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将有至少330 万份白领工作和 1 360 亿美元的工资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从外包合同额看,百万美元级别的大额服务外包交易越来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10 年左右的长期合同并不鲜见。以 2003 ~ 2004 年媒体报道的服务外包项目合同签订情况为例,见表 3 - 2 所示:

表 3 -2 2003 ~ 2004 年媒体报道的服务外包项目合同一览表

外包企业 服务提供商 年均合同金额 bn $ 期限 日期

UK National HealthService (NHS)

BT 1 0 7 2004 02

Barclays Accenture 1 4 — 2004 02

UK Inland Revenue Cap Gemini Ernst &Young 6 8 - 8 4 10 2003 11

Michelin IBM 2 0 8 2003 11

27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8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

外包企业 服务提供商 年均合同金额 bn $ 期限 日期

Nordea IBM 2 5 10 2003 10

Equifax IBM 0 8 10 2003 08

Halifax Bank of Scotland Cap Gemini Ernst& Young 1 1 — 2003 07

UK Royal Mail Fujitsu Service 1 1 7 2003 01

    资料来源:Ho,Luke et al,The Growth of Outsourcing and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Framework

Techniques,European&Mediterran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5 - 27 July 2004,Tunis

Tunisia

注:金额部分原为英镑,按当月汇率换算为美元。

西方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发展地区的服务外包项目尤其引起西方工会、

企业界、学者、媒体、政界等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

问题。据 Forrester Research预测,到2015 年,美国将有330 万个工作岗位与1 360 亿工资收入不仅转移到印度,还包括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越南。除了美国,欧洲也在服务项目的对外发包中扮演重要角色,很快将达到全球

服务外包支出总额的 25%左右。这危及到发达国家的许多服务岗位就业,包括软件编程、会计、金融服务等等高工资、高附加值工作在内的就业岗位

大规模流失以及工资水平的停滞甚至降低。就目前全球外包与服务外包市场

发展的规模,鉴于没有权威的统计口径与统计渠道,现将各著名研究机构及

学者的数据列举如下:

(1)据 Gartner Inc 的统计数字,2003 年,全球外包的收入已经高达2 985 亿美元;其中,业务流程外包支出达 1 2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 5%(2002 年为1 100 亿美元),预计到2007 年将突破1 730 亿美元。全球软件与IT支出为 6 630 亿美元,其中软件支出为 938 亿美元,IT服务为 5 689 亿美元,它还声称到 2004 年,外包份额占全世界 IT服务市场的 53%。

表 3 -3 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发展一览表

区域 BPO市场 (%) 增幅 (%) 占全球份额 (%) 预计今后 3 ~ 5 年增长

全球 1 220 10 5 100 2007 年达 1 730 亿美元

北美 690 10 6 57 10%

西欧 270 10 9 22 10%

37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8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3

区域 BPO市场 (%) 增幅 (%) 占全球份额 (%) 预计今后 3 ~ 5 年增长

亚太 87 7 8 7 10%

    数据来源:“Gartner:全球 BPO外包收入今年增 10 5%”,eNet 硅谷动力,2004 年 1 月 23

日。

(2)国际数据公司 (IDC)发表的 《1998 ~ 2003 年美国和全球外包市场及趋势》报告称:1998 年全球企业在服务外包方面花费了 990 亿美元,到 2003 年已超过 1 510 亿美元。美国公司 1998 年服务外包支出达 515 亿美元,占约全球支出总额的 52%;2003 年达 810 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 54%。而亚太地区的服务外包支出则以年均 15 1%的速度增长①。

另据 IDC公司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能的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到 2006 年收入将达到 1 2 万亿美元,该市场 2002年的收入是 7 120 亿美元。由于美国在这一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将占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 60%的份额②。

(3)美国著名外包专家迈克尔·科比特指出:2001 年全球外包支出达3 78 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金额的 14%。外包市场目前正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2003 年达 5 1 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金额的 17%(服务外包在外包总额中所占比重约 50%,并呈上升趋势,从 2001 年的48 6%上升到 2003 年预计的 49 7%),预计 2010 年将达 20 万亿美元③。

(4)根据 CNET科技资讯网最新统计数据,2004 年全球 IT 外包服务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 37%,达到 1 630 亿美元。该报告调查了所有 100 万美元以上的新增外包项目、系统集成和顾问合同,发现 100 万美元以上的合同比2003 年增长了 4 4%。IBM 全球服务集团以 10 7%的市场份额稳居头号交椅,但研究发现,参与竞争的新 IT服务供应商有所增加。全球前 10 大服务商总共占有 57%的市场,而这个数字在 2003 年是 68%。中等规模的合同增加,10 亿美元以上的合同总数从 2003 年的 29 个下降到 25 个。(Silicon com)④

47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代明 管理新概念与新概念管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第 30—31 页 田茂永 外包中的商业精神 IT经理世界 2003 (10)第 32 页 代明 管理新概念与新概念管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第 31 页 CNET科技资讯网

Page 8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5)根据 《eNet网》资讯中心资料,就服务外包支出而言,2003 年全球资源外包服务支出将突破 1 510 亿美元,美国将超过 810 亿美元。此外,全球外包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2 2%,而亚太地区则为 15 1%(吴限,2003)。

(6)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估计,2004 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总值为3 000 亿美元,并将以每年 30% ~40%的速度增长,2007 年将达到 1 2 万亿美元,2010 年超过 1 2 万亿美元。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占跨国直接投资的比例大大提高①。

(7)根据 OECD (2005a)的数据,2001 年,全球 IT 外包与 BPO 服务的市场规模为 2600 亿美元。离岸 IT与 BPO外包服务的总额为 260 亿美元,占全球 IT市场的 12 3%。国内外包为 227 亿美元。2 / 3 的离岸服务为附属外包,即企业内贸易。对全球 IT外包与 BPO服务的市场规模的估计不包括母国内的子公司提供的服务②。

(8)根据 MCKINSEY (2003)的报道,美国企业离岸 IT与 BPO外包服务的价值总额为 260 亿美元,主要分布在 12 个市场,约占全球离岸 IT 与BPO外包服务总价值的 70%。12 个市场中不包括欧洲市场。因此,真实数据应该更大③。

(9)欧洲信息技术观测局 (EITO)(2004)报道,2003 年全球 IT服务与软件外包的规模为 5 910 欧元,合 2003 年汇率约为 7 100 美元,该数据不包括 BP 外包。EITO 远远超过 OECD 数据,虽然后者统计的范围更大。EITO (2004)还认为,IT市场的增长速度在 1995 ~ 2000 年之间快于 GDP增长速度,而在 2000 ~ 2004 年之间则慢于 GDP增长速度④。

(10)印度 NASSCOM和管理咨询机构 McKinsey & Co 共同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在 2004 年就外包服务方面付出了 1 440 亿美元,在 2008 年以前,会增加到 1 983 亿美元。全球有地址的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大约可以达到3 000 亿美元。到 2010 年之前,这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到 1 100 亿美元⑤。

57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www unctad orgwww unctad org:world trade report 2005,P275同②数据来自天极网 同上

Page 8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3 -4 部分调查法关于全球 IT市场、贸易与离岸 IT服务的数据单位:亿美元

统计机构 年份 IT市场规模 外包 IT服务 离岸 IT服务

OECE (2005a) 2001 — 2 600 320

Mckinsey (2003)(WTO) 2001 — — 350

Mckinsey (2003)(WTO) 2003 — — 450

EITO (2004)(WTO) 2003 7 100 — —

Gartner (2004b) 2003 6 630 3 220 —

    数据来源:2005 年世界贸易报告。

3 1 3  国际统计体系中有关国际服务外包活动的统计

由于目前官方统计体系无法准确测量服务贸易领域出现的离岸外包现

象,经济活动与产业统计分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反应需要时间。因此,目前

可以找到的关于离岸服务外包所得的数据主要是来自民间调查结构的非正式

统计渠道,差异很大。在新事物的发展初期,速度比较快,但总体规模相当

小的情况下,调查方法适用于对于捕捉发展趋势与特征具有重要作用,但无

法展现其全貌。

IT离岸服务和商务流程是这次外包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由于其发展较早,已颇具规模,虽然不是所有 IT 服务进口都是以离岸方式进行的,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代,离岸服务肯定占了很大比例,而且会越来

越大,IT服务进口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 IT离岸服务外包的变化趋势。因此,我们采用国际收支表中计算机与通讯服务数字衡量 IT离岸服务的发展情况。当然利用这一统计口径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各国对服务贸易目录

的统计体系并不一致,部分国家这一项是缺省的,部分国家计入其他产业目

录,像印度将计算机与通讯服务计入软件产业。再比如,有些 IT 离岸服务活动属于企业内贸易,由于保密要求,没有在国际收支表中反映出来等。

离岸服务活动中同样引人注目的商务流程外包,比如会计、税收、审

计、研发、呼叫中心、医疗诊断服务等等属于其他商业服务项目,总体看,

大概不到一半的份额属于商务流程服务 (BPO)。但是在一些具体的国家,尤其是小国,可能所占份额要大得多。

67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8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现有的国际贸易统计体系分为货物贸易与商业服务贸易。货物贸易项下又分

为农产品、能源与制造业贸易三项。商业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旅游与其他商业项

目 (OCS),而其他商业项下又分为电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CIS)、版税与许可贸易收入、其他商业服务 (OBS)、自然人和文化及娱乐服务,共8项内容,没有直接针对离岸服务活动的项目分类。尽管计算机通讯服务 (CIS)和其他商业项目 (OBS)与离岸服务活动的内涵外延都不一致,但在现有的官方统计体系中是最为接近的一种。

鉴于 CIS与 OBS与离岸服务活动的关系最密切,本文搜集了 17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年与 2004 年 CIS与 OBS的贸易数据,从侧面考察离岸服务活动的情况。其中,以色列仅有出口数据,中国、中国台湾与韩国没有 2000年关于 CIS与 OBS详细的数据,所以无法录入。由于国际统计体系没有硬性规定,这 17 个国家之外的巴西、俄罗斯等国皆没有 CIS 与 OBS 贸易的详细数据。客观上来说,没有提供数据说明在那些国家,这些贸易规模不是很

大。这样可以全面考察 15 个国家的 CIS与 OBS贸易。这 15 个国家主要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群体和经济最有活力的发展中经济体,分布在北美和西

欧,以及东亚的日本、中国、中国台湾、韩国和南亚的印度。

从 2000 ~ 2003 年,世界 CIS出口从 517 4 亿美元增加到 751 1 亿美元,共增长了 45 2%,年均增长 14%。在 2004 (2003)年度 CIS 贸易额最大的五个国家分别为德国 159 亿美元、爱尔兰 147 6、英国 127 亿美元、印度117 5 亿美元、美国 70 亿美元。印度与爱尔兰为 2003 年数字,按 2000 ~2003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爱尔兰 2004 年的数据约为 184 5 亿美元,印度约为 136 0 亿美元。前五位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额的 45%左右。主要的出口国为爱尔兰、印度、英国、德国、美国、以色列等,主要的进口国为德

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美国、荷兰等,主要的顺差国家分别为爱尔兰

139 8 亿美元、印度 108 1 亿美元、英国 61 亿美元、美国 38 亿美元。爱尔兰前三年的出口速度远远高于进口速度,而印度的出口呈迅速增长趋势,

进口则不断下降。据此预测,2004 年爱尔兰与印度的顺差将远远高于 2003年的数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 CIS贸易顺差国。2000 ~ 2004 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最快的国家为爱尔兰、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印度、荷兰、瑞

典、西班牙、美国等,年均增长都在 10%左右。其中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77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表示 2003 年的数据,下同。

Page 8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为英国、德国、爱尔兰、加拿大、法国、荷兰、瑞典、印度、意大利等。作

为重要的 CIS贸易国之一,中国出口 16 亿美元,排在第 11 位,进口 13 亿美元,排在第 8 位,有 3 亿美元顺差。

从 2000 ~ 2003 年世界 OBS 出口从 3 243 8 亿美元增加到 4 190 6 亿美元,共增长了 29 2%,年均增长 9%。2004 (2003)年度,按 OBS 贸易额排序分别为美国 1 160 亿美元、德国 846 亿美元、英国 727 亿美元、意大利515 亿美元、法国 514 亿美元、荷兰 466 4 亿美元、日本 465 亿美元、中国339亿美元、爱尔兰 290 亿美元、西班牙 287 9 亿美元、加拿大 222 亿美元、韩国 218 亿美元、瑞典 218 亿美元、中国台湾 220 亿美元、印度 154 6 亿美元。爱尔兰与印度、西班牙、荷兰、瑞典为 2003 年数字,按 2000 ~ 2003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 2004 年的数据,爱尔兰为 356 7 亿美元、印度 180 9亿美元、西班牙 334 0 亿美元、荷兰 527 0 亿美元、瑞典 252 9 亿美元。以上国家的 OBS贸易额是世界 OBS 贸易额的 76%左右。主要的出口国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的进口国为美国、德国、意大利、

法国、日本等,主要的顺差国为英国 289 亿美元、美国 194 亿美元、中国 61亿美元、中国台湾 54 亿美元。爱尔兰、印度、欧盟和韩国为逆差。2000 ~2004 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最快的国家为英国、爱尔兰、印度、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瑞典、法国、荷兰等,年均增长都在 15%左右,其中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为爱尔兰、英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瑞典、荷

兰等。作为重要的 OBS贸易国之一,中国出口 200 亿美元,排在第 8 位,进口 139 亿美元,排在第 10 位,有 61 亿美元顺差。

从 2000 ~ 2003 年,世界 CIS 与 OBS 出口从 3 761 2 亿美元增加到4 941 7 亿美元,共增长了 31 4%,年均增长 10%。2004 (2003)年度,CIS + OBS按贸易额排序分别为美国 1 230 亿美元、德国 1 005 亿美元、英国854 亿美元、意大利 533 亿美元、法国 543 亿美元、荷兰 502 3 亿美元、日本 497 亿美元、爱尔兰 437 6 亿美元、西班牙 337 亿美元、印度 272 1 亿美元、中国 368 亿美元、加拿大 257 亿美元、瑞典 249 7 亿美元、中国台湾223 亿美元、韩国 220 亿美元。印度与爱尔兰、西班牙、瑞典、荷兰为 2003年数字,按 2000 ~ 2003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 2004 年的数据爱尔兰约为538 3亿美元,印度约为 316 0 亿美元、西班牙 387 1 亿美元、荷兰 567 6 亿美元、瑞典 287 2亿美元。以上国家的 CIS与 OBS贸易总额占世界的 75 4%。主要的出口国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的进口国为德

87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8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国、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主要的顺差国家分别为英国 350 亿美元、美国 232 亿美元、印度 42 5 亿美元。2000 - 04 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最快的国家为英国、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美国、瑞典、法

国、荷兰等,年均增长都在 15%以上,其中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为爱尔兰、英国、意大利、瑞典、德国、西班牙、印度、美国、荷兰等。作为重要的

CIS + OBS贸易国之一,中国出口 216 亿美元,排在第 8 位,进口 152 亿美元,排在第 10 位,有 64 亿美元顺差。

从全球贸易总量看,商业服务 (除去服务贸易中的政府服务部分)占全

球贸易总额的 19 3%,约为货物贸易的 23 9%,与货物贸易保持同步增长,从 2000 ~2004年,年均增长皆为 9%。在商业服务中,CIS + OBS的出口额占50%左右,近五年的出口增长略高于贸易增长的平均速度,约为 10%。

根据现有的统计体系,仅从总量不能体现近几年贸易模式和贸易结构的变

化,比如在 CIS贸易中,美国的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而爱尔兰与印度等国的出口增长迅速。当然,在 OBS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是最主要的贸易和出口主体。笼统地看,CIS包含了大量的软件与相关服务的出口与外包,印度与爱尔兰的 CIS出口增长迅速正反映了它们在软件与服务外包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OBS则更多包括了更高端的一些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离岸服务活动,比如跨国公司建立的离岸服务中心与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包括大量的研发项目与区域

总部等等,这些领域正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优势所在。

从与离岸服务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其他商业服务项目的贸易情况看,英

国、美国与欧盟仍然是跨国服务活动的主体,爱尔兰、印度有幸参与进来,

在某些具体的领域占有一定份额,但是影响相当有限。从这个角度看,离岸

服务外包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推动而发生的,与一般贸易不

同,它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远远没有达到全球化的程度,只是极少数国家

之间的跨国服务贸易活动。

就中国来说,无论 CIS、OBS、CIS + OBS的进口出口,都呈顺差,说明在与服务外包有关的贸易中,并不处于劣势;但是三项进出口贸易额都排在

10 位左右,与中国贸易总额排在全球前三名的贸易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说明在这些新型贸易中,中国的总体贸易水平比较低,严重滞后于传统贸易的

发展,也大大落后于美国、欧盟等贸易大国。

总之,整体看国际服务外包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基数很小,参与的国家

也有限,它代表了信息技术进步推动服务产业全球分工的新方向新趋势,但

97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9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还不是一个过于庞大的产业,影响力有限。

表 3 -5 2000 ~ 2004 年世界货物与商业服务出口(单位:亿美元,%)

类    别出口金额

(2004 年)

年增长率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0 ~ 2004 年

货物: 89 070 5 17 21 9

      农产品 7 830 6 16 15 9

      能源 12 810 0 23 32 10

      制造业 65 700 5 16 20 9

商业服务: 21 250 7 14 18 9

      运输 5 000 4 14 23 10

      旅游 6 250 4 10 18 7

      其他商业服务      其中:        CIS        OBS        CIS + OBS

10 000

751 14 190 94 941 7

10 16 16 11

14910

    数据来源:WTO:相关年度国际贸易统计年鉴。

注:表示 2003 年数据。

表 3 -6 参与 IT离岸服务活动的主要国家与地区2000 与 2004 (2003)年 (单位:亿美元)

A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CIS)

国家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爱尔兰 74 9 143 7 91 9 2 8 3 9 39 3 77 7 147 6 90 0 72 1 139 8

印度 70 6 112 8 59 8 5 5 4 7 - 14 5 76 1 117 5 54 4 65 1 108 1

美国 43 54 25 6 7 16 128 6 50 0 70 40 0 36 0 38

英国 34 94 176 5 15 33 120 0 49 0 127 59 2 19 0 61

德国 38 0 79 107 9 49 7 80 61 0 87 7 159 81 3 - 11 7 - 1

以色列 41 2 36 8 - 10 7 — — — — — — — —

08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9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6

国家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西班牙 20 4 29 2 43 1 12 3 16 6 35 0 32 7 45 8 40 1 8 1 12 6

加拿大 12 23 91 7 9 0 12 33 3 21 0 35 66 7 3 0 11

韩国 — 0 — — 2 — — 2 — — - 2

荷兰 11 7 20 5 75 2 11 9 15 4 29 4 23 6 35 9 52 1 - 0 2 5 1

瑞典 11 9 19 9 67 2 10 7 11 8 10 3 22 6 31 7 40 3 1 2 8 1

法国 8 0 15 87 5 7 4 14 89 2 15 4 29 88 3 0 6 1 0

意大利 4 0 6 50 0 9 0 12 33 3 13 0 18 38 5 - 5 0 - 6

中国内地 — 16 — — 13 — — 29 — — 3 0

中国台湾 — 1 — — 2 — — 3 — — - 1 0

日本 16 0 10 - 37 5 31 0 22 29 0 47 0 32 - 31 9 - 15 0 - 12

欧盟 236 8 407 71 9 143 2 206 5 44 2 380 0 613 5 61 4 93 6 200 5

世界总额 517 4 751 1 45 2 385 9 467 0 21 0 903 3 1 218 1 34 9 131 5 284 1

    数据来源:WTO:相关年度国际贸易统计年鉴。

注:表示 2003 年数据。

B 其他商业服务 (OBS)

国家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爱尔兰 19 1 67 5 253 4 138 1 222 5 61 1 157 2 290 84 5 - 119 - 155

印度 33 5 44 5 32 8 62 2 110 1 77 0 95 7 154 6 61 5 - 28 7 - 65 6

美国 457 677 48 1 310 483 55 8 767 1 160 51 2 147 194

英国 280 508 81 4 100 219 119 380 727 91 3 180 289

德国 242 400 65 3 321 6 446 38 7 563 6 846 50 1 - 79 6 - 46

以色列 27 8 31 11 5 — — — — — — — —

西班牙 80 7 135 1 67 4 102 152 8 49 8 182 7 287 9 57 6 - 21 3 - 17 7

加拿大 103 115 11 7 87 107 23 0 190 222 16 8 16 8

18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9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6

国家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韩国 — 84 — — 134 — — 218 — — - 50

荷兰 155 3 220 5 42 0 166 8 245 9 47 4 322 1 466 4 44 8 - 11 5 - 25 4

瑞典 64 8 111 5 72 1 76 106 5 40 1 140 8 218 54 8 - 11 2 5

法国 193 3 252 30 4 154 9 262 69 1 348 2 514 47 6 38 4 - 10

意大利 138 0 244 76 8 178 0 271 52 2 316 515 63 0 40 0 - 27

中国内地 — 200 — — 139 — — 339 — — 61

中国台湾 — 137 — — 83 — — 220 — — 54

日本 177 219 23 7 243 246 1 2 420 465 10 7 66 0 - 27

欧盟 1 549 4 2 272 9 46 7 1 660 2 2 313 3 39 3 3 209 6 4 586 2 42 8 - 110 8 - 40 4

世界总额 3 243 8 4 190 6 29 2 3 265 8 4 111 3 25 9 6 509 6 8 301 9 27 5 - 22 79 3

    数据来源:根据 WTO与 IMF BOP的数据整理。

注:%表示增长率;表示 2003 年数据。

C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与其他商业服务 (CIS + OBS)

国家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爱尔兰 94 0 211 2 124 7 140 9 226 4 60 7 234 9 437 6 86 3 - 46 9 - 15 2

印度 104 1 157 3 51 1 67 7 114 8 69 5 171 8 272 1 58 4 36 4 42 5

美国 500 731 46 2 317 499 57 4 817 1 230 50 6 183 0 232

英国 314 0 602 91 7 115 0 252 119 1 429 0 854 99 1 199 0 350

德国 280 0 479 71 1 371 3 526 41 7 651 3 1 005 54 3 89 3 - 47

以色列 69 0 67 8 - 1 8 — — — — — — — —

西班牙 101 1 164 3 62 5 114 3 169 4 48 2 215 4 333 7 54 9 - 13 2 - 5 1

加拿大 115 138 20 0 96 119 24 0 211 0 257 21 8 19 0 19

韩国 — 84 — — 136 — — 220 — — - 52

荷兰 167 0 241 0 44 3 178 7 261 3 46 2 345 7 502 3 45 3 - 11 7 - 20 3

28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9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6

国家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 2000 年 2004 年

瑞典 76 7 131 4 71 3 86 7 118 3 36 4 163 4 249 7 52 8 - 10 0 13 1

法国 201 3 267 32 6 162 3 276 70 1 363 6 543 49 3 39 0 - 9

意大利 142 0 250 76 1 187 0 283 51 3 329 0 533 62 0 - 45 0 - 33

中国内地 — 216 — — 152 — — 368 — — 64

中国台湾 — 138 — — 85 — — 223 — — 53

日本 193 0 229 18 7 274 0 268 - 2 2 467 0 497 6 4 - 81 0 - 39

欧盟 1 786 2 2 679 9 50 0 1 803 4 2 519 8 39 7 3 589 6 5 199 7 44 9 - 17 2 160 1

世界总额 3 761 2 4 941 7 31 4 3 651 7 4 578 3 25 4 7 412 9 9 520 28 4 109 5 363 4

    数据来源:根据 WTO与 IMF BOP的数据整理注:%表示增长率;表示 2003 年数据。

表 3 -7 2004 年 CIS、OBS与 CIS +OBS按出口额大小国家排序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排序 CIS 金额 OBS 金额 CIS +OBS 金额

1 爱尔兰 143 7 美国 677 美国 731

2 印度 112 8 英国 508 英国 602

3 英国 94 德国 400 德国 479

4 德国 79 法国 252 法国 267

5 美国 54 意大利 244 意大利 250

6 以色列 36 8 荷兰 220 5 荷兰 241

7 西班牙 29 2 日本 219 日本 229

8 加拿大 23 中国内地 200 中国内地 216

9 荷兰 20 5 中国台湾 137 爱尔兰 211 2

10 瑞典 19 9 西班牙 135 1 西班牙 164 3

11 中国内地 16 加拿大 115 印度 157 3

12 法国 15 瑞典 111 5 中国台湾 138

38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9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7

排序 CIS 金额 OBS 金额 CIS +OBS 金额

13 日本 10 韩国 84 加拿大 138

14 意大利 6 爱尔兰 67 5 瑞典 131 4

15 中国台湾 1 印度 44 5 韩国 84

16 韩国 0 以色列 31 以色列 67 8

    数据来源:根据 WTO与 IMF BOP的数据整理。

注:表示 2003 年数据。

表 3 -8 2004 年 CIS、OBS与 CIS +OBS按进口额大小国家排序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排序 CIS 金额 OBS 金额 CIS +OBS 金额

1 德国 80 美国 483 德国 526

2 英国 33 德国 446 美国 499

3 日本 22 意大利 271 意大利 283

4 西班牙 16 6 法国 262 法国 276

5 美国 16 日本 246 日本 268

6 荷兰 15 4 荷兰 245 9 荷兰 261 3

7 法国 14 爱尔兰 222 5 英国 252

8 中国内地 13 英国 219 爱尔兰 226 4

9 意大利 12 西班牙 152 8 西班牙 169 4

10 加拿大 12 中国内地 139 中国内地 152

11 瑞典 11 8 韩国 134 韩国 136

12 印度 4 7 印度 110 1 加拿大 119

13 爱尔兰 3 9 加拿大 107 瑞典 118 3

14 中国台湾 2 瑞典 106 5 印度 114 8

15 韩国 2 中国台湾 83 中国台湾 85

    数据来源:根据 WTO与 IMF BOP的数据整理。

注:表示 2003 年数据。

48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9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3 2  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分类与主要形式

3 2 1  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分类

本节中,在介绍服务外包的主要类型时,大多数分类同时适用于国内服

务外包与国际服务外包,这种情况下,为简化起见,统称外包或服务外包,

不另作说明。

3 2 1 1  按外包企业供需双方是否有隶属关系

可分为两类:一是具有隶属关系,跨国公司从自己国外专门从事服务生

产的分公司中进口服务形成的公司内贸易,这种外包方式发生在跨国公司内

部,又称内包。二是没有隶属关系,跨国公司从国外独立的服务提供商那里

进口服务形成的国际贸易。

3 2 1 2  根据外包项目的业务内容

1 按业务内容,外包服务可以分为 IT服务外包与商务流程外包 (BPO)IT服务外包包括软件开发和实施服务、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服务、IT 支

持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服务、商务智能和数据仓库服务、目录管理服务、

系统集成服务、网络服务等。BPO 主要包括客户管理服务 (客户选择、客

户维护、客户分析和评价、呼叫中心、远程营销等)、后勤行政服务 (数据

输入和转化、文件管理、存货管理、供应链管理、订票服务、保险索赔

等)、一般企业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会计和财务管理服务、营销管理

服务、产品设计和开发服务)等三大类。(郭根龙、冯宗宪,2006;Matto Aand Wunsch S,2004;Engman M,2005)2 如果将信息技术服务与软件外包分开,按外包对象的内容,还可以

分为三类,即 IT服务外包、软件外包与业务流程外包 (BPO)IT服务外包主要指信息技术服务,偏重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而

58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9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软件外包单指软件开发与测试等直接与软件相关的外包服务。

业务流程外包则主要涉及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抵押、信用

卡、资产管理、顾客服务、销售及研发等领域。BPO按其简繁程度,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后勤办公业务,如数据输入和转化、文件管理等;二是顾客

服务,如呼叫中心、在线顾客服务、远程营销等;三是普通公司业务,如金

融、会计、人力资源、采购、信息技术服务等;四是知识服务和决策分析,

如研究咨询、顾客分析、证券分析、保险索赔、风险管理等;五是研究开

发,如工程设计、建筑设计、新产品和新工艺设计等。外包服务层次越高,

所需技能和知识水平越高,风险越大,其附加值和回报也就越高。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进入国际 BPO 行业的企业战略一般是循序渐进的,服务外包承接企业先从基本的低风险服务开始,积累了经验和技术

后,再转向提供较为复杂的高端服务、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在客户所在国

设立办事处,并逐步与全球主要外包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以便在行业竞争中

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包企业也是如此,一般事先进行详细的同类业务调查和

咨询,制订外包战略,寻找资信等级比较高的接包企业进行合作,在外包过

程中,根据不同业务内容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督稽查机制,掌控外包

过程。一般也是先把低风险服务外包出去,积累了经验,再转向外包较为复

杂的高端服务 (甄炳禧,2005)。3 按外包的业务领域还可以粗略划分为 “制造外包”和 “服务外包”

前者指产品制造过程中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环节外包,后者指技术开发与

支持 (如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和营销服务 (如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

理、售后服务管理等)的外包。也有人把制造外包称为 “蓝领外包”,把服

务外包称为 “白领外包”。(王志乐,2004)“白领外包”即服务外包,包括销售外包、脑力资源外包 (研发、咨询、培训等知识性活动)、网络管理外

包、财务管理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管理外包、办公管理外包、客户关

系管理外包等等。

此外,按服务外包的范围还可分为生产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外包、IT服务外包、共通服务外包、后台服务外包。生产服务外包指企业把制造业价

值链中与生产制造流程有关的物流、市场调研、产品广告、客户服务等服务

性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研发设计外包主要包括应用研究、软件开发、

产品设计等外包业务服务。IT服务外包市场可划分为支持与维护服务市场、专业服务市场和网络服务市场三大板块,而专业服务又可进一步分为 IT 咨

68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9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询、系统集成、IT教育与培训和 IT运营管理等四种细分产品。共通服务外包包括企业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战略管理、法律、财务、人力资源

(人员招聘、培训)公共关系等服务。后台服务外包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

业可以将财务结算、数据处理、薪酬发放等原来由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处理的

附属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公司,从而达到减少本公司经营人数,降低运营成

本的目的。由于这些业务与企业营业额创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被称为后台

服务外包。(王志乐,2004)

3 2 1 3  按跨国企业的不同业务流程

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具有后台管理性质的业务,如:IT、人力资源、

金融和财务、设施管理等,这一部分业务最适合外包;二是运营业务,如:

制造、物流、客户服务和开发等,这一部分可以根据企业的商业策略,决定

是否进行外包;三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核心

技术的研究、主要产品设计与开发、市场与营销等。具有清晰业务规则并被

良好定义的业务流程且非核心部分适于外包,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后台管

理与运营业务实施外包比较普遍,但最近的发展趋势是技术外包份额也在迅

速增长。

3 2 1 4  按外包项目合作的深度与范围

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完全外包、完全内包、选择性外包与事实外包。完

全外包指企业将所需要的管理服务中的 80%以上外包给外部独立的服务提供商;完全内包指企业将外部服务外包市场评估之后,所需要的管理服务中

的 80%以上保留在企业内生产,自行提供满足服务需求;选择性外包指企业从外部服务提供商那里获取部分服务,而仍然保留 20% ~ 80% (最典型

比例为 24%)的服务自行提供;事实外包指由于历史沿袭原因,由某机构独占内部资源提供服务,而不是理性评估外部服务市场选择服务提供商。

(Willcocks et al,1997)

3 2 1 5  按服务外包模式的演化进程

可分为五种类型:信息技术外包 (即 IT外包)、应用外包、程序外包、

商务流程外包、商务流程外包应用程序。上述外包模式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形式由低级到高级;从地域看,既可以在本土也可以是离岸的。商务流程外

78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9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包应用程序代表外包模型发展的方向,它能把价值传递给高效率的运营组

织,在整个行业内而不是只在单个业务内调整成本。 (David E Wirt,JeanLiu;2005)

3 2 1 6  按外包项目的不同操作方式

可以分为定制外包、选择外包、按需外包以及混合外包四种类型。

定制外包指外包双方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共同作出信息技术决策,优点是

可以减小风险、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推动创新以转变商业模式,这种创新通

过在信息技术部门投资获得高回报率,比如一旦了选择正确的外包服务,追

加 10%的 IT部门投资,可能会使毛利润提高 20% ~30%。选择外包指外包服务提供商负责项目或服务设施的一部分,而企业保持

对 IT技术的总体控制权。它之所以可以提高效率原因如下:世界一流的 IT管理流程使服务提供商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提供更高的增值服务,将企业

内部 IT技术资源转移到更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中,使 IT成本结构从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并实现规模与支出相关,若只获取必要功能可以降低成

本,不需要追加投资即可获得一系列扩展功能服务等。最近的研究表明,企

业的 IT技术投资与其金融市场市值之间有很明显的线形关系,在其他市场要素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该比例介于 1 / 10 ~ 1 / 5 之间。

按需外包是指企业从服务提供商经营管理的数据中心获得所需的信息技

术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标准计算费用。该外包服务对主机服务的可靠性要求几

乎高达 100%、技术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即时进行功能更新、短期契约关系、升级服务内容明确价格清晰、远程交付服务、短期实施现金流周期、通

过使用世界级主机数据中心渗透到国际市场。这种外包可以使企业站在技术

和流程创新及灵活管理的前沿,获得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成本管

理水平并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混合外包指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上述几种外包模式以实现最优组合。多部

门机构、以项目为基础的企业或跨越大范围地理区域的企业更适合混合外包

模式,企业既可以从多家服务提供商处获得所需的外包服务组合,也可以按

需按时享有一家服务提供商的多种外包服务。这几种外包模式同样既存在于

本土外包也存在于离岸外包中。(David E Wirt,Jean Liu;2005)

3 2 1 7  按外包项目的知识密集程度和技术要求

可以分为三类,合同制造服务外包、商务流程外包与技术外包。管理制

88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9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造业外包中大量的不同来源的零件和部件已成为一项单独的业务活动,即合

同制造服务业,这类活动的离岸服务外包称为合同制造外包服务。涉及不同

的经济活动包括诸多后勤服务在内的外包活动,如财务和会计,获取和供

应,客户合同 (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管理等称为商业流程外包

(BPO)。许多其他功能,如制药业和生物技术业的药品和产品开发,特别是临床试验和法律服务也正在进行离岸外包,比如美国的几个法律公司正在把

其起草专利申请书和起诉书业务的主要部分转向国外,即技术服务外包。

(Donna Ghelfi,2005)

3 2 1 8  按发包方式和服务期限的长短

可以分为项目外包和职能外包。技术开发与支持的外包一般采用一次性

项目合同的方式寻求第三方专业公司的服务,可以称为项目外包。其他服务

活动的外包多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交由专业外包提供商进行,称为职能

外包,如提供物流服务、售后服务等。

3 2 1 9  按照外包项目的复杂程度与运作方式

可以分为简单咨询、项目合作、完全外包、公司合作四种。需要解释的

是最后一种,发包企业在接包企业里占有一定股份或提供资本、技术、人才

等生产要素,享有一定程度的管理权和控制权。(沈筠卿,2004)

3 2 1 10  按照外包双方业务关系的密切程度

可以分为活动外包、服务外包、内包、合包和利益关系外包。活动外包

是企业组织将内部需求链中受到质疑的元素委派给另一外来企业组织,通常

应用于低水准的周边服务 (Ancillary Services),如清洁和洗手间卫生管理等。这是一种短期的策略性解决方案。原因在于解决迫切的问题,与企业规

划远景的策略发展过程无关。显然,活动外包主要适用于境内企业、组织或

自然人之间。

服务外包,是指仔细选择雇用专业的外部服务供应商,以促进企业组织

再定义和再聚焦。并在必要时,根据服务供应商的专业累积,创新扩大服务

层面。如果管理得宜,就深层的策略面而言,组织可从与服务供应商的合作

中获益,并促使企业更专注于其所擅长、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

内包是确保产值的一种应变措施,借由改善某一区域的运营以承揽来自

98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0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其他部门的工作。如此一来,技术可以获得保存并能开发资产,使内包业务

的单位成本降低。这种形式通常用于企业中规模较小却十分重要或难以外包

的服务。内包可以发生在跨国公司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部门之间,因

此,也可能是国际外包或者说离岸外包。

合包形式以供应厂商和企业雇主间的关系比正规外包模式更为紧密。合

包通常是指由企业雇主提供外包业务所需的人员或经理人,采用这种形式的

关键不在于人员的流动,而是企业是否愿意让专业知识永远流失。以前经理

人常为了留住人才而拒绝外包,但是合包则是双方组织都有责任提供达成目

标的所需的资源。这种方式当然会有风险,即如果无法达成目标,企业不会

得到任何补偿。

利益关系外包,这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先为此关系进行投资,再

根据预先拟定的协议分享利益。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同时共享报酬。如果利

益无法实现,供应商不会因他们的努力与投入而获得任何报酬。合包和利益

关系外包这两种方式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理念,运作方式仍在持续发展中。

3 2 1 11  按地理位置和国家边界

服务外包按外包双方所在国是否相同分为国内外包与国际外包 (或称

域内外包和离岸外包),国际外包又可以按地理距离远近分为近岸外包与离

岸外包,前者如美国企业外包给加拿大的服务项目,后者如美国企业建在印

度的离岸呼叫中心等。

按外包双方地理距离远近,外包业务可以分为现场项目、近域项目和离

岸项目外包三种方式。根据北京唐辰顺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祥提供

的资料,其中,离岸项目外包开支约占项目外包总开支的一半。到 2005 年,全球离岸项目外包已接近 5 000 亿美元,在 IT国际项目外包的 1 300 亿美元中,80%以上为离岸项目外包,印度、菲律宾则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呼叫中心市场在波兰、捷克、摩洛哥和匈牙利等波罗的海国家比较成熟。另

外,近域项目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很快。近岸外包成为西欧跨国企业的新

趋势,欧洲外包企业开始偏好突尼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巴尔干地区等

前东欧集团国家和摩洛哥等地,而非传统的印度的外包地。这些地区良好的

投资环境和地理优势,将推动近岸外包经历快速的增长。根据 Datamonitor预测,外包到中欧、东欧和北美近海岸的呼叫中心将从2003 年的4 400 家上升到 2008 年的 13 700 家。当然,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印度等地的离岸项目

09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0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相比,近岸外包数量仍然相对较小。

3 2 1 12  按企业采用项目外包方式的主要动机

大致可以归纳为策略性质外包、战略性质外包和改造性质外包三类。策

略性项目外包主要考虑的是短期和即期利益,利用这一方式降低和控制运营

成本,减少非核心业务的投资,将这些资金用于发展核心业务。此外,通过

项目外包还可将企业的不动产变现,增加现金流量。

战略性项目外包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这主要是为了改进企业业务

重点,将琐碎的营业活动外包出去而加强核心业务,以获得世界级能力。通

过将项目外包给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企业获得新技术、新技能和新工具等,

分散经营风险等。

所谓改造性项目外包是指通过项目外包方式从根本上改变或改造企业的

业务。利用项目外包方式可以实现企业业务转型、回应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

周期、重新界定同供应商和协作伙伴的关系、避开竞争者以及降低进入新的

市场的风险等方面的目标。

此外,有些发展比较成熟的外包服务领域根据产业特点建立了自己的分

类标准。比如软件与 IT服务外包首先可以分为软件技术外包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软件技术外包,又称第三方软件开发,可以分为合作伙伴式外包、协作

式外包与嵌入式软件外包。合作伙伴式外包,比如鉴于中国的软件市场具有

巨大的潜力,国际大型 IT 企业如 Microsoft、Oracle、IBM、Intel 等纷纷进军中国,初期一般采取与当地企业 (可能是东软这样的中资企业也可能是

Oracle中国等外资企业)合作开发的方式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本地化软件外包服务。协作式外包,是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相关专业的开发组织展开积

极合作,并形成了规范的协作式项目开发流程。嵌入式软件外包由于硬件厂

商的设备从设计、开发到测试都离不开软件,某些设备本身包含着嵌入式软

件,跨国公司一般将边缘的、不涉及核心技术的部分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专

业的软件公司,而只保留核心业务。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根据组织外包出发点与外包范围,可分为三个层

次,即基础外包、非战略外包与战略外包。基础外包指对 PC、办公设备的维护服务进行外包,适用于没有独立专门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非战略外包

指企业把桌面电脑支持与管理、服务器支持与管理、网络及通讯管理等 IT

19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0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技术架构中的部分流程化工作外包出去,而把应用系统开发、企业战略支撑

等核心信息技术环节保留下来,外包期限一般为 3 ~ 5 年,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战略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最高层次,企业不仅把 IT技术架构工作外包给技术服务提供商,还会进行相应的资产与人员转移,外

包收益往往在 3 ~ 5 年后才能显现,因此战略外包的合同期限均在 5 年以上,适用于全球性跨国公司,比如通用、杜邦、宝洁、摩托罗拉、百安居等都采

用了战略外包模式。

3 2 2  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1996年,全球公司 16%预算投入在项目外包上,到 2001年,这个比例达到了 32%。服务外包的范围很广,包括了信息技术、金融、电信、会计、审计、人力资源、销售、采购和物流 /供应链管理、医疗服务、研发设计等众多领域。按企业区分,大型企业的项目外包开支约占全部项目外包开支的 2 / 3。按产业区分,全球项目外包开支的一半投入了制造业、建筑业、后勤服务、

人力资源发展等领域。投入在信息技术产业的项目外包开支约占项目外包总

开支的 10%。在 2004年的全部外包合同中,有 67%属于信息技术外包,另外33%则属于业务流程外包。下面对几种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操作方式介绍如下:

3 2 2 1  离岸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通常被称为客户服务中心,是一组集中进行来电处理和发出呼

叫与用户联系的一个专门系统,集电话、传真、Email于一体。目前,很多公用行业如水、电,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呼叫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

服务。但是,由于在大多数行业部门存在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必须想方设

法降低成本、维持收支平衡。此外,由于客户服务通常被认为运作的成本很

高,这就使得企业想要寻找更便宜、更专业化的外包商来运作呼叫中心服务

业务。对于不少中小型企业或成长中的企业来说,自己建立呼叫中心需投入

大量的设备、人力,外包更是理想的模式;另一方面,电信企业拥有呼叫业

务巨大的优势,可以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设计座席外包或业务外包。对于

企业来说,将呼叫中心外包给专业企业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据了解,飞利浦 (中国)、TCL、263 等公司使用的都是呼叫中心外包业务。

29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0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从世界范围看,根据商务部投资局资料,世界 500 强中有 90%的企业使用外包呼叫中心,呼叫中心能极大地促进企业的销售。目前,全球每年由呼叫

中心促成的销售额达到 6 500 亿美元。呼叫中心的出现和发展最初是在发达国家内部。本世纪初,为进一步压

低成本,英美等发达国家将呼叫中心业务大量转移到海外比如印度、菲律宾

等传统英语偏好但劳动成本低廉的国家,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廉价的劳动力和

通讯、基础设施费用。从事金融服务管理咨询的 Troika预测:通过降低工资标准和费用支出,设立在印度的呼叫中心业务的营运成本比在英国降低

30% ~50% 左右。因此,离岸外包变得非常普遍。在美国大约有 700 万呼叫中心席位,而其中至少有 200 万为外包。这些呼叫中心虽然建在印度等国,却服务于国际大公司全球的尤其是其本土的英语客户。就中国来说,尽

管在语言上不具备印度等国的天然英语优势,但大连等东北城市却因 “近

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获得邻国日本、韩国企业的青睐。另外,部分欧美

跨国公司因业务需要,在中国建外包呼叫中心的现象也日渐兴起。比如维音

公司是一家美国专业的客户互动中心外包服务和客户互动中心 CRM 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中菲美三国均设有多家一流的客户互动中心,拥有全球 CRM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具有十余年的 CRM 行业经验。2000 以来,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呼叫中心,上海维音数码为其在华总部,一直在为全球

财富 500 强企业的在华分支机构,以及中国的电信、IT、金融等行业的客户提供 CRM解决方案。此外,还承担跨国公司本土的华人业务,比如 AT&T就将在美国国内的电话行销业务外包给华人公司维音数码。预计到 2006 年,我国由呼叫中心促成的销售额也将达到 5 000 亿美元。

离岸呼叫中心一般由外包企业在接包地区建立离岸中心进行经营管理或

者直接外包给离岸接包企业。典型的安置如下:呼叫中心接线员在印度,信

息转换器安置在马尼拉 (菲律宾首都),控制中心在美国。整个操作流程如

下:顾客拨通呼叫中心的电话,由印度的接线员应答,该接线员通常经过严

格培训,拥有一个美国人的假名和所需要的标准语音,专门负责特定地区的

呼叫服务。计算机立即将顾客所询问的内容通过屏幕提供给接线员。在接线

过程中,接线员的声音同时被发送给马尼拉的信息转换器以减小误差发生的

概率。转换后的数据直接输送给美国的控制中心并收录到人工智能软件包,

经过各种分析和加工处理形成理想答案存储到数据库 FAQS,并分成相应类别以提供给呼叫中心。

39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0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上述程序通过增加低成本印度雇员和马尼拉雇员,减少高工资的美国雇

员实现成本转换,达到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目的,使整个流程的经营成本大大

缩减。数据库 FAQS 的建立减少了技术培训需求,降低了对雇员的培训成本,同时解决了时差问题,实现了 24 小时呼叫服务。2000 年以来,在印度的离岸商务流程外包约 70%的份额是呼叫中心,到 2003 年底吸收印度雇员20 万人。根据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企业联盟 (NASSCOM)最新的数据,2004 年,印度呼叫中心业务就增长了 46%,收益达到 40 亿美元。除了印度、菲律宾等国,美国企业还把呼叫中心安置在具有区位优势、语言相同但

成本更低的加拿大,据市场调查公司 Datamonitor 预计,到 2008 年美国的呼叫中心数量将减少 6%,从现在的 50 600 个下降到 47 500 个,同时加拿大将新出现 800 个呼叫中心,并增加 93 000 个呼叫工作岗位。另据有关报道,到2004 年 4 月,英国国家铁路问询处有 50%的服务已经转移到印度 (Nash2004),为节约成本,HSBC也宣布在 2005 年将 4 000 份客户服务工作转移到印度。(BBC News,2003)与美国相对应,除了印度,英国有业务的公司还将呼叫中心转移到东欧 (包括捷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及北非国家。

2005 年,达科亚洲 (Data craft Asia)对全球五大洲 24 个国家的 166 个电话中心 (其中 33 个来自亚太区,包括新加坡)进行了访谈方式的调研活动,超过一半受访者是在金融、电信、旅行与交通业。调查结果表明,就建立离

岸中心的动机看,一半的受访商家认为在选择电话中心的地点时,有关员工

的技能会比减低成本还重要;就未来发展趋势看,离岸中心将继续扩张,几

乎 1 / 3 的受访商家预期电话中心的来电数量将倍增;就未来几年离岸中心分布地点,将出现由印度和菲律宾的电话中心 (Call Centre)向中国分散转移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离岸呼叫中心还出现了另一种运营模式,即服务提供商

到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离岸中心,印度许多有实力的呼叫中心经营商就在英

国拥有他们自己的业务。例如:印度 HCL公司与英国电信公司 BT建立合作关系,并在 Belfast设立了一个拥有 1 000 个坐席的呼叫中心。在美国,为靠近市场寻求业务,也有印度外包服务提供商建立了咨询性质的子公司,以开

拓外包服务市场。

此外,除了企业的呼叫中心外包需求,非营利的公共服务部门也是开展呼叫

49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0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中心业务的主体之一,有20%以上的呼叫中心活动是来自公共服务机构①。

3 2 2 2  IT技术与软件离岸外包服务

IT外包服务 (IT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就是把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交给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对于非 IT 技术专业公司来说,外包可以省去诸多麻烦,例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备、大量培训费用和薪金的

支付、人才的流动造成技术断层、原始资料丢失和不断升级而追加大量投资

等等。传统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将 IT 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化规划 (咨询)、设备和软件选型、网络系统和

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等。是企业迅速发

展企业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的一

种途径,也为个人用户提供巨大的帮助。企业 IT 外包的职位主要有:技术支持、负责系统运行及维护、Internet 接入、技术培训、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及各种认证培训等等。

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328 亿美元,增长率高达 25%,而且这一市场还在快速膨胀。到 2009 年,预计全球市场将扩展到 8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9 5%。(曹方,2005)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是离岸外包最早出现的领域,也是发展规模最大模式最为成熟的产业,统计表明目前信

息技术外包已占全球信息技术支出的 1 / 3。就中国而言,来自 IDC 的数据显示,2003 年中国 IT外包服务市场比上年增长了 34 2%,首次超越 3 亿美元的数字关口,达到 3 18 亿美元,虽然目前外包市场占整个 IT服务市场的份额还不到 10%,但是未来五年将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可望达到 44 2%以上,超出 IT服务业平均增长率近一倍以上。中国 IT外包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制造等经济实力较强、IT 理念较为领先的用户群中,而随着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政府、电力、教育等众多领域和

行业的外包需求迅速扩展。在外包市场中,跨国公司占有重要份额,2003年中国惠普公司占有中国 IT外包服务市场的 8 3%,连续第三年夺得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在全球软件外包产业格局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发包市场和接包市场比

59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① John Burgess,Julia Connell and Zeenobiyah Hannif,“Call Center Development in the Australian Public Sector,Work and Service Delivery”,http: / / www socsci aau dk / leo / iera / papers / Workshopno4 / JohnBurgessJuliaConell pdf,P2

Page 10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较集中。目前,发包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其中美国作为

全球最大的软件产业国,其软件发包规模占了全球的 65%左右,欧洲占15%,日本 5%。英国增长速度很突出,作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市场,在最近五年中,英国有 88%以上的企业将信息技术或商务流程外包出去,有 82%的企业将核心信息技术或商务流程外包出去。 (Cap Gemini Ernst &Young,2003)软件外包以及编程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接包市场来看,软件外包最大的承接国是印度和爱尔兰。印度从事软

件外包产业的高技术人才有 25 万之巨,90%以上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主要服务于美国市场。2003 年其软件出口达 120 亿美元之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王国,其软件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指标综合指数居世界

首位。全球最大的 500 家公司中至少有 200 家采用印度软件。(于葵,2005)据印度的软件服务贸易协会 NASSCOM 和麦肯锡研究报告预计,到 2005 新财年结束时,印度的软件和 IT服务出口将保持与上年一样 30%的增速,实现 160 亿美元的收入。到 2008 年,印度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产值将达到 780亿美元,外包产业将达到500 亿美元。该机构认为,西方企业30%的高技术工作都可以外包,目前外包的工作量不到 10%。爱尔兰主要服务于欧洲市场。最近几年,随着印度等国在发展软件外包产业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越

来越多国家看到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为本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绝好机遇,

对发展软件外包业务日益重视,努力参与这一轮外包迁移的博弈,努力提升

自己在外包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机会。(曹方,2005)比如以色列、中国、菲律宾、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软件外包业务成为后起之秀,发展速度很快。

3 2 2 3  计算机辅助 X线断层摄影术扫描分析

在医疗界,计算机辅助 X 线断层摄影术 (CAT)扫描分析需求越来越多。CAT扫描必须由病人在医院进行,但是随后的分析和诊断过程可以由海外医师进行,比如以色列或者印度。该放射线分析技术是被外包到海外的

最先进的医疗技术领域之一。计算机扫描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像自行处理,不

需要有现场医师。而海外同等技术水平的放射线分析师薪水只有美国同行的

50%左右,成本驱动致使此类服务大量被输出到海外。此种安排在考虑成本节约的同时,不同时区的时差因素也为一些急诊服务实现 24 小时工作不间断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旧金山医疗中心已有 20 年医疗转录工作外包的历史,最初外包给佛罗里达的服务提供商,后者又将其转

69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0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包给得克萨斯,再包给巴基斯坦。(Bagby 2003)离岸外包过程顺利进行了18 个月,后来由于得克萨斯方拒绝付款,巴基斯坦企业威胁将病人的病历记录发送到因特网上,进而引发隐私权和保密条款问题。对战略外包的管理

尤其是离岸外包的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离岸外包服务的大规模发展引起

有效控制和信息保密问题。

3 2 2 4  商务流程 (BPO)离岸服务外包

有时又称项目外包或业务外包。商务流程服务外包 (BPO)模式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它仍然属于工业经济的范畴,是高效的社会化分工的

直接产物,其内在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产品多样化导致了管理复杂化与经营专

业化的趋势,企业倾向于根据相对比较优势原则来配置自己的资源,从而专

注于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

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就概念看,业务外包又称 “商业流程外包” (BusinessProcess Outsourcing,BPO),最初主要是指针对一些关键业务的职能模块如CRM、ERP等实施应用租赁的方式,广义上还应该包括 “应用外包”

(Application Outsourcing),典型的代表如 IDC 的 “托管服务” (HostingService)。姑且不去理会这些概念间存在的边界重叠与模糊不清,简单地来理解,业务外包无外乎就是由某类专业的应用服务提供商,采用收取租金的

方式向客户提供某种职能模块应用或其他管理服务的使用权,其本质是通过

化分散应用为集中管理,实现规模效应,从而达到降低客户使用成本、提高

运营效率的目标。

从广义上看,包括离岸呼叫中心、IT 服务与软件技术外包、医疗诊断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在内的所有外包都可以算作商务流程外包。在这里,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种模式的特点,我们采用狭义定义,将商务流程定义为

一种完整的服务,比如处理顾客投诉、协调医疗纠纷、提供一套技术服务或

者加工完成一份订单等。完整的服务包括一系列的活动。以处理顾客投诉为

例,首先要理解投诉的原由、作出处理决定、执行这些决策步骤并确保上述

行动可以解决问题。

商务流程服务涵盖的范围有: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与审计服

务、客户支持服务、电子营销、税收准备、索赔处理、应收应付账款业务、

档案管理、医疗保健费以及其他各种杂项服务。其中保险索赔、数据内容、

工资和 HR的服务是最大的业务,全球 50%最大的保险商在印度进行了业务

79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0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流程的外包活动。在工资和 HR服务方面,世界银行给了很多外包订单。美国把大量医疗诊断信息的服务转到了印度。而 BPO 增长非常强劲的领域,包括物流、采购、工程、市场、销售、行政管理、法律、金融和会计。

从国际贸易分工理念看,近一两年来,尤其是在 IT 界,业务外包理念得到广泛的倡导,这意味着以往靠单纯的产品输出来获取市场价值的观念已

然落伍,不管是经营软件还是硬件,最终一定会殊途同归地过渡并升华到应

用输出与服务输出的更高层面上来。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上述工作分成很

多环节,把不需要面对面接触的操作环节分离出来,并通过电子数字化手

段,使其离岸生产成为可能。分工和贸易从完整的产品和服务层面向具体流

程和业务层面深化和发展。商务流程离岸服务外包的规模即反映了商务流程

在国际层面的专业化分工水平。若采用WTO的术语,离岸 BPO属于服务贸易中的一种重要模式,类似于跨境交付,也就是说,外包承接方通过为发包

方或发包方的客户提供远程服务,接受发包方的支付。外包的好处是除了降

低企业成本之外,还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帮助具备高素质劳动力且劳

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外包。其实质是购买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所提供的服务,以

此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最终使消费者受益。从产业链看,一般属于白领阶层

中的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但是,所谓技术密集程度具有相对性:在发达国家

属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的,在发展中国家,与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则属于技

术密集程度相对较高的服务。

这种离岸服务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 1993 年,当时 American Express通过其印度分支机构代管亚洲其他机构的簿记工作。目前,BPO (业务流程外包)行业在全球的价值已达到很大规模,业务流程外包已成为发展最快的

离岸外包形式之一。根据英国 IT新闻网站 silicon com报道,2004 年业务流程外包占全球外包市场份额从 2003 年的 24%提高到了 34%。业务流程外包合同的价值达到了 245 亿美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38%。另据 TPI 资料,2004 年包括离岸外包在内的 BPO合同占全部外包合同的 76%,而 2003 年这一比例仅为 26%。从合同数量来看,2004 年 BPO合同增长了 50%,而 2003年只增长了 22%。在 2004 年的全部外包合同中,有 67%属于信息技术外包,另外 33%则属于业务流程外包。当然,BPO 的发展并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通常情况下它持续的时间也要长于信息技术外包,因为 BPO涉及的多重功能中也包含信息技术。

89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0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此外,从 BPO外包业务本身的特征看,外包合同的时间期限和合同金额都在增长,1 亿美元以上的业务流程外包合同的数量将每年增长 30%。从高峰期的合同规模看,在 1985 年到 1995 年间,绝大多数的合同都是少于500 万美金的。2001 年到 2004 年涨到了 4 000 万美金,2005 年到 2007 年将达到 1 亿美金①。

根据某市场调研公司 IDC的数据,按照地域和市场来划分,美洲国家在IT支持的服务和 BPO的支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占全球总支出的 59%;欧洲是第二大市场,占 22%;增长最大的是亚太地区,占全球 BPO 支出的15%。在 BPO出口市场上,美国占 63%,欧洲 26%,其他国家 11%。美国曾经占到 85%至 90%,现在已经有所下降。从 BPO市场总值看,欧洲市场的增长率最高,2004 年欧洲市场业务流程外包合同的价值增长了 60%,中欧金融服务机构是推动欧洲业务流程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大选之后,美国

业务流程外包市场也呈现增长趋势,预计也将继续增长。各个垂直市场业务

流程外包的需求都非常强劲,特别是金融服务和政府部门。印度是新兴经济

体中服务外包模式出现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甚至与英美等发达国家

比,也毫不逊色。1999 年,印度的电子通信设施完善之后,商务流程外包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当年印度业务流程外包规模是 1 亿至 2 亿美元,2004 年外包规模已经达到 30 亿美元,而且仍保持强劲的进展势头。

3 2 2 5  研发与设计 (R&D)离岸外包

国际直接投资新的变化趋势之一就是研发中心的向外扩散,尤其是向发

展中国家扩散,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日趋全球化。其重要的实现方式就是离

岸外包。跨国公司是研发外包的驱动主体。他们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

的 50%,占工商研发支出的 2 / 3 以上。摩托罗拉于 1993 年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研发活动实验室,目前,美国在国外的研发机构已达 700 多个。通用电器在印度的雇员有2 400 名之多。东亚与东南亚2002 年对半导体设计的贡献约达 30%②。这些研发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以离岸外包的形式实现的,或者直接建立离岸中心或者外包给海外独立的服务供应商。就行业领域看,主要集

中于 IT、汽车、生物制药产业。

99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联合国贸发委网站。

UNCTAD 2005 年世界投资报告 中文版 概述,P31

Page 11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就分布区域看,外包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

尤为迅速,但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东亚国家,亚洲

的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全球研发网络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按照 2005 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资料,在 2002 ~ 2004 年期间涉及到的全世界与研发活动相关的 1 773 个 FDI项目中,有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东南欧或独联体实施的 (1 095 个),仅发展中亚洲与大洋洲就占了一半左右 (861 个)①。被调查到的研发支出最大的公司中,有半数以上已经在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开展

研发活动,东南欧或独联体国家中,最重要的研发目标经济体是俄罗斯。未

来研发转移目的地排序中中国名列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印度。当然由于不同

区域的具体条件不同,外包研发活动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

的研发中心更侧重于应用型研究。

研发设计离岸外包出现的原因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密集型

人力资本方面存在的成本鸿沟、发达国家研发人才的匮乏与发展中国家人力

资本水平的提升以及日益友好的引资政策、研发环节在产品价值链中地位的

不断攀升增加了跨国公司的重视程度以及跨国公司面对全球化竞争加剧的本

地化和全球化企业战略调整因素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东道国来说,

由于研发外包的知识密集型特征,研发外包承接国的知识产权政策是否得力

对发展研发外包的影响是致命的。研发服务对于外包业务所在地的创新能力

和技术发展有重要影响。

从运营模式看,在国外建立离岸研究中心是一种甚为流行的跨国公司发

展研发外包业务的运营模式。20 世纪末以来,由于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高技术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降低成本,研发全球化和本地化趋势大大加

快,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人才,直接为其全球战略服务,跨国公司纷纷在其

他国家建立离岸研发中心。由于其低成本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因素,中国、印

度和俄罗斯是重要的研发外包基地。比如,美国升阳公司 (Sun)将全球研发作为重要战略,拟将 50%以上的研发放在硅谷之外,在爱尔兰、印度等地建立了主要的技术中心;英特尔于 2000 年底设立了中国实验室,开展面向全球的研发;微软在北京设立的中国研究院,是其境外最大的科研机构;

贝尔实验室在北京设立的基础科学研究院,是其第一次在本土之外建研究

院。在汽车产业研发设计领域,意大利 I D E A 等国际知名汽车设计公司

00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http: / / www pharmtec org cn / allpage / newsAll / content1 asp?id =1101001248

Page 11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以及丰田等汽车巨头大多在中国建立了具有研发功能的独资或合资子公司。

一方面为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贴近市场就地研发。

I D E A 在华的独资公司意迪雅工业设计公司是 2004 年 11 月上市的长安汽车第一款自主品牌车型———CM8 多功能车的设计者。

另一种研发外包模式是直接将研发设计环节包给独立的第三方供应商。

这种外包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研发风险,有时也为

了获得自己无法生产或研制的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方案。美国 《商业周刊》

载文称,为降低成本和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品牌厂商已

经从最早的制造外包,发展到设计研发外包。戴尔、摩托罗拉和飞利浦等公

司正从亚洲开发商手中收购部分数码设备的设计方案,适当调整后把这些设

计用在自有品牌的产品上。亚洲的代工厂商和独立的设计工作室几乎已经成

为所有技术设备领域中的生力军,接包的业务从笔记本电脑、高清晰电视、

MP3 音乐播放器到数码相机无所不包。手机行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研发外包亦是如此。中国是手机制造大国,因知识产权原因手机行业

上游供应链研发环节中的芯片设计核心技术控制在跨国公司品牌商手中,但

散落全国各个技术研发中心地带数目众多、规模不定、默默无闻的 DesignHouse又成为跨国公司品牌商的上游供应商。尽管藏在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三星等通信巨头的背后,它们才是手机新机型和新形象的真正设计者。

Design House译为 “设计工作室”,它们一般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和销售渠

道,规模从几人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专为品牌商做第三方设计,所以其实

质为研发设计外包服务提供商,因刚刚起步,多为微 /小型服务企业,能否发展壮大,还有待于观察。Design House主要集中于亚洲的韩国、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鉴于中国该产业人力成本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国在控

制成本方面很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04 年,单单中国就有手机外观设计公司 100 多家,总体方案设计公司 40 多家,提供了超过 400 款的设计方案,占到了国产新款手机的 70%。但是,韩国和中国台湾的 Design House主要面向全球,而中国的 Design House由于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在不了解芯片原理的条件下做开发,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同行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

由于背靠大规模制造市场与本地销售市场,又具有韩台所不具备的优势。根

据汉鼎世纪咨询公司的调查,2002 年手机设计基本上由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 Design House主导,行业平均毛利率一度超过 300%。近两年随着中国Design House数量的增加,行业利润有所下滑,但净利率仍保持 15%以上,

10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1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高者可达 30% ~40%。它们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相当隐蔽的外包方式支撑着芯片与整机产业链聚集起来的 “中国大制造”板块的上游研

发环节。Design House的运作方式灵活多样:根据用户的产品创意,完成从设计、测试、样片甚至生产的全过程;只做方案设计部分,收入按最终产品

分成;为整机商做半成品,按比例从芯片商的销售中获得分成;只做到网表

(电路图)或设计成版图等。根据具体情况,在研发环节占有链条长度

不一。

该方案除了作为跨国公司实现研发国际化的另一种应用广泛的重要渠道

之外,它还对普遍缺乏先进技术但迅速成长亟需高水平研发设计工作的发展

中国家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为数不多,这可以看作是发展中国家开始有

意识通过反向外包利用全球先进科技资源的典型案例。早在几年前,奇瑞轿

车的研发设计外包给意大利研发机构,开中国汽车企业研发外包风气之先,

目前已经蔚然成风。到 2005 年 6 月,意大利最大的六家汽车设计公司I D E A、Pininfarina、Bertone、Zagato、Giugiaro、Stola 均已经收到来自中国的设计订单,国产手机生产厂商如波导、夏新都是研发外包突出的案例。

仍以手机行业为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

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据赛迪顾问统计,2004 年中国制造了全球1 / 3 以上的手机,同时销售了近 8 000 万部手机,销售额突破了 1 200 亿。随着全球手机产业资源整合趋势的加速,中国日益成为此次整合的重心。但是

核心技术依然为全球几大芯片厂商所垄断,包括 TI、飞思卡尔、英特尔、飞利浦、意法半导体、ADI、高通等。大部分手机厂商不具备此种研发能力,包括中国大部分厂商和部分日韩厂商。一方面,这些厂商不是手机核心

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另一方面,这种研发方式不仅是技术密集型,而且也是

资金密集型,同时研发周期长。重新研发这些技术,中国和部分日韩企业从

客观上讲根本不可能。所以将大部分研发工作外包出去,而将主要精力用在

擅长的后端物流渠道建设和管理方面。而最近日本电子元件和手机厂商京瓷

公司则将生产环节外包专作研发服务。

当然上述两种研发外包并不能截然分开,跨国公司采取外包方式一般具

有比较复杂的多种动机,既是为了降低研发成本,也是为了获得自身不具备

的科学技术。以医药行业新药研发为例,新药研发是现代制药企业的生命

线,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新药品种的数量与质量更是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医药行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

20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1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入,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占全球医药销售总额的10%,约为500 亿美元,其中新药研发外包支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药外包”是指将巨大的新药研发

工程分解为一个个小工程,让众多的专业研发机构 “承包”。由于医药研发

的周期较长,风险极大,因而成本很高,在欧美国家,开发一种新药,从研

制到投入市场一般需要 7 ~ 10 年,费用超过 8 亿元;再者,科学技术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使制药技术日趋复杂,单个企业很难独自承担所有药物的

研发工作。此外,研发人力资本的知识密集程度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成本差异巨大,比如同等技术水平的中国医药研发人才工资水平仅是其美

国同行的 50% ~ 60%。因此考虑到人力资本、环境资本、风险规避等多方面因素,随着医药研发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很多制药公司选择将新药研

发中的部分环节外包给其他专业服务公司,致使新药研发外包产业迅速发展

起来。目前,合同研究外包 (CRO)已经成为大型制药企业的战略性工作,制药企业研发经费中的 14%、临床研究费用中的 22%都已经专门用于委托第三方进行研发。(张敏等,2005)另据英国 Antisoma公司统计,用于合作外包的支出增长速度是用于自主研发支出的两倍,临床测试和研究外包支出

也已占研发支出的 25%以上。就制药企业从事研发外包的数量来看,并不仅限于个别的跨国公司巨头,目前世界上 35%的制药公司都实行外包,而且预计到 2008 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 47%。根据 Intertek的市场研究报告,世界医药行业用于外包服务的费用已达到 300 亿美元。据估计,全球医药外包市场在新发现、临床前开发和临床开发这一研发阶段市场规模在 300 ~ 350亿美元;在加工过程开发、药品成分生产阶段的潜在市场大约 500 亿美元;在剂型开发、剂型生产和包装阶段的潜在市场 600 亿 ~ 800 亿美元。外包业务正呈现出全球化增长趋势,在欧美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而在亚太地

区还处在发展期,因此发展空间巨大①。在外包市场角逐中,亚洲吸引着跨

国集团的视线。尤其倾向于印度、中国等低成本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企业。一

些跨国制药集团已经在上海建立离岸中心,寻找合适的外包合作伙伴。2005年 7 月,诺华和赛诺非 -安万特相继宣布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此前,罗氏、礼来等医药巨头已经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这说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

已经开始注意到受过专业训练、人力成本低廉的中国科学家的存在、某些领

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中国开展生物医药外包业务的条

30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①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http: / / www pharmtec org cn / allpage / newsAll / content1 asp?id =1101001248

Page 11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件已经成熟。此前,于 2005 年 2 月成立的上海市生物医药外包服务基地和上海浦东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中心,正在努力争取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药物

开发合同,希望在 5 年内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 20 亿元人民币的生物医药产业分支领域,并引入超过 50 亿元的新的国内外生物技术投资。印度则专家认为,到 2014 年,印度将成为重要的临床研究委托中心,包括 CRO 业务。(张敏等,2005)在印度基因谷的海得拉巴市,许多生物医药公司正在开展外包业务,发展势头很好。如 Shantha生物技术公司除了开发自己的药以外,还为默克的 Calbiochem 公司制造酶产品;生物信息学软件公司 OciumumBiosolutions将软件卖给了美国的 DowAgroSciences 公司,并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建立了一家 CRO分支机构①。

另一方面,由于外包 (Outsorcing)已成为世界制药界的重要经济现象。医药领域的外包业务又多数发生在药品研发领域,并且基本是制药巨头向中

小企业或研发机构转移药物研发外包业务。因此,医药研发外包的迅速发展

将推动医药行业新药研发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新药研发外包

市场不断扩大。据预测,2005 年全球新药研发外包和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将达 163 亿美元,2010 年将达到 360 亿美元的规模,年增长率达 16 3%。新药研发外包和科技中介服务作为医药产业国际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产物,继续

高速增长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从事早期产品开发的大型制药企业的项目

数正在减少,他们倾向于从小公司那里买下早期开发的产品,从事后期开

发。越来越多的小型研发公司从事早期产品开发,大约 50%的新化学个体(NCE)是由小型研发公司发现的,这种趋势长期持续,必将催生一批专业研发服务外包企业。这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业务接

包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新药研发专业服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种势

头正在显现出其生命力。以中国市场为例,2001 年仅有一家企业从事研发外包,到 2004 年 6 月,已经有 120 多家。无锡药明康德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四年内,成长为最大的亚洲专业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为 70 多家欧美及日本客户服务,客户囊括了全球前 20 位药厂中的 18 家以及前 10 家生化制药公司的前 8 家。销售额从 2002 年的 0 25 亿元迅速增长到 2004 年的 1 7亿元。康龙化成 (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也是国内 CRO (合同研究外包)业务的领先者,以大规模化学药和中间体合成为技术特色,主要从事化学药

40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http: / / www pharmtec org cn / allpage / newsAll / content1 asp?id =1101001248

Page 11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的研发外包服务,现有服务客户包括辉瑞、默克这样的跨国制药企业。(中

关村百家企业自主创新调研课题组,2006)实际上中国临床研究外包在 20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当时仅是提供小规模的临床测试服务,发展到 2001年,外包额已达到 93 亿美元,预计到 2010 年将达到 360 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 16 3%,1992 年在临床研究机构注册登记的病人是 700 万,2001 年这一数字已达到 2 000 万,是世界医药外包业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行业,也是中国具备一定优势的行业。目前在中国开展原料药外包的典型企业有:山

东明治鲁抗 (硫酸粘杆菌素)、大连辉瑞制药 (头孢哌酮)、阿拉宾度 (大

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6 - APA)、张家口吉斯特 -布罗卡德斯制药 (青

霉素工业盐)、山东新华制药 (布洛芬)等。这些企业的产品是采取定点生

产并专供国外制药企业使用,质量、工艺、管理都是按国外企业的要求实

施①。当然,中国医药外包企业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与国外企业

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新药临床试验外包为例,目前我国对专业临床试验受

托 (CRO)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那些跨国制药企业,而这些跨国企业又大多选择国外大的 CRO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代理其在我国的相关业务。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应更重视自身实力的建设,不断提高外包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

开拓市场的能力。

以上几种外包领域的外包业务只是服务领域外包模式中的冰山一角,实

际上,外包模式几乎涵盖所有服务业。比如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航空业,从

英国伯明翰到德国柏林的航班名义上属英国航空班机,因为航机展现出英航

的全套外观,机组人员身穿英航制服,舱务服务员也穿戴着充满浓厚英航企

业色彩的服装,其实英国航空只负责顾客服务业务,丹麦航运公司快桅船运

(Maersk)负责提供客机、机组人员和舱务空服员,机舱乘客餐饮由瑞士空膳集团 GateGourmet公司承制,机票则由旅行社代理销售,维修工程外包、全球据点的地勤服务亦由当地同业接手代理。在金融业领域,传统的整套银

行业务如账户管理、信用卡账务、计算机交易纪录、支票交割、现金往来和

自动柜员机等由于外包模式的发展,已经分属不同的企业管理经营,银行自

身只关注客户满意度。外包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拓展业务的重要途径,以

正在推展一个网络银行计划的艾比国际 (Abbey International)公司为例,其服务项目将以对外发包的模式经营,只留下与客户接触的业务部门,银行只

50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① 北京软件促进中心资料。

Page 11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会聘雇 50 名职员,他们多数是服务于客户查询的话务人员。在电信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2002 年对全球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和有线网络三个领域的共计 42 家通信网络运营商 (这些运营商 2002 年的营收占行业总营收的30%)的调查结果表明,32%的受访运营商已经采取了离岸外包的举措;2%已经有明确的计划;7%还在评估阶段。预计到 2008 年,全球约有 27 5万个电信业职位将会被移到海外,相当于该行业 550 万总就业人口的 5%。离岸外包将成为全球电信业在未来 10 年中最为重要的商业趋势之一。

服务外包模式发端于商业领域,但应用范围远远超出简单的企业界。

“项目外包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在企业界而且延伸到政府部门 (麦

克·卡伯特,2003)”或自然垄断部门以及传统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要害部门。比如,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美洲银行把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外

包,澳大利亚政府将其全球范围内的房地产及其相关设施的管理外包给一家

著名的会计事务所。

服务外包这一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否代表一种新的商业技术革命还有待于

继续观察。

3 3  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家与行业分布、企业特征与市场结构

3 3 1  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别市场分布

3 3 1 1  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家与地区市场分布

目前大部分外包是从母国国内进行的,国际间外包业务只占全部业务流

程的 1% ~2%。国际间业务中,从国别和地区分布看,离岸服务外包很不均衡,主要集中于美国、西欧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菲律宾

等东亚东欧等新兴经济体。2004 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显示,在欧洲 500强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中,印度占 33%,西欧占 29%,中东欧占 22%,而非洲的份额不足 4%。(甄炳禧,2004)

60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1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目前外包发展规模最大、模式最为成熟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这两个国

家也是服务外包模式最早的发源地。但研究中同时发现,企业外包拓展最迅

速的国家是西欧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中国、澳洲发展也比较

迅速。

就发展中国家来看,目前,由于存在大量讲英语的低成本劳动力、政府

对外包的支持政策以及印度所处时区与西方国家的互补特征,印度成为最流

行的离岸服务外包东道国。然而,根据 Furniss (2003)等学者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印度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同样存在着大量低成本

劳动力,并经过良好的教育培训,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开放的政策、日趋

稳定友好的商业政策和商业环境,而且还有制造业加工基地的承接外包的

经验。

按国别区分,以 2001 年数字为例,在 3 78 万亿美元的全球项目外包开支中,美国占了约 2 / 3。美国的 2600 多万家企业中,采用项目外包方式的企业大约占了 2 / 3。在美国,大型公司 50%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预算都消费于项目外包业务上,目前,全球外包业务的 2 / 3 由美国外包出去,而外包业务50%的市场份额由美国人抢占。科比特预测,在未来两年中,项目外包开支在欧洲将增长最快,其项目外包开支占全球总开支的比例将从 2001 年的16%增至 23%,而美国所占的份额将从 68%降到 62%,亚洲则将保持现有的 7%的份额。到 2004 年,据 TPI (Technology Partners International Inc,技术合作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已经成为业务外包热点

地区,获得的外包合同总价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报告称,2004 年主要外包合同总共为 580 亿欧元 (约合 760 亿美元),其中欧洲占 49%,美国占44%,而亚洲仅为 7%。主要外包合同是指那些价值在 4 000 万欧元以上的合同。2004 年欧洲获得主要外包合同比 2002 年增长了近一倍,总值为 280亿欧元。德国外包业务的迅速增长是欧洲超过美国的主要因素,2004 年德国获得外包合同仅次于英国 (20%)和美国,总价值占全球的 12 5%,但在 2000 年德国获得的外包合同还不足全球的 1%。从项目外包合同总值看,2004 年约达 6 3 万亿美元,服务外包最多的仍然是美国,约占 2 / 3,欧、日约占了 1 / 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 45%。印度、墨西哥、东欧分别是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外包中心。(杨正位,2005)

就发展比较成熟、规模比较大的 IT 服务软件外包市场而言,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 IT外包业务在 2003 年会达到 1 510 亿美元,2010 年 80%的全

70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1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球企业会将自己的 IT 业务外包给专业的 IT 服务公司去做;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美国和欧洲将有越来越多的 IT 业务外包到东亚东欧等新兴经济体。欧美企业离岸外包将占其 IT 预算的 28%。北美 IT 外包市场 2000 年为1 010 亿美元,预计 2005 年将达到 1 600 亿美元。2004 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328 亿美元。软件外包主要是从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向印度、

爱尔兰、中国等国家发包。美国市场基本为印度占据,印度软件业 80%的收入依赖软件外包业务,已经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欧洲市场则被爱尔

兰垄断;中国的软件外包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美国、日本、欧洲的发达国

家一直占据着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所以软件业的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这些

国家,其中美国占 40%,日本占 10%。从接包市场情况看,2004 年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印度排名第一,其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114 3 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 34 8%;居第二位的是爱尔兰,其市场规模为 97 5 亿美元,占整体市场的 29 7%。

就美国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根据 IDC和 Gartner对 IT软件外包市场的调查预测情况,2001 年美国离岸 IT 外包市场为 59 亿美元,预计 2004 年将达到 150 亿美元。到 2005 年,美国的大型公司 (员工超过 5 000 人)的OSD预算将增长 3 倍。全球在海外为西方公司开发软件项目的 IT 工人 2002

年为 36 万人,到 2005 年将超过 100 万。OSD员工的需求将从 2001 年的 20

万增长到 2005 年的 100 万。到 2005 年,美国将有 330 万个工作岗位流向境外,其中,70%到印度,20%到菲律宾,10%到中国。从接包方看,以 2003

年为例,印度占有最大份额,为 38%,其次是中国仅为 6%,再次为墨西哥、爱尔兰、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与新加坡等。

图 3 -3  2003 年主要业务承包国在美国 IT外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资料来源:田贞余 谁占有国际外包市场的奶酪 国际市场 2004 (11)P17

80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1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就欧洲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据国际权威机构 Gartner 的调查,2005 年英国与爱尔兰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为 30%,其次是德国、瑞典和奥地利占26%,法国占 13%,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与北欧国家各占 9%,意大利紧随其后,为 8%,西班牙和葡萄牙 5%。2003 ~ 2005 年增长率最快的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为 6 1%,其次是英国与爱尔兰 5 7%。

表 3 -9 欧洲各地区的 IT外包市场份额和预计的增长率

国家 排名 市场份额% 2003 ~ 2005 年增长率%

英国和爱尔兰 1 30 5 7

德国、瑞典和奥地利 2 26 4 5

法国 3 13 4 7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4 9 4 6

北欧诸国 (芬兰、瑞典、冰岛、

挪威、哥本哈根)5 9 3

意大利 6 8 4 8

西班牙和葡萄牙 7 5 6 1

    资料来源:Gartner

就日本市场发展情况,到 2006 年日本 IT服务市场将以年均 6 7%的速度增长,到 2006 年预计达到折合 10 9 万亿日元,日本软件市场中的发包总量 (含向日本国内企业的发包及向海外企业发包)为 5 6 兆日元,其中向海外发包的总量约在 1%,具有很强的潜在发包能力。

3 3 1 2  FDI离岸项目国家与地区分布

跨国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施离岸服务外包战略,一是承包给国外独

立的服务提供商,二是通过直接投资把需要外包的服务功能转移给国外的子

公司。虽然现有的统计方法无法将其量化,FDI在离岸服务外包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 FDI 有关的离岸服务种类主要包括前台服务 (呼叫中心等)

和后台服务 (共享服务中心),以及 IT服务 (包括软件开发中心)与区域总

部。不同功能的中心所承担的离岸项目不同,因此倚重的区位优势也不同。

前台服务,主要指呼叫中心,包括技术支持 /建议、售后服务、索赔问询、顾客支持与建议、市场调研、信息服务、顾客关系等。在选择外包地点

90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2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时,低成本、熟练劳动力、语言技能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是跨国公司考虑的

主要因素。2002 ~ 2003 年全球共有呼叫中心离岸服务项目 513 个,发达国家占 54%,其中加拿大 11%,联合王国 8%,其次是爱尔兰 6%,德国 4%,法国和美国各 3%;发展中经济体占 40%,亚太地区所占比例高达 33%,仅印度就占了 12%,中国 6%。

后台服务即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为企业内各个业务单位或其他

部门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财务、资金管理、人事、信息系统支持、法律咨

询、市场营销、采购和研发等。在选择外包地点时,低成本、熟练劳动力、

语言技能是跨国公司考虑的主要因素。2002 ~ 2003 年全球共有共享服务中心离岸项目 139 个,发达国家占 35%,其中爱尔兰 14%,联合王国 5%,其次是加拿大 2%,法国、德国和美国各占 1%;发展中经济体占 52%,亚太地区所占比例高达 47%,仅印度就占了 31%,马来西亚和中国分别为 4%和3%。中东欧占 6%。

IT服务包括软件开发、应用测试、工程 &设计以及产品最优化等。在选择外包地点时,市场容量与发展前景、熟练劳动力以及规模效应是跨国公司

考虑的主要因素。2002 ~2003 年全球共有 IT服务中心离岸项目 632 个,发达国家占 46%,其中联合王国 12%,德国 5%,美国 4%,法国 3%,爱尔兰和加拿大各占1%;发展中经济体占50%,亚太地区所占比例高达45%,仅印度就占了 19%,中国和新加坡分别为 9%和 6%。中东欧占 14%。

区域总部离岸项目的设立是跨国公司为了优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在不同国家与地区安置不同的职能,最终达到企业整体效率最优。市场增

长、寻求熟练劳动力、接近客户、良好的商业环境与技术设施是跨国公司考

虑的主要因素。2002 ~ 2003 年全球共有区域总部离岸项目 565 个,发达国家占 60%,美国 14%,英国 11%,加拿大和德国各 4%,爱尔兰 3%,法国2%;发展中经济体 37%,亚太地区所占比例 35%,中国与中国香港各 7%,新加坡 6%,马来西亚 3%,印度与菲律宾各 1%。中东欧占 3%。2002 ~ 2003 年上述四种外国直接投资离岸项目合计共 1 849 个,发达国

家共有 959 个,占 52%,发展中经济体共有 799 个,占 43%,中东欧 5%。虽然人力成本较高,但由于劳动力技能水平较高、良好的商业环境与基础设

施使发达国家整体作为离岸项目东道国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发展中经济体的

重要性不断增加,已占到 43%,中东欧占 5%。从具体国家来看,印度占12%,英国 10%,美国与中国各占 7%,加拿大与新加坡各 5%,德国、爱

01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2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尔兰各 4%,法国 2%。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离岸服务集中于数量较少的国家。2001 年,爱尔

兰、印度、加拿大和以色列依此顺序占全部离岸服务市场的 70%以上,主要业务集中于软件开发与其他 IT 带动的服务方面。发展中国家与中东欧的份额不断上升,它们占相关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比例由 39%上升到48%,而占由这类项目所创造就业数目的比例达到 57%。

在离岸服务外包的母国方面,根据 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资料,2002 ~ 2003 年全部以出口为导向的服务业 FDI 有 90%源于发达国家。美国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占全部面向出口的信息和电信服务项目的三分之二,呼

叫中心项目的 60%和共享项目的 55%。与美国公司相比,欧洲企业的离岸外移意愿稍弱,但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尤其是英国。

因此,从 FDI离岸服务项目的国别看,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既是实施离岸服务外包的母国,又是最重要的东道国。中国、印度、新加

坡等在作为东道国承接离岸项目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3 3 1 3  参与 IT离岸服务贸易活动的主要国家与地区分布

前文曾经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全球贸易统计年鉴中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CIS)和其他商业服务 (OBS)的贸易额加总来衡量与 IT 有关的离岸服务活动的规模。这里利用前面数据,从服务贸易角度分析其国别结构。可以看

出,搜集到数据的 15 个国家主要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群体和经济最有活力的发展中经济体,分布在北美和西欧,以及东亚的日本、中国大陆、中国

台湾、韩国和南亚的印度。这些国家的 CIS 与 OBS 贸易总额占世界的75 4%,其中,前三大贸易国为美国 11 8%、德国 9 7%、英国 8 2%;出口国为美国 13 4%、英国 11 1%、德国 8 8% 等;主要的进口国为德国10 6%、美国 10 1%等。主要的顺差国家分别为英国、美国、印度等。贸易额增长最快的国家为英国、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美国、瑞

典、法国、荷兰等,年均增长都在 15%以上,其中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为爱尔兰、英国、意大利、瑞典、德国、西班牙、印度、美国、荷兰等。其

中,中国的出口、进口与贸易总额所占比例分别为 4 0%、3 1%、3 5%,印度分别为 3 2%、3 5%、2 9%。

从这一角度看,美国、西欧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印度等亚太国

家是参与 IT离岸服务贸易活动的主体,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

11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2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3 -10  2002 ~ 2003 年按目的地列出的涉及呼叫中心、共享服务中心、IT服务和

        区域总部的面向出口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 (以数量和百分比计)

区域呼叫中心 共享服务中心 IT服务 区域总部 FDI离岸项目

项目 % 项目 % 项目 % 项目 % 合计 %

全世界 513 100 139 100 632 100 565 100 1849 100

发达国家 279 54 48 35 293 46 339 60 959 52

其中:加拿大 56 11 3 2 14 2 25 4 98 5

法国 13 3 2 1 16 3 11 2 42 2

德国 20 4 1 1 34 5 22 4 77 4

爱尔兰 29 6 19 14 14 2 15 3 77 4

英国 43 8 7 5 73 12 64 11 187 10

美国 15 3 2 1 26 4 80 14 123 7

发展中经济体 203 40 72 52 315 50 209 37 799 43

非洲 7 1 1 1 10 2 4 - 22 1

拉美加 29 6 5 4 22 3 10 2 66 4

亚太 167 33 66 47 283 45 195 35 711 4

其中:中国

内地30 6 4 3 60 9 38 7 132 7

中国香港 2 - - - 14 2 37 7 - -

印度 60 12 43 31 118 19 7 1 228 12

马来西亚 16 3 6 4 8 1 17 3 47 2

菲律宾 12 2 1 1 9 1 4 1 26 1

新加坡 16 3 8 6 35 6 36 6 95 5

阿联酋 13 3 - - 12 2 31 5 - -

中东欧 31 6 19 14 24 4 17 3 91 5

其中:捷克 9 2 6 4 5 - - - - -

匈牙利 11 2 7 5 4 4 4 1 26 1

    资料来源:根据贸发会议 《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表 4 7 整理。

注:1 拉美加指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亚太指亚洲太平洋地区,捷克指捷克共和国。

2 在 《2005 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研发国际化》中,捷克与匈牙利已从中东

欧划归欧盟。

21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2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3 -11 参与 IT离岸服务贸易活动 (CIS +OBS)的主要国家所占份额

国家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贸易额%

美国 13 4 10 1 11 8

英国 11 1 5 1 8 2

德国 8 8 10 6 9 7

法国 4 9 5 6 5 2

意大利 4 6 5 7 5 1

荷兰 4 9 5 7 5 3

日本 4 4 5 4 4 8

中国内地 4 0 3 1 3 5

爱尔兰 4 3 4 9 4 6

西班牙 3 2 3 7 3 5

印度 3 2 2 5 2 9

中国台湾 2 5 1 7 2 1

加拿大 2 5 2 4 2 5

瑞典 2 7 2 6 2 6

韩国 1 5 2 8 2 1

以色列 1 2 — —

    数据来源:WTO:相关年度国际贸易统计年鉴。

注:表示 2003 年数据。

3 3 2  国际服务外包的行业分布与职业类型

从外包设计的行业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信息技术

行业外包比例最高,达 55%,其次是行政管理,占 47%,配送与物流 22%,财务 20%,人力资源 19%,制造业 18%,客服中心 15%,销售 /营销 13%,房地产设施管理 11%,交通 9%。

31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2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3 -12 部分行业中外包业务所占比重

行业

名称

信息

技术

行政

管理

配送与

物流财务

人力

资源制造业

客服

中心

销售 /

营销

房地产 /

设施管理交通

外包

比例%55 47 22 20 19 18 15 13 11 9

    资料来源: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国际清算

银行联合论坛 金融服务外包,上 魏欣,李文龙,译 中国金融 2005 (13). P59

在上述外包行业中,离岸服务外包的比例到底有多大,没有确切的统

计。但是,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信息技术、客服中心 (离岸呼叫中心的兴

起)、财务管理等等,离岸外包占有较大比例。另外,研发设计外包、电信

服务外包与金融服务外包的离岸规模也越来越大。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为

例,2003 年全部金融服务公司中约有 76%拥有离岸机构,而 2002 年,这一比例仅为 29%。2005 年的金融离岸业务市场产值将达到 2 100 亿美元,2010年 4 000 亿美元,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 20%,离岸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正在建立自己的离岸中心①。

表 3 -13 在印度从事外包业务的若干金融机构 (2003)

公    司 人员规模 公    司 人员规模

荷兰银行 (ABN Amro) 超过 300 美国运通 (Amex) 超过 1 000

金盛保险 (Axa) 380 花旗集团 (Citigroup) 3 000

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500 通用公司 (G E) 11 000

汇丰银行 (HSBC) 2 000 JP摩根大通 (JP Morgan Chase) 480

梅隆银行 (Mellon Financial) 240 美林银行 (Merrill Lynch) 350

渣打 (Standard Chartered) 3 000

    资料来源: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银行的离岸及跨境外包》,报告 (2004 年 3 月 20 日)。

本表转引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国际清算

银行联合论坛 金融服务外包,上 魏欣,李文龙,译 中国金融 2005 (13). P60

从 2006 年全球离岸外包 100 强的离岸业务所涉及的行业分布看,金融

41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数据引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国际清算银行联合论

坛 金融服务外包,上 魏欣,李文龙,译 中国金融 2005 (13). P60

Page 12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行业所占比重最大,为 69%,其次是电信 47%、软件产业 41%、制造业33%与健康护理 28%,零售与消费、政府服务也占有相当份额,分别为21%和 15%,基础设施 6%,物流为 5%,休闲娱乐 4%,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 3%。

表 3 -14 2006 年全球离岸外包 100 强的离岸业务所涉及的行业分布

排    名 行业分布 所占比例%

1 金融 69

2 电信 47

3 软件 41

4 制造 33

5 健康护理 28

6 零售与消费 21

7 其它 17

8 政府服务 15

9 基础设施 6

10 物流 5

11 休闲娱乐 4

12 石油、天然气 3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

表 3 -15 美国部分行业向国外输出就业预测情况

行业 建筑 电脑 法律 生命科学 管理 艺术设计 企业经营 销售 办公支持

2005 32 000 109 000 14 000 3 700 37 000 6 000 61 000 29 000 295 000

2010 83 000 277 000 35 000 14 000 118 000 14 000 162 000 97 000 791 000

2015 184 000 473 000 75 000 37 000 288 000 30 000 348 000 227 000 1 700 000

    数据来源:Forrester Research Inc

若观察向海外转移的职位类型,也可以大体了解离岸外包的行业分布情

况。以美国为例,从 2005 年、2010 年、2015 年的预测数据看,向海外转移职位最多的行业为办公支持,其次是与电脑有关的职位,再次是企业经营、

管理、销售、建筑,然后是法律、生命科学与艺术设计。

51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2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从转移职位所占本行业中的比例看,办公室与行政助理比例最高,达

50%;其次是计算机与数学、商业与金融;再次是管理与销售类。建筑工程外包比例不大,但呈增加趋势;法律类移出比例稳定在 2%,生命科学、物理与社会科学以及艺术、设计、娱乐、运动与媒体仅占 1%。

从部分美国跨国公司向外转移就业岗位的绝对数量看,较高技术含量的

职位占了一定数量,比如 2003 年通用集团向海外转移 (主要是印度、中

国)转移航空、医药研发岗位 20 000 个。从 1992 ~ 2002 年与离岸活动密切相关的美国服务进口情况也可以看出

离岸外移发展较快的工作类型。比如计算机与数据加工、会计、审计与簿记

服务管理,咨询与人力资源服务以及研发与测试等等。

表 3 -16 美国 2000 ~ 2015 年转移到海外的工作所占比例

工作类型 2000 年 2005 年 2010 年 2015 年

管理 — 6% 7% 9%

商业与金融 11% 10% 10% 10%

计算机与数学 26% 19% 17% 14%

建筑工程 3% 5% 5% 6%

生命科学、物理与社会科学 0% 1% 1% 1%

法律 2% 2% 2% 2%

艺术、设计、娱乐、运动与媒体 1% 1% 1% 1%

销售及相关 4% 5% 6% 7%

办公室与行政助理 53% 50% 50% 50%

    资料来源:美国 Forrester Research Inc 2002 年 11 月的调查简报。

表 3 -17 部分美国公司向海外输出就业岗位情况

公司名称 输  入  国 职位特征 数    目

Accenture 菲律宾 会计、软件 5 000 (到 2004 年)

G E 中国、印度 航空、医药研发 20 000 (2003 年)

Intel 印度 芯片设计、技术支持 3 000 (到 2006 年)

Microsoft 中国、印度 软件设计、IT支持 500 (2003 年)

61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2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17

公司名称 输  入  国 职位特征 数    目

Oracle 印度 软件设计、技术支持 4 000 (到 2005 年)

Phillips 中国 消费者电器开发 700 (到 2005 年)

    数据来源:Business Week。

表 3 -18 1992 ~ 2002 年美国与离岸服务有关的部分服务进口情况

服务类型 年均增长 (%) 2002 进口额 (百万美元)

计算机与数据加工 31 1 057

会计、审计与簿记服务 21 716

管理、咨询与人力资源服务 17 1 188

研究开发与测试服务 16 1 040

培训服务 14 361

    数据来源:UNCTAD,WORLD INVEST REPORT,2004。

从英国部分公司参与的离岸服务活动看,包括银行与保险在内的金融服

务外包发展较快,工作类型主要是呼叫中心与管理服务;其次是电信产业中

的呼叫中心服务;健康服务与政府公共支出中的软件服务也有所发展。

表 3 -19 2003 ~ 2004 部分英国公司离岸服务活动的行业案例

服  务 公司名称 具体职能职位转移的数目

或涉及金额东道国

金融服务

(银行、保险)

HSBC 后台服务

2003 年底,有 4 000 人;

宣称到 2004 年 6 月净增 3 500 人。

印度、中国、马来

西亚

NorwichUnion /Aviva

保险管理:呼叫

中心 (350 人)、

后台服务与管理

(2 000 人)

到 2004 年底 2 350 人 印度

LIoyds TSB 呼叫中心 到 2004 年底 1 500 人 印度

Axa 700 印度 (部分)

Barclays 后台职员 500 印度

71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2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19

服  务 公司名称 具体职能职位转移的数目

或涉及金额东道国

金融服务

(银行、保险)

AbbeyNational

后台与前台办公

服务400 Bangalore

分销服务 Tesco 商务支持中心 350 印度

电信服务 BT 呼叫中心 2004 年前 2 200 印度

运输服务 British Rail 问讯服务 600 印度

健康服务

NHS外科手术、操作

流程、轮流护理

网络计划

20 亿英镑 南非等

NHS签订信息技术合

同,更新 NHS 的信息系统

896 百万英镑印度 (Tata ConsultancyServices)

其他

政府服务

GreaterLondonAuthority

征税软件 1 000 万英镑 Mastek

    数据来源:UNCTAD,WORLD INVEST REPORT 2004。

此外,在国际服务外包中,虽然没有确切统计,但新兴服务业占很大比

重。在很大程度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是与离岸方式的兴起离不开的。比如

视听与文化服务、高等教育培训服务、健康服务、计算机与相关服务、网络

服务、各种专业服务等等。以动画服务为例,随着 2D 到 3D 的需求升级,由于出口带动,印度的动画生产从 2001 年的 600 万美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15亿美元。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支持,无疑,FDI在离岸服务活动中总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原则上看,FDI从两方面影响离岸活动,一是通过控制附属离岸机构,二是专业服务提供商通过 FDI方式在海外建立离岸中心,为国外客户提供专业外包服务。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前文提到的呼叫中心、共享服务

/后台服务、IT服务与地区总部。它们包含不同的服务内容,因而提供不同的工作机会。比如,呼叫中心主要包括办公支持、技术支持 /建议、售后服

81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2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务、雇员咨询、索赔查询等等,共享服务 /后台服务主要包括索赔处理、账户处理、交易处理、问询管理、顾客管理等等,IT 服务则包括软件开发、应用测试、项目开发、工程设计、产品优化等,区域总部包括公司总部与区

域合作中心。

表 3 -20 部分离岸服务的类型、业务内容与主要发展中东道国

离岸服务的类型 具体业务内容 主要发展中东道国

视听与文化服务

动画图片设计、光盘生产和分销、动画片项

目、视听服务、视听传输、声音刻录、娱乐

服务、文化与体育服务、新闻代理服务等

阿根廷、巴西、中国香

港、印度、墨西哥与委

内瑞拉

商务服务

后台服务、顾客服务与技术支持,如概要与

索引、数据录入与加工、电子出版、诉讼支

持、合法转录、邮寄明细管理、遥控秘书服

务、诀窍记录、电子市场、电子支持与网点

设计等

印度

计 算 机 与 相 关

服务

硬件安装、软件运行、数据加工、数据库服

务、与计算机有关的维修服务等爱尔兰、印度、以色列

高等教育与培训

服务通过视听设备与网络进行的跨境教育服务

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开

发这一市场

金融服务

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及其他金融

服务,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离岸中心

(合资或子公司),既服务东道国市场也服务

母国本土市场,同时从事向第三国的出口

活动

印度、拉美国家

健康服务

医疗、牙齿护理、看护、辅助性医务、医

院、社会及其他人类健康服务,比如实验样

本的运输、诊断、通过传统方式邮寄或电子

手段的二次诊断与咨询等

中国、印度、墨西哥、

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菲律宾、津巴布韦

网络服务网络服务提供、服务信息与内容提供、商务

服务、视听服务或计算机与相关服务提供

中国香港、黎巴嫩、新

加坡

91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3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0

离岸服务的类型 具体业务内容 主要发展中东道国

专业服务

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审计服务、税收服

务、建筑工程服务、复杂离岸活动的代理服

务,比如客户薄记服务、税收处理、档案管

理、供给与 IT服务、建筑设计与相关服务

印度、新加坡、部分东

欧国家

    资料来源:根据 UNCTAD,WORLD INVEST REPORT 2004 的资料整理。

表 3 -21 出口导向型 FDI项目所包含的离岸服务类型

呼叫中心 共享服务 /后台服务 IT服务 区域总部

办公支持 索赔处理 软件开发 总部

技术支持 /建议 帐户处理 应用测试 合作中心

售后服务 交易处理 项目开发

雇员咨询 问询管理 工程设计

索赔查询 顾客管理 产品优化

顾客支持 /建议 人力资本 /薪水管理

市场调研 数据加工

问讯服务 IT外包

预测 物流管理

信息服务 质保

顾客关系 发票管理

管理

    资料来源:UNCTAD,WORLD INVEST REPORT 2004,Table IV 5 P159。

表 3 -22 出口导向型 FDI项目的产业分布

产业分布呼叫中心 共享中心 IT服务 区域总部

数目 % 数目 % 数目 % 数目 %

商业服务 116 22 24 17 — — 17 3 5

化学 3 0 6 1 0 8 1 0 2 15 2 8

02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3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2

产业分布呼叫中心 共享中心 IT服务 区域总部

数目 % 数目 % 数目 % 数目 %

电子 42 8 6 4 4 4 0 6 57 10

能源 14 3 5 3 6 — — 15 2 8

金融服务 30 6 40 29 2 0 3 32 5 7

食品饮料 3 0 6 4 3 — — 20 3 5

酒店、旅游与休闲 3 0 6 2 1 5 — — 19 3

网络 12 2 1 0 8 — — 8 1 5

IT与软件 154 30 33 24 618 97 8 132 23

生命科学 7 1 3 3 2 — — 51 9

轻工业 2 0 4 2 1 5 — — 20 3 5

机械与工业制品 18 3 5 1 0 8 — — 28 5

金属与采矿业 5 1 1 0 8 — — 10 1 7

电信设备 20 4 3 2 4 0 6 15 2 8

电信服务 30 6 — — 3 0 5 25 4 4

运输设备 30 6 6 4 4 — — 55 9 7

其他 24 5 6 4 4 — — 47 8

总计 513 100 138 100 632 100 566 100

    资料来源:根据 UNCTAD,WORLD INVEST REPORT 2004,Table IV 8 P164 的资料整理。

从出口导向型 FDI 服务项目分布的行业看,呼叫中心项目中,IT 与软件占的比重最大 (30%),其次是商业服务 (22%);共享中心项目中,金融服务比重最大 (29%),其次是 IT 与软件 (24%)与商业服务 (17%);IT服务项目中,主要是 IT与软件,占 97 8%;区域总部项目中,IT与软件最多 (23%),其次是电子、生命科学与运输设备,都在 10%左右。从绝对数量看,IT与软件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项目是最多的几个领域。由

12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3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此看来,从产业分布角度,与离岸服务活动有关的 FDI 项目主要集中于 IT与软件服务以及商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表 3 -23 离岸服务引起的职位转移类型的按技术密集度分类情况

服务类型 特征与要求 具体职位

低技能服务

对技能、规模与技术的要求低,一般性正规教

育水平,相关语言要求以及基本的计算机能力,

通常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技术外溢或关联效

应不显著

数据录入、呼叫中心

中级技能服务

服务较复杂、需要较高技能水平与专业训练、

具有相当程度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需要规

模市场与时间形成竞争优势、可能需要一系列

的技能组合提供打包服务

金融与会计服务、标准

项目工作、常规性数据

分析和加工、后台服务,

比如票据与账单处理

高技能服务

技术密集程度最高、对创造性要求最高、进入

条件最严格、专业技能要求高、需要大量的高

素质专业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不同的技术、

企业与教育机构共同分享工作、鼓励知识流动

和充分利用不同的专业技能

R&D、设计服务、建筑图纸制作、新型软件开

发、动画制作、医疗诊

断与分析、技术系统

设计

    资料来源:根据 UNCTAD,WORLD INVEST REPORT 2004 的资料整理。

如果从离岸服务引起的职位转移类型的技术要求角度看,可以大体分为

低技能服务、中级技能服务与高技能服务三类。不同级别的服务具有不同的

特征与要求。离岸服务引起的职位转移类型大体可以归到这三类里面。如数

据录入、呼叫中心属于低技能服务;金融与会计服务、标准项目工作、常规

性数据分析和加工、后台服务,比如票据与账单处理属于中级技能服务;而

R&D、设计服务、建筑图纸制作、新型软件开发、动画制作、医疗诊断与分析、技术系统设计属于高技能服务。当然,把离岸服务按三种不同技能要求

分类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工作涵盖的技术含量变动范围很大,比如呼

叫中心服务需要较高的技能水平、计算机能力与技术支持能力,可能属于中

级技能服务;再者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有些离岸服务可能很快从高技

能服务滑落到中级技能服务,甚至低技能服务。但是,总体来看,在一定时

间段内,这种划分方法还是具有一定参考性。

22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3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3 3 3  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特征与市场结构

由于国际服务外包本身是全球化的产物,因此跨国公司是这一崭新商业

模式的主体。从外包企业即需求方看,在世界最大的 1 000 家公司中,大约70%的企业尚未向低成本国家外包任何商务流程。联合国贸发会议 2004 年针对欧洲 500 强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仅有 39%的企业有过离岸商业服务外包经验,这些公司已经创造离岸就业岗位 2 万个;另外有 44%的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外包部分业务。但是,根据 NASSCOM 的数据,在全球 500强企业中,已经有 400 多家在印度建立离岸业务,由此可见,跨国公司规模越大实力越雄厚越偏爱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与此同时,

“追随市场领导者”的现象,使跨国公司中的大型企业与中型企业群体成为

跟进者。2002 年 Gartner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 1%的美国企业愿意将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2003 年这个数字变为 19%,2004 年,愿意离岸外包的公司已经增加到 50%。

从服务提供商角度即供给方看,外包服务部门正在迅速扩大。全球第二

大 IT服务商 EDS公司预计,2004 年年底,该公司在世界各国提供海外信息技术服务的员工将达到 2 万名;而埃森哲 (Accenture)也计划将该公司在印度的员工人数从目前的 1 000 人提高至 2 500 人;还有 IBM 公司、Oracle公司、优利系统 (Unisys)和毕博 (Bearingpoint)公司等等,都已开始或正准备扩大服务外包规模。

参与服务外包模式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新兴专业服务外包

企业,如Wipro,Infosys 和 LUXOFT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背景,如印度、俄罗斯等,具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意愿。二是传统的

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商或信息技术咨询与商业流程外包企业,如 IBM,HP,Accenture,Capgemini,Bearing Point,或 ADP,它们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印度、中国、捷克共和国 (the Czech Republic)建立离岸中心。三是混合型跨国公司,如 Covansys与 Patni Computers等,它们的总部有一半在北美。另外部分分散到离岸外包所在地。这些企业既是国际服务外包的服务

提供商,也作为发包企业对外发包,尤其作为总承包商从事分包或转包

业务。

在服务外包企业的国家和区域分布方面,从 2006 年全球离岸外包 10 强

32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3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企业的分布看,美国企业竞争力最强,10 家企业中有 8 家属于美国跨国公司,占有绝对优势,其余 2 家为法国企业,收入排名分别位于第 6 位与第 10位。

如果把服务企业数量扩大到全球 100 强,从企业数目看,则印度企业占有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地位。2005 年有 40 家印度企业进入全球 100 强,是进入 100 强企业数目最多的国家,超过美国的 34 家;2006 年下降到 26 家,仍仅次于美国的 48 家。中国进入全球 100 强的企业数量一直处于第 3 位,但无论从绝对数量看还是从企业规模与实力看,与美国、印度等国相差悬殊,

2005 年有 7 家,2006 年则只剩 4 家,收入额没有 1 家进入前 10 强。法国企业进入前 10 强与 100 强的绝对数量不多,但企业实力较强。发达国家中加拿大、英国、以色列企业也占有一定份额。

此外,发展中新兴经济体也占有一席之地,亚洲国家除印度、中国外,

马来西亚、菲律宾企业也表现不俗,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中

东欧的俄罗斯、捷克共和国、罗马尼亚等一些企业发展迅猛。

在市场分工方面,部分实力雄厚的服务外包企业已在不同领域建立了自

己的竞争优势。比如 HCL Technologies Ltd,Wipro Ltd,Satyam ComputerServices Ltd,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等在 IT 服务领域,AffiliatedComputer Services (ACS ), Genpact, Cambridge Solutions Ltd, IBM,Accenture 等在 BPO 外包方面,IBM,HCL Technologies Ltd,Infosys,EDS,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等在基础设施服务外包领域,Stream International,24 / 7 CUSTOMER,vCustomer Corp,ICT Group Inc 等在呼叫中心服务方面、Polaris Software Lab Ltd,Larsen & Toubro Infotech Ltd,Iflex Solutions Ltd等在应用开发服务外包以及 MindTree Consulting Pvt Ltd,Genpact,WiproLtd,Infosys,Accenture等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等。当然有些跨国公司巨头们横跨诸多外包服务领域,比如 IBM在基础设施服务外包、呼叫中心服务、BPO与 IT服务等方面都颇有实力;Wipro Ltd 既擅长 IT服务,又在人力资源提供服务方面颇有经验;Iflex Solutions Ltd 在应用服务外包与人力资源管理、HCL Technologies Ltd 在 IT服务、基础设施服务领域都是业绩最好的服务企业之一。

从市场结构看,从诞生之日起,服务外包就呈现出寡头 /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不同的企业占据不同的市场,但是随着更多的外包企业加入和扩

大,市场由集中出现分散趋势。据 TPI 表示,2003 年,按照价值排在前一

42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3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百个的外包合同被 23 家厂商获得,包括 IBM公司、惠普公司、Accenture公司、计算机科学公司、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和 Affiliated 计算机服务公司等全球六大外包服务商获得的外包合同占全世界的 71%。2004 年,按照价值排在前一百名的外包合同被 36 家厂商获得,包括 IBM 公司、惠普公司、Accenture公司、计算机科学公司、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和 Affiliated 计算机服务公司等全球六大外包服务商获得的外包合同占全世界的 44%。

六大外包服务商在各地外包市场的份额也不断下降。在欧洲外包服务市

场,2003 年六大服务商共占有 73%的市场份额,2004 年为 36%。六大外包服务商市场份额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欧洲厂商的兴起,其中 Capgemini 公司、西门子公司、Xchanging公司和 TSystems 公司都获得了价值 30 亿欧元以上的外包合同。在美国市场,六大服务商2003 年共占有87%的市场份额,2004 年则有 65%的市场份额。

再以发展比较成熟的印度外包市场为例。2004 年印度的外包规模已经达到 30 亿美元,而且仍保持强劲的进展势头。在印度的 100 家公司占据了此类业务总量的 80%。这 100 家公司中,25%属于跨国公司巨头、财富 500强企业,从事本企业的后台管理和呼叫中心工作。另 15%是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专业外包企业与小型跨国公司。剩余的 60%为印度企业,包括印度软件企业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为 1 000 人左右,但企业平均雇用规模则多于 1 000 人。不同类型企业定位有所不同,比如,跨国公司巨头主要专注于本企业的高端工作及具有敏感性质的工作 (薪水册及保密

性数据等)。跨国公司与印度本地企业竞争市场集中在呼叫中心而非后台管

理。从不同规模 BPO外包企业的发展前景看,据古博塔介绍,如果按公司规模把印度公司划分为五个级别,2003 年年末,印度第一级别的大公司增长率为 26%,其中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微软的增长高达 31%;二级公司呈负增长,下降 5%;第三类公司保持不变,增长率为 4%;第四类公司也下降了 5%,但是最小的公司却增长了 19%。因此,最大的公司与小型公司代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原因在于,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能力承

接大额定单,包括技术储备、资金流、管理手段等等要求并实现规模效益;

而小型企业则具备中型企业所缺乏的灵活性,可以凭一技之长占据特定的市

场或者承接大型外包企业的转分包业务。

就 IT离岸服务活动的贸易方式看,离岸经济活动中,很大比例是跨国公司的企业内业务,现有的统计方法,很难把跨境服务交易中的企业内贸易

52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3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分离出来。由于跨国公司的企业内贸易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越来越

大,它又是 IT离岸服务活动的主体,所以很容易得出 IT离岸服务活动主要是通过企业内贸易达成的结论。许多调查研究证实了这种判断。在美国的贸

易统计体系中,附属服务贸易进口可以看作是企业内服务贸易的代称。从美

国 IT服务进口的数据来看,2003 年,在计算机与通讯服务进口中,企业内贸易占到 63%的份额,在其它商业服务进口 (包括各种专业服务、技术服

务等,接近于商业流程服务的范围)中,占到 77%份额①。但是,也有相反的例子。比如印度,根据 NASSCOM 的数据,在 2003 ~ 2004 年的软件出口中,出口主体主要是印度本土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或者印度以外的跨国公

司。关于全球范围内的 IT离岸服务活动贸易方式的具体情况与详细信息还需要更翔实的数据与深入研究。

表 3 -24 2006 年全球离岸外包 10 强企业一览表

排    名 企业名称 国别 收入 (万美元)

1 IBM 美国 8 913 1

2 HP 美国 7 306 1

3 EDS 美国 2 147 6

4 Accenture 美国 1 511 3

5 CSC 美国 1 476 8

6 Cap Gemini 法国 722 2

7 Deloitte 美国 655 1

8 Unisys 美国 591 1

9 Acs 美国 410 6

10 Atos Origin 法国 380 9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

表 3 -25 全球离岸外包 100 强企业的国家分布

国别 印度 美国 中国 墨西哥 加拿大 俄罗斯 菲律宾 英国 法国 以色列 马来西亚 其他

20051 40 34 7 7 2 2 2 1 1 1 1 2

62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WTO:2005 世界贸易报告,P277

Page 13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5

国别 印度 美国 中国 墨西哥 加拿大 俄罗斯 菲律宾 英国 法国 以色列 马来西亚 其他

20062 26 48 4 2 2 2 2 2 2 1 5 4

    注:20051 表示其他项包括罗马尼亚 1 家、白俄罗斯 1 家;20062 表示其他项包括巴西 2

家、阿根廷与捷克共和国各 1 家。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26 2006 年主要新兴市场 (中国、中东欧与拉丁美洲)

离岸外包前 5 强企业

地区 中    国 中东欧 拉丁美洲

1 Neusoft Group Ltd EPAM Systems Inc Softtek

2 Freeborders IBA Group CPM

3 Objectiva Software Solutions LUXOFT DBA Engenharia de Sistemas

4 I T UNITED Auriga Inc Hispanic Teleservices Corp

5 Bleum Inc Lohika Sinapsis Technologies Mexico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27 全球离岸 100 强名单 2006

CompanyHeadquarters(City,State)

Headquarters(Country)

URL

24 / 7 CUSTOMER Los Gatos,CA U S A www 247customer com

Accenture New York,NY U S A www accenture com

Adea Solutions Inc Irving,TX U S A www adeasolutions com

Aditi Technologies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aditi com

Affiliated ComputerServices (ACS)

Dallas,TX U S A www acsinc com

AICOM SOLUTIONSCORP

Toronto,Ontario Canada www aicomsolutions com

Ajuba International,Inc Novi,MI USA www ajubanet net

72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3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7

CompanyHeadquarters(City,State)

Headquarters(Country)

URL

Ambergris SolutionsPhilippines Inc

Pasig City Philippines www ambergrissolutions com

Astron DocumentManagment Pvt Ltd

Leicester U K www astron co uk

Atos Origin Paris France www atosorigin com

Auriga Inc Amherst,NH U S A www auriga com

Aztec Software andTechnology Services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aztecsoft com

Bleum Inc Shanghai China www bleum com

Blue Star Infotech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bsil com

Cambridge Solutions Ltd Greenwich,CT U S A www cambridgesolutionsltd com

Capgemini Paris France www capgemini com

CGI Montreal,Quebec Canada www cgi com

ClientLogic Nashville,TN U S A www clientlogic com

Cognizant TechnologySolutions

Teaneck,NJ U S A www cognizant com

Computer Sciences Corp El Segundo,CA U S A www csc com

Covansys Corp Farmington Hills,MI U S A www covansys com

CPM Sao Paulo Brazil www cpminternational com

Crimsonwing Ltd Surrey U K www crimsonwing com

DBA Engenhariade Sistemas

Rio de Janeiro Brazil www dba com br

ea Consulting AsiaPacific Sdn Bhd

Kuala Lumpur,Wilayah Persekutuan

Malaysia www eacap com

EDS Plano,TX U S A www eds com

EPAM Systems Lawrenceville,NJ U S A www epam com

82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3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7

CompanyHeadquarters(City,State)

Headquarters(Country)

URL

eTelecare Global Solutions Monrovia,CA U S A www etelecare com

ExlService Holdings Inc New York,NY U S A www exlservice com

Freeborders San Francisco,CA U S A www freeborders com

Genpact Gurgaon,Haryana India www genpact com

Globant Buenos Aires Argentina www globant com

GTL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gtllimited com

HCL Technologies Ltd Noida,Uttar Pradesh India www hcltech com

Headstrong Fairfax,VA U S A www headstrong com

Hewitt Associates Lincolnshire,IL U S A www hewitt com

Hewlett Packard Palo Alto,CA U S A www hp com

Hexaware / Caliber PointBusiness Solutions

Chennai,Tamil Nadu India www hexaware com

Hinduja TMT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hindujatmt com

Hispanic TeleservicesCorporation

Houston,TX U S A www htc to

HTC Global Services Troy,MI U S A www htcinc com

I T UNITED (InformationTechnology UnitedCorporation)

Beijing China www ituc com

IBA Group Prague Czech Republic www ibaitgroup com

IBM (Daksh) Armonk,NY U S A www ibm com

ICICI OneSource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icicionesource com

ICT Group Inc Newton,PA U S A www ictgroup com

iflex solutions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iflexsolutions com

Induslogic Inc Vienna,VA U S A www induslogic com

92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4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7

CompanyHeadquarters(City,State)

Headquarters(Country)

URL

Infinite ComputerSolutions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nfics com

Infosys (Progeon)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nfy com

Innominds Software Inc Santa Clara,CA U S A www innominds com

Integreon ManagedSolutions

New York,NY U S A www integreon com

ITC Infotech India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tcinfotech com

Kanbay International Inc Rosemont,IL U S A www kanbay com

Keane Inc Boston,MA USA www keane com

KMG Infotech 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kmgin com

Knoah Solutions San Rafael,CA U S A www knoah com

Kompakar Inc BhdMont Kiara,Kuala Lumpur

Malaysia www kompakar com

LanceSoft India Pvt Ltd Reston,VA U S A www lancesoft com

Larsun & ToujroInfotech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lntinfotech com

Lohika San Mateo,CA U S A www lohika com

LUXOFT MoscowRussianFederation

www luxoft com

MindTree Consulting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mindtree com

Motif Inc Ahmedabad,Gujarat India www motifinc com

MphasiS BFL Ltd New York,NY U S A www mphasis com

Ness Technologies Inc Tel Aviv Israel www ness com

Neusoft Group Ltd Shenyang,Liaoning P R China www neusoft com

NIIT SmartServe Ltd Gurgaon,Haryana India www niit com

03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4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7

CompanyHeadquarters(City,State)

Headquarters(Country)

URL

Objectiva SoftwareSolutions

Carlsbad,CA U S A www objectivasoftware com

OfficeTiger DatabaseSystems Pvt Ltd

New York,NY U S A www officetiger com

Patni ComputerSystems Ltd

Cambridge,MA U S A www patni com

PeopleSupport Inc Los Angeles,CA U S A www peoplesupport com

Perot Systems Corp Plano,TX U S A www perotsystems com

Pinkerton ComputerConsultants Inc

Trevose,PA U S A www pcci com

Polaris Software Lab Ltd Chennai,Tamil Nadu India www polaris co in

Promantra SynergySolutions Ltd

Hyderabad,Andhra Pradesh

India www promantra net

RCG InformationTechnology Inc

Edison,NJ U S A www rcgit com

Reksoft St PetersburgRussianFederation

www reksoft com

Sapura TechnologyBerhad (STB)

Kuala Lumpur,Wilayah Persekutuan

Malaysia www sapura com my

Satyam ComputerServices Ltd

Secunderabad,Andhra Pradesh

India www satyam com

SCICOM (MSC)BERHAD

Kuala Lumpur Malaysia www scicomintl com

Sierra Atlantic Inc Fremont,CA U S A www sierraatlantic com

Sinapsis TechnologiesMexico

Mexico City,Federal District

Mexico www sinapsis com

13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4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7

CompanyHeadquarters(City,State)

Headquarters(Country)

URL

SofttekMonterrey,Nuevo Leon

Mexico www softtek com

SPI Technologies Manila Philippines www spitech com

Stream Richardson,TX U S A www stream com

Summit HR Worldwide San Jose,CA U S A www summithrww com

Sutherland GlobalServices Inc

Pittsford,NY U S A www suth com

Symphony Services Palo Alto,CA U S A www symphonysv com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tcs com

TechTeam Global Inc Southfield,MI U S A www techteam com

Unisys Corp Blue Bell,PA U S A www unisys com

vCustomer Corp Kirkland,WA U S A www vcustomer com

Vee Technologies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veetechnologies com

Virtusa Corp Westborough,MA U S A www virtusa com

Vsource Asia LtdKuala Lumpur,

Wilayah PersekutuanMalaysia www vsourceasia com

Wipro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wipro com

WNS GlobalServices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wnsgs com

Worksoft Creative SoftwareTechnology Ltd s

Beijing China www worksoft com cn

Zensar Technologies Pune,Maharashtra India www zensar com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23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4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3 -28 全球离岸 100 强名单 (2005 年)

COMPANY HEADQUARTERS COUNTRY WEBSITE

24 / 7 Customer,Inc Los Gatos,CA USA www 247customer com

Accenture New York,NY USA www accenture com

Adea Solutions,Inc Irving,TX USA www adeasolutions com

Aditi Technologies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aditi com

Affiliated ComputerServices,Inc (ACS)

Dallas,TX USA www acsinc com

AICOM Solutions Corp Toronto,Ontario Canada www aicomsolutions com

Ajuba International,Inc Novi,Michigan USA www ajubanet net

Akela,LLC Bucharest Romania www akelasoftware com

Ambergris Solutions,Inc Pasig City Philippines www ambergrissolutions com

ANTAR Eslabon Systems,S A de C V

Monterrey,Nuevo Leon

Mexico www eslabon com mx

Appteck,S A de C VMonterrey,Nuevo Leon

Mexico www appteck com mx

ASCI S A de C V Guadalajara,Jalisco Mexico www asci us

AsiaInfo Holdings,Inc Beijing P R China www asiainfo com

Astron BPO Leicester United Kingdom www astron co uk

Aztec Software Inc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aztecsoft com

Bearingpoint McLean,VA USA www bearingpoint com

Bleum,Inc Shanghai China www bleum com

Blue Star Infotech Limite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bsil com

BPL Telecom (P)Ltd Palakkad,Kerala India www bpltelecom com

Caliber PointBusiness Solutions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caliberpoint com

Capgemini Paris France www capgemini com

CGI Montreal,Quebec Canada www cgi com

33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4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8

COMPANY HEADQUARTERS COUNTRY WEBSITE

ClientLogicMontreal,Nashville,TN

USA www clientlogic com

Cognizant TechnologySolutions

Teaneck,NJ USA www cognizant com

Convergys Cincinnati,OH USA www convergys com

Covansys Corporation Farmington Hills,MI USA www covansys com

Computer SciencesCorp (CSC)

El Segundo,CA USA www csc com

CTGroup BarnaulRussianFederation

www ctgroup ru

Daksh eServicesPrivate Limited

Gurgaon,Haryana India www daksh com

Deloitte New York,NY USA www deloitte com

e4e,Inc Santa Clara,CA USA www e4e com

EDS Plano,TX USA www eds com

EPAM Systems,Inc Lawrenceville,NJ USA www epam com

Epicenter TechnologyPvt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epicentertechnology com

eTelecareInternational,Inc

Monrovia,CA USA www etelecare com

ExlService Holdings,Inc New York,NY USA www exlservice com

Fortune InfoTechUSA,Inc

Vadodara,Gujarat India www fortunebpo com

Friendly Advanced SoftwareTechnology 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fastindia com

GE Capital InternationalServices

Gurgaon,Haryana India www gecapitalindia com

43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4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8

COMPANY HEADQUARTERS COUNTRY WEBSITE

GTL Limite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gtllimited com

Hangzhou HandsomeElectronics Co

Ltd Global Services

Hangzhou,ZhejiangProvince P R

China www hgschina com

HCL Technologies Limited Noida,Uttar Pradesh India www hcltech com

Headstrong Fairfax,VA USA www headstrong com

Hewitt Associates Lincolnshire,IL USA www hewitt com

HP Palo Alto,CA USA www hp com

Hexaware Technologies Chennai,Tamil Nadu India www hexaware com

Hinduja TMT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hindujatmt com

HTC Global Services,Inc Troy,MI USA www htcinc com

IBM Armonk,NY USA www ibm com

ICICI OneSource Limite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icicionesource com

IDS Comercial,S A de C V

Mexico City,District Federale

Mexico www ids com mx

iflex solutions limite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iflexsolutions com

iGate Global Solutions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gate com

Indecomm Global Services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ndecommglobal com

Infinite ComputerSolutions 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nfics com

Informatica IntegralEmpresarial,S A

de C V

Mexico City,District Federale

Mexico www sinersys com mx

Information TechnologyUnited Corporation

Beijing P R China www ituc com

Infosys Technologies,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nfy com

53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4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8

COMPANY HEADQUARTERS COUNTRY WEBSITE

Infowavz InternationalPvt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infowavz com

Intelenet GlobalServices Limite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intelenetglobal com

InternationalBusiness Alliance

Minsk Belarus www iba by

IT&T Limited Noida,Uttar Pradesh India www axisitt com

ITC Infotech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itcinfotech com

Keane,Inc Boston,MA USA www keane com

KMG Infotech 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kmgin com

Larsen and ToubroInfotech Limite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lntinfotech com

Luxoft MoscowRussianFederation

www luxoft com

Mastek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mastek com

MedsoftUSA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medsoftusa com

MindTree Consulting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mindtree com

Motif,Inc Ahmedabad,Gujarat India www motifinc com

MphasiS Corporation New York,NY USA www mphasis com

Ness Technologies,Inc Tel Aviv Israel www ness com

Neusoft Group LtdShenyang,Liaoning P R

China www neusoft com

NIIT Ltd Gurgaon,Haryana India www niit com

Nipuna Services LimitedHyderabad,Andhra Pradesh

India www nipunaservices com

North American SoftwareMexico City,District Federale

Mexico www nasoft com

63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4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8

COMPANY HEADQUARTERS COUNTRY WEBSITE

Outsource PartnersInternational

Los Angeles,CA USA www opiglobal com

Patni ComputerSystems,Inc

Cambridge,MA USA www patni com

Perot Systems Corporation Plano,TX USA www perotsystems com

Pinkerton ComputerConsultants,Inc

Trevose,PA USA www pcci com

Promantra SynergySolutions Ltd

Hyderabad,Andhra Pradesh

India www promantra net

RCG InformationTechnology

Edison,NJ USA www rcgit com

Satyam ComputerServices Ltd

Secunderabad,Andhra Pradesh

India www satyam com

Secova eServices,Inc Brick,NJ USA www secova com

Sichuan Yinhai Software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hengdu,Sichuan P R

China www yinhai com

Sierra Atlantic,Inc Fremont,CA USA www sierraatlantic com

Softtek,S A de C VMonterrey,Nuevo Leon

Mexico www softtek com

SPI Technologies,Inc Manila Philippines www spitech com

Syntel,Inc Troy,MI USA www syntelinc com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tcs com

TeleTech Holdings,Inc Englewood,CO USA www teletech com

Usoft Co,LtdShiqiaopu,

Chongqing P RChina www usoft com cn

vCustomer Corporation Kirkland,WA USA www vcustomer com

73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4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28

COMPANY HEADQUARTERS COUNTRY WEBSITE

vMoksha TechnologiesPvt Lt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vmoksha com

Vortex TechnologiesHyderabad,Andhra Pradesh

India www vortexindia com

Vsource Asia BerhadKuala Lumpur,Wilayah

PersekutuanMalaysia

www vsourceasia com

Wipro Limited Bangalore,Karnataka India www wipro com

WNS GlobalServices Pvt Ltd

Mumbai,Maharashtra

India www wnsgs com

ZenSar Technologies LtdPune,

MaharashtraIndia www zensar com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29 2006 年全球表现最好的 10 家 IT服务企业

1 HCL Technologies Ltd

2 Wipro Ltd

3 Satyam Computer Services Ltd

4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5 Mindtree Consulting Pvt Ltd

6 IBM

7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8 Infosys

9 Perot Systems Corporation

10 Patni Computer Systems Ltd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83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4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3 -30 2006 年全球表现最好的 10 家 BPO服务企业

1 Affiliated Computer Services (ACS)

2 Genpact

3 Cambridge Solutions Ltd

4 IBM

5 Accenture

6 WNS Global Services Ltd

7 ExlService Holdings Inc

8 Hewlett Packard

9 SPI Technologies

10 Symphony Services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31 2006 年全球表现最好的 10 家基础服务企业

1 IBM

2 HCL Technologies Ltd

3 Infosys

4 EDS

5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6 Affiliated Computer Services

7 HP

8 Wipro

9 Perot Systems

10 Satyam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32 2006 年全球表现最好的 10 家呼叫中心服务企业

1 Stream International

2 24 / 7 CUSTOMER

3 vCustomer Corp

93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5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32

4 eTelecare Global Solutions

5 ClientLogic

6 ICT Group Inc

7 Sutherland Global Services Inc

8 Hinduja TMT Ltd

9 IBM (Daksh)

10 ICICI OneSource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33 2006 年全球表现最好的 10 家应用开发服务企业

1 Polaris Software Lab Ltd

2 Larsen & Toubro Infotech Ltd

3 Iflex Solutions Ltd

4 Ness Technologies Inc

5 ITC Infotech India Ltd

6 IBA Group

7 CPM

8 Sierra Atlantic Inc

9 EPAM Systems

10 Hexaware / Caliber Point Business Solutions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34 2006 年全球表现最好的 10 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1 MindTree Consulting Pvt Ltd

2 Genpact

3 Wipro Ltd

4 Infosys

5 Accenture

6 iflex Solutions Ltd

04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5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34

7 Hexaware / Caliber Point

8 Polaris Software Lab Ltd

9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10 SPI Technologies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表 3 -35 2006 年全球表现最好的 5 家新兴服务企业

1 Promantra Synergy Solutions Ltd

2 KMG Infotech Pvt Ltd

3 Innominds Software Inc

4 Freeborders

5 Vee Technologies Pvt Ltd

    资料来源:http: / / www globalservicesmedia com。

3 4  影响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

3 4 1  外包服务的主要特征

首先,服务产品本身可数字化与模块化的程度是离岸外包的基本条件。

产品从服务产品本身的特征看,服务产品中越来越大的份额可以被数字化,

编码之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其他现代通讯设施进行传输与交流,美国

到印度、孟加拉的距离与到另一间办公室的距离甚至没有区别。

其次,一般来说,适合外包的服务环节不需要面对面跟顾客接触,完全

利用电信与互联网技术就可以顺利完成。服务外包大规模出现在现代服务行

业,比如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与现代会计服务、电信服务、零售行业的定存货

管理服务、为保险公司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服务、为金融企业服务的股票市

14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5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场研究服务、法律在线数据库服务、咨询类企业的数据分析服务以及客户服

务呼叫中心服务和其他相关后台服务。有些传统服务业在新技术条件下从形

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为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

空间。比如医疗服务,传统上属于医生与病人必须面对面接触才能诊断病情

并确定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现代医疗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医疗

服务可以分化为若干环节,先由仪器做检查,将检查结果发送到海外,由国

外的医师通过电子图片诊断结果,再有另一位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甚至还要

有不同的医师和护士负责实施。医生与病人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就完成了

治疗过程。医疗诊断服务的离岸外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再比如教

育,传统上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同时进行。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

时空限制,远程教育方式越来越普及,企业培训与个人学习越来越依赖网络

工具,使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培训外包成为可能。

再次,外包服务还倾向于与客户隐性信息和满意度关系不大的服务环

节。随着市场向客户端越来越倾斜,服务企业更是需求主导、顾客至上,贴

近和了解顾客的心理需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客户资料的掌握和

运用成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因此企业无法承受客户满意度下跌的

成本,涉及客户隐性信息与客户满意度关系密切的服务不易转移。 (李志

能,2004)最后,外包服务通常不需要复杂的物流体系以及大规模必要的硬件投

资,但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就硬件来看,只需要一张办公桌、一

部电话、一台电脑,因此进入壁垒比较低,离岸生产的门槛主要取决于基础

设施 (主要是电信与网络)建设、人才储备、语言文化、商务环境以及政

策制约因素等外部宏观环境。从外包服务的技术要求看,主要为比较成熟的

服务环节或服务流程,有一定知识含量,但创新要求低。研发外包主要也为

应用型研发。

因此,一般来说可能发生离岸外移的服务特征主要有:外包服务环节数

字化、电信化、网络化、非面对面服务、高信息密集度、技术水平比较

成熟。

3 4 2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总体来看,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企业将后台操作安置于不同地区,从而使

24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5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获取低成本优势成为可能,这是导致离岸服务外包大规模出现的主要动因。

具体归纳一下,离岸服务外包迅速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

3 4 2 1  外包东道国因素

1 成本驱动从外包东道国看,由于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熟练工

人的比重与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商业环境也越来越与发达国家接轨,这

为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包括外包在内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从

工资水平看,低工资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20%,这成为企业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生产最直接、最重要的动力。就软件程序员而言,东欧

与东亚地区的工资水平甚至不足美国同类工作的 10%。在主要外包服务行业,美国与其主要的外包伙伴之一印度之间的工资差异,大多在 10 倍以上,如下表 3 - 36 和 3 - 37 所示。表 3 - 36 为主要外包东道国东欧、东亚和主要西方国家计算机程序员的年收入一览表,表 3 - 37 为主要外包服务行业领域,美国与其主要的外包伙伴之一印度之间的小时工资差异,计算小时工资

可以尽可能剔除掉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的影响。

表 3 -36 不同国家计算机程序员的年收入一览表

国    别 年收入区间 (美元)

波兰与匈牙利 4 800 - 8 000

印度 5 880 - 11 000

菲律宾 6 564

马来西亚 7 200

俄罗斯 5 000 - 7 500

中国 8 952

加拿大 29 174

爱尔兰 23 000 - 34 000

以色列 15 000 - 38 000

美国 60 000 - 80 000

    数据来源:CIO magazine,November 2002,Smart Access Survey,Merrill Lynch

34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5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3 -37 2002 ~ 2003 年度美国与印度部分服务

行业收入水平 (小时工资,单位:美元)

职业名称 美    国 印    度

电话接线员 12 57 1 00 以下

医疗信息记录员 13 17 1 50 - 2 00

薪水册管理员 15 17 1 50 - 2 00

律师助手 17 86 6 00 - 8 00

会计 23 35 6 00 - 15 00

金融研究人员 33 00 - 35 00 6 00 - 15 00

    资料来源:美国数据来自美国劳动统计局,2002 年 7 月的国家补偿调查;印度数据转引

自:Ashok D Bardhan and Cynthia Kroll,Fisher Center Research Reports:The New Wave of

Outsourcing,Year2003,http: / / repositories cdlib org / iber / fcreue / reports / 1103

由于一个国家特定行业的工资收入除了受本行业发展情况的影响,还受

国家实力、国民收入总体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其他行业收入水平、经济法

律政策以及历史文化等长期因素的影响,因此,短期内巨大的收入鸿沟不可

能消除。

2 充足合格的劳动力供给不仅如此,许多低收入国家还拥有充足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资源。

从劳动者素质看,以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为代表的部分低收入国家拥有规模

庞大、体系完善和比较发达的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大量科学

家、工程师以及计算机方面的软硬件人才;无论年均培育出的科学家与工程

师数量还是其教育质量,中国与印度的发展速度都很惊人,已经可以与发达

国家媲美。1998 年自然科学与工程学毕业生人数,俄罗斯达 22 万,超过美国当年的毕业人数,更远远把日本、德国甩在后面;中国介于 20 万与 21 万之间,与美国持平;其后是印度 18 万左右,而日本 13 万,德国 9 万。俄国曾因在基础科学领域和工程项目方面拥有大批一流专家而举世闻名,其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与 20 世纪 70 年代拥有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一直超过美国,只是由于体制管理原因,其工作效率低于美国。建立适宜有效的科技创

新体系,其科技创新能力会大幅度提高。另外,这些国家对研究开发工作日

益重视,资金投入比重不断增加,研发水平也不断提高。当然它们也面临一

些制约因素,印度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阻碍了其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

44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5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俄罗斯受到机构发育不良、改革方向不确定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状况不断恶化

等多种风险的威胁。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承接外包 (主要指加工

贸易)以及大规模吸引直接投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其有益经验有望在服务

业领域重演,但鉴于服务外包与制造业外包的不同属性,它也面临着语言瓶

颈、制度以及文化隔膜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可预见

的将来,除非世界经济发生大的动荡或者发达国家经济严重倒退,导致对离

岸服务外包进行严格的管制,否则,这些国家服务外包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

3 文化语言因素离岸外包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尤其是语言联系,对服务外包发

展起着关键作用。部分国家存在大量讲英语的人,比如印度、菲律宾和南非等,

这对发展有英语水平要求的外包项目非常有利,因此,这些国家与地区主要承接

英美等国家的外包项目。而德国则把部分工作外包到有德语传统的部分东欧国

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东北地区,如大连及其他沿海城市,青岛或上海等,

有大量讲日语的人口,因此,中国已经迅速成长为日本外包项目的重要东道国。

同理,很少有国家有大量人口讲荷兰语、意大利语、芬兰语、瑞典语等,所以这

些国家的呼叫中心就很难找到成本较低的理想外包地。

3 4 2 2  外包母国因素

从转出国家 (即外包母国)看,欧美企业持续的成本压力是离岸外包

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在航空业,波首公司通过把工程图表的创造与分配工作

通过网络外包给有俄国背景的 Luxoft 公司,成本下降了 50%;在电信业,Bell South Corporation将 1 / 3 到 1 / 2 的 IT 技术服务外包给印度企业,预计五年内将节约成本 27 500 万美元。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压低成本,面对离岸服务外包模式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跨国企业积极采取行动。尤其

美国企业已经采取或正准备采用这一新模式蔚然成风,一方面,美国的跨国

公司数量多实力强,对商场战略变化更加敏感;另一方面,美国的资本市场

短期资本融资的比率比欧美更高,对利润与成本变化更加敏感,投资方式也

更加灵活;再者,美国现存的鼓励海外投资的税收政策客观上也有利于投资

离岸转移。而欧洲大陆与日本更多依靠长期资本融资,对离岸转移的抵制更

加严格。另外,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劳动力短缺与工会的存在使工资水平呈

刚性特征,也是促使企业选择外包生产的因素。以美国为例,根据有关研究

的结论,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到 2000 年之间的离岸外包主要跟当时软

54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5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件相关行业迅速发展造成高就业、劳动力市场偏紧有关,外包动机是到海外

寻求劳动力以弥补国内的短缺情况,成本因素并非主要推动力。(Ashok DBardhan and Cynthia Kroll,2003)

3 4 2 3  全球贸易环境因素

从全球商务环境看,网络的功能与便利性不断增强,交流与运输成本下

降,东道国出现更多的高效离岸供应商与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低成本、高

素质雇员,母国出现可以提供离岸服务的高水平本土供应商,跨国公司多年

从事直接投资与制造业离岸外包的生产为离岸服务外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并出现一大批从事离岸服务生产的成功案例,比如 GE、American Express等,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全球化条件下日益趋同的会计制度与法律体系

(至少在某些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制度协调与相容程度不断加强、地理

因素决定的时差与 24 小时工作制的互补等等。从技术条件看,首先,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语音视频通讯提供了强有

力的保障。目前能够满足商业要求的高质量视频电话不再需要建设专网,不

但可以通过公网进行,而且只需 384K 的带宽。防火墙技术使安全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商务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减少了旅行时间和差旅费用,提高

了沟通效率,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其次,IP 网络大范围普及,交流成本大大降低。全球的宽带用户在 2003 ~ 2005 年间增长了 10 倍,预计2006 ~ 2010 年还将增长 6 倍。语音和视频通话技术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国际服务外包的大规模开展创造

了必要的条件。如世界著名的运动品制造商锐步公司在韩国与中国台湾建有

研发服务中心,负责研究、设计与开发 (RD&D)。分布在美国总部与韩国、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通过视频终端,从不同角度展示、放大、查看设计细

节,各地的研发团队一起讨论、修改并确定最终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

率,降低了研发成本。

表 3 -38 1991 ~ 2004 年国家规范改革与外商投资政策

年  份投资制度实行

改革的国家数目

规范改革

的数目

更有利于外国直接

投资的数目1

更不利于外国直接

投资的数目2

1991 35 82 80 2

1992 43 79 79 —

64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5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3 -38

年  份投资制度实行

改革的国家数目

规范改革

的数目

更有利于外国直接

投资的数目1

更不利于外国直接

投资的数目2

1993 57 102 101 1

1994 49 110 108 2

1995 64 112 106 6

1996 65 114 98 16

1997 76 151 135 16

1998 60 145 136 9

1999 63 140 131 9

2000 69 150 147 3

2001 71 208 194 14

2002 70 248 236 12

2003 82 244 220 24

2004 102 271 235 36

    资料来源:贸易发展委员会 《2005 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研发国际化》,表 1 141表示开放改革和旨在加强市场职能以及鼓励措施的改革。

2表示旨在加强管制以及减少鼓励措施的改革。

从制度环境看,各国投资政策更加宽松。为了使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与

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的新趋势相配合,各国竞相修改了旧法规制定了新法规,

全球 FDI管理机制更趋宽松。在 2004 年实行的涉及外商直接投资的 271 项此类改革中,有 235 项涉及到利用新的促进措施或对直接投资开放新的领域,不利于外国投资的仅有 36 项。另外,20 多个国家为了促进直接投资,降低了公司所得税。

3 4 2 4  跨国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作为实施离岸服务外包的主体,跨国公司是这一商业模式的发轫者和推

动者。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剔的客户使企业面临成本持续下降的压力,跨国

公司意识到在国内成本下降的空间已到极限,必须走出去到海外寻求更合理

的成本结构。Anderson Consulting (1993)认为企业实施外包的主要动机是

74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5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降低成本;Strassmann (1995)的研究表明,企业采取外包是因为陷入财务困境。这是离岸外包出现的原动力。2000 年以来,以 IT技术推动的服务外包进一步加快进程,信息交流成本大幅度下降,外包服务提供商的水平不断

提高,外包更加普遍。GE、American Express 等一批跨国服务企业从离岸外包模式中取得成功起到重要示范作用,离岸外包方式由简单的成本驱动型业

务合作方式逐渐转化为一种制度性行为。Rick (1997)指出,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无法只依靠自身力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生存发展,作

为一种新的商业合作模式,采取外包可以提高资源优化水平,降低风险,提

高经营效率;Chuck (1997)认为,为了跟随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企业通过外包加快信息和技术更新速度,才能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美国外包协会的

调研报告 (1995)对企业从外包中可能获得的利益从战术、战略和变革三方面进行了总结:战术方面可以降低和控制经营成本、减少非核心业务投

资、获得稀缺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战略方面可以改善业务结构、获得先进

技术、推动组织结构重组、风险分担、节约资源或改变资源用途;从变革效

果看,可以为顾客提供更便捷更满意的服务、重构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优

化供应链结构、弱化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有助于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等。

(徐姝、胡朋铭,2004)总之,通过国际服务外包跨国公司可以大幅度削减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规避风险、获得技术、市场、人才等稀缺资源或者多

重目标兼而有之,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把离岸服务外包由短期的应

急措施升级为主要的企业经营战略之一。

3 4 3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 4 3 1  发达国家离岸服务外包政策导向的调整

使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和收入下降的风险,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离岸服务外

包意味着白领工作职位和收入水平的全球化趋势,虽然真正因此受影响的绝

对人口并不大,鉴于服务业在 GDP 所占的比重,尤其服务行业人口对就业的贡献以及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环节的敏感和重要性,使其影响波及到各个

层面,甚至上升为政治问题。因此离岸外包引起的失业和收入水平下降是困

扰美英等发达国家发展离岸外包的最大障碍。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劳动局

的统计数据,2003 年,非农产业就业人口中,服务业占了 83%,制造业只占 11%,如果除去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员,

84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5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所占比例更低。1990s年代中的新增就业中 97%在服务领域,商务服务和保健服务占一半以上;2000 年以来,与 IT 业有关的行业成为收入和增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例如呼叫中心已占美国总就业人口的 3%,到 2010 年将增加到 5%。(Rafiq Dossani,2004)而这些行业正是离岸外包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在 2000 ~ 2003 年间,美国软件工程师的失业率翻了一倍,达 4 6%,2003年电子工程师的失业率为 6 7%,网管 7 7%。根据 Forrester Research,未来 5 年中,离岸外包发展的速度将达 30% ~ 40%,到 2015 年,将有 330万白领岗位转移出美国。(Tapper,2004)在美国历史上,农业提供稳定工作机会的状况持续了 80 年,制造业占据主流 40 年,(李志能,2005)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诞生引起收入增长,但未能维持一代人的生活就濒临危

境,使大量知识精英面临产业调整的巨大挑战。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广大

消费者是服务离岸外包的受益者,跨国公司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并获得更大利

润,是外包的发轫者和推动者。对消费者来说,外包模式使他们以更低的价

格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但是跨国公司的力量不足于左右政策方向,而作为

消费者虽然人数众多,但收益人群是分散的,不易组织起来,成为支持者。

而与外包工作职位转移相关的行业则比较集中,他们对离岸服务外包的反对

情绪日益高涨,民间团体、工会等等成立了众多反对外包的团体和组织,到

政治层面游说。迫于政治压力,仅仅从 2002 ~ 2004 年,美国有 20 多个州试图制订致使离岸外包非法的提案,新泽西州等甚至已经立法反对把企业迁到

海外。美国联邦政府也大规模减少了 H1B 和 LI签证,2004 年 3 月,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制止离岸外包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的措施。在英

国,离岸外包也同时成为社会各阶层争论的焦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在

外包问题上抬头成为影响离岸服务外包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障碍。而德国、意

大利的外包企业则把目光投向了具有相似或相近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的捷

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

3 4 3 2  离岸外包服务合作过程中的隐性成本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离岸外包中的隐性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过渡成本、合作成本 /监督成本、

战略能力遗失、汇率成本与政策成本等等。搜寻成本指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寻

找合适的服务提供商必须付出的时间、财力和精力,因为服务产品无法像有

形商品那样标准化,其差异性很难在外观上表现出来,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水

平难以判断,所以只看价格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服

94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6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务提供商,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包括文件备案、小组实地考察、谈判

协商、合同签订以及必要的差旅费、招待费等,即搜寻成本。显然搜寻成本

是不确定的,离岸外包的搜寻成本则更加不确定。过渡成本指正式合作之

前,由于企业文化不同、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业文化和环境不同,根据具体合

作项目的要求,对服务提供商进行的培训费用。在合作之初的磨合阶段,可

能成本反而会上升或者达不到预定的要求造成浪费或延期。这些都算作过渡

成本。合作成本 /监督成本指外包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就合作事项进行的必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合作成本 /监督成本可能会占到合同总价值的 1% ~ 10%,根据印度 Wipro Technology 公司专家,该企业的分支机构与英国一公司服务外包业务合作中为达到有效沟通的年均电信费用

高达 70 000 英镑。战略能力遗失指所有权的完整性尤其是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专有资产是否有贬值或被用作其他用途的风险,专有知识、基

础设施以及关键知识能否通过培训忠实地转达给服务提供商等等。在离岸转

移过程中,必然存在战略能力发生损耗或丢失的风险。汇率成本带来的风险

是离岸服务外包无法避免的,尤其外包合同的金额总值越来越大,期限越来

越长,汇率风险便越来越大。政策成本指外包服务母国与东道国的政策与商

业环境变化,比如美国有学者主张取消外包企业的对外投资优惠,东道国的

经济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比如税收豁免、利润返还、资本管制等等同样

会严重影响到离岸外包服务。这些都是离岸服务外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

题,产生不确定的隐性成本,当然不同的国家 (地区)、不同的外包服务领

域、不同的企业管理水平面对的风险性质不同。但总体上说,隐性成本的存

在束缚了企业进行离岸服务外包或进一步扩大其规模的手脚。在选择这一战

略时,大多数企业都非常谨慎。其他不确定因素包括数据安全和综合性,以

及外包地政局的稳定等。

此外,由于外包合同期限较长、缺乏灵活性,如果操作不慎,贸然跟

风,国际服务外包战略必然面临巨大风险。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定

位不明确,目标模糊,导致投资之后,战略转变,前后不相容;无法将离岸

外包策略与企业原有战略有效协调;外包地点、商业伙伴选择不慎或扩展计

划错误;决策失误或未能及时决策;缺乏有效防范离岸模式风险的必要措施

和管理手段等等。国际外包的主要风险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成本削减期望过

高、数据安全性或数据保护问题、离岸外包供应商未达到开发流程标准

(CMM)、业务知识的流失、供应商交货失败、项目范围扩大、忽略治理或

05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6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法规、文化差异、关键人员的跳槽、知识转移问题。外包服务一旦失败,损

失不可估量。比如,2002 年 8 月,苏格兰银行与 IBM 签订的 10 年价值 700百万英镑的巨额外包合同,不到两年就宣告失败。据分析,合同失败的原因

是由于苏格兰银行的总体战略调整对信息技术提出新要求,原合同已不能匹

配这种新战略,由此引起的损失达数百万英镑。 (Computer Weekly com,2002)PA咨询公司 (PA Consulting)2002 年所做的一项国际性调查显示,66%的企业对其外包合同不满意,只有 39%的企业说他们将与现有的外包商续约,15%的企业说他们准备将外包业务重新收归入企业内部。根据赛迪网消息,2003 年 10 月英国铁路基建企业网络铁道公司 (Network Rail)决定将三个铁路维修外包合同从 Jarvis 公司收回。Jarvis 公司是网络铁道公司的承包商,发生了一宗致命事故和两起出轨事件后,该公司屡被曝光,最后它

宣布放弃自己所承包的铁路维修服务。牛津大学信息管理学会 (OxfordUnivers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密苏里大学 (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商业研究员,追踪过去 8 年的 29 宗大外包交易纪录,做出—个国际性重要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结论是,这些外包交易中超过 35%都以失败收场。

3 4 3 3  不同国家 (地区)外包企业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文化语言差异

即使在同一国家之间的外包也可能由于企业文化不同而成为沟通的障

碍,使企业外包战略不能成功实施。而离岸外包发生在不同的国家的企业之

间,不但外包企业与服务提供商的企业组织文化不同,而且宗教信仰、社会

价值、生活理念以及行为规则等各不相同。即使可以讲相同的语言,差异仍

然很大,而正确理解和领会客户意图是服务业务的核心,无法像制造业一

样,只凭样品也可以清楚无误的表明产品要求。因此,在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中,因交流沟通障碍引起的问题层出不穷,成为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制

约因素。比如,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印度、菲律宾受美国等西方文化影响

深远,语言方面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美国外包服务企业的主要离

岸目的地;而同在亚洲,中国则只占很小份额,除了其他原因,文化与语言

因素构成了接包欧美外包服务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制造业受文化语言

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在吸引欧美 FDI方面,没有受到文化差异较大的不利影响。相反,在日本服务外包市场,中国则具有印度等国无可比拟的文化

语言优势,几乎垄断了日本市场,中国软件出口总额中的 90%是为日本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即使同属一文化体系,也会因沟通不畅出现问题,比如国

15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6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内曾有某龙头企业拿到一日本高达 10 亿人民币的外包订单,但因实施与设计过程无法与客户取得一致意见,而得而复失,其中文化语言差异而引起的

交流障碍应承担一定责任。比如在沟通风格和对上级的态度方面,各个地方

都不相同,其中的差别可能会带来问题。在一些文化环境中,质疑上级被认

为是无礼的,而另外一些地方则鼓励员工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

创新。离岸外包者应当了解当地的文化,提供文化培训,甚至组织双方员工

间的交流。

3 4 3 4  某些服务产品或其部分价值链自身属性形成的内在技术约束

离岸外包服务无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现场分析,也无法面对面与最终用户

交流。因此,从技术上讲,只有要求明确,并可以用结构化方法将其模块化

和标准化并能够进行异地监控和检测的服务环节和商务流程才可以离岸化。

所以只能解决相对稳定的常规化服务流程项目,而无法提供灵活应变的创新

型或 “救火式”突发服务。大量需要不断与最终客户进行面对面沟通从而

不断调整解决方案的服务项目不适合离岸生产。比如保姆家政服务、理发护

发美容服务、医院护理服务等,这些必须面对面与客户接触的服务是不能离

岸外包的;运输工人、汽车修理美容清洗、建筑工人等提供的服务必须与具

体的工作对象相接触,但由于空间方面的局限,可以外包但是无法离岸外

包。再比如具有复杂流程以及需要不断调整以与其他辅助系统保持一致的飞

行领航服务、高风险的商务服务等过于复杂、灵活性比较强的工作也不适于

离岸外包。另外,涉及国家安全、企业组织的机密或公民个人隐私等对数据

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服务也不适合离岸外包。需要注意的是,与制造领域

一样,是否适合外包是以价值链为基础而不是整个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即

由于同一服务的生产过程包括一系列不同属性的生产环节,某些环节适合外

包,而另外一些则可能不适合。比如,在金融服务价值链构成中,需要大量

默会知识的服务环节,离岸外包成本高昂甚至无法外包;终端重大客户业务

分析与处理、机构投资权益分析以及国家分析等重要研究工作,附加值比较

高,一般作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部分留在企业内部或本土,而指令

明确、适合编码的环节则易以信息流的方式进行离岸外包,同时这些环节附

加值比较低,如票据处理与数据输入。

3 4 3 5  企业规模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

2003 年 4 月,P&G公司宣布与惠普公司达成价值 30 亿美元的 IT外包合

25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6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同,8 月,IBM公司宣布赢得了波音公司的 IT服务合同,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发现从事离岸外包业务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在离岸外包的

大潮中,全球性的大型运营商将成为这一趋势的主导者。原因有三:首先,

这些运营商受到的竞争压力最大,而他们通过离岸外包所获得的收益也最

多,除了净成本的节约外,总体拥有成本也会大大下降;其次,离岸外包将

涉及一定量的管理成本,而大公司的规模性将弥补这一点;最后,大公司在

财务安全上更为可靠,能够更好地承担潜在的风险。但是无论在发展中国家

还是发达国家,包括在号称 “大企业王国”的美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

业总数的 98%,1 / 3 的美国工人受雇于雇员不足 100 人的企业。不但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企业总数中占绝大部分,在产值、销售额、就业人数等方面也占

有很高比重。它们才是市场经济中的大多数参与者。企业规模太小,离岸外

包的规模效益不明显,再加上它们无法分摊离岸外包的增加的成本,在财务

安全方面,更无力承担外包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各种隐性成本以及沟通障

碍等可能发生的风险。虽然中小企业的外包也很普遍,但多属国内外包,即

使有离岸外包业务,也是相当谨慎和有限。这样看来,服务外包市场不可能

无限扩大,主要限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此外,国际服务外包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难以预测的其他因素。如技术

本身可能也会对离岸服务外包形成制约,举例而言,语言识别软件一旦应

用,电话服务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西方设在海外的呼叫中心就可能迁回母

国。再如,离岸外包模式可能在产业组织体系方面出现明显的呆滞;与国际

产业结构重组相关的技术变革成本可能比较高昂,从而影响跨国公司商务流

程外包的后劲等。

351第 3 章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Page 16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6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以印度为例

Page 16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6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4 1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与竞争力分析

与服务有关的外移活动创造了新的外国直接投资机会,但并非所有国家

都参与了这一进程。一般来说,由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的服务外包需要比制造

业更高的技术水平,对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商业环境与人力资本等要求更

高。因此,尽管国际服务外包是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深化了全球资源配置

程度,与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样,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平等地

参与了这一进程,发达国家之间的离岸服务外包活动尤其是知识密集程度较

高的外包占据了很大份额。部分新兴经济体作为东道国在知识密集度相对较

低的产业价值链外包服务中获得一定市场地位,如印度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最不发达国家很难获得机会。因此,目前看,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主要集

中于数量相对较少的国家。比如,在软件开发与 IT 带动的离岸服务方面,爱尔兰、印度、加拿大和以色列占据了 2 / 3 的份额,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占离岸项目的比例正在提高,在发展中国家中,南亚与东南亚吸引了大量离岸

外移服务类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另据 2004 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显示,在作为东道国,承接欧洲500 强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中,印度占33%,西欧占 29%,中东欧占 22%,而非洲份额不足 4%①。

对于东道国来说,发展服务外包,可以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业、提高

企业竞争力和更新劳动者技能,而且由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和改善基础设施尤

其是通讯设施带来的外溢效果有利于经济所有部门,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等负外部性几乎没有。因此,对急需发展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广大发展中国

家来说,能否抓住这一新的国际产业转移机遇,至关重要。比如,印度已经

在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其软件和 IT 带动的服务外包与出口由 1990s年代初的不足 5 美元,增加到 2004 ~ 2005 年的 173 亿美元。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出口创汇、创造高水平就业、提高人民收入和企业竞争力、

75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① 联合国贸发委 2004 年世界贸易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 日内瓦与纽约,2004

Page 16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提升产业结构等起到重要作用。这与印度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与专业化

技能、语言优势、低成本、有利的时差等优势有关,也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

及企业群体的努力分不开。

对于设法成为服务出口基地的东道国来说,要参与这一进程需要特有的

区位优势。决定服务外包区位优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贸易成本、

制度因素尤其是法律体系、税收与投资体制、基础设施尤其是电信服务水

平、劳动者技能尤其是语言与计算机能力。①

表 4 -1    主要离岸服务外包东道国承接服务外包项目方面的优劣势比较分析

国家 优    势 劣    势

印度

人力资本与专业化技能、英语优势、

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低成本、时差

有利、政策支持

人力流失率高、大城市之外的基础设

施差

菲律宾了解美国市场、讲话具美音特征、低

摩擦成本较高 (高于印度),人力资本匮乏

加拿大

爱尔兰

澳大利亚

了解美国市场、技术水平高 成本高

南非时差接近欧洲,25%成本节约,教育程度较高,法、英、德多语种聚集

缺乏专业技术

    资料来源:商务部投资局

成本是构成一个国家区位优势最主要最核心的要素,其次是其劳动力素

质及其丰富程度,再次是是否有适宜的商业环境。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对于

衡量一国在吸引离岸服务外包方面的竞争力设置了科尔尼指数,它根据实际

调查情况和业务经验来分配离岸指数分析要素的权重比例。由于成本是跨国

公司开展离岸业务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经济因素的权重比例,即财务成本

定在 40%,而人员技能和供应以及商业环境则各占 30%的权重,三大类之间的权重分配为 40∶ 30∶ 30。

从全球看,在 2004 年科尔尼海外办公指数竞争力排名中,依靠其在人

85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WTO:2005 年世界贸易报告。

Page 16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力资源方面同时享有的低成本和素质深度,印度位居第一。除了广泛讨论的

成本领先地位,印度还在人力类别上处于引导性的领先地位,得益于两项优

势:提供最丰富的业务流程外包 (BPO)经验,以及仅次于中国的庞大的劳动力。印度的弱点在于,在商业环境这项上排名在前十位之外,基础设施方

面的缺乏以及对于经济稳定性的忧虑将其得分拉低;此外,虽然近年来印度

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但印度的大众并没有普遍接触其他文化,这有时会使文

化适应变得比较困难。当然,印度的商业环境得分还是要高于其他大多数的

低成本亚洲地点,政府对改善基础设施以及维持经济与政治稳定性的努力正

在加强印度作为全球性参与者的形象。

中国仅次于印度,位列第二。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低和充足的受过良好教

育劳动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管理培训包括其信息技术及联络中心运营的国

际认证、语言能力、知识产权重视度、国家总体风险等重要因素,以及在业

务流程外包方面的直接经验方面落后于印度,尤其在知识产权侵犯以及官僚

作风方面得分较低,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亟需进一步加强。不过,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使外部环境对中国有利,比如加入 WTO 正在激发更多的投资,西方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超过 130 个研发机构,政府则设立了 5 个经济特区 (SEZ)和 15 个国家软件工业园以促进更多的投资。浦东软件园所在的上海正在成为服务中心。对日韩的外包业务初见成效,在东北的大连,戴尔

与 CSK Corps 都在开设其以日语为基础的指挥中心。韩国国民银行正在将其客服中心迁至中国,使用中国的朝鲜族以及其他当地人作为职员。日本领

先的 IT公司计划将其在中国的软件开发人员扩充一倍,虽然基数较小。大连还吸引了大批西方跨国公司建立离岸中心。此外,中国政府对高科技劳动

力队伍建设日益重视。北京的信息技术促进中心提供编码培训,很多城市都

在资助当地公司获得卡内基梅隆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证书。跨国公司包括一些印度公司也在与政府合作提供培训。大学和培训学校在从包括本

科、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各个阶段越来越重视对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其他技

能,包括双语教学等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培训。

马来西亚与捷克分列指数表的第三第四位,得分相当。相比亚洲其他地

区,马来西亚拥有成本上的竞争力,日益成为印度和中国的替代地,这主要

得益于其低成本的基础设施、政府对信息及通信技术产业的强有力支持和新

兴市场优良的商业环境。捷克共和国则向其欧洲客户提供了低成本优势、良

好的语言技能、文化相似性、可靠的技术能力以及很少的管制、过硬的基础

95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7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设施以及稳定的政治与经济环境、稳健的商业环境以及非常发达的教育系

统。捷克很好地将自己定位在服务那些想在欧洲进行地区性或近海外包的

公司。

指数表上第五的位置属于新加坡,虽然不被当作典型的低成本地点,新

加坡仍旧是区域性服务功能的一个理想去处,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优秀的教

育水平与语言技能,一流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税制和监管环境、

评价颇高的政治与经济稳定性,对知识产权强有力的保护以及来自政府对信

息通讯技术 (ICT)部门的强有力的推动。基于为低成本的印度或中国制后端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前端,新加坡业已瞄准了海外服务的前沿功能,如机器

人远程管理、医疗保健以及基因诊断。新加坡的公司,如新加坡电脑系统也

开始在印度及中国建立自己的外包工厂。由于比较小,新加坡可能将长期地

作为一个集中在高端上的参与者,并成为公司考虑建设海外中心的重要候

选人。

第六位最有吸引力的海外办公地点是菲律宾,再次体现了新兴的亚洲作

为海外地点持续的吸引力。这个国家提供了富有经验并且高效的低成本劳动

力,大多数人都会说美国英语。为了发展业务流程外包及相关服务,菲律宾

政府立志改善国家形象以及商业环境,政府设立了经济特区,其中 5 个适合发展 IT、呼叫中心及 BPO业务。参与的公司享受免税期、免税进口等优惠。另外,该国还为与 IT及 BPO相关的投资提供便利,包括税收优惠以及与政府间相对顺利的交往。

在所有拉美国家中,巴西排位最高,无论是在人才素质还是人员可用状

况上。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巴西提供了一支庞

大的劳动力大军以及低成本优势。目前,巴西正由原来的提供基础性服务类

型向前演变,当地软件业及 IT 服务业的日趋完善将吸引新的业务,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善其整体教育水平和语言能力。

加拿大在表上位居第八。虽然成本远高于新兴国家,但仍低于美国,主

要优势在于其卓越的商业环境和高效的 BPO 业务工作人员、极高的教育水平、健全的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和语言上同美国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省级政

府的主动性较高是重要的推动力。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 PremiersTechnology Council (PTC)旨在将该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 10 个科技中心之一,以吸引全球的高科技投资,创造增长和就业。类似地,不列颠哥伦比亚

地区的 Science Council 除了其他的努力,还特别通过 China Science &

06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7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Technology入门,提供与中国以及在中国国内开展业务的信息,推动创造就业机会。在该国的另一端,大西洋加拿大机会局 (ACOA)向美国的地点选择咨询师推荐大西洋地区省份,通过广告宣传,并主办地点参观活动。大西

洋地区属于富裕国家内部相对成功的地区,说明了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国与国

之间,在国内也是存在的,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该国还吸引了

印度的外包公司在加拿大设立分支机构以承揽美国业务。

智利有着拉美国家中最好的商业环境得分,并致力于提高员工的英语技

能。尽管智利相对于其他拉美国家有着较高的成本,但他提供了这个地区最

好的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并同时拥有一个健全的数字网络与高质量的卫星

服务。此外,智利政府积极地追求提供海外业务的机会,比如设立了登记系

统,以签定并认证劳动力中的英语使用者,还在努力寻求保护知识产权的途

径。智利已经同美国以及欧盟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就有对侵犯知识产

权的惩罚条例。同时,智利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以及经济学人信

息部整体商业环境排名上都位居拉美国家前列。利用西班牙语优势,圣地亚

哥设有 35 家跨国公司运营的西班牙语呼叫中心。第十位是波兰 (匈牙利紧随其后,位列十一),显示了东欧作为海外地

点不断增长的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教育水平、科技能力与专业化

程度,并且成本较低的员工。波兰政府致力于改善他们的外商投资环境。

另外,根据科尔尼指数分析的结果,2004 年亚洲国家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方面的区位优势排名次序如下:印度、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

泰国、越南。分别位于全球的第 1位、第 2位、第 3位、第 5位、第 6位、第13位、第 20位。充分体现了新兴的亚洲整体作为海外地点持续的吸引力。

表 4 -2 科尔尼外包目的地吸引力指数考核分析指标

类别 国  家  特  征 考核指标举例

财务

成本 40%

工资成本

平均工资

相关职位的中等工资成本 (呼叫中心代表、

IT程序员、本地运营经理)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平均成本 (占地、电力、电信)

运往主要消费地的成本

税收与管理成本 相关税收负担、腐败成本和汇率变动

16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7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2

类别 国  家  特  征 考核指标举例

人力技能

和可用性

30%

累积的业务流程经验和技巧

预计 IT和 BPO市场规模和增长当地呼叫中心和 IT运营的质量认证当地管理学院和 IT培训计划的质量评级

劳动力可得性 总体劳动力规模和受教育劳动力规模

教育能力和语言 标准教育和语言测试的分数

衰减率 相关行业增长和失业率

商业

环境 30%

国家环境 (经济和政治) 商业和政治环境评级;政府支持评级

国家基础设施

科尔尼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 TM

基础设施质量综合衡量 (电信、互联网、IT

服务)

文化适应性 科尔尼全球化指数的 “个人接触”比例 TM

知识产权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通信技术法律的级别;

软件盗版率

    来源:科尔尼公司分析

表 4 -3 根据财务成本指数、人力资源指数和商业环境指数

三个因素对各个国家进行排名

财 务 成 本 人 力 资 源 商 业 环 境

印度 3 72 印度 2 09 新加坡 2 63

越南 3 65 加拿大 1 94 加拿大 2 48

菲律宾 3 59 澳大利亚 1 58 爱尔兰 2 48

泰国 3 44 爱尔兰 1 39 新西兰 2 24

中国 3 32 西班牙 1 38 澳大利亚 2 13

俄罗斯 3 25 新西兰 1 38 西班牙 2 05

阿根廷 3 25 中国 1 36 捷克 2 02

26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7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3

财 务 成 本 人 力 资 源 商 业 环 境

巴西 3 17 新加坡 1 36 葡萄牙 1 99

墨西哥 3 12 以色列 1 06 马来西亚 1 77

马来西亚 3 09 南非 0 94 以色列 1 74

    注:中国的商业指数排名指数为 0 93,排在第 21 位

来源:科尔尼公司分析。

对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分析表明,公司在作关键性地点选择时,成

本、人力资源与商业环境是其主要的衡量因素。从现实实践看,吸引离岸外

包服务多的国家,在这几项的综合排名方面,比较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可以看出,除了成本因素由人口构成、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

短期内难以改变,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与建设优良的商业环境都是可以通过努

力不断改善的可变因素。对于有志于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国家,如何打造自

身的竞争优势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和努力方向。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

的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刚刚开始,对先天自然资源和固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硬

件条件要求较低,只要善于发掘自身潜在优势,采取适当措施使其转变为现

实的竞争优势,很多国家都有机会。

表 4 -4 有外包业务的公司在以下国家的百分比

国家 印度 中国 墨西哥 巴西 加拿大 捷克 菲律宾 澳大利亚 其他

百分比% 67 35 23 20 19 13 10 10 32

    来源:科尔尼公司分析。

表 4 -5 2004 亚洲科尔尼外包目的地吸引力指数

国家排名

指数           印度 中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菲律宾 泰国 越南

财务 2 09 1 36 0 73 1 36 0 94 0 57 0 35

环境 1 31 0 93 1 77 2 63 0 92 1 19 0 70

人力 3 72 3 32 3 09 1 47 3 59 3 44 3 65

综合 7 12 5 61 5 59 5 46 5 45 5 20 4 70

    来源:科尔尼公司分析。

36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7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4 2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的成功案例:走向全球的印度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

4 2 1  印度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发展的总体情况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拥有 10 亿人口,人均收入不足 600 美元,但其信息技术服务与软件产业相当发达。目前已是世界上五大计算

机软件供应国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软件外包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

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 60%是印度制造的。2004 ~ 2005 年度,印度软件及相关服务业产值达 215 3 亿美元,占 GDP的比重上升到 4%左右,其中外包与出口 1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 4%。近年来,印度软件业的收入以每年 30%的速度增长,业务流程外包的收入年增长率达 60%。根据麦肯锡公司的预计结果,到 2008 年,印度软件产业的总产值将达850 亿美元,其中出口与外包达 500 亿,占全部出口额的 33%,其中250 亿美元为软件外包,150 亿美元 BPO,100 亿美元代工软件产品,并有望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两位数。印度 NASSCOM 称,印度现在占有着全球软件外包市场 65%的份额以及服务外包市场 46%的份额。软件和服务行业每年为该国经济新增 170 亿美元的收入,并直接雇用了70 万人。2010 年全球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1 100 亿美元,印度软件和客户服务外包出口预计将达到 600 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达到 25%,印度 IT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行业除了提供间接服务的 650 万人外,直接招聘的员工将达到 230 万人。主要分布于 Bombay、Bangalore、Delhiand Environs与 Hyderabad等地。

印度软件产业是出口导向型,以定制软件开发与服务出口为主,在软件

模块设计开发方面有较强优势,是最早开创软件离岸开发并成功运用这一模

式的国家。从出口目标市场看,2004 年,印度软件以美国与加拿大为目的

46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7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地的出口约占 62%,其次是英国 14%,欧洲其他国家 9%,日本与东南亚各3 5%,西亚与澳洲各 1 5%,软件出口遍及全球 150 多个国家,同时还为50 多个国家提供软件人员培训。据世界银行 2005 年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和评估结果显示,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等综合指

标均名列世界第一。

印度软件与服务出口的主要的业务方式是离岸外包,目前软件产业中有

80%的收入来自外包业务,并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3 ~ 2004 年度,

印度软件与服务出口增长了 26% ~ 28%,服务、产品与技术增长,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为主)增长 54%。从软件外包发展到呼叫中心、后台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动画制作中心等,业务范围不断拓宽,产业

结构不断升级。

表 4 -6 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与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项目   1994 / 95 95 / 96 96 / 97 97 / 98 98 / 99 99 / 00 00 / 01 01 / 02 02 / 03 03 / 04

国内 360 490 759 1 177 1 411 1 577 2 081 2 311 2 769 2 374

出口 485 734 110 1 759 2 600 3 962 6 217 7 647 9 545 12 200

总值 835 1 224 1 859 2 936 4 011 5 539 8 298 9 958 12 314 15 574

    数据来源:AsiaPacific Trade and Investment Review,Vol 1,No 1,April 2005,P94

图 4 -1  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与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AsiaPacific Trade and Investment Review,Vol 1,No 1,April 2005,P94

56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7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图 4 -2  印度软件出口市场比例数据数据来源:ework

4 2 2  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对印度经济发展的贡献

4 2 2 1  对经济增长与出口的贡献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起源于 1970s年代,由于当时印度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以及外资占企业股权比例,使得大型跨国公司被迫离开印度,包括著

名计算机跨国企业。印度靠自力更生发展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正是伴随国

家计算机工业战略发展起来的。软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信息技术为

特征的现代服务产业的迅速增长。自 1997 年以来,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 6%左右,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为 8 7%,其中以软件为首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平均增速超过 10%。2002 ~ 2003 年度的印度服务业出口中,通讯、计算机类占 76 2%,而中国这一数字为 33 7%。到 2003 ~ 2004 年度,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外包服务业占 GDP比重为 2 6%左右,软件出口占印度外贸出口额的比重为 22 4%,占全球软件与相关服务市场份额的3 4%,远远高于印度外贸总额占全球 0 8%的比例。信息技术服务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增长尤为瞩目,在软件与相关服务出口中的比重从 2000 ~2001 年度的 14%,增加到 2003 / 2004 年度的 29%。2004 ~ 2005 年度,印度软件及相关服务业产值达 215 3 亿美元,占 GDP比重上升到 4%左右,其中外包与出口 1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 4%。到 2010 年,印度软件和客户服

66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7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务外包出口预计将达到 600 亿美元,年增长率届时将达到 25%,对拉动印度外贸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表 4 -7 印度软件及相关服务业产值与出口 单位:亿美元

财 政 年 度 1994 / 1995 1999 / 2000 2003 / 2004 2004 / 2005 2008 / 2009

产值 8 4 57 21 205 215 3 570 - 650

占 GDP比重% <0 5 不详 2 6 4 7 - 8

出口 4 75 40 23 128 172 500

占全部出口额比重% <3 2 10 22 4 不详 33

外包收入 /产值% 不详 不详 不详 80 不详

    注:2008 / 2009为预测值,另有预测结果为 850 亿美元。

资料来源:有关网站搜索而得。

4 2 2 2  对就业与收入及人力资本的贡献

软件与信息产业容纳了大量高水平高收入就业人口。到 2003 ~ 2004 年度,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BPO共容纳就业岗位 81 3 万个,其中软件与服务部门从 2001 ~ 2002 年度的 24 2 万人,增加到 69 7 万人,有 50 万人直接从事与出口有关的工作。BPO容纳就业人数从 1999 ~ 2000 年度的 4 2 万人增加到 2003 ~ 2004 年度的 24 5 万人。在 IT 外包领域,从业人员约为 77 万,通过信息技术外包从其他国家获得21 2 个就业岗位,其中美国占2 / 3,英国占 1 / 5;通过 BPO,增加了 17 1 万个就业岗位,70%来自美国,15%来自英国。2005 年,包括软件与 IT 技术在内的外包服务业从业人员高达 110 万,此外,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还有约 10 万人。由于近几年软件与信息技术的年均增长在 40% 左右,印度 IT 技术人员需求量继续大增。据NASSCOM和管理咨询机构 McKinsey & Co 共同公布的数据显示,到 2008年软件外包将为印度人提供 220 万个就业机会,整个 IT 服务业将拥有 400万雇员。到 2010 年,印度 IT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行业除了提供间接服务的650 万人外,直接招聘的员工将达到 230 万人。

印度几大外包巨头拥有员工过万,并且还处于飞速扩张之中。仅 Infosys科技公司,员工人数由1999年的 3 000多人,逐渐增至 2004年的 30 000多人,而且还以每月1 000多人的速度扩张。萨蒂公司 (Satyam)也有雇员1万2千人。

从收入方面看,随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76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7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以 ITESBPO外包为例,就业人数从 2002 年的 18 万人扩展到 2004 年的 34 8万人,增长 93 3%,而同期所获得的外包收入从 2 480 百万美元增加到5 095 百万美元,增长 105 4%,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就业增长。

就人均收入水平看,目前 IT与软件工程师的收入约为 2 万美元,ITESBPO外包部门的雇员年收入一般介于 1 - 2 万美元之间。总体看,呈稳步上升趋势,2002 ~ 2004 年间,年均分别为 1 38 万美元、1 43 万美元、1 46 万美元。虽然远低于美国同行业收入水平,但远远高于印度 600 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 (2005 年数字)。

除了提供大量一般技术岗位,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兴起还培养了一批

知识型企业家。由于启动成本较低,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产业进入壁垒较

低,适于技术人员创业。许多实力雄厚的外包企业是刚刚由中小企业成长起

来的,比如 Infosys、Satyam、Mastek、Silverline、Polaris 等。这就为大批现代技术型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机遇。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高校、软件学院等教育培训机

构,它们具有天然英语教育优势,重视数学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积极与外包

企业合作,培养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又训练有素的国际性专业外包资深人

才,大大提高了雇员素质,印度的外包从业人员水平甚至高于美国同类雇员

的技术水平。

除了直接培训软件人才,印度国内的本土信息产业与服务外包企业以及

专门从事提供 ICT外包服务活动的跨国公司也在印度雇佣了大量本地专业服与信息技术人才。为提高印度的人才素质与就业水平起到重要作用。通用电

气、康明斯公司、微软、Peoplesoft 等公司每年都要从印度科技学校的毕业生中选择约 26 万人充实他们的研发部门,帮助他们加快产品开发和模型开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再加上印度国内软件与服务外包发展的优良商业环境

吸引大量海外人才回国创业,许多人在硅谷工作几年后便回到印度创业或开

发实验室,印度的人才外流已经开始向人才循环的方向发展。

表 4 -8 1999 ~ 2004E印度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部门雇员总数变化情况

年度

项目     1999 / 2000 2000 / 01 2001 / 02 2002 / 03 2003 / 04E

软件出口 110 000 162 000 170 000 205 000 260 000

BPO 42 000 70 000 106 000 171 000 245 500

雇员总数 284 000 430 114 522 250 661 000 813 500

86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7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图 4 -3  1999 ~ 2004E印度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部门雇员总数变化情况注:E表示预计数。

数据来源:NASSCOM,2004。

表 4 -9 2003 ~ 2004 年在印度从事离岸 ICT服务活动的部分

跨国公司使用雇员情况

跨国企业名称 雇员总数 印度雇员 印度雇佣计划

Accenture 65 000 4 300 8 000 (2004 08)

Adobe Systems 3 250 185 250 (6 个月内)

Cadence 5 000 315 730 (四年内)

Cap Gemini 56 500 800 2 000 (2004 12)

Cisco 34 466 2 300

Covansys 4 556 2 000 2 800 (一年内)

CSC 92 000 1 200 4 800 (2004 年前)

EDS 138 000 700 2 400 (2005 年前)

I2 2 800 1 000 正在迅速扩展

IBM Global Service 150 000 3 100 10 000 (三年内)

Intel 79 200 950 3 000 (2005 年前)

Keane 5 819 623 2 000 (2003 年底)

LogicaCMG 24 000 350 1 000 (2004 年底)

Lucent 35 000 570

Microsoft 55 000 200 500 (三年内)

96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8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9

跨国企业名称 雇员总数 印度雇员 印度雇佣计划

Oracle 40 000 3 159 6 000 (一年内)

Sapient 1 500 600 增长

Sun Microsoft 36 000 700 增长

Texas Instrument 34 400 900 1 500 (2006 03)

Xansa 5 583 1 200 6 000 (未来几年内)

American Express 4 000

AOL 1 500 - 1 900

AXA Business Services 800

Convergys India 3 000 +

Dell 3 000

Ford Business Service Center 500

GE Capital 11 500

Healthscribe India 1 200 - 1 250

HP Global eBuisiness Operations 1 500

HSBC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India 4 500

JP Morgan Chase 1 200

Sitel India Private Limited 1 000

Standard Chartered 3 000

    数据来源: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Table IV 3,p154 与 TableIV 10,p172 整理。

表 4 -10    2003 ~ 2005E年度印度主要服务行业 ITES - BPO就业与出口简表(单位:百万美元)

服务行业2002 ~ 2003 年 2003 ~ 2004 年 2004 ~ 2005 年

就业 收入 就业 收入 就业 收入

客户服务 66 400 830 96 000 1 200 122 000 1 500

支付服务 12 000 230 21 000 430 30 000 620

金融服务 25 500 540 41 000 835 64 000 1 300

管理服务 26 000 325 40 000 540 57 000 840

07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8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10

服务行业2002 ~ 2003 年 2003 ~ 2004 年 2004 ~ 2005 年

就业 收入 就业 收入 就业 收入

HR 2 100 45 4 500 75 10 000 165

业务拓展 48 000 510 51 000 550 65 000 670

合计 180 000 2 480 253 500 3 630 348 000 5 095

    注:E表示预计数。

数据来源:NASSCOM,2004。

表 4 -11 2003 -2005E年度印度主要服务行业 ITESBPO人均收入简表(美元 /年)

服务行业 2002 -2003 年 2003 -2004 年 2004 -2005 年

客户服务 1 25 1 25 1 23

支付服务 1 92 2 04 2 07

金融服务 2 12 2 03 2 03

管理服务 1 25 1 35 1 47

HR 2 14 1 67 1 65

业务拓展 1 06 1 08 1 03

平均 1 38 1 43 1 46

    数据来源:NASSCOM,2004。

表 4 -12 印度各产业占 GDP比重%

财政年度 1950 年 1980 年 2001 年 2004 年

农业 57 4 38 25 21 2

工业 14 7 26 26 27 5

服务业 27 9 36 36 51 3

    注:1 财政年度:指从当年 4 月至下一年的 3 月,印度的官方统计数字是以财政年度为单位计算的。

2 2004:指 2004 年第二季度资料来源:Government of India:Central Statistical Organazation;

亚洲开发银行:2004 年亚洲经济展望,

转引自:丁一兵 2004 年印度经济:崛起中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 2005 年 (3)

17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8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4 2 2 3  对产业结构提升的作用

印度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既是印度国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达的

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包括软件开发、后台服务、客户

服务、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法律、研发、动画制作、教育培训等现代

服务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印度产业间结构升级。服务业在 GDP 中所占比重从 2001 年到 2004 年的短短 3 年间提高了 15 3%,而从 1950 年到1980 年的 30 年时间里,只提高了 8 1 个百分点,从 1980 年到 2001 年 21 年的时间里则没有提高,一直占 36%。可见,信息技术为主的软件与外包产业为服务业的飞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表 4 -13 2008 年印度服务外包市场价值预测表

(单位:百万美元)

服  务  种  类 市  场  价  值

客户服务 15 0

财会服务 15 0

动画制作 2 0

翻译、抄写与本土化 1 2

工程设计 5 0

人力资源服务 44 0

数据搜索、综合与管理 18 0

远程教育 15 0

市场价值总额 140

    资料来源:McKinsey NASSCOM Survey 2002

即使在外包服务产业内部,外包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业务内容不断

升级。印度的外包产业是从简单的软件编程、模块设计与枯燥乏味的后台操

作起步的,属于跨国公司剥离的非核心竞争力部分,与核心业务相比,属于

知识密集度和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经过多年发

展,印度软件业的外包和出口业务领域已经逐步拓宽。虽然风险投资、制造

业和电信仍然是目前软件和服务出口的支柱行业,但同时印度 IT 软件和服务商也正在商业零售、公用设施、健康护理等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印度软件

27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8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业的业务内容也不断创新,部分新的服务项目如套装软件、系统整合、研发

设计和网络管理将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IT外包处于快速升级过程中,如从简单的软件编程与模块设计向芯片与嵌入软件设计等价值链上游转移,应用开发和系统维护向 IT咨询转移,编写代码和翻译向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转移,客户服务向保险

受理、风险评估与专利受理转移,数据处理向数据检索与分析转移等。某

些承包商在长期合作中成长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延伸价值链,

诸如资产分析、保险代理和研发的技术支持等高端服务成为印度 BPO 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型外包正在兴起。印度 IT 企业的技术人员集中了保险、银行、电信等行业的资深专家们,组成虚拟后台办公室处理各种各样

的业务,比如在保险业,印度专家们可以处理从接受索赔申请到理赔一系

列服务,理赔金额可高达近百万美元。根据印度时报的网站消息,到 2010年,印度将由现行的世界 BPO 外包中心,成长为新兴世界知识外包中心(KPO)。印度工业联盟 (CII)还预测,到 2010 年,印度 KPO创造的附加值占印度年增长价值的 46%,达 170 亿美元。主要的市场机会包括财务管理、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研究、工程和设计、模拟服务、医疗

服务、远程教育、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以及研究开发等,从业人员将达 82万人。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知识外包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所谓知识型外包,

指跨国公司将自身业务中的研发环节和知识创新业务转移到国外。除了软件

与 IT技术服务,印度在生物制药、知识产权研究、汽车与航空技术设计、动画制作领域都有相当强的实力和比较优势。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预测结

果也表明,印度与中国将是跨国公司新增研发费用的主要投入目标市场。

4 2 2 4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

印度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包跨国公司

的成长提供了机遇。目前印度共有3 000 多家 IT企业,其中不乏新成长起来的跨国外包巨头。根据 《外包黑皮书》(著者:布朗·威利;森·威利出版

社发布),2005 年度世界 50 强管理外包企业中,包括 Wipro、Satyam、Cognizant等在内的印度企业有 12 家。截止到 2005 年底,全球共有 52 家企业获得 SEICMM5 级认证,印度企业占了 43 家。此外印度还是世界上获得软件企业 ISO9000 认证最多的国家。比如,历史最长的软件公司塔塔 (Tata)咨询服务公司,在 2002 年就拥有约 19 000 名员工,收入达 8 8 亿美元,同

37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8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比增长 20%以上,它的 13 个部门通过了全球权威的软件成熟度认证 SEICMM5 级认证。再如,Infosys 公司在 2000 ~ 2001 财政年度的软件出口销售收入为 2 亿美元,2003 ~ 2004 年度是 10 26 亿美元,预计 2004 ~ 2005 年度达 13 亿美元,利润率高达 48%。到 2005 年,将出现 8 家 ~ 10 家产值超过 1

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企业,成为印度 BPO 发展的转折点,如此规模的巨型企业将使印度外包产业具备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保证客户对服务提供商有

足够的信任度,从而使印度有机会获得更高端更大金额的服务合同。

表 4 -14 2004 ~ 2005 年度印度软件与服务出口 20 强

企业 (不包括 ITES - BPO)

排名 企  业  名  称 海外销售收入 (百万美元)

1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 Ltd 1 664

2 Insofys Technologies Ltd 1 502

3 Wipro Technologies 1 198

4 Satyam Computer Sercices Ltd 745

5 HCL Technologies Ltd 588

6 Patni Computer System Ltd 342

7 iflex Solutions Ltd 245

8 Mahindra British Telecom Ltd 202

9 Polaris Software Lab Ltd 154

10 Perot Systems TSI (India)Ltd 145

11 Hexawave Technologies Ltd 129

12 Larsen & Toubro Tnfotech Ltd 123

13 MASTEK Ltd 121

14Igate Global Solution Ltd(Formerly Masscot Systems)

118

15 Siemens Information Systems Ltd 111

16 Mphasis BFL Ltd 103

17 Tata Infotech Ltd 102

47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8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14

排名 企  业  名  称 海外销售收入 (百万美元)

18 NIIT Technologies Ltd 99

19 Flextronics software System Ltd 94

    数据来源:http:/ / www nasscom org

注:表中只有 19 家企业,是因为 Cognizant是一家在印度有大量离岸基地的美国企业,如

果列在名单上将位列第五。此外,因同样道理,在印度设有重要离岸机构的 Syntel,Covansys,Intelligroup等也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表 4 -15 目前印度主要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主要指标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公司名称 销售收入1 利润2 雇员人数3 总部所在地

Tcs 15 6 不详 33 000 Mumbai

Infosys 13 33 26% 35 000 Bangalore

Wipro 18 18 66% 41 911DelhiMumbai

Satyam 8 27 25% 20 505 Hyderabad

Hcl 不详 不详 10 000Delhi

Belfast,NIChennai

    数据来源:http: / / www nasscom org

注:1 数据为 2004 / 2005 财政年度;2 为 2003 / 2004 财政年度的数据;3 为 2005 年的数据,因

扩员很快,表中为约数。

表 4 -16 2004 ~ 2005 年度印度呼叫中心与 ITES - BPO外包企业 15 强

排  序 企  业  名  称

1 WNS Global Services

2 Wipro BPO

3 HCL Technologies BPO

4 IBMDaksh

5 ICICI OneSource

6 Exlservices

57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8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16

排  序 企  业  名  称

7 Mphasis BFL

8 Intelenet Global

9 GTL

10 Progeon

11 24 - 7 Customer

12 Datamatics technologies

13 Hinduja TMT

14 Transworks Information Services

15 Tracmail

    数据来源:www nasscom org

印度服务外包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掀起海外外包

企业并购浪潮。为了实现规模效益,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壮大企业实力,

一批有实力的印度外包企业兴起一股海外并购和反向投资热潮。比如,HCL

技术公司收购北爱尔兰的业务流程外包企业,TATA公司与 HDFC 银行共同拥有的埃萨力公司、Datamatics 技术公司、Godrej 国际有限公司和 Intelenet

公司紧随其后,在海外大规模收购业务流程外包企业。这些企业希望取得先

进技术,以迅速运用到零售、保险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中。印度最繁忙的软

件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公司 MphasisBFL 首席金融官员阿洛克·米特拉说,“我们需要通过兼并来取得一定的规模、生产能力,并在服务领域 (与发达

国家)缩小差距。”① 由于印度外包公司的前景相当明朗,收入将快速攀升,

收购欧美国家的外包公司将对其产生双重影响,不但拓展了业务,获得市场

和技术。而且也打消了美国民众关于工作职位向海外流失的担忧。因此,预

计印度外包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还将继续。

当然并购活动是相互的。在印度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同时,在印度的跨

国公司对印度服务企业的并购活动也在进行。并购结果是外包服务市场的企

业总体竞争优势提高,印度外包产业不断壮大。

67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市场报 2006 02 22 (7)

Page 18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4 -17 2002 ~ 2003 年度部分印度外包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案例列表 (万美元)

时间 收购方 被收购方 金额 被收购方概况 收  购  成  果

2002 Hcl阿波罗

通讯中心1 160

英国与爱尔兰的电讯商、

零售商与金融服务商

欧洲客户增加、公司

规模扩大一倍、雇员

达 1 030 人

2003 DatamaticsCorpaySolutions

不详 美国的会计外包公司

获得福特、通用与戴

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

司等重要客户,收购

后将数据录入工作转

移到印度

2003 11

埃萨力公

司与德意

志银行

合作

Aegi 2 800

在美国有 11 个中心,约5 000 个办事处,拥有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美国

运通公司、SEC 通信公司等重要客户

获得 Aegi 通讯集团40%股票

2003 Tracmail Webhelp 不详

为呼叫中心运营商,位

于多伦多,并在蒙特利

尔拥有 430 席位开拓北美市场

不详 Indecomm Simpata 500

位于旧金山,拥有美国

Anthem健康保险公司及蓝十字和蓝盾健康保险

公司

有机会在全球人力资

源软件和服务行业利

用美国公司的专门

技术

    资料来源:有关网站搜索整理而得。

表 4 -18 2003 ~ 2004 部分外国公司收购印度服务企业一览表

外 国 企 业 印 度 企 业 并 购 简 况

Hughes Software Systems (US) Tenet Technologies HSS获得 TT日本市场

GE India Technology (US)Engineering Analysis Centreof Excellence

通过并购 EACE,GE 可以提供高端工程技术分析、设计与软

件开发服务

77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8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18

外 国 企 业 印 度 企 业 并 购 简 况

SPI Technologies (Philippines) Kolam Information Services收购价格为 400 万美元,从事手稿开发、书刊杂志的出版及

其他服务

WebEx Communication (US) CyberBazaar收购价格约为 400 万美元,为印度服务产业提供多媒体网络

信息交流服务

Perot System Corporation (US) Vision Healthsource

收购价格 1 000 万美元,后者为健康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

相关账单、账款回收以及商务

流程服务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US)

Ygyan Consulting 收购价格 200 万美元

IBM (US) Daksh eServices

拓展了在印度与菲律宾的运营

能力,IBM拥有 22 个商务程控交换中心,并获得了经验丰富

的印度管理团队

    资料来源:N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Table IV 6,p160

表 4 -19 2004 ~ 2005 年度印度 ITESBPO产业中的部分并购活动简表(单位:百万美元)

并  购  方 被 并 购 方 并购金额

Oak Hill / GA Partners GECIS 500 (60%股权)

IBM Daksh Eservices 150

Citigroup Eserve Informational 120

Scandent USA Cambridge Integrated Services 110

ICICI OneSource USA Accounts Solutions Group (ASG) 40

Essar Aegis Communication Group (US) 28

Igate Quintant Service 19 9

87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8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4 -19

并  购  方 被 并 购 方 并购金额

Indian Rayon Transworks 13 0

Perot Syatems Vision Healthsource 10 0

Datamatics Technologies Corpay Solutions Inc (US) 9 0

Hinduja TMT USA Source One Communication 8 5

Lawkim Upstream LLC (US) 6 0

TCS Airline Financial Service 5 8

Mascot IT&T IT&T 45

Hinduja TMT C3 (Phillippines) 3 9

ICICI OneSource USA Pipal Research 1 25 - 1 5 (51%股权)

Ismart L&L Services 87 9 (万美元)

Zensar Suntech DataSystems 72 5 (万美元)

WNS Claim BPO (US) 不详

B2K Gorporation Talisma (technical outsourcing services) 不详

Office Tiger UK Dewnshine Group 不详

    数据来源:www nasscom org

4 2 3  推动印度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分析

印度软件与外包服务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其内在基础,客观上看,语言优

势与低成本劳动力是其最主要原因。从语言优势看,由于印度曾经长期是英

国的殖民地,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拥有除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英语人

口。而英语是软件与网络最早应用的语言,在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英语成

为印度发展信息产业的资源优势,而且在资料阅读,新知识共享以及与西方

客户使用英语交流与沟通方面,也没有障碍。语言与历史联系使印度与西方

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体系以及文化习俗、商业规则等更加接近。从

成本看,劳动力成本是外包服务的主要支出,印度软件工程师的年薪不足 2万美元,仅为美国同行的 1 / 5 到 1 / 10。综合成本一般只为美国的几分之一,

跨国公司大大缩减成本支出。

97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9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4 -20 在印度Mumbai 与美国 KansasCity的呼叫中心运营成本一览表 (2002)

(单位:美元,美元 /小时)

地点 待摊销设备成本 其他成本 劳动力成本 利润 客户应付价格

Mumbai 0 35 0 21 1 50 2 06 4 12

KansasCity 0 25 0 14 10 00 2 08 12 47

    数据来源:Authors estimates

表 4 -21 美国与印度部分外包岗位的小时

工资对比 (2002 ~ 2003)(单位:美元 /小时)

部    门 美    国 印    度

电话接线员 12 57 < 1 00

健康档案记录员 13 17 1 50 - 2 00

薪水册管理员 15 17 1 50 - 2 00

律师的专职助手 17 86 6 00 - 8 00

会计 23 35 6 00 - 15 00

金融研究分析人员 33 00 - 35 00 6 00 - 15 00

软件编程人员 60 00 6 00

理赔协调员 1 500 /月 300 /月

    数据来源:Bardhan and Kroll (2003,Table3),McKinsey Quarterly and Asia / Pacific Center

其次,发达的数学教育和计算机教育为发展软件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印度人

重视数学基础教育和计算机教育,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强,印度著名大学的教育

质量堪称世界一流。通过离岸服务外包,跨国公司可以用低得多的成本获得同样

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他们工作,从而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由于地理

距离造成的时差因素也促使美国等发达国家把服务业务交给印度公司。跨国公司

的庞大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印度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

再次,有效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对于促进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功不

可没。第一,印度重视软件职业教育。印度的软件人才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

而不是高等教育来培养的,从而大大降低培养成本和使用成本,缩短了培养

周期。目前,印度每年约有 50 万新生软件人才,其中大学毕业的只有 7 万多人,剩下的几乎全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模式培养的。第二,产学研一

体化的教育模式。印度的软件业属于外向型产业,为了争取更多的软件外包

08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9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工程,扩大软件出口份额,政府鼓励软件公司办学,提高员工素质。例如,

以生产教育软件为主的印度著名软件公司———全国信息技术研究所有限公

司,在 20 个国家设立了 800 个教育中心,每年培训 15 万软件人才。印度阿普特克计算机教育公司在 30 个国家设立了 1 500 个教育中心。最后,印度高校注重培养 “复合型”的软件人才:一方面,重视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

科的交叉培养,软件工程师不仅懂得软件程序设计,而且深谙哲学、历史、

艺术等学科;另一方面,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印度软件工程师的

沟通能力普遍很强。

印度软件产业成功发展的经验,除了天然英语优势与扎实的数学教育、

有效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低成本劳动力以及时差等历史与客观因素以外,

政府在推动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大力营造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软件产业政

策、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政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税收

优惠、促进出口、改善基础设施、软件园建设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

发展软件产业,印度建立了软件园区,园内的基础设施优良。硬件方面,尤

其是通信设施,架有高速数据通信线路和卫星地面接收站;软件方面,政府

在园区设立管理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快速审批,简化出口手续,

低价出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小企业建立商务中心等。另外,在

税收方面,园区在进口关税、所得税、地方税、劳务税等税种实施减免政

策。在外资引入方面,可设立外资独资企业,并且合法利润可自由汇出。印

度储备银行在资金使用、股权处置方面也提供多种便利政策。软件园区为印

度软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 1991 年班加罗尔出现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开始,迄今已建成 20 多个软件园,园内企业近 6 000 家。

第二,注重服务质量,提倡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 1994 年起,NASSCOM开始积极推动政府出台反盗版的法律条款,并联合各界大力推行软件正版化,修改后的 《版权法》,明确规定出售出租未经版权持有人

授权的复制计算机软件属于违法行为。据印度官方称,其 《版权法》是世

界上最严格的法律之一。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努力使软件盗版率大幅度降低,

保护了软件企业的利益和创新积极性,吸引大批外国公司在印度设立离岸中

心并把更多离岸业务外包给印度企业,为发展软件和外包产业营造了有利的

商业环境。在商务诚信方面,印度企业注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注意替客

户保守商业秘密,严格履行合同,赢得了客户信赖。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

18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9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印度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制造软件,除了 ISO9000,印度电子部率先从美国引进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在软件企业中大力推广。截止到2005 年底,全球共有 52 家企业获得 SEICMM5 级认证,印度企业占了 43 家,此外印度还是世界上获得软件企业 ISO9000 认证最多的国家。

第三,鼓励海外印籍企业家与技术人员回流。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人才中

38%是印裔,软件工程师中 1 / 3 是印裔,美国硅谷 2 100 多家新生高科技企业中有 820 家是由印度工程师创办的,还有数以千计的印度人进入美国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这些海外印度人掌握了先进软件开发经验、熟悉西方商业规

则、了解西方客户需求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为印度企业的发展

出谋划策、提供商业信息,直接回国投资等等,对于促进印度国内软件产业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了国内有效的人才教育体系,印度政府在海外归

国人员回国创业方面给予多种优惠待遇,比如减免个人所得税、给予较高待

遇、简化办理手续、优化生活环境、创造发展机会等。在班加罗尔,大约

35 000 名非常住人口的印度人最近从美国返回,带来了所掌握的培训技术与西方工作经验,为印度效力。

第四,注意发挥行业组织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这些组织在政府与

企业之间起到沟通作用,根据企业要求为政府提建议,为企业提供信息,组

织企业到国外参展,推动企业加强合作,避免恶性竞争,营造良好的商业环

境和市场秩序。

此外,除了内部原因,历史机遇也很重要。世纪之交,美国、西欧等西

方发达国家面临经济紧缩成本上涨的压力,加上熟练工人与技术人才短缺,

产生到海外寻求资源,降低成本的内在需求。为有效把人力财力集中到核心

业务上,跨国公司纷纷把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通过外包方式交给专业公司

去完成。千年虫问题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快了这一产业转移进程,印度

适时地抓住了这一战略转移的新机遇,以 Wipro、Tcs、Infosys 等为首的一批软件与外包企业发展起来,带动了印度整个软件与有关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4 2 4  印度软件产业与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问题

4 2 4 1  国内需求市场狭小形成制约因素

印度的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造成印度本土市场本身狭小,难以支撑强

大的软件产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即使全球著名的塔塔软件咨询公

28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9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司,也不得不和印度的许多软件公司一样,从国际市场来取得其大部分收

入,这方面的比重有的高达 90%,使企业对外部市场形成严重依赖,面临多种风险。从行业角度来说,对国际市场过高的依赖性也必将为行业的稳定

发展带来某种不确定性。最简单的例子是,美国公司大量将软件外包给印度

企业,已经引起美国国内的反感情绪,已经有人提议限制印度公司的 “发

展”。

4 2 4 2  企业缺乏独立的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能力

印度软件虽然高速发展,但由于着重于 “外包”,主要以出口为主,为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服务,没有自己的软件品牌,缺乏自主知识

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和创新能力。以外包与出口模式为主,企业可以在短期

内迅速发展,并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收入,但是总体来看,印度软件主要属

于应用型,技术水平落后于爱尔兰、以色列的基础件外包商。品牌方面,由

于被迫长期依附于欧美跨国公司的需求市场,IBM、Microsoft、SAP、Oracle在高端树起的壁垒很难逾越,与跨国强势品牌合作,难以最终摆脱为跨国公

司打工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虽然软件产业产值位列全球第二,

但只占全球软件总产值的 1 6%,与位列第一的美国 (占 42%)相差悬殊,还算不上真正的软件强国。当然造成这种局面是与印度狭小的国内市场分不

开的。

4 2 4 3  高级外包人才短缺与成本上升问题

根据 Rerters News Service,印度国内 IT技术人员的需要量由 1999 ~ 2000

年度的 9 4 万人增长到 2003 ~ 2004 年度的 22 8 万人,而同一时期人才的供给量将仅仅从 9 6 万人增长到 13 8 万人。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印度软件工程师年工资增长率超过 20%,跳槽率在 20% ~ 35%之间,根据 NASSCOM,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到 2010 年将面临 50 万专业人员短缺。发展速度与产业质量的提升,使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人才供需失衡尤为严重,人才短缺引起

的工资成本上涨压力与员工流动率过高,成为制约软件产业与外包服务发展

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发包方

缺乏安全感;作为世界级的软件外包大国,其实只是在欧美市场占据较大份

额,一方面在美国市场受到加拿大、爱尔兰、中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挑战,

381第 4 章  国际服务外包东道国区位优势分析与实证研究: 以印度为例  /  

Page 19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在西欧面临东欧各国的竞争,一方面却很难在亚洲的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

和中国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这些问题也成为困扰印度软件外包进一步发

展的瓶颈。

总之,虽然存在多种问题,印度经验表明,后进国家通过分析自身的先

天优势和外部环境,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营造有利的商务、法律环境,建

立有效的人才培育体系和人才使用政策,加之企业的自身努力,完全有可能

把某一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带

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48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9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Page 19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9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5 1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意义

5 1 1 1  有助于解决高素质人口就业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大学扩招,对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起到重大作用,但是现有的就业渠道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大学毕业

生,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服务外包所提供的岗位要求雇员的受教育教育

水平相对较高,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将增加高素质人才就业,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高素质人口的就业问题。此外,这部分就业人口年龄结构较轻,

收入较高,具有现代的消费投资观念和理财意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与投资

倾向较高,带动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更为明显,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并提供

新的就业机会,形成良性循环。以印度为例,软件产业已成为吸收就业的重

要支柱产业之一,据预测到 2008 年,软件外包将为印度人提供 220 万个就业机会,吸引 50 亿美元的投资。

5 1 1 2  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专业人才

服务外包新模式的出现是全球化的产物,真正合作前要进行定期培训,

外包过程中,需要不断交流,鼓励共享知识,通过发展外包服务,国内企业

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我国在 IT、金融、

咨询、医疗等相关领域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专业人才,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

展,促进产业水平的总体提升。Gartner 的研究报告表明,印度是国际大公司发送外包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印度不但从外包业务中获得可观收入,还培

养了大量高技能白领人才。据统计,2004 年,印度仅在 BPO 的收入就达 12

亿美元,占海外 BPO 市场的 67%。在软件方面,2004 年,印度从外包中获益 79 亿美元,软件外包总收入达到 128 亿美元,从业人员 77 万;2005 年软件外包收入增长 35%左右,达 173 亿美元,从业人口 100 万;到 2008 年,

软件外包将为印度人提供 220 万个就业机会。

781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19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与印度相比,中国企业外包专业人才缺乏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可喜的

是,这一点正在慢慢改变。国内迅速出现一批排头兵企业,成为延揽、培养

外包专业人才的摇篮。以金蝶为例,在成为国际软件巨头 E5 Systems公司的中国软件外包商后,金蝶在日本软件公司的协助下,将在三年内在深圳建成

一个 3 000 人规模的 “软件工厂”,主要负责北美市场的软件外包业务。东

软的 5 000 名员工中也有很多人在从事来自日本的软件外包业务;用友工程以离岸开发、现场服务的业务模式宣布进入欧美和日本市场,并提出了明确

的目标:2006 年成为亚洲管理软件的行业龙头,2010 年跻身世界软件五十强。2004 年,创智国际与日本创世公司就软件出口与人才输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创智 NIIT 软件教育联盟将与日本创世公司建立紧密的人才合作,双方在对日人才输出、技术咨询与专家顾问选派等方面开

展合作,重点将通过日本创世公司面向日本 480 多家上市企业选派联盟内院校培养的 NIIT学生。创智 NIIT 软件教育联盟所属的 10 所院校培养的 NIIT学生将有机会赴日研修和工作。根据计划,创智 NIIT软件教育联盟在 2005年组织各院校专家赴日考察,实地了解日本软件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素质要

求,以便面向国际市场培养国际化人才。福瑞博德公司可谓国内整个 IT 外包业旗舰企业,2005 年,该公司包括软件外包在内的 IT 服务外包业务量已达 1500 多万美元,为众多财富前 1 000 强的金融服务、技术以及零售业公司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世界级的项目管理服务,与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公司

如杜邦、花旗集团等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该公司所承接的外包业务主要

在深圳完成。2005 年 9 月获得新的投资商 FTV以及现有投资商 ICG 及 TAL提供的 2 000 万美元注资,以争取更多的客户和技术含量更高、更重要的核心业务,做大外包业务;大规模扩展其深圳技术中心,并在 2006 年第一季度将研发人员增加 50%,达到 600 多名。当然这些企业在世界级外包企业中还仅能勉强算作中小企业,但它们已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发展离岸外

包业务中不但为企业本身赢得成长的契机,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国际性外包

服务专业技术和管理类人才。

此外,在外包人才培训方面,政府层面也在积极担当桥梁和引导作用。

政府积极推动中国企业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的企业交流与国际合作。其

中,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依托知名大学,联合建设了 35 家软件学院,鼓励海内外的高技术人才在华创业。为创建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科技部已建立了

30 多个软件园,利用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和政策优势集成地方资源,创建了

88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19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一个有利于软件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人才集聚

的 “特殊环境”。目前,入园企业已经达到了12 000 多家,总人数达到了40万人。地方城市也对此愈加重视。以深圳为例,通过加强深港软件业合作、

业务转移的承接、加强软件出口基地建设等多方面举措,大力促进深圳软件

外包服务业快速发展,深圳已成为国内主要的软件出口和外包基地,在人才

培训方面,与全球软件外包大国印度有关方面进行培训合作,预计在未来 3年内,将在印度培训 1 000 名软件外包高级专才。

5 1 1 3  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在世界制造业中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的产品

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产品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产品为主,总体上

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更缺少原创技术,缺少世界名牌。中国企业

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就需要走国际化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

争,参与国际化分工和国际化资源配置,而项目外包商务正是中国企业走向

国际市场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谢伯阳,2003)发展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一是经济效应,即接包企业可以从承接国际外包项目中直

接获利,发包企业将自身不擅长的项目外包给专业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国际

外包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二是学习效应,即可以在与国际企业合作

过程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操作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项目外包,国内

企业可以避免走国外企业走过的弯路,寻找一些捷径,这样可加快融入国际

市场,缩短差距,促进国内优势产业的发展。三是创造效应,即有可能诞生

一批以服务外包业务起家的国际性专业外包公司。这在世界上已有不少先

例。如 Capila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成立投机投资银行 (AlternativeInvestment Bank)时,员工只有 25 名 市值只值 300 万英镑。如今,它已脱壳成为拥有 27 亿英镑市值的企业巨人,同时退居幕后,协助其他企业掌控行政管理业务。SERCO 的业务也以相同幅度成长。SERCO 这个自 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提供欧洲太空总署 (European Space Agency)、英国国防部 (UK Ministry of Defence)招聘员工业务起家的公司,目前已发展成市值 10 亿英镑的全球产业。根据伦敦证交所公布的资料显示,外包企业如SERCO和 Capita皆已上市的市场总值高达 28 亿英镑,比重占股票指数总和的 1 8%。中国制造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有上百年,但服务外包模式的出现最多只有 20 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奋起直追跻身国际服务外包领域并在高

981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0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端市场站有一席之地,比制造业有更多机会。

比如,在近年来全球软件产业快速进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软

件外包行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迅速扩

大。在过去的 5 年,中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 50%。赛迪顾问 2005 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01 到 2004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 1%,市场规模由2001 年的1 80 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 6 33 亿美元,占全球外包市场的 1 9%,外包收入超过 1 000 万美元的软件企业达到 8 家。以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集团为例,它们凭借3 300 万美元的软件外包业务收入,雄居国内软件厂商之首。早在 2002 年,东软就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 CMM5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的软件企业。在 2004 年 12 月,他们又获得了全球最高级别的质量评估———CMMI5 级评估,近年来,东软将软件外包列为公司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战略重点,这一

战略在 2004 年取得显著效果。2004 年,东软外包业务最大的突破表现在开发离岸化、服务本地化和业务规模化三个方面。在开发离岸化方面,目前已

经有近 10 家跨国公司将其研发中心设在东软软件园大连园区,实现其外包业务开发的离岸化;同时,东软日本公司加大在日本本土资源的投入,为日

本客户提供及时的支持与服务,实现服务的本地化;此外,东软软件外包的

业务越来越深入到客户的核心业务中去,业务规模有近 30% ~ 40%的提升。2004 年,东软与日本 20 多家 IT企业开展合作,业务涉及汽车电子、数字电视、DVD、PDA、手机、金融、ERP实施等领域,围绕软件外包服务的技术人员达 1 800 人。与其同时,东软在软件外包优势的基础上,向发展潜力巨大的 BPO (业务流程外包)领域积极开拓,并取得初步成效。据悉,东软集团计划用 5 ~ 10 年时间,将软件外包业务由现在占集团整体业务的 10%提高到 30%,成为东软未来的重要的、战略性的产业之一。为了完成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东软从 2000 年就开始实施 “软件工厂”计划,通过加强公

司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员工职位能力评估工作,大幅度提升公司内部经营与

管理质量。2005 年东软的软件外包规模将突破 5 000 万美元。软件外包的发展也带动了国内软件市场和一批软件企业的迅速成长。2004 年我国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 2 400 亿元,软件出口额达到 280 亿美元,分别较 2000 年增长了 3 3 倍和 6 倍,销售收入超过 1 亿美元的软件企业达到了 22 家。2005 年,软件外包和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根据赛迪顾问 2005 年发布的报告,2005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 9 2 亿美元,比

09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0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2004 年增长了 45 3%。赛迪顾问同时预测,到 2010 年这个市场将达到70 28亿美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50 2%。以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老大东软集团为例,2005 年东软集团国际外包收入达 6 270 万美元,比2004 年增长了 90%。

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国内

软件企业兴起一股外包浪潮。2005 年 12 月,大连海辉软件、北京天海宏业与科森三家公司正式合并,共同组建海辉集团。合并之前,大连海辉软件与

北京天海宏业均为 “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第一批试点企业,客户包括

了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科森也是国内最大的基于 Oracle 技术的 ERP 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提供商。借此,海辉集团将进入国内外包行业前三名,并成

为国内最大的 IT服务公司之一。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将在北京、大连、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及波士顿、亚特兰大、日本东京、大阪等地拥有子公司

或办事处。合并后,海辉集团将谋求在海外上市。目前集团已拥有 1 800 多名员工,但集团董事长李远明表示,新公司会进一步增加员工数量。

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 (HGS),由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00570)投资,于 2002 年成立,主要从事针对欧美及日本市场的离岸外包业务以及国内 IT公司的软件外包项目。HGS拥有 140 多位研发、测试及 QA人员,在 Java / J2EE、C / C + +、 net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有来自加拿大、印度、以色列等国的工程师和经理,这在中国本土 IT 业是很少见的。目前已与 NOKIA、NEC、AIG等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因其卓越的服务,2005 年 1 月,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 (以下简

称 HGS)被 Managing Offshore和离岸外包咨询专家 neoIT评为年度全球离岸外包供应商 100 强。同时,HGS还被评为 “中国离岸外包供应商 10 强”。

5 1 1 4  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从世界范围看,利润源正在从制造环节向服务领域转移,比如汽车制造

业中的利润 80%来自包括研发设计、广告、汽车信贷、经销、租赁、按揭、保险、保养、维修、培训、报废等服务过程,而制造环节只剩 20%的利润。(厉无畏,2005)国际项目外包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IDC 预测,2008年这一全球市场规模将高达 6 825 亿美元①;从企业看,根据罗兰·贝格公

191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① 王玮冰 IT经理世界 2005 08 05,P61

Page 20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司对世界跨国公司的访谈结果,目前准备选择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比例已上

升到45%①,美国2 600 万家企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选择了项目外包方式,

思科公司每年交给中国的外包生产就有 30 亿美元。国际服务外包的兴起对于拥有大量一定技能水平的低成本劳动力储备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无疑提供

了又一次发展机会。我国加入 WTO,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项目外包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到现在为止,中国沿海地区的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

“三来一补”的简单加工的初级层面,虽然 “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但

如更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外包等,还没有成为中国企业的主流。

与加工贸易相比,服务外包的技术含量更高,市场利润空间更大。来自

IBM公司对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来料加工的增值部分大约都是总规模的 2% ~3%,最高不超过 5%,而服务外包的国内增值几乎是 100%。而从收益上,同样金额的出口,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 20

倍以上②。中国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加入国际项目外包的大市场应该

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

业,才有机会分享产业价值链上游的高利润,提升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分工

链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目前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相当部分是以跨国

公司在当地投资设立子公司的模式出现,而在全球化专业分工的趋势下,专

业服务外包企业则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目前的 IBM 和埃森哲等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提供专业成熟的服务正在享用服务外包价值链的上端。印度经

过 10 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软件产业国之后,也正在整装向价值链的上游进发。由于起步较晚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外包企业

规模小,缺乏操作经验和专业人才,目前只能限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价

值链的末端,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进行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获取微薄利

润,培养一批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国际性的专业服务公司才能改变为跨

国公司打零工的局面。

此外,服务外包在我国的大规模开展,可以增进我国在各个产业与世界

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吸收相关领域的外商投资,继制造业竞争力优势后培养

服务业竞争力优势,全方位推动我国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服务外包还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水平现代

29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王玮冰 IT经理世界 2005 08 05,P61同上

Page 20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服

务产业占 GDP 比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服务贸易出口份额、服务产业吸引外商投资比重等都无法与制造业相比,也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等收入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而现代服务业的知

识密集型特征已经使其成为代表一个国家科技实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对

制造业和农业的渗透作用也越来越强,直接关系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

服务业发展滞后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低、服务市场开放程度

低、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以及政策层面长期对服务产业不够重视等多种因

素有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5 1 1 5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产业延伸,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全球范围看,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2000 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为 63%,新兴服务业的知识高度密集特征以及其高渗透性与高辐射性使其更深入更紧密地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再是生产率远远

落后于制造业的辅助部门与累赘产业,而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甚至出

现产业发展服务化的新趋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直接间接贡献越来越大。这

不但表现在各种服务行业规模扩大、效率提高,涌现出很多新兴服务行业,

还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产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等变得日益重要,生产活动中的服务环节,比如研发

设计、物流管理、市场推广、信息咨询、产品营销、客户服务等比重不断增

加,产业价值链向两端延伸,高附加值环节向服务领域转移。因此产业服务

化趋势日益成为不可扭转的潮流。这导致一部分企业为提高效率、加强身核

心竞争力而产生将自身不擅长的服务环节外包的需求;而另一部分有条件企

业则将原本为自我服务的部门扩展为专业外包公司,从而催生了大量第三方

服务企业,产生了外包服务供给方。由于以上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外包市

场迅速形成。由于外包的需求与供给方主体为大型跨国公司,外包模式自诞

生之初,就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最大最早发展起来的服务外包市场出现

美国与印度之间。无疑,外包服务市场的出现加深了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分工

的程度,提高了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服务产业必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国

在积极参与制造业分工的全球化中,成长为世界制造大国,积极参与服务产

业全球分工,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市场,必将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

产业结构向服务链条延伸,发展高水平现代服务业作出巨大贡献。“一个国

391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0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家的经济繁荣不只取决于一时一地的成功或者失败,而是更大程度上取决于

这个国家的产业随着时间自动升级的能力”。(Poter 1990:277 - 8)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产业延伸,形成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正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5 1 1 6  有助于优化贸易结构、扩大外汇收入、推动外贸增长与政府税收

据统计,2004 年,印度仅在 BPO 的收入就达 12 亿美元,占海外 BPO

市场的 67%。在软件方面,2004 年,印度从外包中获益 79 亿美元,软件外包总收入达到 128 亿美元;2005 年软件外包收入增长 35%左右,达 173 亿美元。来自服务外包的收入成为印度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对于增加政

府税收、扩大外汇收入、优化国际收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随着国际

贸易总额的迅速攀升,已跻身为贸易超级大国的行列,对于拉动国内甚至世

界范围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长期呈

顺差,引起众多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而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对中

国来说,开展服务外包对于改善贸易收支、调整贸易结构、缓和贸易摩擦、

提高贸易综合竞争力方面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外资方面,中国取得辉

煌了成就,但绝大多数流入制造业领域,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引发对

于挤出效应、经济安全等负面影响的担忧。开展服务外包,引导外资流入服

务产业,可以减弱外资在制造业的影响,为发展相对落后的服务业作出新

贡献。

5 1 1 7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带动了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但也扩大了东西部地区

的贫富差距。由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以及政策原因导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

资多集中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已经没有机会与东部沿海直接竞争,而且

水资源严重短缺、山区交通不便、环境破坏严重等也不允许西部地区依靠采

取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提高经济水平的老路。新一轮服务产业国际转移趋势

提供了新机遇。相比制造业而言,服务外包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并不太高,其

更关注的是当地的人才层次、价格、软件服务和城市通讯、环境等软硬件设

施水平。中西部、东北部地区的生活、营业成本和人才价格相比东部更低,

同时,由于上述地区汇集众多高校,人才素质也比较高,东北地区在面向日

韩开展服务方面还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吸引外资

投入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推动我国 “西部大开发”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49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0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地”战略的实施。

以大连为例,依靠日语人才集中、地理位置优越、与日本等东亚国家的

历史联系以及优惠的软件扶持政策,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重要的国内和东北

亚地区的服务外包基地,提高了当地收入水平,并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问

题,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向整个东北地区辐射,就是很好的例子。自

1999年至 2005 年,大连市软件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67 2%,2004 年销售总值约为 70 亿人民币,其中外包项目约占 1 / 3,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则为 83 2%,其中 95%出口到日本。仅东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员工就有5 000 多人。在大连软件产业发展中,外资企业起到重要作用,外资企业产值占到总产值的 40%。截止到 2005 年 4 月,已有包括 NOKIA、TOSHIBA、DELL、 IBM、 OMRON、 SONY、 ACCENTURE、 ERICSSON、 PANASONIC、HITACHI、NEC、SAP等跨国巨头在内的 22 家国际著名 IT企业已入驻大连。大型跨国公司在大连建立服务外包的基础设施已渐成气候,近期新进入者几

乎都在大连,这一趋势正方兴未艾。

5 1 1 8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无污染、无大量资源消耗、对环境破坏小、从业

人员收入高,刚好符合中国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国情,与实施可

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

5 2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体来看,中国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刚刚起步,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多

数业务处于外包价值链的低端,业务内容以向周边国家提供服务为主,但发

展速度较快。主要特点表现在外包服务市场发育不足、外包服务企业竞争力

差、发展速度较快等几个方面。

以软件外包为例,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字,2004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为 6 33 亿美元,外包收入超过 1 000 万美元的企业共有 8 家,仅

591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0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仅是印度的 5 5%,全球的 1 9%。2001 ~ 2004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 52 1%,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与辽宁等地区。日本市场仍然是主要的发包市场,在 6 33 亿美元的外包收入中,来自日本市场的为 4 02 亿美元,占 63 5%,美国、中国香港和欧洲分别占13 7%、10 3%、3 3%。

5 2 1  规模小, 但发展速度比较快

以 IT 服务外包市场为例。就中国软件与 IT 服务市场来说,从 2000 ~2004 年一直呈增长态势,软件市场规模从 2000 年的 230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476 1 亿元,增长了 2 07 倍,IT服务市场从 2000 年的 261 8 亿元增加到2004 年的 703 2 亿元,增长了 2 69 倍,快于软件市场增长速度。

就中国 IT 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情况,赛迪顾问公司的数据显示:从2000 ~ 2004 年,IT外包市场规模占 IT服务市场比重逐年上升,从 2000 年的5 2%上升到 2004 年的 7 3%,但外包水平仍然偏低,不足 10%。单看外包市场,从 1999 ~ 2004 年绝对量增长迅速。中国 IT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从 1999年起步阶段的 10 亿元扩大到 2004 年的 51 4 亿元,增长了 5 倍多,年均增长高达 40%,远远高于 IT服务市场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中国的外包业务将继续增长,软件外包占主导地位,但基于后台信息服务业的外包服务所占

比重将逐渐上升。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报告,2005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 9 2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了 45 3%。赛迪顾问同时预测,到 2010 年这个市场将达到 70 28 亿美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50 2%。

表 5 -1 全球软件产业地区分布 (2003)

国  别 美国 西欧 日本 韩国 中国 印度 其他

占全球比例% 39 7 30 1 10 5 2 7 2 6 2 1 12 4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业年鉴》

表 5 -2 2000 ~ 2004 年中国软件与 IT服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年  度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软件市场规模 (亿元) 230 285 345 399 6 476 1

69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0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5 -2

年  度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增长率% 30 7 23 9 21 1 15 8 19 1

IT服务市场规模 (亿元) 261 8 323 1 429 3 544 0 703 2

增长率% — 24 4 32 9 26 7 29 3

    注:2004表示预计值。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表 5 -3 1999 ~ 2004 年中国 IT外包服务市场发展一览表

年  度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IT外包市场规模 (亿元) 10 13 5 19 5 27 5 32 5 51 4

IT外包增幅% 25 38 40 42 19 58

占 IT服务市场% — 5 2 6 0 6 4 6 0 7 3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图 5 -1  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5 2 2  国内外包市场发展不充分

国内外包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对外发包服务业务较

791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0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少。原因如下:

第一,行政干预造成市场分割和垄断行为。由于历史沿袭下来的行政干

预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多重原因造成的国内市场竞争不足,尤其是非自然垄断

和区域市场壁垒使得价格机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行政干预的庇护伞

下,大多企业专注于鲸吞和蚕食本地的市场利益,同时无力也无心去拓展全

国市场,于是普遍存在企业对成本和效益的敏感性较差,而这一点与外包理

念的内涵是相悖的。有国家支持的大型企业有着比较理想的外包服务消费潜

力,但缺乏通过外包进行成本缩减提高效率的动力。

第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

业普遍信息化意识薄弱,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成本

高居不下,整个社会尚未实现全面的工业现代化,供求间的价值转移基本仍

是延续传统的途径和手段,尽管有宣传鼠标加水泥的结合模式,但由于传统

企业的过分保守与小心谨慎,造成了外包服务的有效需求的严重疲软与不

足。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但缺乏消费能力。而在国外,中小企业

是外包服务的主要发展对象。

另外,国内外包服务市场发育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在中国的跨国公

司从事的外包业务很多是以服务自身为主。中国外包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是

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离岸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现阶段中国外

包市场并不是现实存在的市场,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主要还是服务自身,比

如在进驻大连软件园的跨国公司中,通用电气金融国际服务亚洲集团的主要

业务是为通用电气在日本、韩国的客户提供后台的业务支持和服务;埃森哲

大连信息技术中心是作为埃森哲的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之一,为该公司在全球

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业务提供技术服务;松下电器大连软件研发中心目前的主

要任务是承接日本总部的嵌入式软件研发项目的外包。

5 2 3  国内外包服务企业竞争力不足

以发展较快的软件外包企业为例,目前,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现状不容

乐观,不仅总体规模上与全球市场居首位的印度差距很大,而且管理过于粗

放,开发流程有待细分,技术人员也同样未形成规模。据统计,2004 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328 亿美元,其中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仅为6 33 亿美元,只占全球市场的 1 9%。

891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0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表 5 -4 2004 ~ 2005 财年中国软件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对比(单位:亿美元 /亿元 )

所处领域 国外企业 财年收入 (亿美元) 国内企业 (亿元) 财年收入

操作系统微软 368 35

红帽 1 25中科红旗 0 32

管理软件 SAP 88 70 用友软件 6 02

专业服务 EDS 214 76 东软股份 20 17

软件外包 TCS 15 60 中讯软件 1 15 (亿港元)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摘自各公司 2004 ~ 2005 财年年报。本文转引自:翼勇庆 中国软件

业三大问题 IT经理世界 2005 (6) P59

再以医药外包为例,近两年,外包生产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市场重要的购

销模式之一。来自 Frost&Sullivan 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精细化工的领先企业目前在原料药方面的外包业务约达 25%,在原料药市场,欧洲企业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在医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需求下,外包生产简化和

控制成本、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优势日显,为降低原料药的采购成本,美国

制药业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大宗原料药外包给亚洲国家,主要是印度和中

国,从而带动了原料药外包生产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升温。形成

欧洲从事高端原料药生产,中、印进行低端原料药生产的新的原料药供应

链。但是,中国原料药企业对外接单 API外包生产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相比较掌握着高端技术的欧洲企业和先于我们起跑的印度,

中国刚刚起步的对外接单业务还是个 “后学者”,主要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前

期生产,除了技术水平,在诸如文化差异、商业价值异同、硬件改造、资质

认定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与印度比较,我国制药业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不

大,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理念问题。比如,国内企业生产环境监测每周或

每月才做一次,而国外要求必须 24 小时监测。再以资质认定为例,大多数国内企业往往只注重硬件,对于软件条件则极少关注,对 GMP 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理念上的差异应该说是制约国产药品走向国际的一个关键性

因素。

因此,外包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全方位努力:在技术上,外包医药

供应商要不断提高生产设施、规模、高级管理层的教育水平、文化背景及

实际经验;在商业模式上,FTE (研究人员的全时约当数)比率、间接费

991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1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用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主要股东的相互关系是否规范等;在企业

责任方面,工厂要切实提高安全和环保水平,工厂的权利义务明确,以及

对当地社区的贡献意识等;在地理位置上,交通的便利性也相当重要。

5 3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

5 3 1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

5 3 1 1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具有数目庞大转型之后颇具实力的传统国有企业和飞速成长的民营

企业,这些都是服务外包的潜在客户。此外,中国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

国家之一。全球最大的 500 家跨国公司中,有近 450 家已在华投资,部分公司在华设立了地区总部。目前,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超过了 700 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数目庞大实力雄厚的

跨国公司既是巨大的潜在服务外包买方市场,也是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主

体。离市场更近,这是中国特有的优势之一。

5 3 1 2  中国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我国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快速发

展,部分设施服务水平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电信通讯、能

源,交通方面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良而且成本低廉,为服务外包的开展提供了

良好的硬件基础。从软环境看,中国兴起了许多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环境良

好、配套设施齐全的软件园区,成为各种外商在华投资的首选。以大连为代

表的一批东北地区城市发挥日语优势、面向日本市场的外包业务一枝独秀,

得到了快速发展。

00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1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5 3 1 3  中级水平的人力资源充足并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人力资本状况是服务外包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这方面看,中国具

有优良的条件。从数量看,中级人才储备充裕。自 1999 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2000 年招生 222 万,2001 年 268 万,2002 年 320 万,2003 年 340 万。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人数,2003 年达到了 212 万,2004 年 280 万,2005 年 338 万,到 2008 年将超过 350 万。目前美国在校生人数是 1 420 万,我国 2002 年的时候在校人数达到 1 400 万,2003 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国家。最新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已达 3 850 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 109 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成为中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尽管目前中国人均 GDP 只有大约 1 000 多美元,但据测算,科技综合创新指标已经相当于人均 GDP5 000 至 6 000 美元国家的水平,并且在生物、纳米、航天等一些重要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加上社会存量

的中高级人才,为我国开展服务外包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此外,改革开

放以来兴起的留学潮,使大量年轻人具备了海外求学和生活的经历,每年留

学生的归国人数逐年增长,这也为开展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提供了有利

条件。

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我国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要低得多。据部分外资

企业介绍,由于印度等在服务外包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需要为那

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支付高薪,其在某些领域与中国相比已丧失了成本优

势。毕博管理咨询公司 (前身为毕马威咨询公司)大中国区总裁布赖恩·

黄称,该公司为上海的工程师支付月薪为 500 美元,而在印度,要支付 700美元,在美国则高达 4 000 美元。香港太平洋商业网络有限公司 CEO 介绍,该公司在广州建立的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起薪为每月 150 美元,而香港的月薪平均为 1 300 美元。

5 3 1 4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水平持续增长,有现代

化的基础设施,在吸引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中,取得了卓著成就,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引资政策和友好的引资环境。另外,成功应对

1997 年的金融危机与 2003 年的 SARS 疫情,也为中国赢得了良好声誉,这

102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1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对于下一步吸引服务业跨国投资和发展服务外包都是有利的因素。从安全因

素考虑,相比美国、印度等国面临的恐怖主义袭击而言,我国是跨国公司规

避风险的一个较好选择;尽管印度在很多方面存在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仅从

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跨国公司也有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的内在需求,中国

成为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目标国之一。

5 3 2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制约因素

在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大潮中,中国面临着双重的机遇与挑战:一方

面,中国即将成为国外服务企业离岸外包的目标地区,国内的法律环境和市

场环境必须进一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在语言文化上,既要珍惜传统,亦要

适应全球化的趋势,这本身就是一种全方位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全球企业

致力于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今天,中国的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

如何把握国际上的趋势,并从这种趋势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自己的机

遇,是需要思考的课题。具体来看,制约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因素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5 3 2 1  中国缺乏大量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才以及有国际视野、经验丰富的高级项目经理人才

外包对于语言的要求很高。语言习惯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逻

辑推理能力等。短期内,我们可以培养大批会讲英语的人,但是很难培养具

有英文思维习惯的人才。由于在外包服务合作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国籍的

人员一起工作,培训、交流、技术资料、工作语言等都是英文,工作人员必

须通过英文进行沟通和协调,全球 85%以上外包项目都是以英语作为沟通桥梁,英语语言能力成为跨国公司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时仅次于成本的第二大

因素,缺乏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是中国企业进军欧美外包市场的重要障碍。

此外,外包对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包服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技

术技能还需要谈判技能、沟通技能、商业技能以及财务技能等。外包在我国

才刚刚起步,外包管理人员还十分缺乏。

5 3 2 2  中国的教育、会计、法律、金融等体系和英美的不同,成为困扰外包服务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会计、法律、金融等体系与国际惯例并不完全接轨,有些领域,

20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1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中国的确还与世界存在不小差距。法律方面,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比较

欠缺。这些现实情况对于形成有利于发展外包服务的商业环境是不利因素。

此外,就人力资本来说,中国高校培养了大量一般性人才,由于国内的知识

体系、商业惯例等与国际并不完全接轨,现行的教育体制无法培养出企业需

要的大学生,根据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报告①,通过与 83 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面谈,发现这些公司对来自新兴国家、具备适当学历证明的应聘者,录

用率仅有 13%,主要原因在于除了语言技能糟糕,还由于发展中国家教育质量较低以及文化差异。这些本地人才在从事外包业务时,还需要进行专业

知识的再学习。这势必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

5 3 2 3  中国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外包服务企业

总体来看,中国服务企业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差,在服务外包方面

经验欠缺,国际竞争力差。比如软件外包,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现状不容乐

观,不仅总体规模上与全球市场居首位的印度差距很大,而且管理过于粗

放,开发流程有待细分,技术人员也同样未形成规模。据统计,2004 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328 亿美元,其中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仅为6 33亿美元,只占全球市场的 1 9%。在服务质量与资格认证方面,差距更大,印度的大多数软件公司通过了 ISO9000 国际质量认证与 CMM 质量体系认证,全球每四家拿到 SEICMM5 级认证的企业有 3 家是印度企业,有 254家软件与业务流程外包公司拿到了 ISO9000 国际质量认证,是世界上获得软件企业认证最多的国家,而中国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拿到质量认证的企业寥

寥无几,这对于接包国际订单很不利。

5 3 2 4  缺乏系统有效的服务外包产业政策

印度的外包服务取得骄人成绩与其政府推行的支持服务外包的产业政策

是分不开的;中国在加工贸易领域成功地引进了大量外资,并为中国外贸发

展、产业提升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与出口退税、出口加工贸易

区以及其他各种税收优惠措施等政策性支持分不开的。在服务业引资与鼓励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面,虽然上海、深圳、大连、杭州等地非常踊跃,根据

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为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

302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① 王玮冰 IT经理世界 2005 - 08 - 05:P66

Page 21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济,建立软件园,园内企业享有各种优惠政策等,有些措施已初见成效。但

是从全国范围看,国家还没有包括财政税收法律法规等在内的系统的产业支

持政策。

5 4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前景展望

5 4 1  就软件出口与外包市场来看, 日本仍将是我国软件外包主要市场, 对美国外包业务将有快速增长

美国和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外包出口市场,其次是中国香港与欧洲。

2004 年,中国从日本获得的服务外包份额为 63 5%,美国为 13 5%,香港10 3%,欧洲 3 3%。

图 5 -2  2004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发包市场结构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中国的软件出口是从为日本市场做外包发起的,本世纪初,我国的软件

外包业务甚至 90%以上针对日本,在日本的软件服务市场占有 50%以上份额,近一两年发包市场多元化趋势出现,日本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但到

2004 年仍占 63 5%比例。这与中日之间的地缘优势、相近的文化与共同的方块文字和日本市场的严格分级外包模式有关。在日本的社会中,由于单一

民族文化的影响,其企业的关系是金字塔型的,软件企业也是如此。一般分

40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1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为总承包商、二级承包企业、三级或四级承包商。在日本的软件外包市场

上,要求总承包商对用户的业务细节非常了解,日本文化的暧昧性对海外厂

商是很高的门槛,故几乎不可能进入日本的总承包商序列。这导致了日本的

软件与服务外包市场的封闭性。能够作为总承包商承接大型客户系统开发的

企业只有 30 多家,能够承接大中型客户系统开发的企业约有 300 多家。多数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企业,目前在日本软件市场的位置是三级承包或四级

承包。但与此同时,日本的分级开发体系使上游承包企业必须向下游承包企

业提供详细的作业指示文件,这为详细设计和代码转换的离岸外包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就是在这块市场,中国企业占有相当份额。日本离岸软件外包兴

起的时间比美国晚,仍停留在软件详细设计与代码转换阶段,基于 IT 的服务及业务流程离岸外包尚未真正开始。由于日本外包技术门槛低,大多以小

而散的形式发包,再加上地域与文化优势,所以在未来的十年内,日本软件

服务市场,仍将是我国离岸外包市场的快速增长空间。同时,由于类似原

因,与印度等国相比,中国企业在承接对韩外包服务方面也将颇具竞争力。

而美国市场与此相反,发育相对比较成熟,技术要求比较高,加上语言

因素,对中国企业来说,进入壁垒比较高。从外包合作企业关系看,美国的

软件与 IT外包市场是开放的,对承接外包的供应商,有着平等竞争的商业机制。供应商在如下方面的能力将作为考核外包能力的要点:员工英语程

度、以往承接美国项目的经验、团队规模、在美国现地支援能力、文化差

异、流程控制与质量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地缘政治与战争风险、知识产权

保护、健全的法律体系、政府支持、成本优势、教育与人力资源供给能力、

商业品牌等。与印度相比,我国的软件企业尚未积累起足够的竞争优势,这

也正是我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还不能与印度企业直接抗衡的原因。但是,随

着中国企业外包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语言制约反倒可以推动中国企业向

业务流程等非直接靠语言工作的高端业务流程外包方向发展,这块正是欧美

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部分,而且印度外包成本的不断攀升使他们也有从印度

转移部分业务以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这对中国是绝好的机遇。以 2004 年我国的软件及 IT外包出口业绩 (海关出口统计数字)看,中国的软件企业

对美国软件与 IT 外包业务总量虽然还很小,但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2004 年,美国客户给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商的发包规模达 0 87 亿美元,比2003 年增长 56 3%,在所有发包市场中增长率最高。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与服务发包市场,占全球发包市场的 65%,在稳定现有日本市场的同时,

502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1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着眼于未来的市场开拓,中国软件与服务外包商应向美国市场进一步发掘。

5 4 2  从国内市场看, 未来几年内, 外包服务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但局限于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中高端市场

这是由于离岸服务外包最初的发起者和主体是跨国公司,在拥有大量跨

国公司的中国也不例外,因此,中国大宗主要的服务外包业最早发生在跨国

公司之间,它们多属技术水平高、合同金额大、合作期限长、合作关系稳定

的中高端外包业务。比如,IBM 向百安居 (B&Q)中国提供 SAP 应用管理外包服务,宝洁人力资源 BPO五亿美元包给 IBM,HP与 NOKIA、ERISSION的外包服务业务合作,柯达公司将其几乎全部的信息系统外包给 IBM 和DEC等公司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同时,本土市场尚未形成,处于待开发状态,市场容量小,从企业看,外包服务企业外包总体水平较低,无力承担大

宗外包业务。当然,虽然目前国内 IT 外包中低端市场启动迟缓,中国本土企业的外包需求才是外包服务未来真正的市场,中小企业群体之庞大又必将

使中低端市场成为未来外包市场的主要支撑点。企业对服务的商品化意识薄

弱以及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是制约国内外包市场启动的重要障碍。

5 4 3  从外包服务企业看, 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与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各有优势, 将出现并存局面

大企业的机会在于规模经济与抗风险能力较强,比如东软与海辉集团一

直致力于迅速扩大企业实力。目前,中讯、华信、启民、亚星等 “老一辈”

软件外包企业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都在 30%以上。而小型企业在于其机制灵活,运营成本低。比如被评为年度全球离岸外包供应商 100 强和 “中国离岸

外包供应商 10 强”的 HGS。在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呼叫中心外包等服务领域,机制灵活的小型民营

企业优势明显,发展迅猛,很快将会在外包服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外包

盛行的呼叫中心领域,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外包型呼

叫中心之一,赛迪呼叫就是以专做呼叫外包起家,并已取得可喜成绩。2005年,赛迪呼叫凭借在呼叫外包领域多年的辛勤耕耘,尤其是在客户回访和电

话营销方面丰富的成功经验,荣获 2005 中国国际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

60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1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大会 (ICC CHINA 2005)颁发的 “2005 中国最佳外包呼叫中心呼出服务奖”;赛迪呼叫执行总裁李峻博士荣获 “2005 中国最佳呼叫中心管理人奖”;资深客服代表高雪荣获 “2005 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代表奖”。

即使在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研发外包领域,也是大小企业并存。在医药

研发领域,到 2004 年 6 月,中国已经有 120 多家从事研发外包的医药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四年内,成长为最大的亚洲专业医药

研发外包企业,为 70 多家欧美及日本客户服务,客户囊括了全球前 20 位药厂中的 18 家以及前 10 家生化制药公司的前 8 家。销售额从 2002 年的 0 25亿元迅速增长到 2004 年的 1 7 亿元。在手机研发领域,存在众多专为品牌商做第三方设计的 Design House。据不完全统计,2004 年,单单中国就有手机外观设计公司 100 多家,总体方案设计公司 40 多家,提供了超过 400 款的设计方案,占到了国产新款手机的 70%。它们多为微 /小型服务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规模从几人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所以

其实质为研发设计外包服务提供商。Design House 主要集中于亚洲的韩国、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该产业人力成本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国

在控制成本方面很有优势,所以利润可观,发展迅猛。

5 4 4  外资企业既是最大的潜在服务外包市场又是颇有实力的外包服务提供商, 将在中国外包服务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 20 多年的历史,凯普勒调研数据显示,

中国有跨国外企 40 万家左右,是目前国内 IT 外包服务最大的市场。世界500 强中有 450 多家已经在中国市场从事不同程度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模式的主体,它们既是最大的潜在服务外包市

场又是颇有实力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应该充分发挥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积极

作用。从外包市场方面看,由于中国外包服务市场还很不成熟,规模小、用

户认可度低,所以跨国企业仍将是外包服务的主要需求群体。比如 HGS 的外包客户主要是 NOKIA等跨国企业,而且 HGS本身就是依靠为中国 NOKIA做服务外包起家。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无锡药明康德的客户群主要也是跨国医

药巨头。从服务供应商看,高端服务市场主要由跨国公司垄断。主要是由于

高端服务外包项目金额高、技术要求高,本土服务商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

能力差、信用等级低,加上高端外包服务人才匮乏,又多集中在国外进来的

702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1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服务商那里,这也使高端市场相对集中于跨国公司。以惠普为例,十多年

来,HP已经成为包括保洁、NOKIA在内的百余家企业的外包伙伴,它们分布于 30 多个国家,涉及制造、电信、银行和电子等行业。中国惠普已经成为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诸多国内金融企业以及中远、上海

大众、一汽大众等企业的外包服务提供商。与惠普一样,IBM、EDS也是服务外包市场上的明星企业,目前,大中华区有 100 家左右的客户群把它们的IT业务外包给 IBM。

5 4 5  从外包服务的业务模式看, 业务流程外包 (BPO) 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有望成为外包服务市场上的亮点

2004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为 1 400 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

占世界市场需求的 88%①。从世界范围看,BPO的兴起是真正形成世界办公室高度集中趋势的主要推动力。它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与网络和信息技术推动

的远程办公直接相关:跨国公司们首先将许多后台服务,如数据录入、薪酬

账务处理以及呼叫中心等业务流程外包给本地的服务企业,其后为了进一步

降低成本,又在海外建立离岸中心或将外包业务直接转移给海外独立的服务

提供商,印度、中国、巴西以及东欧的匈牙利等发展中经济体成为主要的外

包服务东道国。根据科尔尼指数,在当前吸引跨国公司外包业务的总体优势

方面,中国仅次于印度。印度擅长 IT 与软件技术外包业务,主要指软件编程测试以及 IT运营业务等,并在此领域占据重要优势;而新兴的 BPO业务则是指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后者按照协议规定为企

业提供相应服务。在 BPO 服务上,中国与印度几乎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有可能在正快速发展的 BPO 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有望成为外包服务市场上的亮点。根据 IDC的报告预测,BPO已成为中国 IT服务市场增长速度引人瞩目的领域。2004 年中国 BPO 外包市场增长率达 35 1%,市场规模为93 7 亿美元。到 2009 年将达 417 亿美元,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 34 8%②。

从上海、北京、广州、大连等地快速发展的 BPO 外包企业看,虽然还

80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王玮冰 IT经理世界 2005 - 08 - 05:P64同上

Page 21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处于起步阶段,但 BPO 外包发展潜力巨大。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很多内资或外资公司纷纷进入 BPO领域或加大了在此领域的投入。比如 1999 年成立的广州凯基商业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近一两年服务市场从香港扩展到全

球。2005 年中期承接了美国得克萨斯州最大的天然气及电力企业 TUX 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服务期限达 10 年之久。仅 2005 年下半年,由于业务拓展需要,广州公司员工就从 300 人增加到 700 人。北京的华道数据处理有限公司本来只是一个销售扫描与存储设备的公司,但目前已有数百名员

工在从事数据处理的后台服务,BPO 业务已经成为未来看好的收入来源。捕捉到跨国公司客户对 BPO 服务的需求,大连的东软集团也成立了专门从事 BPO的业务机构,即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在 3 ~ 5年内,使 BPO业务年营业额能达到 100%的增长。

跨国公司巨头们也开始在中国寻找机会,拓展在 BPO领域的业务。GE、DELL、IBM、SAP、NOKIA等跨国公司已逐渐将亚太业务的后台服务放到中国发展。比如通用电气 (大连)行政管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简称 GE 大连),目前雇佣有 1 200 多名员工,过去主要负责为 GE在日本的非银行金融业务提供后台办公室支持,包括数据加工、财务处理、IT 服务等,到 2004年 11 月引入美国两家风险投资商,将 GE 大连推向市场。开始在 BPO 领域拓展外部客户。再比如 2005 年 5 月,IBM启用了能容纳 1 000 多人的新服务中心大楼,扩大了在中国的运营中心,将提供客户关系管理 (CRM)、财务、会计以及人力资源等 BTO 服务。在 IBM 全球大约 35 个外包服务中心中,中国是给予投资倾斜最重要地区之一。

902第 5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  

Page 22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2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Page 22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2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6 1  积极推动国际服务业自由化,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

从全球范围看,流入服务业的 FDI占全部 FDI的比重越来越大:存量方面,1990 年为 49%,到 2002 年则上升为 60%;流量方面,1997 年为47 7%,1999 年 50 3%,2001 年 63 35%,而到 2004 年已接近 70%。从流入服务业内部的 FDI行业构成来看,传统服务业份额下降,现代服务业份额上升。例如,金融服务业 1990 年占服务业利用 FDI的 40%,2002 年下降到29%;贸易业 1990 年占 25%,2002 年降到 18%。与此同时,新兴服务业利用 FDI的比例逐渐上升,电信业 1990 年为 3%,2002 年上升到 11%,商务服务 1990 年为 13%,2002 年达到 26%。除此之外,非股权安排如委托管理、合作企业、特许经营、BOT方式等方式逐渐在服务业兴起。

表 6 -1 全球不同产业占 FDI 输入存量比例 (%)

1990 年 2002 年

第一产业 制造业 服务业 第一产业 制造业 服务业

全球 9 42 49 6 34 60

发达国家 10 41 49 6 32 62

发展中国家 7 46 47 7 38 55

    资料来源:商务部,2005 外商投资报告专论

表 6 -2 FDI在中国的行业投资结构 (2004)

(单位:亿美元,%)

行业名称项  目 合同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数量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农林牧渔 1 130 1 25 32 71 43 71 11 14 11 34

农业 518 - 23 15 12 08 - 13 04 5 37 - 6 4

312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  

Page 22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续表 6 -2

行业名称项  目 合同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数量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畜牧业 194 0 7 03 59 81 1 9 5 58

制造业 30 386 3 68 1 097 36 35 9 430 17 14 8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 112 5 24 200 13 33 01 70 59 11 2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 369 21 58 71 59 47 05 37 66 58 73

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1 644 - 9 27 64 57 - 9 46 26 56 2 06

专用设备制造业 1 989 51 83 64 03 112 24 18 97 54 91

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1 342 - 1 25 43 69 23 04 18 38 11 6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 858 17 60 22 71 84 21 71 39 12

电子器件制造业 — — — — 23 09 63 06

农副食品加工业 — — — — 19 46 43 59

服务贸易 6 852 - 2 18 267 42 1 47 122 28 - 1 51

计算机服务业 1 412 11 53 17 76 26 12 8 24 18 99

建筑业 411 3 79 17 69 5 47 7 72 26 12

零售业 212 5 47 6 62 27 02 3 98 13 45

餐饮业 907 29 02 9 76 55 51 4 31 48 4

旅馆业 175 10 06 8 44 30 3 42 - 29 05

水上运输业 48 585 71 4 42 3 072 67 3 6 1 566 53

仓储业 13 - 95 64 1 12 - 85 99 2 84 15 79

房地产业 1 767 13 78 134 88 48 13 59 5 13 65

    资料来源:商务部提供。本表转引自:江小涓 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高水平———

2002 ~ 2004 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分析 / /财贸理论前沿 裴长洪,主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6 P7

为了使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的新趋势相配合,各国

竞相修改了旧法规制定了新法规,全球 FDI 管理机制更趋宽松。在 2004 年

41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2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实行的涉及外商直接投资的 271 项此类改革中,有 235 项涉及利用新的促进措施或对直接投资开放新的领域,不利于外国投资的仅有 36 项。另外,20多个国家为了促进直接投资,降低了公司所得税。

在服务业跨国投资中出现的一个新亮点即为离岸服务外包。由于信息技

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交流成本,而且更多的服务产品变得可贸易,越来越多

的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

济体的人力资源,将非核心服务环节通过离岸外包方式转移到海外生产。外

包项目可以是呼叫中心、共享中心、也可以是 IT外包业务和地区总部活动,还可以通过电讯和媒体开展银行和保险等业务的外包,还可能是制造业中的

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销售管理等。任何具有一定的电讯服务基础设

施、技术能力和经验,都可以承接外包业务,所以承接外包业务的竞争是全

球性的。在这一新兴外包热潮中,爱尔兰、加拿大是服务业外包的主要接受

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凭借其独有的优势,捷足先登,十多年的时间,印度

软件外包已经颇具规模,在世界服务外包份额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中东

欧国家、马来西亚和南非也开始积极开展这一业务。

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分工向服务业的延伸和深化,与服务业外包相关的

外商直接投资目前是发展中国家竞争的热点,承接外包服务,尤其是出口导

向型的服务业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出口份额、创造就

业、提高员工收入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

现代服务业涵盖银行、保险、贸易等传统行业,又包括电讯、商业服务、视

听、医疗卫生、远程教育、信息管理、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部门,属于资源

消耗少、无污染的无烟工业,这些特点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相一

致,并可以容纳大量中高级人才就业。

由于中国拥有大批低成本、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以及庞大的内需市

场,因此,在与离岸有关的 FDI项目中,在某些特定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领域,如区域总部与研发中心的设立,中国取得了不小成就。根据前文数

据,2002 ~ 2003 年,中国拥有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离岸项目 38 个,占全球的7%,仅低于美国 (80 个)和英国 (64 个),高于中国香港 (37 个)和新加坡 (36 个),远高于德国 (22 个)、爱尔兰 (15 个)、法国 (11 个)和印度 (7 个)。

从中国拥有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看,外资加大了在华研发力度,提高了

研发水平。到 2004 年底,全球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已有 700 多

512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  

Page 22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家,仅 2004 年一年,就有近 300 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中国,这些研发机构涉及电子、医药、化学等多种领域。比如 NEC 中国研究院、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罗氏集团中国研发中心、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等。 (江小

涓,2006)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大部分以应用开发为主,但已有不少研发中心同时在华从事基础开发工作,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中的

重要性显著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全球性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微软

亚洲研究院、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研发中心、松下研究

开发 (中国)有限公司都是跨国公司全球性研发中心。而且规模逐渐扩大,

如通用电气、飞利浦在上海设立的研发中心,摩托罗拉、西门子在北京设立

的研发中心,投入的研发费用均超过千万美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充分发挥

了人才聚集效应,促进了我国科技人才数量的增长、研发水平的提高,通过

和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技术溢出效应显现。科技资源全球化是新

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中国应该继续采取措施利用好这一重要机遇。

但是,尽管个别领域服务业吸引外资初见成效,从服务业引资总体情况

看,由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开放较晚,总体引资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世

界平均水平,更落后于已取得卓著成就的制造业。从外资存量来看,中国连

续多年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甚至一度超过美国,但是 7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服务业直接投资较少,其中房地产约占 21%,其他服务业为8%①。当然这一点也正在改观。统计数据显示,2003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增长 l18%,批发零售贸易业、文化艺术业有较大幅度增长;从合同利用外资情况看,增长幅度最快的是交通

运输和通信,增长了 228%;社会服务业增长了 40%以上。但是,2004 年与服务贸易有关的服务行业,无论是合同金额还是实际使用金额,利用外资趋

势出现轻微负增长,同时农林牧渔与制造业仍然呈快速增长趋势。如表

6 - 2 所示,说明服务业利用外资还没有进入快速稳定增长轨道。中国加入WTO后,外资政策调整最集中的领域是服务业。扩大服务业

市场准入范围,放宽准入限制,给予外商投资者以国民待遇,是服务业领域

外资政策调整的核心。伴随着我国对 《服务贸易总协定》承诺的落实,服

务业吸引的 FDI 应当有所增长,特别是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电信业、物流行业以及会计、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和其他咨询服务业,将成

61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① 商务部统计数据。

Page 22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为 FDI流入的重要部门。如果一个地区要吸引更多的 FDI,就需要更加关注服务业的发展。就服务外包而言,从东道国角度来说,影响离岸服务外包导

向型 FDI的重要因素有:良好的电信基础设施、熟练的技术劳动力和高质量的供应商;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积极的投资促进工作,特别是

投资后服务;谨慎实行投资监管;将外资和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地融

合。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自然结束,服务市场更加开放,根

据企业价值链管理理念进行服务外包的外资企业将大量涌入。新修订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国际经济、科技、环保信息咨询服务以及会

计审计服务列入鼓励类项目,这些正是国际外包服务发展比较快的领域,对

于发展国内外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但要吸引并留住包

括外包企业在内的服务型 FDI,需要更具体更详细的引资政策,做好特定产业的离岸服务外包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将本地区的竞争优势和特定企业的需

要匹配起来。

从国际层面看,中国应该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现实国情,积

极参与服务业自由化的谈判进程以及服务贸易协定等有关服务贸易条款的修

订工作,制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推动服务业自由化开放进程,同时保护国

内幼稚产业,又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相关配套政策。对于相关政

府部门、产业界与学术界这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新课题。

6 2  培育规范成熟的国内外包服务市场,加强

商务环境建设

6 2 1  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由于利用知识财产具有成本低、实施快、收益高、隐蔽性强的特点,所

以一些企业和个人受利益驱动,大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加之中国市场经济

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竞争秩序较为混乱,也给侵犯知识产权提供了温床。中

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最重要的障碍之一。知识产权保护

712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  

Page 22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已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争端的热点之一,它不仅涉及国际贸易关系,而

且还成为影响国家利益的重大国际关系问题。从入世后的要求看,乌拉圭回

合的重要成果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生效使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进一步趋同,要求成员国切实遵守。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看,建立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是鼓励自主创新的客观需要。因此,

建立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是国际大环境使然,而且也是国家自身

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内因驱动所致。

尽管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它的性质和重要性在各工

业和商业部门不同。对于服务外包来说,合作过程中要求共享大批所拥有的

知识。每种知识产权资产,包括商业秘密、商标、工业品设计、专利、版权

和相关权利等,都与不同层次的外包关系相关。然而,每种类型的知识产权

资产一般都由本国的不同国家法律管理着,由于外包涉及多个国家,在离岸

外包关系中对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随着离岸外包继续增

长,知识产权问题对企业变得更加重要,对国家来说,管理任务将越发复

杂,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增大,比如外包过程中出现的或改进的知识产权归属

问题,商业秘密与机密信息的保护问题,再比如与财政税收政策有关的知识

产权问题,知识产权的价值以及税收考虑,包括在边界海关的争端解决机制

和措施等。

与外包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构成一个国家外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

素。因此,培育规范成熟的国内外包服务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

重。具体实施起来,一方面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大侵权

行为的打击力度,使之落到实处。

6 2 2  加强商务环境建设, 完善有关外包市场建设法律法规, 强化后期监管

在前文区位优势分析中,中国商业环境的得分最低,说明在发展外包产

业方面,加强商业环境建设是当务之急。外包模式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将不断

对现有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法规提出新要求,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措

施,建立信息技术外包的行业标准和信用体系,形成有益于外包市场发育的

商业环境。比如,国外在外包服务的市场环境建设和维护方面,已经具备比

较具体的法律法规。如呼叫外包中的电话行销业务,国外有一套成熟的机制

81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2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对电话行销进行管理。通常美国规定对于居民用户,晚上 9:00 以后不得进行电话销售,而且用户可以在电信部门登记电话号码声明拒绝电话行销,违

反上述时间和权限而拨打电话的公司,将因骚扰用户遭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建设良好的商业环境还包括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如加强外包企业发展模

式研究;发展和完善相关风险投资体制,改善风险投资环境,完善信贷、保

险和担保体系,给予企业在融资、担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

支持;加强标准化与认证工作,简化进出口环节审批程序,建立有效的出口

服务中介组织,加强信息服务等。

此外,除了与外包发展直接相关的商业政策,发展服务外包的大环境更

为重要,如汇率问题与资本市场建设问题,对汇率波动的担心使企业在发展

离岸外包服务业务时,难以对成本进行合理预测;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加大

了外包企业对银行资本的依赖,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扩大规模

形成严重制约。法律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对于服务外包特

别是信息技术外包伙伴关系的法律保护还十分缺乏。政策的问题,服务外包

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策问题,例如电子政务的发展以及金融行业尤

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很多决策都要受到政策的制约。现在的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中,还没有一家采取外包的方式。标准的问题,对于电子政务以及其他行

业信息化的标准还十分缺乏,很多行业的信息化本身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行业

标准,各个组织实施的都是一些零散没有经过整理的规则或章程,这给具体

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严重制约了外包的发展。诚信的问题,全社会的信

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现阶段还难以建立,特别

是对于基于信任控制的服务外包伙伴关系在国内的实践还非常困难和缺乏。

必须说明的是,规范成熟的外包服务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企

业,如国内的很多银行业始终恪守着 “保持内部完全控制”的规则。国内

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普遍认为,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核心信息技术必须掌握

在自己手里,外包可能会导致企业泄密。同样在电子政务中也存在这样的问

题,很多政府官员担心外包的安全问题,认为只有内部完全控制才是安全

的。培育企业的外包需求,一方面要在加强外包消费环境治理同时,大力宣

传鼓励企业对外发包;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实施外包战略企业的操作运营的能

力,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能否达到节约成本、获得规模效应和分散风险的预期

目的,其中关键的原因除了服务供应商的业务能力,买方的准备工作和管理

水平也至关重要。

912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  

Page 23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加强监管还包括加强对在中国从事外包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的监管。外

包服务涉及的产业和领域广泛,专业水平要求高,应注意培养相关领域的监

管人才,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与外包项目的性质,尤其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

与军事安全的敏感行业和领域,制订和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不断改善监管手

段与方式,约束跨国公司外包服务企业可能出现的不正当商业行为。以金融

服务外包为例,离岸外包业务的增长必定产生对国家风险进行监控的需要,

金融机构一旦将某些服务外包给国外的服务商,就需要了解该服务商母国的

政策、政治、社会、经济及法律制度,同时还应备有适当的应急计划与退出

策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迅速转回国内。再比如,会计、税收等专业服

务外包涉及合法与非法避税,既是商业与经济问题,也是法律与道德问题;

数据与技术安全,除了与商业技术秘密有关,还可能涉及国家军事安全、公

民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发展外包服务的同时,应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体

系,不但打消国内企业对外包的顾虑,同时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引导外包

产业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还是保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必要因素。

6 3  制定实施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外包

服务产业的发展

6 3 1  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为离岸开发业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于离岸开发的供给方而言,中国政府为离岸开发的现有和新进入软件

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具体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建

立软件园,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国内的软件学院源源不断的输出软件

开发人才等,这些都将极大刺激现有的软件企业 (如神州数码、用友等)

以及新成立的软件企业进入离岸开发领域。在这些方面,印度有不少经验值

得借鉴。比如在税收方面,为避免双重征税,2004 年印度税法修改后规定,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至印度的免税。一项由 Ernst & Young 咨询公

02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3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司进行的调查表明,58%在印外包业务被认为是非核心的,因而不必纳税。这次修改消除了跨国公司向印度外包的一项潜在障碍,这一措施在吸引外包

企业方面收到良好效果,比如 Aviva公司表示拟将 2 350 个工作岗位转移至印度。印度在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提供风险资本、简化投资手续、放宽 ITA企业上市标准等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6 3 2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直接支持力度

比如软件产业,已被纳入我国的战略性产业,科技部将在 “十一五”期

间加快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并将通过科技攻关、火炬计划和创新基

金等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外包企业的支持。为创建软件产业发展环境,

科技部已建立了 30多个软件园,利用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和政策优势集成地方资源,创建了一个有利于软件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软件产业发展和

软件人才集聚的 “特殊环境”。目前,入园企业已经达到了 12 000多家,总人数达到了 40万人。为支持软件企业进军欧美外包市场,科技部还组织了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 (COSEP),计划每年重点扶植一百家重点软件企业筹备出口资源,出口欧美市场,最后实现海外创业。该计划分三步执行,一是资源

整合阶段,二是市场切入阶段,三是海外创业阶段。在资源整合阶段,COSEP强调市场调研,市场定位以及营销资源和工程资源的整合。凡是参加资源整

合阶段的企业,经专家组鉴定资源整合合格的,都会享受科技部火炬中心的

补助,同时也可以获得园区政府的后补助。第二阶段,市场切入阶段。这个

阶段帮助软件企业切入欧美市场,力争创造成功的案例。由于欧美软件属于

高科技服务贸易,国内企业尚不具备开辟市场的能力,COSEP 组织了一批海外咨询企业和海外营销服务企业,帮助国内企业开辟市场。这一阶段要求

国内企业必须做到有相应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修小平认为,欧美软件出口,

若无前期投入,就不可能有后期的收获,同时在这一阶段国内企业必须配合

海外营销服务企业开辟市场。第三个阶段,海外创业阶段。在这一阶段,为

了帮助企业克服海外创业的困难,科技部已经在欧美市场上设立了一些海外

科技园,同时还组织了一批海外咨询公司向这些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持

续扩大客户群,增加业务额,最后发展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

122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  

Page 23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6 3 3  鼓励国内外包服务企业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合并重组, 迅速提高企业实力

成功的战略合并重组或建立形式多样的战略联盟是加强合作、迅速扩大

产业实力的捷径,国内各地政府和外包企业正在为此作出努力。2005 年 11月 30 日,中国软件外包行业首次大型企业间的战略合并完成。海辉软件国际 (集团)公司、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和科森信息 (亚洲)有限公司正

式宣布完成 3 家公司间的战略合并,组成海辉集团。经过此次合并,海辉集团将成为我国提供最全面 IT 服务的企业和最大的 IT 外包服务提供商之一。这标志着我国软件外包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

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北京已组建起中软、方正等

5 家软件出口联盟,并辐射带动了 50 家中小型软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济南成立了由浪潮软件、济南源华、山大华特、山东师创等企业组建的软件出

口联盟,正在计划以齐鲁软件园为龙头筹建全国首家 “软件出口特区”,目

标是到 2010 年成为中国的 “班加罗尔”。杭州软件出口加工联盟,吸引了

网新科技、恒生电子、富士制冷、华樱软件等 16 家企业加入,杭州政府还将在滨江区建一个日本软件园,专门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在企业合并重组过

程中,政府和协会可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6 3 4  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的积极作用, 鼓励其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并加强合作

首先,大力引进跨国外包服务企业,与国内企业同台合作竞争,发挥鲶

鱼效应、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在成功引进跨国企业从事外包业务方面,上

海浦东走在前列。在浦东,贝尔阿尔卡特、西门子等企业纷纷把硬件生产和

软件生产结合起来,逐步从 “制造外包”向 “服务外包”转化,成为嵌入

式软件出口大户。此外,落户浦东的 64 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一批功能性地区总部扮演着承接和发放服务外包的 “双重媒介”。由此,浦东已成为跨

国公司对华投资和转移服务外包业务的首选地之一。惠普、通用电气等都在

浦东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离岸服务机构,为其在大中华区地区

乃至亚太地区的投资企业提供服务。

22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3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浦东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上先行先试,不仅能形成自身发展的新优势,

提升外向型经济的水平,还将为整个长三角地区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新

动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与跨国公司集团内部服务承包

机构和跨国公司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同台竞技中,一大批承接跨国公司离岸

外包的国内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浦东快速成长起来:陆家嘴软件园内的

新致软件公司通过承接日本、欧美等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短

短几年间一跃成为软件出口大户;落户张江的 40 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结成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联盟,共同打造公共平台,让 “中国服务”跟着订单

走出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能级。作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前

沿和核心集聚区,浦东已初步形成五大先发效应:企业的集聚效应、产业的

规模效应、基地的综合效应、总部经济的带动效应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

试效应。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

加工区,已形成 10 多个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家级基地,总建筑面积超过200 万平方米。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后台等服务领域,浦东集聚了数千家外资、国有、民营的专业服务提供商。譬如,浦东软件企

业有 1 000 多家,去年软件出口超过 3 亿美元,相当于菲律宾的年度规模。浦东 200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占到全国外资金融机构的半壁江山。作为我国国际物流服务的集聚区,浦东物流产业占到 GDP 的 15%以上。浦东还集聚了 50 多家生物医药研发机构、70 多家芯片设计公司,以及通用电气、花旗银行、杜邦、罗氏、中国银联、中兴通讯、联想、华为等 100 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国内大企业研发中心。落户浦东的 64 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既是承接服务外包的载体,又是向外发包的媒介,推动浦东服务外包

走向高端化。近年来,塔塔咨询、Satyam、Infosys、Wipo印度四大信息技术服务企业,UPS、TNT、DHL、联邦快递全球四大快递公司,以及马士基、商船三井、总统轮船等国际十大船运公司相继入驻浦东。

按照商务部与上海市的要求,浦东将聚焦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研发设计

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等四大领域,努力建设承

接国际服务外包先行先试区、国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亚太承接国际

服务外包集聚区,在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转移、建设服务外包出口基地方

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环境最优、企业集聚度

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发展机会最多的示范基地。

其次,积极推动国内外包服务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推动

322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  

Page 23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中国软件外包的发展,国家科技部火炬中

心于 2003 年 11 月启动了中国软件企业在欧美的试点工作,已邀请跨国公司和国外外包的专家帮助选出了 85 家优秀的软件外包企业和 14 家软件产品出口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并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努力,目前,这批试点企业的

品牌得到了提升,获得了欧美客户的认同和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的极大关

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国内企业可以

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同时培养中国的本土人才,避免走

国外企业过的弯路,迅速促进产业水平的总体提升,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

场的竞争。另外,印度企业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与其合作

空间巨大,除了欧美跨国公司,我国也要加强与印度企业的合作。

6 3 5  培育外包服务企业群, 要注意发挥各地不同的区位优势

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特征是可扩展性和黏附性,一旦开始合作并获得成

功,就会带来大笔后续业务。世界服务外包市场中的先行者比如印度、爱尔

兰等已获得先占优势,中国服务企业,无论从专业技术水平、业务熟练程度

还是已有的客户资源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在外包市场上与它们直接竞争,

难度比较大。在学习印度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规模,爱尔兰企业准确的高端定

位和把握市场的能力的同时,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注意实施差异化

战略,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就国内看,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迥

异,各地人才、资源、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

和个性去架构自己的软件园区以及软件外包的策略,而不是单靠简单的学习

和模仿,盲目跟进,小而分散,再加上没有差异化和个性,很难培育真正的

竞争力,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去架构自己的软件园区以及软件外包的

策略。比如上海和北京不同,广州和杭州也不同,大连和西安更不同,但国

内目前的软件园区和软件外包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大连与日韩源远流长,它

和日韩的合作就会有很大的空间;上海海派文化渗透到人们的一言一行,也

许侧重于与欧美的合作更有优势。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连、深圳、上海、北京等几个主要城市形成了区域

外包中心。在这方面,大连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就发挥自身优势来看,作为

石化业、造船业和制造业基地,大连具有相对优秀的硬件资源、较为丰富的

人力资源、灵活的体制资源、广阔的本地市场资源、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和

42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3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物业成本,对日的地理位置、文化共通性、日语人才丰富等诸多优势,以开

展对日软件合作为突破口进入世界 IT 外包中心舞台。日本每年从国外购置软件金额高达 100 亿美元,市场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发展对日软件外包过程中,大连与日本外包服务市场一起成长。目

前,已具备大规模承接日本跨国公司离岸开发的能力,成长为东三省软件和

信息服务业中心的基础,除了大量日资企业以外,还吸引了大量欧美跨国公

司巨头们在大连设立离岸中心,如通用电气、IBM、戴尔、松下、索尼、SAP、

埃森哲等 21家世界 500强企业建立了其在中国和东北亚的软件研发中心、呼叫中心或业务流程外包处理中心,欧姆龙、CSK、阿尔派、古野电器、FTS、

日中技研等众多日资软件企业设立了其在中国或亚洲地区的研发中心,还吸

引了和培养了一批如东软、中软、信雅达等一批国内知名软件服务企业在这

里设立了面向日韩等东北亚地区市场的出口基地,大连本地一大批软件企业

迅速成长并积累了丰富的外包业务经验,其中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出口全国第一,东软集团国际合作部、大连海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大

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通过 CMM5 认证,这些企业群体对日本等北亚地区为主的外包业务开展已形成气候,形成了产业集群基础,积累

了丰富的开发经验等。成为中国东北部产业链渐趋完整、并初步形成集聚效

应的服务企业集聚地,成为中国软件业国际化进程中少有的成功样板。

表 6 -3 中国离岸外包前 10 名企业名单

名次 企    业1 博朗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2 东软集团 (沈阳)3 亚信集团 (北京)4 杭州恒生电子有限公司5 宏信软件有限公司 (重庆)6 大唐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7 四川银海软件有限公司8 爱特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9 金蝶软件有限公司 (广州)

10 创智集团 (湖南)

    注:表示同时该企业入围 2005 年 1 月 19 日在纽约举行的全球离岸软件外包 100 强。

    资料来源:中国外包网。

522第 6 章  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研究  /  

Page 23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6 3 6  在大力发展外包服务产业的同时, 鼓励自主创新, 树立品牌意识, 构建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

从全球产业价值链构成来看,软件以及服务的生产过程,无需物流过

程,主要依赖通讯与基础设施,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所以更容易实现不同

国家与地区间的分工。现代服务的高端流程部分,比如产品概念、定位、框

架以及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由发达国家控制,低端部分交给印度等低成本国

家生产,并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销售。从全球产业格局看,这样的分

工是高效的,降低了生产总成本,提高了资源运用效率。但是,对于代工国

家来说,这样的分工一旦固化是危险的,明确的分工体系向知识领域延伸,

发达国家与代工国家分别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很难建立独立的知识产

权,导致对发达国家技术体系的严重依赖。印度的外包格局是由于国内市场

狭小、发达国家寻找更有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印度与西方尤其是与英美的

历史联系以及英语优势而形成的,虽然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但很难摆脱其

依附型经济的特点。中国与此不同,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雄厚

的制造业基础,这是培育本土完整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的天然土壤;其次,

单纯发展外包,中国不具备印度的语言优势以及印度与西方的历史文化关

联,而且,也不再有单靠外包服务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的历史机遇;最后,无

论从国民心态、政治体制还是经济体系,中国一直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利益驱动的在知识领域的国际市场自然分工是典型的对

国际分工的固化认识甚至迷信,发展依附型经济不是中国的出路,信息技术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需要完全知识产权的战略技术体系,

鼓励自主创新,树立品牌意识,构建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是发展现代信息技

术与服务业的根本方向与出路,外包模式只能作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从长期看,加大持续性制度性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建立科学的职业培训

体系,加大研发力度、改变研发模式,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形成全社会创新

机制的根本措施,也是在发展外包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和根本措施。

62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3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第 7 章

      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Page 23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3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7 1  目前政策与环境的不确定性

中国政府在 2000 年由国务院颁发了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

展的若干政策》(18 号文件),对从事软件产品生产与出口的企业提供了相关优惠措施,但还亟需新的补充政策和配套措施来推动软件与 BPO服务。

7 1 1  软件出口的优惠问题

根据 18 号文件规定,IT外包服务企业如果是为国外客户提供 IT 服务,营业额则会享受软件出口的优惠措施,但如果客户在国内,即使是跨国公司

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这样的客户发展很快,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不涉

及出口,也无法享受优惠待遇。

7 1 2  各种相关优惠与补贴措施审批程序复杂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专门针对软件服务企业的优惠

与补贴措施,但由于审批手续繁琐,很难真正落实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

业。规模大的企业可以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申请补贴和优惠,而小型企业

则无暇顾及。

7 1 3  BPO外包行业还没有受到应有重视

首先,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定位相当模糊。比如现有政策将

BPO定位为信息服务业,按税法规定,信息服务业企业从投产年度开始,免去两年所得税;而软件企业在获利两年后,所得税免两年减三年,差距巨

大。而印度将 BPO业务定义为 ITES (IT - Enabled Services),即基于 IT产业的服务,这使主要依靠电信和数据网络远程提供进行工作的 BPO 业务可以

922第 7 章  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  

Page 24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享受到软件产业的所有优惠待遇,比如出口用汇便利、金融支持、人员培

训、高速数据传输、简化投资手续与进出口手续、免除国内货物税、出口软

件生产的进口产品免关税等等。缺乏足够的产业与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不利

于营造 BPO快速发展的商务环境。

7 1 4  与外包服务有关的外商投资政策

2004 年修订,2005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新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及其附件,进一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将部分与外包密切相关的服务产业

列入了鼓励类项目,如部分信息、咨询服务业,包括国际经济、科技、环保

信息咨询服务与会计、审计 (限于合作、合伙)服务等;科学研究和综合

技术服务业中的研究开发中心、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企业孵化中心等;

适合研发外包的汽车整车制造研发与汽车发动机制造研发等。

但很多领域,比如外包发展迅速的部分金融保险与电信行业被列入了禁

止类项目。以电信为例,其具体规定如下:

(1)增值电信、基础电信中的寻呼服务:自 2001 年 12 月 11 日起允许外商投资,外资比例不超过 30%;不迟于 2002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资比例不超过 49%;不迟于 2003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资比例达 50%

(2)基础电信中的移动话音和数据服务:自 2001 年 12 月 11 日起允许外商投资,外资比例不超过 25%;不迟于 2002 年 12 月 11 日外资比例不超过 35%;不迟于 2004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资比例达 49%

(3)基础电信中的国内业务、国际业务:不迟于 2004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商投资,外资比例不超过 25%;不迟于 2006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资比例达 35%;不迟于 2007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资比例达 49%

此外,寿险保险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 50%;证券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 / 3;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的信息、咨询服务业,法律咨询与市场调查 (限于合资、合作)被列入了限制类项目;期货公司与社会调查被列

入禁止类等。而上述领域都是外包服务发展很有潜力的领域。

7 1 5  发展外包的宏观商务环境亟待加强

比如法律环境,除了知识产权问题,数据安全与公民隐私缺乏法律保

03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4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障,在日本已经出台 《个人信息保护法》,而中国则没有此类法律法规;金

融环境建设滞后,如外包服务合同期限长、金额大,海外客户常有购买保险

的需求,但国内保险公司没有开展此类业务,而国外保险公司又不愿为中国

企业承保,造成客户流失。

此外,中国缺乏国家层面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专门机构。如印度的

NASSCOM,成立于 1988 年,现有成员 500 个左右,占印度软件业总收入的95%以上,它在协助印度政府制定软件发展战略与各种优惠措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参与主持高层次的会议和研究计划,利用互联网和各种贸

易展示会向世界宣传和推介印度软件企业,进行数据搜集统计以及促进企业

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等,对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而中国还没有此类全国性质的外包机构或协会。

7 2  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刚刚兴起,中国又是最主要的服务外包东道国之一,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行业、地区与企业的共

同努力。中国能否抓住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新机遇,要靠企业的努力来实现,

但仅靠企业自身努力远远不够,在营造有利的商务环境与产业环境方面,政

府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7 2 1  建立国家级外包服务专门机构

该机构可以由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等有关国家部委牵头,成立专门组

织,一方面负责协调与服务外包有关的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制定与外包

服务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战略,落实各种优惠措施;另一方面建立企业联盟

组织,负责收集来自企业的信息反馈、遇到的问题,反映企业的需求并加强

与政府的沟通,协助企业了解并帮助它们切实享受各种优惠措施。此外,还

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向国内外市场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制

定研究计划,做好数据与重要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

132第 7 章  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  

Page 24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7 2 2  将 IT与软件外包、 BPO 外包、 研发设计外包等多种服务外包模式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 享受同样的优惠待遇, 简化审批手续

一个产业发展需要靠所有企业的努力,协调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国内

企业与外资企业、服务国内市场与出口的利益关系,使它们切实公平地享有

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训等规定的优惠待遇。大企业对于加强产业竞

争力作用巨大,但中小企业机制灵活更有利于解决就业;除了个别敏感领

域,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发展如果与产业发展目标一致,就应该一视同

仁;目标如果是壮大产业实力,服务国内市场与出口就应该享有同样待遇,

一个产业一旦具有竞争力,出口便是必然选择。尤其中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

场 (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由于国情不同,未必一定照搬印度的出口优惠措

施。在简化审批手续方面,可以引入网络管理措施,实施网上申请,提高效

率和透明度。

7 2 3  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 进一步开放与服务外包密切相关的部分领域

除个别敏感领域外,加大服务外包产业的开放力度,如信息咨询业、电

信服务业、物流服务等,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不合理的控股比例限制。

7 2 4  尽快研究制订与外包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商务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与违反知识产权的整治力度;加强对信息安全

的研究和保护,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督促金融保险企业紧跟外包服

务产业发展需要,开发新产品、新险种,配合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等。

23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4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1 [美]章嘉林. 美国关于外包的争论及对中国的影响. 浦美,编译. 社会观察. 2004 (9).

2. [日]青木昌彦,安藤晴彦,编著. 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 周国荣,译.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3. [日]青木昌彦. 模块化与产业结构的自然演进 / /吴敬链,主编. 比较.22 期.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 [新加坡]拉·胡森,M. 沙伊杜·伊斯兰. 全球外包浪潮中的东南亚:趋势、机遇与挑战. 刘雪芹,译. 东南亚纵横. 2005 (4).

5. [英]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郭大力,王亚南,译.

网上资料 (叶航在线).6. [英]伊恩·本,吉尔·珀斯. 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 陈瑟,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Donna Ghelfi.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 “离岸外包难题”. http:/ / www.wipo. int / cn / sme / documents / outsourcing. html.

8. 安佳. 离岸外包的经济政治分析. 人民日报. 2004. 4. 23.9.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国际清算银行联合论坛. 金融服务外包,上. 魏欣,李文龙,译. 中国金融.2005 (13).

10.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 国际经济学,五版. 海闻,蔡荣,郭海秋,等,译. 海闻,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 代明. 管理新概念与新概念管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 丁一兵. 2004 年印度经济:崛起中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经济. 2005 (3).13. 董建龙. 我国软件出口美国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中国科技产业.2005 (2).

14. 董小梅. 中印软件服务业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

Page 24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与研究. 2005 (5).15. 龚雪,高长春. 服务业外包对外包国就业的影响. 企业经济. 2005(12).

16. 郭根龙,冯宗宪. 过境交付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问题.2006 (2).

17.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与趋势. http:/ / www.setd. gov. cn / index. jsp.

18. 胡芸. 与 FDI相关的服务功能的离岸和中国的方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5).

19. 黄少军. 服务业与经济增长.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0. 江小涓,杨圣明,冯雷. 对外经贸理论前沿 II.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1. 江小涓,杨圣明,冯雷. 对外经贸理论前沿 III.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2. 江小涓. “十一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体制政策保障.管理世界. 2005 (1).

23. 江小涓.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与加快增长的潜力. 经济研究. 2004(1).

24. 江小涓. 理解科技全球化. 管理世界. 2004 (6).25. 江小涓. 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条件正在形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 (3).

26. 江小涓. 中国的外资经济.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7. 江小涓. 中国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和提升比重. 财贸经济. 2004 (7).28. 江小涓,等. 全球化中的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9. 江小涓. 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0. 荆林波. 质疑外包服务降低成本及引起失业的假说———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例. 经济研究. 2005 (1).

31. 来有为. 趋向日益加快———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动向与我国引资新热点.国际贸易. 2004 (4).

32. 李芊蕾. 2004IT业国际外包趋势与中国 IT服务业发展. 上海工程技术大

43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4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学学报. 2004 (12).33. 李蕊.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技术跨越式发展.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4. 李志能. 被动服务化倾向明显———印度 IT服务业面临的临界突破挑战.国际贸易. 2005 (1).

35. 李志能. 不能以制造业思维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国际商报. 2005:1. 31.

36. 李志能. 注重承接方的竞争力———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面临的挑战.国际贸易. 2004 (9).

37. 李志强,李子慧.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国际经济合作.2004 (11).

38. 李仲周. 国际服务外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WTO 经济导刊. 2004(10).

39. 厉无畏,王慧敏. 世界产业服务化与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思考.世界经济研究. 2005 (1).

40. 联合国贸发委. 世界投资报告 2004———转向服务业. 概述. 中文版. 联合国纽约和日内瓦,2004.

41. 联合国贸发委. 世界投资报告 2005———跨国公司与研发活动的国际化.概述. 中文版. 联合国纽约和日内瓦,2005.

42.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 外国直接投资前景及跨国公司战略2004 -2007. 2004.

43. 刘慧,胡天佑. 我国生物医药外包市场浅析. 上海医药. 2005 (2).44. 刘谰飚,彭砚. 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国际监管的比较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2006 (2).

45. 刘庆林. 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综述. 经济学动态. 2005 (9).46. 刘书翰. 新熊彼特服务创新研究:服务经济理论新进展.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4).

47. 刘莹. 论中国发展全球服务业外包的机遇与挑战.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11).

48. 刘重. 国际外包服务市场、机遇、挑战. 商场现代化. 2005 (12).49. 卢言. 国际生产体系下的企业外包管理. 集团经济研究. 2005 (6).50. 鲁桐. 高技术领域:跨国企业七大发展策略. 经济日报. 2005. 4. 4.

532参考文献  /  

Page 24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51. 梅新育. 面对服务外包潮的中国方略. 新理财. 2004 (3).52. 裴长洪. 论中国进入利用外资新阶段——— “十一五”期间利用外资的战

略思考.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53. 裴长洪.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

54. 裴长洪.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 (4).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5. 秦燕,张国梁,汪克夷. 从软件外包看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战略管理. 2006 (1).

56. 商务部外资司. 2003,2004,2005 年外商投资报告.57. 商务部网站.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其附件. 2004 年修订,2005 年 1月 1 日实施.

58. 沈琪. 国际经济中的 “外包”理论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6 (1).59. 史薇,王珏. 业务外包: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金融. 2005 (17).60. 宋玉华,周均. 国际外包、就业和收入分配之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问题.2006 (3).

61. 素帕猜·巴尼巴滴. 2005 年贸易和发展报告. 商务部投资局网站.62. 田茂永. 外包中的商业精神. IT经理世界. 2003 (10).63. 田贞余. 从鼓励外商投资转向鼓励本国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 财经论丛. 2004 (6).

64. 田贞余. 国际外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经济论坛. 2004(24).

65. 田贞余. 谁占有国际外包市场的奶酪. 国际市场. 2004 (11).66. 王洛林. 2003 ~ 2004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7. 王玮冰. 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办公室. IT经理世界. 2005. 8 (1).68. 王志乐. 2006 跨国公司中国报告.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69. 辛华. 白领工作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天下. 2003 (7).70. 徐强. 跨国采购外包的兴起与我国的应对. 国际经贸探索. 2006 (1).71. 徐姝. 西方业务外包研究成果评介.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12).72. 严启发. 服务外包:我国经贸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国际贸易论坛. 2004(4).

63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4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73. 杨正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对策. 求是学刊. 2005 (3).74. 翼勇庆. 中国软件业三大问题. IT经理世界. 2005 (6).75. 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 西方经济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76. 袁奇,王东. 美国离岸外包的动因及其影响分析. 特区经济. 2004.12. 25.

77. 袁奇. 离岸外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 (3).

78. 曾丽凌. 离岸外包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4).

79. 詹晓宁,邢厚嫒.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考. 中国对外贸易. 2005(5).

80. 詹晓宁. 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政策及投资促进战略定位. 南开经济研究. 2002 (6).

81. 张芬霞,刘景江. “离岸外包”发展述评. 经济问题. 2005 (8).82. 张燕生,毕吉耀. 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网站下载资料.

83. 张幼文,黄仁伟. 2004 年中国国际地位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4. 赵琼. 外包市场———我国企业融入世界市场的新契机. 经济师. 2005(4).

85. 甄炳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 求是. 2005 (9).86. 郑鸿飞,任荣明. 离岸服务外包及中国对策. 上海管理科学. 2005 (2).8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全球化的来龙去脉及中国的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网站资料.

88. 周子学. 中国和印度 IT 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英文部分

1. A V Deardorff,“A trade theorists take on skilledlabor outsourcing”,International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259 - 271.

2. Aaditya Mattoo and Sacha Wunsch,“Preempting Protectionism in Services:TheWTO and Outsourcing”,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237,http: / / www. iie. com / publications / papers / wunsch1205. pdf.

732参考文献  /  

Page 24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3. Aidan R. Vining and Steven Globerman,“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the outsourcing decision”,http:/ / www. sfu. ca / mpp / facultystaff / biographies /pdf. files / outsourcing. pdf.

4. Alan Fowler and Ben Jeffs, “Exami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outsourcing:acase study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8)13,111 - 126.

5. Alexander Hijzen,Holger Gorg and Robert C. Hine,“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and Relative Wages in the UK”,IZA DP No. 717.

6. Alexander Hijzen,Holger Gorg and Robert C. Hine,“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nd the skill structure of labour demand in the United Kingdom”,LZA DPNo. 1249.

7. Amitava Dutta and Rahul Roy,“Offshore Outsourcing:Counteracting Forcesand Their Dynamic Effects”,Proceedings of the 38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 - 2005.

8. Amy Jocelyn Glass and Kamal Saggi,“Innovation and wag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5 (2001)67 - 86.

9. Anil Kumar,“Making Outsourcing happen with Balanced ScoreCard — A Unification Approach Paper”,http:/ / www . papers. ssrn. com/ sol3 / papers. cfm?abstract_id = 310139 - 30k.

10. Ann Bartel,Saul Lach and Nachum Sicherman,“Outsourcing and TechnologicalChange”,http:/ / www0. gsb. columbia. edu / faculty / abartel / papers / outsourcing_tech_change. pdf.

11. Anthony C. Infanti,“CrossBorder Outsourcing:U S International Tax Pitfalls,Pratfalls,and Opportunities”,http:/ / www . papers. ssrn. com/ sol3 / papers.cfm?abstract_id =398680 - 25k.

12. Arvind Panagariya,“Defending the Case For Free Trade”,http:/ / www. columbia. edu / ~ ap2231 / Policy%20Papers / US_China%20Trade%20Commission. pdf.

13. Ashok D. Bardhan and Cynthia Kroll, “The New Wave of Outsourcing”,http:/ / repositories. cdlib. org / iber / fcreue / reports / 1103.

14. Biswajit Nag,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Impact and Implications”,http:/ / www. cio. com / archive / 050101 / bpo. html.

15. Bob Anderton and Paul Brenton, “Outsourcing and LowSkilled Workers in

83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4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the UK”,CSGR Working Paper No. 12 / 98.16. Brooks B. Robinson,“Bureaucratic inefficiency:Failure to capture the efficiencies of outsourcing”,Public Choice 253 - 270,2001.

17. Bruce P Mehlman, “Offshoring Outsourcing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Competitiveness”,http: / / www infopolicy org / pdf / mehlman pdf.

18 C Alan Garner,“Offshor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Economic Impact and Policy Issues”,Economic Review,Third Quarter 2004.

19 C M Hsieh,Sergio G Lazzarini and Jack A Nickerson,“Outsourcing andthe Variability of Product Performance:Data from Internation Courier Services”,http:/ / papers ssrn com/ sol3 / papers cfm?abstract_id =309622 - 29k.

20 C Verhoef,“Quantitative aspects of outsourcing deals”,Science of ComputerProgramming 56 (2005)275 - 313.

21 Catherine C de Fontenay and Joshua S Gans,“Supply Competition and Outsourcing:A Bilateral Bargaining Approach”,http: / / www mbs edu / download cfm?DownloadFile =214184F5 -B06D -D988 -F1D85628BE25F655.

22 ChangTai Hsieh and Keong T Woo,“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to China onHongKongs Labor Market”,http: / / elsa berkeley edu / ~ chsieh / cv pdf.

23 Christopher T Coward,“Looking Beyond India:Fators that Shape the GlobalOutsourcing Decision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 in America”,EJISDC (2003)13,11,1 - 12.

24 Cynthia A Kroll,“State and Metropolitan Area Impacts of the Offshore Outsourcing of Business Services and IT”,http: / / repositories cdlib org / iber /fcreue / fcwp / 293.

25 Daniel T Grisworld and Dale D Buss,“Outsourcing Benefits:Michigan Economy”,MACKINAC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No S2004 -06·ISBN:I -890624 -41 -1.

26 Daniel Trefler,“Offshoring: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http:/ / www brookings edu / es / commentary / journals / tradeforum/ 2005btf_trefler pdf.

27 Daniel W Drezner, “The Outsourcing Bogeyman”,Foreign Affairs,May /June,2004.

28 Daron Acemoglu,Philippe Aghion and Fabrizio Zilibotti,“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distance to frontier”,NBER Woking Paper 9191.

932参考文献  /  

Page 25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29 David H Autor, “Outsourcing at Will:Unjust Dismissal Doctrine and theGrowth of Temporary Help Employment ”, http: / / papers nber org /papers / w7557

30 David H Autor,“Outsourcing at will:the contribution of unjust dismissal doctrine to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putsourcing”,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Working Paper 01 - 32.

31 David L Levy,“Offshoring in the New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Journalof Management Studies 42:3 May 2005 0022 - 2380.

32 Deborah Swenson,“Outsourcing price Decisions:evidence from U S 9802imports”,NBER Working Paper 11184.

33 Desiree van Welsum and Xavier Reif,“Potential Offshoring:Evidence fromSelected OECD Countries”,http: / / www brookings edu / es / commentary /journals / tradeforum / 2005btf_welsum pdf.

34 Desiree van Welsum,“In Search of offshoring:Evidence from U S Importsof Services”,BWPEF 0402,ISSN 1745 - 8587.

35 Dewey A Swanson,“Offshore Outsourcing Drives Curriculum”,Proceedingsof the 2005 ASCUE Conference,June 12 - 16,2005,Myrtle Beach,SouthCarolina,http:/ / www ascue org.

36 Dieter Ernst,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outsourcing:What permitssmall Taiwanese firms to compete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 Asia PacificJournal Of Management,Vol 17,223 - 255 (2000).

37 Douglas R Wholey,Rema Padman,Richard Hamer and Schawn Schwartz,“Determina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among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 4,229 - 239,2001.

38 Douglas R Wholey,“Determina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among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4,229 - 239,2001.

39 Dwight Jaffee, “Globalization Offshoring,and Economic Convergence:ASynthesis”, http: / / repositories cdlib org / cgi / viewcontent cgi? article =1037&context = iber / fcreue

40 Eiichi Tomiura, “Foreign outsourcing,exporting and FDI:a productivitycomparison at the firm level”,www rieb kobeu ac jp / academic / trade -

04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5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ic04 / pdf / Tomiura pdf.41 Eric T G Wang,Terry Barron and Abraham Seidmann,“Contracting structures for custom software development: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rents and university on 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outsourcing”,Management Science,Vol 43,No 12,Frontie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conomics(Dec,1997),1726 - 1744.

42 Eric W Bond,“Commercial policy in a frangmented world”,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Vol 91,No 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Thrteen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May,2001).

43 F Gerard Adams,Byron Gangnes and Yochanan Shachmurove, “How theDragon Captured the World Export Market:Outsourcing and Foreign Investment Lead the Way”,PIER Working Paper 04 - 042.

44 Frank Levy and Ari Goelman,“Offshore and Radiology”,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dustrial Performance Center Working Paper Series,MIT - IPC - 05 - 007,September 2005.

45 Galina An and Murat F Iyigun,“Outsourcing Globally During The ProductLife Cycle:A Theory and Some Evidence”,http: / / www colorado edu / Economics / CEA / papers02 / track pl?p = wp02 - 8 / wp02 - 8 pdf.

46 Gary Gereffi,“Outsourcing and Change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http: / / www colorado edu / IBS / PEC /gadconf / papers / gereffi pdf.

47 Gary Hufbauer and Tony Warren,“The Globalization of Services:What HasHappened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http: / / iie com / publications /wp / 99 - 12 pdf.

48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 “Integration Vs Outsourcing InIndustry Equilibrium”,CESifo Working Paper No 460.

49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Outsourcing in a Global Econom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72,135 - 159.

50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Qutsourcing Versus FDI In Industry Equilibrium”,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April -May 2003 1 (2 - 3):317 - 327.

142参考文献  /  

Page 25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51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Outsourcing versus FDI in Industry Equilibrium”,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Working Paper 9300,http: / / www nber org / paper / w9300.

52 George Baker,Robert Gibbons and Kevin J Murphy,“Bringing the MarketInside the Firm?”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91,No 2,Papers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 Thirteen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May,2001),212 - 218.

53 Gerhard F Knolmayer,“Cybermediaries Supporting the Management of Independent Workers:A Case Study of Extended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http:/ / www ie iwi unibe ch / forschung / outsourcing / resource / cybermediaries pdf.

54 Gerhard Rohde,“Jobs with no frontiersGlobal mobility:a challenge to unionand researchers”,http: / / www boeckler de / pdf / wsimit_eng_2003_10_rohde pdf.

55 Gianpaolo Rossini and Strada Maggiore,“Endogeneous outsourcing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with process R&D”,http: / / amsacta cib unibo it / archive /00000612 / 01 / 487 pdf.

56 Girma and Gorg, “Outsourcing,foreign ownership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UK establishment level data”,Leverhulme Centre for Rearch on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Policy,Research Paper 2002 / 16.

57 Gregg Gunsch,“Outsour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sider Threat”,http: / / www cerias purdue edu / news _ and _ events / events / symposium /2003 / downloads / gunsch_Outsourcing_IT_and_Insider_Threat pdf.

58 Hartmurt Egger and Peter Egger,“Labor market effects of outsourcing underindustrial interdepende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4 (2005)349 - 363.

59 Hartmut Egger and Josef Falkinger,“A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in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CESifo Working Paper No 573.

60 Hartmut Egger and Josef Falkinger, “Industry Concentration,InternationalOutsourcing and Economic Fundamentals”, http: / / www wwi unizh ch /staff / falkinger / List_of_Publications pdf.

24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5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61 Hartmut Egger and Josef Falkinger,“The rol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for firmlo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CESIFO Working Paper No 970,Category 7:Trade Policy.

62 Hartmut Egger and Peter Egge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outsourcing and PriceCost Margins in European industries”,Review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25:45 - 69,2004.

63 Hartmut Egger and Peter Egger,“Outsourcing in a spatial world”,CESIFOWorking Paper No 1349,Category 7:Trade Policy.

64 Heather M Leverett,John E Megley and Rob H Kamery,“Outsourcing Evolution and Effect on the U S Economy”,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Legal,Ethical and Regulatory Issues,Volume 8,Number 2,Maui,2004,Allied Academ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65 Henri LF DE Groot,“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outsourcing:an analysis of growth,welfare and product variety”,DE ECONOMIST 149,NO 1,2001.

66 Henry Wan Jr,“Fragmented trade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s — Examplesfor a nonconvex general equilibriu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and Finance 14 (2005)273 - 295.

67 Henryk Kierzkowski,“Outsourcing and fragmentation:Blessing or threat?”,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233 - 235.

68 Heri L F de Groot,“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Outsourcing:An analysisof growth,welfare,and product variety”,De Economist,2001 – Springer.

69 Hitendra Wadhwa,Rohit Arora and Harpreet Khurana,“Beyond Cost Reduction:The Risk and Rewards of Global Services Sourcing”, http: / /www columbia edu / cu / ciber / research / Outsourcing%20Paper pdf.

70 Ho Luke,Atkins Anthony and Eardley Alan, “The Growth Of OutsourcingAnd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Framework Techniques”,European & Mediterran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25 - 27July 2004,Tunis Tunisia.

71 Holger Gorg and Aoife Hanley,“Does outsourcing increase profitability?”,TheEconomic and Social Review,Vol 35,No 3,Winter,2004,267 -288.

72 Holger Gorg and Aoife Hanley,“Labour demand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342参考文献  /  

Page 25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73 Evidence from plant - level data”,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365 - 376.

74 Holger Gorg,Aoife Hanley and Eric Strobl,“Outsourcing,foreign ownership,exporting and productiv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with plant level data”,Leverhukme Centre,Reaear Paper 2004 / 08.

75 Ingo Geishecker,“Outsourcing and the demand for lowskilled labour in German Manufacturing:New Evidence”,GIER Discussion Paper 313,DIWBerlin,November2002.

76 J Bhagwati,A Panagariya,TN Srinivasan,“The Muddles over Outsourcing”,http: / / www columbia edu / ~ ap2231 / Policy% 20Papers / JEP _ bhagwati _Panagariya_Srinivasan_aug%2028_04 pdf.

77 Jacob Funk Kirkegaard,“Outsourcing and offshoring:pushing the EuropeanModel Over the Hill,Rather than off the Cliff”,IIE WORKING PAPER05 - 1.

78 James R Markusen, “Modeling the Offshoring of WhiteCollar Services: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the New Theories of Trade and FDI”,http: / / www wdi umich edu / files / 2005btf_markusen pdf.

79 Jan A Van Mieghem,“Coordinating investment,production and subcontracting”,Management Science,Vol 45,No 7 (Jul,1999),954 - 971.

80 Janet Y Murray and Masaaki Kotabe, “Sourcing strategies of U S ServiceCompanies:A Modified TransactionCost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Vol 20,No 9 (Sep,1999),791 - 809.

81 Jeff Sampler,“Tecdovate:creating Competencies and Business Value ThroughBu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CISR Working Paper No 347,2004MITSloan — Sampler.

82 Jesper Momme,“Framework for Outsourcing:Based on Theoretical Review andEmpirical Findings from Danish Heavy Industry”, http:/ / iprod auc dk /sme2001 / paper / momme pdf.

83 Jesse Robertson,Dan Stone,Liza Niederwanger,Matthew Grocki,EricaMartin and Ed Smith,“The coming accounting revolution:offshore outsourcingof tax return preparation”,http: / / papers ssrn com / sol3 / papers cfm?abstract_id = 588381.

44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5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84 John Burgess,Julia Connell and Zeenobiyah Hannif,“Call Center Developmentin the Australian Public Sector,Work and Service Delivery”,http:/ /www socsci aau dk / leo / iera / papers / Workshopno4 / JohnBurgessJuliaConell pdf.

85 John E Jankowski,“Measurement and Growth of R&D Within the Service Economy”,Journal of Technology,Transfer,26,323 - 336,2001.

86 John M Hannon,IngChung Huang and BihShiaw Jaw,“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and its determinants:the case of subsidiaries in Taiwa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 26,No 3 (3rd Qtr,1995),531 -554.

87 John McLaren,“Globalization and Vertical Structure”,The American EconomicReview,Vol 90,No 5 (Dec,2000),1239 -1254.

88 John Shultz,Rob Rupprath and Nathan J Muller,“Network Integration Solutions ”, http: / / www verizonbusiness com / ve / resources / whitepapers / pdf /network_integration pdf.

89 JohnC McCarthy,“NearTerm Growth Of Offshoring Accelerating”,http: / /www gothamgazette com / Forrester pdf.

90 Judy Ancel,“Offshoring the Missouri Economy:Free Trade Job Losses AndTheir Impact On Missouri Workers”,http: / / www umkc edu / labored.

91 Julia Trampel,“To Offshore or Nearshore IT services?An investigation usingtransaction cost theory ”, http:/ / econwpa wustl edu / eps / io / papers / 0406 /0406001 pdf.

92 Karen Lapid,“Outsourcing and Offshoring under the GATS”,Journal of WorldTrade,Vol 40:1,2006.

93 Kerry McLelan,Barbara L Marcolin and Paul W Beamish,“Financial andstrategic motivations behind IS outsourcing”,http: / / www syllogics com /Research / FandSMoti PDF.

94 Lakshmi Puri,“Trade in Services,Gender and DevelopmentA Tale of TwoModes”,http: / / www unctad org / tradeenv / genderDITC htm

95 Laura L Pfannenstein and Ray J Tsai,“Offshore Outsourcing:Current andFuture Effects In American IT Industry”,http: / / tandy sbu tcu edu / ~dpreston / Edev / Assign / Offshore%20Effects pdf.

96 Laura Poppo and Todd Zenger, “Testing altermative theories of the firm:transaction cost,knowledgedbased,and measurement explanations for make

542参考文献  /  

Page 25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orbuy decisions in information servic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 19,No 9 (Sep,1998),853 - 877.

97 Lawrence Bernstein, “Outsourcing is here,but can models manage it?”,Journal of Network and Systems Management,Vol 8,No1,2000.

98 Lily Ho,Marcos Torres and Philipp Vu,“Dynamics of Outsourcing:Offshoring,Insourcing,and a Case Study — India”,http:/ / depts washington edu / gttl /StudentPapersAbstracts / 2004 / DynamicsofOutsourcing pdf.

99 Ling Ge,Prabhudev Konana and Huseyin Tanriverdi,“Global Sourcing andValue Chain Unbundling ”, http: / / www mccombs utexas edu / faculty /prabhudev konana / globalsourcing pdf.

100 Lori G Kletzer, “Globalization and job loss,from manufacturing to services”,Economic Perspectives,2Q / 2005.

101 Lori Simpson,“Engineer Aspects of Offshore Outsourcing and Public Policy Investigation”,http:/ / www wiseintern org / journal04 / WISE2004 - LoriSimpsonFinalPaper pdf.

102 Macario Polo,Mario Piattini and Francisco Ruiz,“Integrating outsourcingin the maintenance proce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3,247 - 269,2002.

103 Marcello Estevao and Saul Lach,“Measuring Temporary Labor Outsourcingin U S Manufacturing”,Foundation Report Dispels ‘Permatemp’Myths,NBER Working Paper 7421.

104 Marcia Robinson and Ravi Kalakota,“Offshore Outsourcing:Business,ROIand Best Practices”,http: / / www ebstrategycom.

105 Marija Matejic,“Offshoring of IT services:Impact on enterprise,IT industry and national economies”,http: / / wwwai wuwien ac at.

106 Markus Diehl,“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on the skill structureof employ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Germ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Kiel Working Paper No 946.

107 Martin Falk and Bertrand Koebel,“Outsourcing of services,Imported Materials and the Demand for Heterogeneous Labour:An Application of a Generalised BoxCox Function”,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No 00 - 51.

64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57: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108 Mary Amiti and ShangJin Wei, “Fear of service outsourcing:is it justified?”,Economic Policy,pp 309 - 346,April 2005.

109 Mary Amiti and ShangJin Wei, “Service Outsourcing,Productivity andEmployment:Evidence from the US”,http: / / www usitc gov / ind_econ_ana / research_ana / seminars / USoutsourcing_Amiti_Wei_22august05 pdf.

110 Mary C Lacity and Leslie P Willcock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rcing Practices:Lessons from Experience”,MISQuarterly,Vol 22,No 3 (Sep 1998),363 - 408.

111 Mary Cecelia Lacity and Leslie P Willcocks,“Survey of IT outsourcing experiences in US and UK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AprJune 2000.

112 Matthew J Higgins and Daniel Rodriguez,“The Outsourcing of R&D throughacquisi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http:/ / www economics emoryedu / Working_Papers / wp / higgins_03_24_paper pdf.

113 Meenakshi Rishi and Sweta C Saxena,“Is outsourcing really as bad as it ismade to sound?A reassessment and some perspective”http: / / papers ssrn com / sol3 / papers cfm?abstract_id = 605802.

114 Mette P Knudsent & Per Servais,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TheoreticalClarific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http: / / www asb dk / upload / asb / conferences / nff2005 / docs / papers / supplychain / pknudsen pdf.

115 Michael Fraser,“A Critical Look at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http: / /michael littlebluefrog com / internationaloutsourcing pdf.

116 Michael J Mol, “Outsourcing,Supplier Relations,and internationalisation:Global Sourcing Strategy as a Chinese Puzzle”,https:/ / dspace ubib eur nl /handle / 1765 / 355?mode = simple.

117 Michael J Mol,“Outsourcing,Supplier Relations,and the External Span ofControl”,http: / / www ipsera04 dica unict it / prog_day_2 htm - 97k.

118 Mohammed Abdur Razzaque and Chang Chen Sheng,“Outsourcing of logistics functions:a literature surv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Vol 28 No 2,1998,89 - 107.

119 Morten Bennedsen,Christian Schultz,“Learning from Incomplete Contracting:The TrialandError Approach to Outsourcing”,http:/ / www econ ku

742参考文献  /  

Page 258: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dk / ddl / publicchoice / Au281003 pdf.120 Morten Bennedsen,Christian Schultz,“Outsourcing,market structure and

elections”,http: / / www cebr dk / upload / dp303 pdf.121 Nagesh Kumar and K J Joseph,“Export of Software and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Lessons from the Indian Experience ”, AsiaPacific Trade and Investment Review, Vol 1, No 1,April 2005.

122 Natalia Levina and Jeanne W Ross,“From the Vendors Perspective:Exploring the Value Proposition in IT Outsourcing”,MIS Quarterly, (27:3),September 2003,331 - 364.

123 Natalia Levina,“Sources of Vendor Production Cost Advantages in IT Outsourcing”,CISR WP No 309 or Sloan WP No 4094.

124 Ngo Van Long,“Outsourcing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297 - 304.

125 Nicholas Argyres,“Evidence on the role of firm capabilities in vertical interation decis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 17,129 - 150(1996).

126 Nigel Pain and Desiree van Welsum,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Relocationand Exports of Services”,OECD Economic Studies No 38,2004 / 1.

127 Nola HewittDundas,“Diversification And Outsourcing In the Irish PrintingIndustry”,NIERC No 61.

128 O Zeynep Aksin and Andrea Masini,“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ternal Outsourcing and Offshoring of Business”,http: / / home ku edu tr / ~ zaksin /Aksin_Masini_revised pdf.

129 Ojelanki K Ngwenyama and Noel Bryson,“Mak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soutsourcing decision: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analyzing outsourcingdecision problem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aearch 115 (1999)351 - 367.

130 Oksana Ivanova,Anna Kyrki,Yana Selioukova and Juha Vaatanen,“CaseStudy on Software Development Company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Russian HighTech StartUp”, https: / / www lut fi / nordi / publications /Julkaisu15 pdf.

84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59: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131 Oren Fust and Nahum D Melumad,“Consider outsourcing even what you dobest”,

132 Pamela Y Abbott,“SoftwareExport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ACaribbean Perspective”,EJISDC (2004)20,1,1 - 19.

133 Panos Kouvelis and Joseph M Milner,“Supply chain capacity and outsourcingdecisions:the dynamic inter play of demand and supply uncertainty”,IIETransactions (2002)34,717 -728.

134 Parsiri Audcharevorakul,“Is Services Outsourcing a Threat to Skilled Labor?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Outsourcing Affects Domestic Employment Across Skill Levels”,http: / / www amherst edu / ~ econ / major / Audcharevorakul05 pdf.

135 Paul A Samuelson,“Where Ricardo and Mill Rebut and Confirm Argumentsof Mainstram Economists Supporting Globalization”,Journal of EconomicsPerspectives,Volume 18,Number 3,Summer 2004,P135 - 146.

136 Paul H Jensen and Robin E Stonecash,“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ctor outsourcing contracts:a literature review”,Melbourn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No 29 / 04.

137 Peter Egger and Michael Pfaffermayr, “Two Dimensions of Convergence: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Wage Adjustment Effects of Crossborder Outsourcing in Europe”,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2 (5),833 -843,2004.

138 Peter Egger,Michael Pfaffermayr and Andrea Weber,“Sectoral Adjustmentof Employment: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and trade at the micro level”,IZA DP No 921.

139 Peter Klibanoff and Sharon Novak,“Contracting,Directed Parts,and Complexity in Automotive Outsourcing Decision”,http: / / www kellogg northwestern edu / faculty / klibanof / ftp / Workpap html - 8k.

140 Pol Antr,Luis Garicano and Esteban RossiHansberg, “Offshoring in aKnowledge Economy”,http: / / www stanford edu / ~ erossi / OKE pdf.

141 Pol Antras,“Global Sourcing”,NBER,Working Paper 10082 http: / /www nber org / papers / w10082.

142 Pravin Sinha, “Dilemma of Organising IT WorkersThe Case of India”,

942参考文献  /  

Page 260: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http: / / www clmr biz uwa edu au / ASLE / workshop% 20papers / Sinha%20paper pdf.

143 Public Citizens Congress Watch, “Offshoring American Jobs”,http: / /www citizen org.

144 R H Zielinski,“The Offshoring of Teleservices:Opportunities and Macroeconomic Eff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http:/ / www connectionsmagazinecom / papers / 4 / 20 pdf.

145 Rafig Dossani,“The Impact Of Services Offshoring”,AsiaPacific ResearCenter,Stanford University,USA.

146 Rafiq Dossani and Martin Kenney,“The Next Wave of Globalization?Exploring the Relocation of Service Provision to India ”, http: / /www soc duke edu / sloan_2004 / Papers / Dossani__Kenney_Next_Wave_of_Globalization_April04 pdf.

147 Rafiq Dossani and Martin Kenney,“Went for Cost,Stay for Quality?:Moving the Back Office to India ”, http: / / repositories cdlib org / brie /BRIEWP156.

148 Ramy Elitzur and Anthony Wensley,“Game theory a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information services outsourcing”,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97)12,45 -60.

149 Remy JustonCoumat,“Using a Transaction Cost Economy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this new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ITES production”,http: / / www resercongress2004 iuttlse3 fr / Communications / 23 _ S4 _ JustonCoumat pdf.

150 Robert Atkinson,“Meeting the Offshoring Challenge”,http:/ / www dlc org /documents / offshoring2_0704 pdf.

151 Robert C Feenstra and Gordon H Hanson,“Foreign Investment,Outsourcing and Relative Wages”,NBER WORKING PAPER NO 5121.

152 Robert C Feenstra and Gordon H Hanson, “Globalization,Outsourcingand Wage Inequalit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86,No 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th and Eighth Annual Meeting of the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CA,January 5 - 7,1996(May,1996),240 - 245.

05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61: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153 Robert C Feenstra and Gordon H Hanson,“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Outsourcing to China:Estimating the PropertyRights Theoty of the Firm”,http: / / wwwwds worldbank org / / WDSP / IB / 2003 / 07 / 12 / 000094946_03050904040940 / Rendered / INDEX / multi0page txt

154 Robert C Feenstra and Gordon H Hanson,“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Estimating the Property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http: / / www nber org / ~ confer / 2003 / cwgf03 / feenstra pdf.

155 Robert C Feenstra and Gordon H Hanson,“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andHighTechnology Capital on Wages:Estimates for the United States,1979 -1990”,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14,No 3 (Aug,1999),907 - 940.

156 Robert C Feenstra,“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in the Global Econom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ume 12,Number4,Fall 1998,31 - 50.

157 Robert C Feenstr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NBER ReportSpring 2005,http: / / www nber org / report.

158 Robert D Atkinson,“Understanding the Offshoring Challenge”,Policy Report May 2004,http: / / www ppionline org.

159 Robert Inklaar, Robert H McGuckin, Bart Van Ark, and SeanM Dougherty,“The Structure of Business R&D:Recent Trends and Measurement Implications”,http: / / www ggdc net / conf / wp9_conference / van_ark pdf.

160 Robert W McGee,“Ethical issues in outsourcing accounting and tax services”,Presented at the 1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Business Disciplines,Pittsburgh,PA April 7 - 10,2005.

161 Robert W McGee, “Outsourcing:An Ethical Analysis of an InternationalTrade Issues”,Presented at the 1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Business Disciplines,Pittsburgh,PA April 7 - 10,2005.

162 Ronald Jones,Henryk Kierzkowski and Chen Lurong,“What does evidencetell us about fragmentation and outsourcing?”,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305 - 316.

163 Ronald W Jones,“Immigration vs outsourcing:Effects on labor markets”,

152参考文献  /  

Page 262: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105 - 114.164 Rudy Hirschheim,Beena Georgr and Siew Fan Wong,“Information Tech

nology Outsourcing:The Move Towards Offshoring”,http: / / www248 indek kth se / grundutbildning / grundkurser / 4d1170 / Arnold pdf.

165 Satwik Seshasai and Amar Gupta,“Global Outsourcing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Working Paper 4456 - 04.

166 Shunli Yao,“US Trade Sanctions and Global Outsourcing to China”,CIES,Policy Discussion Paper No 0037.

167 Solomon W Polachek,“How Outsourcing Affects Bilateral Political Relations”,LZA Discussion Paper No 1334,http:/ / ssrncom/ abstract =602404.

168 Soon Ang and Detmar W Straub, “Production and Transaction Economiesand IS Outsourcing:A Study of the U S Banking Industry”,MIS Quarterly,Vol 22,No 4 (Dec,1998),535 - 552.

169 Soon Ang and Larry L Cummings,“Strategic Response to Institutional Influence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Outsourcing”,Organization Science,Vol 8,No 3 (MayJun,1997),235 - 256.

170 Sridhar Sourirajan,“Globalization and offshore outsourcing:A Tale of Two Realities”,http:/ / www soc duke edu / outsourcing / documents / sridhar pdf.

171 T N Srinivas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abled Services and IndiasGrowth Prospects ”, https: / / www brookings edu / es / commentary / journals / tradeforum / 2005btf_srinivasan pdf.

172 Tad De Haven,“There They Go Again:The Truth About Exporting Jobs”,NTU Policy Paper No 115.

173 Task Force On Workforce Development,“Learning Partnerships:StrengtheningAmerican Jobs In the Global Economy”,http:/ / www shankerinstitute org /downloads / TF%20Report%20Apr - 2004 pdf.

174 Ted Balaker and Adrian T Moore,“Offshoring and Public Fear:AssessingThe Real Threat To Jobs”,http: / / 72 10 40 168 / ps333 pdf.

175 THIJS ten RAA and EDWARD N WOLFF,“Outsourcing of Services andthe Productivity Recovery in U S Manufacturing in the 1980s and 1990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6,149 - 165,2001.

176 Timothy J Sturgeon and Frank Levy,“Measuring Of Service Work And Its

25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63: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Impact On The United States”,http: / / web mit edu / ipc / owg2005 / summary pdf.

177 Ting Gao,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innovation and growth”,http: / /nt2 fas nus edu sg / ecs / res / seminars / seminarpapers / 180205 pdf.

178 Tullio Gregori, “Outsourcing and Service Employment Growth In Italy”,http: / / www univ trieste it / ~ nirdses / dises / faculty / wp67 pdf.

179 Uday M Apte,Richard O Mason, “Global Disaggregation of InformationIntensive Services”,Management Science,Vol 41,No 7 (Jul,1995),1250 - 1262.

180 Ulli Arnold,“New dimensions of outsourcing:a combination of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concept”,European Journal ofPurchase &Supply Management 6 (2000)23 - 29.

181 Ulrik Bie,“Offshore Outsourcing:Consequences and Challenges for America”,http: / / www nationalbanken dk / DNDK / Publikationer nsf / side /94CC8EAFAAF44554C1256F8500461B21 / $ file / wp_22 pdf.

182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 United Nations,2004.183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 United Nations,2005184 UNCTAD World Trade Report 2005.185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Offshoring of Services :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GAO -06 - 5.186 Ursula Huws and Simone Dahlmann (Analytica)and Jorg Flecker,“Status

Report on Outsourcing of ICT and Related Services in the EU”,http: / /www moosproject be / pdfdocs / R4 pdf.

187 Vivek Agrawal,Diana Farrell and Jaana K Remes, “Offshoring and beyond”,The McKinsey Quarterly,2003 Special Edition:Global directions.

188 W J Ethier, “Globalization,globalisation:Trade,technology,and wage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237 -258.

189 Wendell Jones, “Offshore Outsourcing:Trends,Pitfall,and Practices”,Sourcing and Vendor Relationships,Vol 4,No4.

190 Wilhelm Kohler,“A SpecificFactors View on Outsourcing”,http:/ / wwwecon ku dk / EPRU / Seminars / files / kohler3 - 160201 pdf.

191 Wilhelm Kohler,“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nd Factor Prices with

352参考文献  /  

Page 264: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Multistage Production ”, http: / / www blackwellsynergy com / links / doi /10 1111 / j 0013 - 0133 2003 00204 x / abs / .

192 William A Gregory,Jr “A Testimony Against Technology Offshore Outsourcing and Foreign Worker Programs:The Economic and Military Fallacyof Offshore Outsourcing and Foreign Worker Programs ”, http: / /www globalsecurity org / military / library / report / 2004 / TestimonyAgainstOutsourcingandH1B pdf.

193 William H Friedman,“An Economic and Ethical Analysis of Offshoring:Intercountry Outsourcing of IT Employment”,http:/ / www business uca edu / faculty / bfriedman / papers / IRMA%202005%20Offshore%20Outsourcing doc.

194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1998,2001,2005195 Yongmin Chen,Jota Ishikawa and Zhihao Yu,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trategic Outsourcing ”, http: / / www carleton ca / economics / cep / cep02 - 12 pdf.

196 Young Hae Lee,Chan Seok Jeong and Chiung Moon,“Advanced planningand scheduling with outsourcing in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Comput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43 (2002)351 - 374.

197 Yukako Ono, “Outsourcing Business Service and the Scope of Local Market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WP 2001 - 09.

198 ZHONGHUA QU and MICHAEL BROCKLEHURST,“What will it take forChina to be a competitive force in offshore outsourcing?An analysis of therole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supplier selection”,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3)18,53 - 67.

45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Page 265: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后    记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

从论文到书,因为种种缘故,一拖三年,如果从关注服务外包问题和搜

集整理相关资料算起,近六年了。选题之时 (2004 年初),世界陷于 “911”之后的全球紧缩背景之下,经济放缓促使跨国公司通过服务产业转移缓解成

本压力,服务外包应运而生;论文完成之时 (2006 年),服务外包渐成气候,全球已经流动性过剩了;三年之后的今天 (2009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又一次进入紧缩周期。适者生存,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全球化的潮流

不可阻挡,后危机时代,幸存的企业或许会有更新的商业模式创新?

论文从选题、提纲制定到正式写作与修改,都离不开我的博士导师江

小涓教授的悉心指导,论文中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她对服务经济和服

务全球化的深刻理解、对学术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渝的热忱一直指导

和鼓舞着我对这一艰深课题进行持续探索,完成此书只是万里长征的

起始。

参加工作之后,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我提供了诸多便

利条件,国际经济研究院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王子先副主任一直关心本书的出版。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的刘传志副总编辑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张大

成编辑为本书的及时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家人的悉心照顾和情感支持是我安心工作的坚强后盾。先生江涛博士在

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常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和琐事;多年来,父母和弟弟对

我生活的关心、学业的支持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

本书的成稿和最终出版还得到了更多无法一一提及名字的师友们的真诚

相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当然文责自负。

最后,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课

题号 73100034,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承接服务外包的方式与对策研究)的经费支持。

Page 266: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

由于能力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姜荣春

于北京北郊

2009 年 6 月 7 日

652   /   国际服务外包浪潮: 理论、 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