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END 03 有声有色2007/08/26  · 责编 李学莉 美编 杨培央 袁治华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Post on 13-Jul-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责编 李学莉 美编 杨培央 袁治华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03WEEKEND 有声有色追剧观影听歌 周末一起娱乐

生命新知探索生命奥秘 破解生命密码

琼恩和丹妮莉丝

琼恩,一个不起眼的私生子,到被动当上北境之王,一直极不自信,基特哈灵顿(琼恩扮演者)认为,他话语间总有一层恐惧与质疑自己的心态。然而到了第七季,琼恩突然变得坚毅果敢,去龙石岛见龙母和亲自带队抓尸鬼,都很坚定地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和很坚定地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样的巨变,不是因为死而复生。编剧先通过布兰穿越发现他是雷加王子和莱安娜·史塔克所生,再通过吉莉给山姆读一本书解释了原因,“梅纳德说,他为雷加王子废除婚姻,同时又为王子迎娶另一个人主婚,仪式在多恩秘密举行”。吉莉读的这句话,表明了雷加·坦格利安和莱安娜·史塔克是合法婚姻,琼恩不是私生子,是龙狼之子,姓坦格利安,再借丹妮莉丝和小恶魔之口肯定琼恩是英雄。虽然我和大多数影迷一样喜欢琼恩,但通过身份来认定全剧目前最大的英雄,还是觉得太仓促了。

丹妮莉丝,第一集就登陆维斯特洛,回到风暴降生的龙石岛,她步入大厅,扯掉烈焰雄心的旗帜,抚摸着大陆全境的地图,雄心万丈地说:“可以开始了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是的,目前,她还在龙石岛。明明有实力横扫七国,实现心中的理想,她却不去了。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感觉再多的解释都苍白无力。

琼恩和丹妮莉丝,微博上网友一看到这对俊男靓女,就觉得“哇,郎才女貌,配成一双”,喜欢在边上喊“在一起,在一起”。琼恩和丹妮莉丝,前几季我也想过他们俩在一起的可能性,没想到这样的情节说来就来。第六集,琼恩获救醒来后见到丹妮莉丝,说:“我很抱歉,我真的很抱歉,我希望能带它回来,希望我们根本就没去……”丹妮莉丝:“我不希望……”琼恩情不自禁地叫了对方一声“丹妮”!“丹妮?上一次是谁这么喊过我,记不清了。”当然,琼恩和丹妮莉丝都不知道两人的血缘关系,琼恩是丹妮莉丝大哥的儿子,也就是说,丹妮莉丝是琼恩的姑姑!谁说美国编剧就比国内某些编剧水平高呢。

兰尼斯特三兄妹

瑟曦,网友心目中的心机女,恶婆婆的代表,智商猛地由欠费到爆表。瑟曦依然唯我独尊,誓言把所有敌人和潜在敌人消灭殆尽,一直以来都是一言不合就灭杀,但现在居然开始讲究策略了,一夜之间就把老爸的权谋继承了。瑟曦召集维斯特洛的封臣(基本都是河湾地的)进行商议,看到她讲出一番进退有据、有理有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说词时,我都怀疑是小恶魔逃离君临城前给她留了一份演讲稿。

詹姆,殿前刺死国王,塔上把布兰推下,稀松平常事,这季人性突然大回归,反派转正,老好人一个了,网上一片“路转粉”的声音。冲动易怒、自负又嚣张的弑君者华丽变身为沉稳仁慈的詹姆骑士,真可谓冯唐易老,坏人也可变好。

提利昂,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智慧和权谋的代表,这几集就光去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了。小恶魔提利昂依然喜欢端着酒杯,让所有人相信他知己知彼,了解老姐,了解老兄,了解一切敌人,胜券在握。导演和编剧反其道而行之,让他老姐、老兄、一切的敌人都了解了小恶魔对他们的了解。这怎么打?当然一路碰壁。

史塔克三兄妹

史塔克家族是最为悲惨的家族,整个家族死散奔逃了六季,虐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了珊莎和布兰。艾莉亚的重聚,感人至深,我都准备好纸巾了,以为会感动得滴几滴老泪,结果云淡风轻,看来寒冷的北境让兄妹感情也变淡了,还不如毕业五周年的同学聚会。

珊莎变聪明,多谋善断了,布兰变冷漠,二丫变强势。两姐妹不是冤家不聚头,刚见面就互相猜疑。这姐不是姐,妹不是妹的,看得别扭。

詹德利,劳勃的私生子,曾经的铁匠。第五集詹德利回归,洋葱骑士带打铁的詹德利到龙石岛,然后和琼恩前往东海望抓异鬼,舞一把好铁锤,战斗力惊人。第六集抓鬼小分队出发几天后面临危险,琼恩让詹德利跑回去报信。不可思议的詹德利跑出了新高度,居然只用一天就跑回了东海望!耍铁锤的明明可以参加田赛轻松取胜,偏偏要参加径赛! (张靖)

吃红肉会增加死亡风险?那首先得看你吃了好多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主角们变化之大主角们变化之大,,犹如在看一出犹如在看一出《《变形记变形记》》

听歌

上周的《中国新歌声》赛事激烈,那英队连遭淘汰,整得我们的“冠军承包人”都急得掉眼泪了。

终于,出现了一个将那英战队力挽于狂澜之中的队员,她就是来自于浙江温州的乐队主唱,26岁的姑娘李雅。

说实话,我并不是太喜欢李雅,嘴巴有点歪,说话的时候语调也是垮兮兮的。当然她整个人的站姿都有点垮兮兮的,一边说话一边还要透过那一头蓬蓬的把整张脸都遮了2/3的头发瞟你几眼,而且眼神既有点怯,又有点拗,也就是既自卑,又自负,倒也挺符合她那个年龄的。

第一次听她唱的是朴树的《旅途》,真的挺一般。我一直觉得朴树最好听的歌就只有两首,《白桦林》和《那些花儿》,其它的恕我欣赏无能。这首《旅途》自然也在我欣赏无能的歌曲之列,最开始的梦呓和后面的呐喊实在让我感觉有些突兀,而且无法体会到这中间的赤诚和感动。但是,听了李雅唱《旅途》,

我突然觉得朴树还是唱得好,因为李雅的“旅途”节奏实在是太凌乱了,而且一直低着头,头发遮住了半张脸,感觉像在梦游。

然而,上周,当她唱《越过山丘》时,我简直被感动得手都麻了。虽然我是杨宗纬的铁粉,但我不得不摸着良心说,这首歌,李雅唱得比他好。听李雅唱,你会被慢慢带入到那个故事中,觉得她就是在讲她自己的故事,她就是那个“逆着背影婆娑的人流,向着那座荒芜的山丘,挥挥衣袖”的人。尤其是她唱“就让我随你去,让我随你去”这两句时,简直有一种不管不顾豁出去了的感觉。所以有人说,李雅唱出了一种私奔的味道。是啊,尽管人生已经这样了,但有时候我就只想好好爱一回,又怎么了!

相比之下,杨宗纬版就显得太过絮叨了,喋喋不休得像个郁郁不得志始终抓着从前不放的小男人。

唉,杨宗纬也是,有那么好听的声音,那么细腻的表达,却总也遇不到合适的歌,也是惘然。 (叶之庭)

越 过 山越 过 山丘丘 ,,才 发才 发现李雅把现李雅把杨宗纬甩杨宗纬甩在了后头在了后头

追剧

2011年4月17日,《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开播,一年一更,万众期待,7月16日《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回归,目前,该剧已经播出了六集。

在之前的几季中,电视剧多次出现和原著不符的情节,引发议论。从2016年第六季开始,电视剧超过了乔治·R·R·马丁的写作速度,马丁又不参与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的编剧工作,并向原著的书迷表示:“电视剧和书的走向将会出现分歧,两者会有较多的出入。”缺了原著小说做支撑和马丁老爷子的亲自坐镇,再加上挖坑容易填坑难,《权力的游戏》第七季虽然制作一贯精良,剧情依然磅礴大气,但没了以往的跌宕起伏,很多设定的架构没有足够的铺垫。编剧信马游缰,天马行空,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太大,仿佛在看几个主角上演变形记。

第四,为什么肉类会提升死亡率?避开原因就能减少危险。

研究者认为,红肉和红肉制品引起死亡率上升的因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加工肉制品中的N-亚硝基类致癌物(人们常说的亚硝胺即属此类),二是过多的血红素铁。

N-亚硝基类物质不仅有致癌性,增加消化系统癌症危险,而且有研究提示它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的风险。所以,无论如何,不提倡各国人民多吃加工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肉肠、咸肉,以及熟后颜色为深粉红色的其他熟肉制品。

血红素铁能够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但过多摄入时,它会促进体内的氧化反应,增加冠心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的风险。

所以,这里要忠告爱吃肉的男性,适当控制吃肉数量,最好能控制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建议的40~75克的水平上。如果此前吃肉过多,已经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情况,或血红蛋白含量过高,那么暂时不吃红色肉类一段时间,可能有益无害。

和男性相比,女性适当吃点肉的风险要小些。因为女性每个月有月经失血,吃了红肉之后,过多的铁元素能够从经血中排出去,所以有的研究发现,多吃红肉增加男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对女性则作用不那么明显。反过来,不吃肉的女性患营养性贫血的风险会增加。

如果女性此前吃肉过多,血红蛋白过多,那么可以暂时减少红肉,改成白肉或鱼肉。如果此前吃肉就偏少,肌肉松软,身体怕冷,血红蛋白不高甚至偏低,那么选择每天吃1两红肉,或者1~2两鸡鸭肉,对拥有红润的脸色和不怕冷的体质很有帮助。

当然,实在不想吃猪牛羊肉甚至鸡鸭肉也没关系,还可以选择鱼类、海产、蛋类、奶类和坚果来供应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都没有发现促进慢性疾病、增加死亡率的麻烦。只是,育龄女性需要从其他食物或营养增补剂中获得足够的铁元素,以便远离贫血的危险。 (范志红)

今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在科学新闻中引起了关注。这篇报告对此前各地区的多项研究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在50多万人的跟踪调查数据中找出了多吃红肉的有害证据——居然会增加死亡风险,也就是说,会让人早死!

此前,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把红肉和肉类加工品列为一类致癌物,引起了媒体的不小喧嚣,还引来了肉类相关行业协会的猛烈抨击。热爱肉类的人们半信半疑,香喷喷的香肠、火腿、培根,想想都流口水的烤牛肉、烤羊肉串之类,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呢?

但是,查查其他研究结果,让很多人进一步绝望了。在2016年发表的一项汇总分析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份加工肉制品(50克),全因死亡率就会升高1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5%,癌症风险增加8%。如果吃没有加工过的肉类,虽然比加工肉制品危险小一点,仍然会增加全因死亡率。英国营养学杂志2014年发表的汇总分析文章也有类似结论,加工肉制品50克或者未加工红肉100克以上,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学界对目前多项研究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的结果是:肉类摄入量大,不仅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少数研究提示还可能增加痛风和前列腺癌的风险。肉类加工品(比如香肠火腿咸肉培根之类)则不仅增加肠癌风险,还增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看来,肉类有害这事是没法翻案了?不过,先不要那么悲观,特别是女性朋友,不必因此戒掉肉类。

第一,所谓红肉有害之说,只限于中高摄入量的情况,少量摄入仍然是无妨的。

比如说,按这次美国研究者提供的数据,每天吃134克以上的未加工红肉,会增加26%的死亡风险。不过,如果不吃那么多呢?比如100克以下呢?就不会有这样的危险了。

又如,按世界癌症基金会的数据,每周吃500克以上的红肉才增加癌症风险,那么每天70克以下的数量仍然是不增加癌症危险的。还有研究提示,每天66克以上的红肉摄入量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但每天吃50克还是没有关系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肉类数量,是指没有烹调过的肉,不算皮、肥肉和骨头,完全是纯肉的量。假如吃带骨头的肉,比如吃排骨时,大约有一半是骨头的重量,那么每天吃50克肉实际上就是吃100克排骨,也不算是太少。再说,平均每天50克,如果攒起来吃,两天吃一次肉,还可以再放开点大快朵颐。每周一三五吃鱼,二四六吃肉,周日吃个蛋奶素清清口,从美食享受角度来说,并不显得太委屈,营养上也更为合理。

总之,对于自家烹调的新鲜肉来说,少吃点就能避免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吃40~75克肉,这个摄入量是完全无需担心的。

第二,肉有红肉白肉之分,白肉没有增加死亡风险的麻烦。

红肉是猪牛羊等畜肉,白肉是鸡鸭等禽肉。人们通常以为,鸡肉营养不如猪肉牛肉,鸡肉里面激素多不利于健康,但研究证据却恰恰相反!

以往的多项研究表明,鸡肉不会增加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的死亡率,也并不增加肠癌风险。还有研究表明,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用去皮鸡肉替代红肉来供应蛋白质,有利于预防随着年龄发胖的趋势。

就死亡率来说,2014年发表的汇总研究发现,鸡肉不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这次美国研究者的分析数据发现,吃鸡肉等白肉比较多的人,和很少吃白肉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风险不仅不增加,还会下降25%!请注意,这里说的白肉,主要就是快速出栏、集中饲养的“速生鸡”的肉。

所以,不要因为鸡肉便宜就嫌弃它,也不要因为什么激素的传言就疏远它。目前从西方引入的养殖肉鸡是速生的“白羽肉鸡”,它能在50天之内养大,是因为品种特性,加上高热量高营养饲料的作用,和使用激素无关。虽然养殖鸡肉的风味不如散养鸡,但目前为止,各国都没发现吃正常数量养殖鸡肉有害健康的证据(一天吃10个鸡翅或5条鸡腿这类吃法,不在正常数量范围之内)。

第三,不同地区的人,对肉类食物的反应好像不一样。

有趣的是,美国各项研究一致发现,多吃未加工的红肉也增加死亡风险,而在欧洲研究中这种效果并不显著,亚洲人中的调查根本没发现这种趋势。

研究者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吃法不一样,摄入量不一样。美国人喜欢在室外吃明火烧烤肉,就是下面生火,支个架子把肉放上去烤的barbecue,而这会引入多环芳烃类和杂环胺类致癌物。欧洲人就很少这种吃法,主要是烤箱烤、炖煮等方法,不会引入过多致癌物。

亚洲调查之所以没找到吃肉有害的证据,可能是因为吃肉的总量不多。虽然会有少数人吃肉过量,但大部分人只是少量吃。美国每年人均摄入肉类122公斤,主要是红肉;而亚洲国家连美国的一半也到不了,还有一部分是白肉。水产类、鸡鸭肉的摄入不增加死亡风险,甚至降低死亡风险。因此综合结果是肉类摄入量不增加亚洲人的死亡风险。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