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常在 法水長流 - towisdom.org.t · 修行方向—「發善財心,修普賢 願,總持希致寶華敷,入大乘會, 樹高幢,弘揚至教。」「學文殊智,

Post on 31-Dec-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

為父。」九十七年七月六日這天是

我有生以來,心裏感受最深、最難

過,也是最難以忘懷的日子。剛走

進台大病房,便聽到日慧師父圓寂

的事實,頓時悲從中來,失怙之痛

的難過,當下想要號啕大哭一場,

卻又必須控制情緒;想要遠離人

群找個僻靜的地方,讓思慮沉澱

些時……心中又無法平靜,只得收

斂哀傷的心情,化悲慟為感恩的心

力,與師兄、師姐們心連心,一起

默念著師父生前最相應的大智慧菩

薩聖號—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

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文殊師利菩

薩……。

師父生前既立遺囑:「若我

死後,不許發訃文,不舉行追悼儀

式,依佛制火化後,將骨灰投海,

或當垃圾掩埋之。若是死於各大

醫院,則將遺體捐贈該院,供作解

剖。」此情此景,看在弟子眼裏,

實在萬般不捨。師父!您生前常住

蘭若,深居簡出,潛心修行,五觀

堂左右對聯寫著「乞食兒非圖餔

啜,住山者不畏高寒。」正是您的

嚴謹生活態度,而鐵樓講堂箴言

「鐵樓寄鐵漢,菩提願如鐵,地獄

或天堂,不屈亦不涅。」更道盡師

父弘法利生、鐵骨柔情的胸懷。

大殿扁額「佛日遍照」,兩旁寫明

「審思阿含深教授,奉行鷲嶺舊家

風。」進入內殿,兩邊石柱更標明

修行方向—「發善財心,修普賢

願,總持希致寶華敷,入大乘會,

樹高幢,弘揚至教。」「學文殊智,

習觀音悲,巧說冀如金剛藏,同淨

覺人,度眾生,極盡未來。」師父

這偉大的志業,古來能有幾人?

您一生敏而好學,誨人不倦,

更著書不斷,留下無量的法寶,弟

子們受益匪淺。還記得五月四日師

父帶著病體咳嗽不斷,仍提振精神

上完《金剛般若箋註》,特別強調

《金剛經》的中心思想:「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師恩常在 法水長流

黃冬蓮

No.531 Sep. 2008∣79

應作如是觀。」這是直向無上菩提

之道,不論迴向;全經誦完,若想

迴向,這個偈頌就是迴向。師父!

您何等智慧!一語道盡般若無相的

迴向精神。您講經、說法、著書,樂

此不疲,直到身體不堪負荷,才肯

就醫,最後還捨大體,願作「大體

老師」。佛陀的精神、佛陀的典範

您確實做到了,也讓弟子們真正感

受所謂的「人生課程」。

弟子何其榮幸,擁有這分殊

勝機緣,追隨師父學習佛法,將

近二十四年的歲月裏,汗顏無奈,

業障深重,常因俗務纏身,身體欠

佳,用功不力,悲嘆命運多舛……

師父慈悲為懷,總是安慰弟子說:

「學佛是長遠的路程,無須悲觀,

隨時記住正念,認真學習一法,便

能通萬法。」「俗事俗務能捨就捨,

別人教妳有所得,我只教妳儘量

捨,因為它不能了生死。」「有時

間,努力坐上工夫,才有定力。」

「生活步調放慢、自在些,不要常

處於『緊』相中,行住坐臥皆可參

話頭;生活態度要喜足少欲。」「人

身難得,今已得,十善業道多修

持;願求來生得生有佛法學習的地

方,讓自己的智慧繼續增長。說不

定將來有更好的師父度妳……」您

的一番話,言猶在耳,謹記心中。

師父在《金剛般若箋註》結

尾,以一片至誠的心意說二偈,與

弟子、信眾們共勉,偈曰:「離是

非二邊,不著名字相,說易行不

易,時習自芬芳。般若波羅蜜,從

心一緣生,先當修一念,水到渠自

成。」弟子理當終生歡喜奉行,說

聲:「感恩!」同時也為師父光風霽

月的人格和堅定的信念而禮讚—

人間瀟灑走一回!

白衣慧深寫於鐵樓講堂 民國九十七年八月十三日

■ 老和尚揮毫的神情

師恩常在 法水長流

80∣ 雜誌 531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