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学习时间 - ouchnoss.ouchn.cn/ddzx/N601/nongyi/rtjp/4-3.pdf · 生理学知识链接:在颈总动脉杈处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 球两个重要结构。颈动脉窦

Post on 28-Jul-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建议学习时间30分钟)

• 说出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名称及其分支

• 说出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腹腔干、肠

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不分布

• 说出上肢动脉的主干及血压测量点和摸脉点

• 说出四肢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并丼例说明临床意义

学习目标

一、肺循环的动脉

二、体循环的动脉

三、肺循环的静脉

四、体循环的静脉

学习内容

动脉的一般特征

根据管径和管壁组织结构,

动脉可分为 大动脉(弹性动脉)

中动脉(肌性动脉)

小动脉和微动脉 (阻力血管)

典型的中动脉管壁由内膜、 内弹性膜、中膜、外弹性

膜和外膜构成

静脉的一般特征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

属支多,管径越合越粗

体循环的静脉分浅、深两种

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

(含门静脉系)

静脉管壁的内面有静脉瓣,有

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但有些

部位的静脉中没有静脉瓣

静脉的吻合比较丰富

静脉瓣

静 脉 瓣 不 静 脉 回 流

静脉间的吻合

— 静脉网

肺动脉干

一、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 短而粗,起自右心室的肺动脉口,斜向左后上方、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别经左、右肺门入左、右肺。在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的分叉处偏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为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临床链接:动脉导管在出生后不久即闭锁,如长期不闭锁,即为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二、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

脉主干。按其行程分

为以下三段: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主动脉分布及其分支示意图

主动脉的分部及其分支

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主动脉弓从右向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分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一)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颈外动脉又分出: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上颌动脉

颞浅动脉

(一)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示意图

面动脉在绕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界处,位置表浅,为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其位置表浅,为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生理学知识链接:在颈总动脉杈处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

球两个重要结构。颈动脉窦 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

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刺激压力感受

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颈动

脉小球 位于颈动脉杈后方,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

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

时反射性地促进呼吸加深加快。

(二)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主要有:

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

甲状颈干

向下延续为腋动脉

腋动脉分支分布于肩关节、乳房

及其临近的骨骼肌,向下延续为:

肱动脉

尺动脉

桡动脉

尺、桡动脉在手掌部形成了掌浅弓和掌深弓

(三)上肢动脉的分支分布

肱动脉: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腱内侧可触及肱动脉搏动,常为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桡动脉:桡动脉下段在桡骨下端前方、桡侧腕屈肌腱外侧位臵表 浅,是重要的摸脉位臵。

临床应用丼例:

(四)胸主动脉分支、分布

肋间后A

壁支

肋下A

胸主A

食管A

脏支 支气管A

心包A

(五)腹主动脉的分支、分布

壁支:腰A等

腹主A 肾上腺中A

肾A

脏支 睾丸A

腹腔干

肠系膜上A

肠系膜下A

腹腔干的分支、分布

胃左A

胃右A

肝固有A 肝左支

腹腔干 肝总A 肝右支---胆囊A

胃十二指肠A:胃网膜右A等

脾支、胰支

脾A 胃短A 胃网膜左A 腹腔干及其分支示意图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分布

空肠A

回肠A

肠系膜上A 回结肠A-阑尾A

右结肠A

中结肠A

(六)髂总、髂内动脉的分支、分布

在第四腰椎体的下缘,主

动脉分成左、右髂总动脉

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的前

方分为髂外动脉、髂内动

脉,其中髂外动脉分支营

养下肢,髂内动脉进入小

骨盆

下肢动脉的分支、分布

髂外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股深动脉等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腓动脉

足背动脉

足底内 、外侧动脉

左、右肺各有上、下2支肺静脉:

左上、左下肺静脉

右上、右下肺静脉

肺静脉起自肺泡毛细血管网,出肺门,分别注入左心房,引

导含氧较丰富的动脉血回心。 (包括肝门静脉系统)

三、肺循环的静脉

浅静脉(皮下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上腔静脉系统:

收受头颈、胸部和上肢的静脉血

下腔静脉系统:

收受腹部、盆部和下肢的静脉血

(包括肝门静脉系统)

四、体循环的静脉(全身静脉)

左、右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左、右髂总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

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

(心除外)的静脉血,最后注入

右心房。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

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降

,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在注入

右心房之前,有奇静脉汇入

(一)上腔静脉系统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示意图

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在锁骨中点上方注入锁骨下静脉。临床儿科常以此作为抽血部位。

颈内静脉:主要属支是面静脉

和下颌后静脉。

1.头颈部浅静脉

(一)上腔静脉系统

临床链接:

面静脉于眼内眦处起自内眦静脉,与面动脉伴行,下行至舌骨高度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通过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一般无静脉瓣,因此,面部尤其以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内,发生化脓性感染时,不可挤压,否则可经上述途经引起颅内感染。

面静脉及其交通示意图

2.上肢的浅静脉

上肢的静脉分深静脉和浅静脉两类。

上肢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

入腋静脉。

上肢浅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有3条

较为恒定的主干,即头静脉、贵要静

脉和肘正中静脉。

临床上常通过上肢浅静脉进行采血,

输液或静脉注射。

2.上肢的浅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渐绕至前臂前面并沿其桡侧上行,通过肘窝续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经胸大肌三角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2)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前面的尺侧上行,经过肘窝继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在臂中部注入肱静脉。 (3)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部,是一条斜行短静脉干,连接于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之间。 临床链接:临床上常通过上肢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或静脉注射。

3.胸部的静脉

主要是奇静脉

(二)下腔静脉系统

足背静脉弓内侧和外侧

旋髂浅V

腹壁浅V 小隐V

股内侧浅V 大隐V

股外侧浅V 腘V

阴部外V

股V

髂外V

下肢的浅静脉示意图

1.下肢的浅静脉

临床链接:下肢静脉曲张是以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好

发于青壮年人,是周围血管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

•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前两者与

遗传因素有关。后者与血柱重力增加有关,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

、慢性咳嗽或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使瓣膜承受过度压力,逐渐松弛破坏。

•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其次是小隐静脉或二者同时发生。

病人在久站后会感到下肢沉重酸胀感,夜间休息后可缓解,有晨轻暮重特点。随

后小腿前内侧可逐渐出现浅静脉隆起、扩张和蜿蜒成团,站立时更明显。当足靴

区(小腿下1/3至内踝上方)交通静脉瓣膜被损伤后,病人可有踝和足背部轻度肿

胀和皮肤营养性变化,如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等。

2.肝门静脉系

属支: (1) 肠系膜上V

(2) 脾V

(3) 肠系膜下V

(4) 胃左V

(5) 胃右V

(6) 胆囊V

(7) 附脐V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示意图

肝门静脉有两个主要特点:

(1)肝门静脉起端和止端均是毛细血管,肝门静脉一端起自腹腔

内肝以外丌成对脏器的毛细血管,另一端在肝内再丌断分支形成

毛细血管(肝血窦)。

(2)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内没有静脉瓣,故当肝门静脉回流受阻(

如肝硬变、门脉高压)时,血液可发生逆流。

肝门静脉系不

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

(1) 胃左V不 食管静脉丛

(2) 附脐V不 脐周静脉网

(3) 肠系膜下V不 直肠静脉丛

1. 主动脉的分部及其分支?

2. 颈总动脉的分支、分布?

3. 上肢动脉的主干有哪些?血压测量不哪个动脉有关?摸脉点不

哪个动脉有关?

4. 面动脉和颞浅动脉的压迫止血点位于何处?

5. 说出上肢浅静脉的三条较为恒定的主干名称?并说明其临床意

义?

思考题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