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 服務學習中心主任 潘榮吉academic.ntsu.edu.tw/ezfiles/4/1004/attach/30/pta_4201_51425_60564.pdf ·...

Post on 16-Oct-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經驗分享

輔仁大學 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

服務學習中心主任

潘榮吉

國立體育大學 教師工作坊2013/04/16

講者簡介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士

德國奧登堡大學教育學碩士

德國奧登堡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

內政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新北市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

基隆市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台灣服務學習學會理事

中華培愛全人關懷協會常務委員

台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理事

經歷

沒大沒小數位學堂服務學習計劃主持人

服務學習中心彩虹志工隊(創立)指導老師

繪本服務學習社(創立)指導老師

榮獲教育部辦理服務學習績優教師(97)

辦理推動融滲式服務學習課程逾20門

從大學教育的反思看服務學習

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大學教了沒?(Derek Bok)(2008, 天下文化)

具備探索力、知識力與行動力的大學生

1.表達能力

2.思辨能力

3.道德推理能力

4.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

5.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

6.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

7.廣泛的興趣

8.就業能力

服務-學習教學法

“Service learning can be defined as a teaching method where guided or classroom learning is deepened through service to others in a process that provides structured time for reflection on the service experience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acquired.”

~Cathryn Berger Kaye, M.A.

The Complete Guide to Service Learning

服務-學習概念闡述 在河岸上撿垃圾是 「服務」。 在顯微鏡下檢視水樣本是 「學習」。 當學習生命科學的學生,收集、分析水樣本、証明他們的檢驗

結果, 並將研究結果呈現給當地環保署的時候…那是「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是一種豐富的教學方法, 它幫助學生有意義地服務學校和社區。 年輕人學習並運用在學院學到的技能,解決真實的問題。 他們連結了預定的學習目標以及社會真正的需要。 與成年人成為夥伴,學習主導流程。 他們運用重點思考的方式,並配合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關心如

弱勢族群、社區營造等多元議題。

服務-學習是行動教育 — Sen. John Glenn

根據Campus Compact National Center for Community Colleges (CCNCCC ) : 服務學習乃一種能結合社會服務與學術指引 的教學方法,強調批判性、反省性的思考及 公民責任。

服務學習課程提供學生在經過組織的社會服 務活動(即符合社會需求的活動)中,發展他 們的學術專長、誘發其公民責任及對社會委 身的承諾。

專業服務學習型課程(Academic Service

- Learning):一種刻意整合專業學習及相關社會服務 的教學模式(Howard,1998),包含四個重要元素:

1.專業服務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

2.專業服務學習的目標為利用社會服務豐富

專業知識,並藉由專業知識提升社會服務品質。

3.它是兩種學習方式的結合:經驗與課堂。

4.社會服務的經驗必須與該專業課程直接相關。

理念與構想

以「行」的努力,創造「情、意」經驗,以完備全人教育中「知、情、意、行」教育目標之追求。

以服務當作創造「情、意」經驗之媒介,以感動當作對「人」本身反省之基礎。

將專業及人本服務結合,提供專業學習中所欠缺之人的關懷。

強調知識與服務的結合,並以「反省」相互增強,實踐知識整合導向的全人教育。

採用「學習」與「服務」並重的融滲式教學法。

「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主要源自Dewey、Lewin、Piaget及Kolb等人強調經驗學習的教育理論。

Dewey認為學習須與生活經驗相結合,而教育是經驗持續的再建構過程。正式或非正式的社會機構,都能提供教育機會,在自然、真實社會情境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最能應用,其經驗最能促發學生批判思考能力。

教師應與社區所有類型的機構互動,提供適合學生需要的社會資源,以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Eyler &Giles,1999)。

有效服務學習方案的原則與要素

●Eyler和Giles成功服務學習方案五要素 (一)服務機構的品質

(二)學生課堂學習與服務經驗的連接

(三)結構化反思活動(包含書寫及討論活動)

(四)多元化為不同背景的人服務

(五)被服務機構的參與及聲音

有效服務學習方案的原則與要素

●五面向服務學習方案檢視標準

面向一:協同合作

面向二:互惠

面向三:多元差異

面向四:學習為基礎

面向五:社會正義為焦點

服務-學習四個基本元素

準備-強調服務-學習及預期學習成果的連結性。 服務-(1)服務活動必須含有意義性及價值性。

(2)需讓學生覺得參與服務是重要的,而非僅是為服務而服務。

反思-(1)融合服務和學習,反思是區隔服務學習及志工服務的關鍵。

(2)反思須於服務歷程中持續進行。

慶賀-(1)與公眾分享他們的服務歷程、學習收穫及成就。

(2)是現今實施服務-學習常被忽略的。

(3)是分享的過程。

『-』,服務與學習中連接號的意義

※服務經驗與學習的串連是透過反思

※服務學習需透過反思方能達成教學目標,學生也因此能整合服務活動

與學科專業的學習及評價。

對學生在社會參與的幫助(國外研究)

服務學習經驗有助於學生與社區連接

服務學習改變服務為慈善施予的觀念成為社區成員的夥伴(對等關係)

服務學習可使社區個人及社區整體獲得直接的幫助

透過服務學習平等、互惠的夥伴關係,增進社區自立能力(empowerment)

服務學習使學生更能覺察社會問題的核心、相信社會正義的重要

( Eyler & Giles, 1999)

服務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國外研究)

加強社會責任感,同時強化公民參與(Giles & Eyler,1999年;Mabry,1998年)

學生與教授都認為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後,學習成效提升、學業表現進步(Boss,1994年),教授則認為服務學習增進了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於「現實世界」的能力(Giles & Eyler,1999年)

教育機構亦認為社區關係更形密切,並且與當地族群產生緊密連結(Gary等人,1998年)

服務學習對學生學習的成長(國內研究)

服務學習有助於學習者的生命和品德的發展,包括尊重與關懷倫理等(顏妙桂,2009)。

學生在服務學習中增進與他人合作能力、增進對專業論理的認識、挫折容忍度;同理心與自尊心。(蔡篤堅,2010a,2011)

服務學習能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問題解決與培養人際關係等能力、培養公民意識與責任感。對於社區部分,則可增進學生與社區的連結;建立與社區成員的關係、協助社區問題解決;從中尋找與建構人生方向與價值觀。(教育部,2007a,2007b)

18

使命副校長

學務處

校 長

研議小組

圖例

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

全人教育課程中心

學生輔導中心

服務學習中心

使命室

服務學習委員會

合 主

作 責

執 推

行 動

輔仁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推動組織及運作模式

知識整合導向式之 全人教育目標達成方式

專業導向教育方式

服務學習導向教育方式

人文學習導向教育方式

生命發展導向式教育方式

其他導向式教育

輔大服務實作培育

大一、大二,共通性課程,

並以社團與所在社區或社群

為主要服務對象

大三、大四,以專業人力之展現 與國際視野之打開為設計著眼

圖 輔大服務實作培育歷程安排

大一 校園服務體驗實作

大三 專業服務實作

大二 社區服務體驗實作

全人發展 服務實踐

交談合作

關懷弱勢

拓展視野

學習成長

大四 服務領導 國際服務

輔大「服務-學習」推動軸線

第一軸線「全人教育型」 -人生哲學、大學入門 第二軸線「專業課程型」 -各系所專業課程、服務學習專設課程、院自主推展模式、跨院系共同團隊

第三軸線「整合發展型」 -服務學習與領導學程、社區在地化深耕經營、推動中小學紮根計劃

第四軸線「學生自主型」 -各類志工團隊 第五軸線「網絡聯結型」 -海內外研討會、國際合作計畫、區域夥伴結盟

個人服務學習氛圍建立與持續經營的課程(融滲式專業課程)

932跨文化家庭研究(研究生)(選)

941兒童與家庭導論(大一) (必)

942家庭資源管理(大三&研究生) (選)

951家庭資源管理(大二&研究生) (選)

952多元文化與家庭(大一&大三) (選)

961家庭資源管理(大二) (選)

961家庭生活教育與實習(大四)(必)

962多元文化與家庭(大一) (選)

962多元文化教育與新移民家庭(研究生)(選)

971兒童與家庭導論(大一) (必)

971家庭資源管理(大二&研究生)(選)

971家庭生活教育與實習(大四)(必)

972多元文化與家庭(大一&研究生&學程)(選)

972多元文化教育與新移民家庭(研究生)(選)

972專業倫理(大三&研究生)(必)

981家庭資源管理(大二)(選)

981家庭生活教育與實習(大四)(必)

982多元文化與家庭(大一&研究生&學程)(選)

991家庭生活教育與實習(大四)(必)

992多元文化與家庭(大一&研究生&學程)(選)

1001家庭生活教育與實習(大四)(必)(院模式)

1002多元文化與家庭(大一&學程)(選)

1002婚姻教育與經營(研究生)(選)(院模式)

1011兒童與家庭導論(大一必)

1011家庭生活教育導論(大四必)

1012多元文化與家庭(大一&學程)(選)

1012婚姻教育與經營(研究生)(選)

「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認證課程

「服務學習與領導學程」選修學分

持續性服務學習融入式專業課程

課程分享1:多元文化與家庭(99

學年度)

1.幫助學生認識自身文化、肯定自己文

化並進而瞭解、尊重其它文化。

2. 增進學生多元文化教育的認識並提昇

國際視野以了解異國家庭的文化內涵。

3. 協助學生認識家庭的多樣性並在服務

學習實踐中關懷社會弱勢家庭。

課程理念與目標

理論面

概念部份

理論部份

實務面

實作部份

延伸部份

課程架構

多元文化

與家庭

文化

家庭文化

家庭教育

專業化

多元家庭

型態

多元文化

課程架構-概念部份

多元文化理論

新住民家庭

服務學習理論

課程架構-理論部份

•個人家庭

•互訪家庭

•國際學生家庭

原生家庭

•中文

•英文 繪本讀書會

•方案設計(理論與應用)

•方案執行(愛的共和國) 新住民學童營會

課程架構-實作部份(列入評量)

桌面體驗遊戲團體(多元文化視野)

國際文化交流團體(本土文化繪本共讀、小

學服務學習)

參與服務學習實作(晨間繪本故事時間、網

路繪本讀書會)

課程架構-延伸部份(自主參與)

學生(Student)

系所(Faculty)

服務學習(S-L)

社區/機構(Agency)

服務學習金三角

預備

行動

反思 慶賀

評量

課程實作內容(教學與行動方案的設計、執行過程分享)

預備

• 認識家庭文化、繪本工具、國際視野(演講、國際學生)、團隊凝聚(讀書會、成長團體)、服務

學習實作經驗、確認合作夥伴、計劃申請

行動 • 新住民學童營會(愛的共和國)

反思 • 繪本運用、教案設計、執行省思

慶賀 • 影片、媒體報導等成果分享

評量 • 設計與執行成果(團評、自評表等期末評量)

課程實作內容(教學與行動方案的設計、執行過程分享)

原生家庭文化之省思與對話

國際學生家庭之採訪

多元繪本讀書會

服務學習新住民學童營會實作

作業設計/操作

摘:猶太人的家/為何會有反猶主義:1、歷史的慣性作用,2、經濟上

的偏見和短視,3、政治地位的缺乏,4、宗教文化上的不相容性

摘:發現的多元/多元家庭/多元文化、傳統「家」的定義到家庭的多元

型態與功能

摘:對我來說最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因為他是個小孩子,很好奇到了越

南的所有事物,也跟著讓我們這些讀者能夠知道越南當地的風俗名情,

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越南當地的樣貌,感覺起來就跟台灣很不一樣。

多元繪本讀書會(5組*8本)

評量

(一)大學生的評量回饋

(二)TA的觀察評量

(三)教師給予學生反思的軸線

1.活動執行的省思,針對個人所做(what)、自我觀察發現(so what)與團體的自我優缺點評估,提出建議說明(now what):

行前預備(自我準備、小組會議、教具製作等)

活動當天(既定流程、突發狀況等)

活動之後(報告整理等)

2.對服務學習的省思: 1)對「服務-學習」教學模式的認識 2)對「服務-學習」教學模式的認同度 3)對「服務-學習」教學模式實作的看法

透過「服務-學習」我有那些成長、提昇或改變?個人成長(例:自我肯定、信心、責任感等) 、人際成長(例:溝通領導、認同感、關懷別人等)、智性成長(例:課程相關知識的運用、解決問題、批判能力等)、公民責任(社會需求的敏感度、服務人群的責任感、組織能力等)

3.如果再有機會參與「服務-學習」活動,會提出什麼建議?

• 服務學習的連貫性/多面向 課程面

• 學生服務實作的量與質 學生面

• 服務對象的擴延性與持續性深耕 社區面

課程心得與成果(或困難與挑戰)

課程分享2:「家庭生活教育與實習」

課程設計背景

-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的養成

-家庭教育法

-以「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之養成來思考或學習本課程應有的知能與關懷

-當前社會婚姻教育推動之現況與急迫性

家庭生活教育 「家庭教育」等同於「家庭生活教育」,目的在於「增進及提升個人與家庭生活的品質」

家庭(生活)教育不再侷限於家庭中

家庭生活教育的目標(預防性的工作):

1.獲得家庭生活的相關概念的知識和原則。

2.探討、了解與接受個人態度和價值。

3.發展有益於家庭福祉的人際技能。

家庭生活教育專業

以生命全程觀點所擬定之家庭生活教育內容(美國家庭關係協會,NCFR )

縱軸包括「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老年期」

(縱軸強調個人及家庭生命週期的需求)

橫軸包括「社會中的家庭」、「家庭動力」、「人類成長與發展」、「人類的性」、「人際關係」、「家庭資源管理」、「親職教育與指導」、「家庭法律與公共政策」、「倫理」、「家庭生活教育方法論」。

(橫軸則具體提出家庭生活教育內容大綱)

家庭生活教育專業

92年通過的「家庭教育法」中明定家庭教育的範圍包含: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兩性教育、婚姻教育、倫理教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以及其他家庭教育事項(如家庭經營教育、生活教育、休閒教育、保健教育等)

一、婚前教育的重要性

「美國國家婚姻計劃」-婚姻是脆弱的,結束時快到來不及寫訃文。

(一)透過婚前教育傳播婚姻的重要性及承諾的價值(Stanly,2001)

1.「婚姻的價值」(消費取向文化、商品文化)

2.婚姻盟約(covenant-contract)對個人發展也是社會責任

3.婚姻的品質取決於兩人的態度與行動,婚姻靠經營

(二)學習「婚姻是可以學習與求助的」

多數的婚姻關係惡化發生於婚後5~10年

教導者:神職人員、諮詢治療服務的「守門員」(gatekeeper)

(三)透過婚前教育,降低婚後面婚姻危機

「預防」的誤解:「接受婚前教育,可以防止離婚」

「預防」的目的:「降低重要的危險因素有害的影響」

我國的離婚率自1997年始呈持續增加情勢,到2003年的高峰2.87後略為下滑但仍維持在相對高點2.83,並且在2005年已經躍升為亞洲離婚率最高的國家。

面對高離婚率目前主要的兩個策略是:

1.婚姻問題出現後的輔導治療

2.問題出現前的預防(更多的是婚前教育)

西方許多學者的研究發現,婚姻(家庭)是個人生活滿意與

幸福感的重要決定因子(引自高旭繁、陸洛,2006)。

Nielsen, et. al.(2004)更指出幾乎人類所有的快樂與痛苦都受到婚姻經驗的影響,包括情緖福址、身體健康、經濟成功等。

在美國一項針對大學生婚姻態度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仍渴望擁有唯一但快樂的婚姻,但他們不知道這是否還有可能性。

台灣雖沒有相應的研究,但看到持續高升的離婚率,年輕人持有類似的擔憂是可以想像的,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可以做什麼來提升婚姻成功的機率?

「婚前C. P. R.」:

(一)「C」(Commitment),澄清婚姻遠景與承諾

(二)「P」(Problem-solving),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R」(Resources),獲得經營婚姻與家庭生活的資源

二、婚前教育的目標

三、婚前教育之對象

家庭發展理論(Family Development Theory) →「發展任務(development task)」→「可教時機(teachable moment)」

婚姻教育介入時機,存在不同的情境。

例:兩性交友、擇偶階段即將婚等不同階段

「家庭教育法」:「將婚者」→「交友階段」

大學生婚前教育的目的

(一)提供大學生適切的婚前教育,以協助年輕人做好婚前預備。

(二)提供將婚大學生婚前教育,協助其順利地從婚前交往過度到婚後調適。

婚前教育之 活動時間

研究顯示:時間較長可提供充足的練習與體驗,便能產生較佳且較持久之正向作用(Guerney & Maxson, 1990)

婚前教育「至少」4小時

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互動與對話,以達empower(增能)與enrich(強化)的目標

家庭生活教育與實習課程設計(100學年度) 課程範圍: 家庭生活教育、婚前教育、方案設計與執行、成長團體、

服務學習、民生學院全方位生活品質實踐社群

課程進行: 1. 人數:全班人數為31人。分為A組(15人)、B組(16

人)。

2. 活動帶領方式:以團隊方式執行家庭生活教育相關之方案。

3. 服務對象:大一新生及民生學院學生。(各四次)

4. 設計方案主題:婚前教育課程。

5. 融滲服務學習教學法,透過專業服務以提昇專業學習。

學生服務學習實作設計

預備

教案設計

行政分工

行動

教案執行

觀察紀錄

反思

學員回饋

反思討論

自評/團評

成果慶賀

學院慶賀

成果報告

延伸影片

畢展專題

謝謝各位聆聽!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