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禪修教理研習營 楞嚴經 - ddmusa.org€¦ · 2012 禪修教理研習營-楞嚴經 講義 頁數. 卷: 附件: 內 容: 頁數: 卷: 附: 件: 內 容: 1 ; 三細六粗

Post on 17-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2 禪修教理研習營

楞嚴經

果醒法師講授

法鼓山紐約東初禪寺 20120110~0114

0

2012 禪修教理研習營-楞嚴經 講義

頁數 卷 附件 內 容 頁數 卷 附件 內 容

1 三細六粗 26 六 22 四不思議

2 楞嚴經三細六粗順逆法(十卷概要)

27 23 文殊揀選

3 楞嚴經總表 三觀體相用 28 24 三學四根本戒 4 一 1 七處徵心 29 七 25 安立道場結界 5 二 2 十番顯見 30 26 持咒利益 6 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31 27 眾生世界顛倒十二類 7 4 五蘊本如來藏 32 八 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8 5 覺性與六入 33 29 轉凡成聖 1十信十住十行9 三 6 六入對照表 34 30 轉凡成聖 2 十迴向十地 10 7 覺性與十二處 35 31 情想 11 8 十二處對照表 36 32 十習業因及受報次第 12 9 覺性與十八界 37 33 地獄六交報 13 10 十八界對照表 38 34 十種仙 14 11 覺性與七大 39 九 35 諸天果報 1 欲界色界 15 12 七大對照表 40 36 諸天果報 2 四禪無色界 16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41 37 色蘊魔 17 四 14 三細六粗世界眾生業果 42 38 受蘊魔 18 15 初心與五濁 43 十 39 想蘊魔 19 五濁 與他經對照 44 40 行蘊魔 20 16 初心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45 41 梵動經-62 見 21 五 17 24 圓通 1 六塵五根六識 46 42 識蘊魔 22 18 24 圓通 2 六識七大 47 43 五蘊魔相(總表) 23 六 19 耳根圓通 48 44 五蘊魔事妄想區盡(總表)24 20 觀音三十二應 49 45 五蘊邊際之淺深(細表) 25 21 十四無畏

0

繫苦相(起信)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

(楞)如是引起塵勞煩惱

起業相(起信)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

(楞)如是引起塵勞煩惱

計名字相 (起信)依於相續緣念境界

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楞)自相渾濁

執著相(起信)依於相續緣念境界

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楞)自相渾濁

相續相(起信)依於智故生其苦樂

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

(楞)勞久發塵

智相

(起信)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

(楞)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

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紛擾相待成勞

能見相(起信)以依動故能見不動則無見

(楞)所既妄立生如妄能

境界相 (起信)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

離見則無境界

(楞)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無明業相

(起信)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

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

(楞)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

為覺不明稱為明覺若此不明

稱為覺者則無所明若無所明

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法 超能所 正報 依報

(十卷概要)

卷一阿難受困 p16七處徵心 p22(附一)

顛倒二根本(攀緣為自性失元明)P43L3

二番顯見(心無動)

卷二十番顯見 (附二)(不滅 無失無還無雜無礙不分超情超見)

顛倒心在身內同分別業妄見 (附三)

見非和合五蘊 (附四)地水火風空見識

卷三三科七大阿難偈 (附五-十三)

卷四(三細六粗)P203 (附十四)

性覺明妙能所虛空世界地水火風眾生業果初心 (附十五)

二決定義(1生滅心五濁 [附十五]2六根功德 [附十六])聞性離動靜(擊鐘)

卷五佛偈 六解一亡二十四法門 (附十七附十八)

卷六耳根圓通(附十九)觀音三十二應(附二十)十四無畏(附二十一)

四不思議 (附二十二)文殊二十五法門結語 (附二十三)

殺盜淫三決定行 (附二十四)

卷七楞嚴壇場佈置(附二十五)楞嚴咒誦咒利益(附二十六)

天龍護法誓願(附二十六)眾生顛倒世界十二顛倒(附二十七)

卷八修行三正助因(除五辛持戒違現業)(附二十八)

菩薩五十二階(附二十九附三十)情想(附三十一)十習(附三十二)

六交報(附三十三) 三惡道受報順序十種仙(附三十四)

欲界天(附三十五 )

卷九 (附四十三 - 總表)色界天(附三十五三十六)無色界天(附三十六)

五十蘊魔-(色[附三十七]受 [附三十八]想 [附三十九])

卷十 (附四十三 - 總表) 五十蘊魔-(行[附四十 附四十一 ]識 [附四十二])

五蘊即五妄想(附四十四)五蘊邊際(附四十五)

楞 嚴

經 總

觀 體

別2辯陰魔示悟中差別之相 一五陰魔事 二五陰妄想  三五蘊邊際

1七趣

四受報次第

三果

二因 2情想 3十習因六交報

一正陳所疑

3用

2淨用2轉凡成聖-菩薩五十五階位

1三漸次 1除助因 2刳正性 3違現業

1染用2果 3十二類生

1因 1眾生顛倒 2世界顛倒

2相

3密行

(俱利妙嚴)持咒十種利益如願消災龍天護持

2事行

(利他妙圓) 2安立道場

1攝心軌則

1理行

(自利妙圓)

4二十四聖別證 5觀音耳根圓證 6勅文殊揀選

2擊鐘示聞性不滅 3佛偈示迷悟同源

1二決定義2審煩惱根本意擇圓根

1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1體

(3 中道觀

(空不空如來藏) 3示真妄雙絕以顯妙 1絕自然 2絕因緣

1雙遮顯圓 2雙照顯圓

(2 假觀

(不空如來藏) 3三細六粗 5境界為緣

長六粗3業果相續

2眾生相續

1世界相續

4生滅門中依無明生三細

1疑真不容妄 2疑四大相陵

(1 空觀

空如來藏

3三科七大本如來藏

2法空 破 二種世界 a別業妄見 b同分妄見

1 人空

破五蘊八識

四破識蘊八識-顯見不分超情超見

三破行蘊七識-顯見不還無雜無礙

二破想蘊-攀緣心為自性失元明

 顯見是心無動不滅不失

一破色受前五識-七處徵心

1

著3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

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

2無則如龜毛兔角 云何不著P40L2

1世間諸物象名為一切

不著者為在為無p40L1

阿難分別心不在內外中間

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為心p39L4

P

36

-

2

5不兼二非知不知即無體性

中何為相P38-1

4兼二物體雜亂物非體知

成離兩立云何為中 p38-3

3若心在根塵中此復兼二為不兼二 p38L4

阿難眼色為緣生眼識眼有分別

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2中若在處者-無表同無表則無定

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則北

1中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P37L3

P

33

L4

6不遍體1汝觸頭亦觸足

頭有所覺足應無知p36L1

4多體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5徧體- 同前 p35-1

3一體

2若挃有所 一體自不能成

1手抓一支四支應覺

若咸覺者挃應無在P35-3

2心有體2所知心必有體為一體

或多體為徧體為不徧體

1手摸身體-所知心

為復內出為從外入P34L4

1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體而能合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

阿難心生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

此思惟體即我心性隨所合處

心則隨有非內外中間三處P33L4

見明名見外

見暗名見內

P31 L4

5若在虛空則非汝體

另如來見汝面亦是汝身

4見面若成則心及眼根

在虛空中云何成內

3合眼見暗名為身中

開眼見明何不見面P32L4

2居暗室內無燈則暗室內

皆吾焦腑 p32L1

1閉眼見暗暗在眼前

云何成內 p31-2

三在根裡

P29L32若見眼眼即同境p30-3

1心如瑠璃籠眼見山河

又見瑠璃也應見眼 P30L1

二在身外

P26 L4

3眼見手時心能分別 P28L3

2身心相外心知身不能覺

覺在身心不能知P28L1

1一人食時眾人不飽P27 L3

一在身內

P22-1 2在身內卻沒人先見心肝

脾胃等再見外物 p25-3

1在室內不見如來但見堂外 P25L1

2

2

10見性

超見

別業妄見P108+共業妄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P105-2

見明暗空塞見非明暗空塞p105L3

見性非因緣-gt為何見性

因見明心眼四緣p103L4

9見性超情

見性非因緣自然非不自然

離一切即一切法p102-2

若因空如何見塞明暗亦同P100-3

若自然以何為自以明為自

則不見暗餘亦同p100L3

外道說真我遍十分說自然

我說因緣p99L1

8見性不分

見與物難分邊畔+離物無見 p93

見是物何者是見何者非見P91-3

見性是我則身心為何物p89-2

7見性無礙

生迷己為物佛轉物

一毛端含十方國土p89L2

器有方圓性無方圓

見性即我為何見有舒縮p87L2

6見性無雜見性週徧-gt性非物非離物p85-2

性中何為我何為物p85L2

5見性不還八還明-gt日暗-gt夜通-gt窗

塞-gt牆緣-gt分別虛-gt空P79-3

4見性不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成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及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

真心中物如棄大海唯認浮漚目為全潮p75-3

迷悟皆不失(手上下顛倒)p73L3

3見性不滅可看到明暗動靜離合生滅

(時)少老見恆河不會因死而斷滅p70L2

2見性無動

眾生以動為身以動為境認物為已p61L2

主靜客動光靜塵動p60-1

手開合性無開合頭動性不動p58L4

1見性是心 見性是心非眼-拳燈黑暗P52L3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0

    2012 禪修教理研習營-楞嚴經 講義

    頁數 卷 附件 內 容 頁數 卷 附件 內 容

    1 三細六粗 26 六 22 四不思議

    2 楞嚴經三細六粗順逆法(十卷概要)

    27 23 文殊揀選

    3 楞嚴經總表 三觀體相用 28 24 三學四根本戒 4 一 1 七處徵心 29 七 25 安立道場結界 5 二 2 十番顯見 30 26 持咒利益 6 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31 27 眾生世界顛倒十二類 7 4 五蘊本如來藏 32 八 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8 5 覺性與六入 33 29 轉凡成聖 1十信十住十行9 三 6 六入對照表 34 30 轉凡成聖 2 十迴向十地 10 7 覺性與十二處 35 31 情想 11 8 十二處對照表 36 32 十習業因及受報次第 12 9 覺性與十八界 37 33 地獄六交報 13 10 十八界對照表 38 34 十種仙 14 11 覺性與七大 39 九 35 諸天果報 1 欲界色界 15 12 七大對照表 40 36 諸天果報 2 四禪無色界 16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41 37 色蘊魔 17 四 14 三細六粗世界眾生業果 42 38 受蘊魔 18 15 初心與五濁 43 十 39 想蘊魔 19 五濁 與他經對照 44 40 行蘊魔 20 16 初心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45 41 梵動經-62 見 21 五 17 24 圓通 1 六塵五根六識 46 42 識蘊魔 22 18 24 圓通 2 六識七大 47 43 五蘊魔相(總表) 23 六 19 耳根圓通 48 44 五蘊魔事妄想區盡(總表)24 20 觀音三十二應 49 45 五蘊邊際之淺深(細表) 25 21 十四無畏

    0

    繫苦相(起信)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

    (楞)如是引起塵勞煩惱

    起業相(起信)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

    (楞)如是引起塵勞煩惱

    計名字相 (起信)依於相續緣念境界

    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楞)自相渾濁

    執著相(起信)依於相續緣念境界

    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楞)自相渾濁

    相續相(起信)依於智故生其苦樂

    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

    (楞)勞久發塵

    智相

    (起信)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

    (楞)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

    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紛擾相待成勞

    能見相(起信)以依動故能見不動則無見

    (楞)所既妄立生如妄能

    境界相 (起信)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

    離見則無境界

    (楞)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無明業相

    (起信)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

    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

    (楞)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

    為覺不明稱為明覺若此不明

    稱為覺者則無所明若無所明

    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法 超能所 正報 依報

    (十卷概要)

    卷一阿難受困 p16七處徵心 p22(附一)

    顛倒二根本(攀緣為自性失元明)P43L3

    二番顯見(心無動)

    卷二十番顯見 (附二)(不滅 無失無還無雜無礙不分超情超見)

    顛倒心在身內同分別業妄見 (附三)

    見非和合五蘊 (附四)地水火風空見識

    卷三三科七大阿難偈 (附五-十三)

    卷四(三細六粗)P203 (附十四)

    性覺明妙能所虛空世界地水火風眾生業果初心 (附十五)

    二決定義(1生滅心五濁 [附十五]2六根功德 [附十六])聞性離動靜(擊鐘)

    卷五佛偈 六解一亡二十四法門 (附十七附十八)

    卷六耳根圓通(附十九)觀音三十二應(附二十)十四無畏(附二十一)

    四不思議 (附二十二)文殊二十五法門結語 (附二十三)

    殺盜淫三決定行 (附二十四)

    卷七楞嚴壇場佈置(附二十五)楞嚴咒誦咒利益(附二十六)

    天龍護法誓願(附二十六)眾生顛倒世界十二顛倒(附二十七)

    卷八修行三正助因(除五辛持戒違現業)(附二十八)

    菩薩五十二階(附二十九附三十)情想(附三十一)十習(附三十二)

    六交報(附三十三) 三惡道受報順序十種仙(附三十四)

    欲界天(附三十五 )

    卷九 (附四十三 - 總表)色界天(附三十五三十六)無色界天(附三十六)

    五十蘊魔-(色[附三十七]受 [附三十八]想 [附三十九])

    卷十 (附四十三 - 總表) 五十蘊魔-(行[附四十 附四十一 ]識 [附四十二])

    五蘊即五妄想(附四十四)五蘊邊際(附四十五)

    楞 嚴

    經 總

    觀 體

    別2辯陰魔示悟中差別之相 一五陰魔事 二五陰妄想  三五蘊邊際

    1七趣

    四受報次第

    三果

    二因 2情想 3十習因六交報

    一正陳所疑

    3用

    2淨用2轉凡成聖-菩薩五十五階位

    1三漸次 1除助因 2刳正性 3違現業

    1染用2果 3十二類生

    1因 1眾生顛倒 2世界顛倒

    2相

    3密行

    (俱利妙嚴)持咒十種利益如願消災龍天護持

    2事行

    (利他妙圓) 2安立道場

    1攝心軌則

    1理行

    (自利妙圓)

    4二十四聖別證 5觀音耳根圓證 6勅文殊揀選

    2擊鐘示聞性不滅 3佛偈示迷悟同源

    1二決定義2審煩惱根本意擇圓根

    1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1體

    (3 中道觀

    (空不空如來藏) 3示真妄雙絕以顯妙 1絕自然 2絕因緣

    1雙遮顯圓 2雙照顯圓

    (2 假觀

    (不空如來藏) 3三細六粗 5境界為緣

    長六粗3業果相續

    2眾生相續

    1世界相續

    4生滅門中依無明生三細

    1疑真不容妄 2疑四大相陵

    (1 空觀

    空如來藏

    3三科七大本如來藏

    2法空 破 二種世界 a別業妄見 b同分妄見

    1 人空

    破五蘊八識

    四破識蘊八識-顯見不分超情超見

    三破行蘊七識-顯見不還無雜無礙

    二破想蘊-攀緣心為自性失元明

     顯見是心無動不滅不失

    一破色受前五識-七處徵心

    1

    著3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

    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

    2無則如龜毛兔角 云何不著P40L2

    1世間諸物象名為一切

    不著者為在為無p40L1

    阿難分別心不在內外中間

    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為心p39L4

    P

    36

    -

    2

    5不兼二非知不知即無體性

    中何為相P38-1

    4兼二物體雜亂物非體知

    成離兩立云何為中 p38-3

    3若心在根塵中此復兼二為不兼二 p38L4

    阿難眼色為緣生眼識眼有分別

    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2中若在處者-無表同無表則無定

    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則北

    1中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P37L3

    P

    33

    L4

    6不遍體1汝觸頭亦觸足

    頭有所覺足應無知p36L1

    4多體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5徧體- 同前 p35-1

    3一體

    2若挃有所 一體自不能成

    1手抓一支四支應覺

    若咸覺者挃應無在P35-3

    2心有體2所知心必有體為一體

    或多體為徧體為不徧體

    1手摸身體-所知心

    為復內出為從外入P34L4

    1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體而能合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

    阿難心生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

    此思惟體即我心性隨所合處

    心則隨有非內外中間三處P33L4

    見明名見外

    見暗名見內

    P31 L4

    5若在虛空則非汝體

    另如來見汝面亦是汝身

    4見面若成則心及眼根

    在虛空中云何成內

    3合眼見暗名為身中

    開眼見明何不見面P32L4

    2居暗室內無燈則暗室內

    皆吾焦腑 p32L1

    1閉眼見暗暗在眼前

    云何成內 p31-2

    三在根裡

    P29L32若見眼眼即同境p30-3

    1心如瑠璃籠眼見山河

    又見瑠璃也應見眼 P30L1

    二在身外

    P26 L4

    3眼見手時心能分別 P28L3

    2身心相外心知身不能覺

    覺在身心不能知P28L1

    1一人食時眾人不飽P27 L3

    一在身內

    P22-1 2在身內卻沒人先見心肝

    脾胃等再見外物 p25-3

    1在室內不見如來但見堂外 P25L1

    2

    2

    10見性

    超見

    別業妄見P108+共業妄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P105-2

    見明暗空塞見非明暗空塞p105L3

    見性非因緣-gt為何見性

    因見明心眼四緣p103L4

    9見性超情

    見性非因緣自然非不自然

    離一切即一切法p102-2

    若因空如何見塞明暗亦同P100-3

    若自然以何為自以明為自

    則不見暗餘亦同p100L3

    外道說真我遍十分說自然

    我說因緣p99L1

    8見性不分

    見與物難分邊畔+離物無見 p93

    見是物何者是見何者非見P91-3

    見性是我則身心為何物p89-2

    7見性無礙

    生迷己為物佛轉物

    一毛端含十方國土p89L2

    器有方圓性無方圓

    見性即我為何見有舒縮p87L2

    6見性無雜見性週徧-gt性非物非離物p85-2

    性中何為我何為物p85L2

    5見性不還八還明-gt日暗-gt夜通-gt窗

    塞-gt牆緣-gt分別虛-gt空P79-3

    4見性不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成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及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

    真心中物如棄大海唯認浮漚目為全潮p75-3

    迷悟皆不失(手上下顛倒)p73L3

    3見性不滅可看到明暗動靜離合生滅

    (時)少老見恆河不會因死而斷滅p70L2

    2見性無動

    眾生以動為身以動為境認物為已p61L2

    主靜客動光靜塵動p60-1

    手開合性無開合頭動性不動p58L4

    1見性是心 見性是心非眼-拳燈黑暗P52L3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繫苦相(起信)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

      (楞)如是引起塵勞煩惱

      起業相(起信)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

      (楞)如是引起塵勞煩惱

      計名字相 (起信)依於相續緣念境界

      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楞)自相渾濁

      執著相(起信)依於相續緣念境界

      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楞)自相渾濁

      相續相(起信)依於智故生其苦樂

      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

      (楞)勞久發塵

      智相

      (起信)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

      (楞)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

      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紛擾相待成勞

      能見相(起信)以依動故能見不動則無見

      (楞)所既妄立生如妄能

      境界相 (起信)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

      離見則無境界

      (楞)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無明業相

      (起信)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

      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

      (楞)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

      為覺不明稱為明覺若此不明

      稱為覺者則無所明若無所明

      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法 超能所 正報 依報

      (十卷概要)

      卷一阿難受困 p16七處徵心 p22(附一)

      顛倒二根本(攀緣為自性失元明)P43L3

      二番顯見(心無動)

      卷二十番顯見 (附二)(不滅 無失無還無雜無礙不分超情超見)

      顛倒心在身內同分別業妄見 (附三)

      見非和合五蘊 (附四)地水火風空見識

      卷三三科七大阿難偈 (附五-十三)

      卷四(三細六粗)P203 (附十四)

      性覺明妙能所虛空世界地水火風眾生業果初心 (附十五)

      二決定義(1生滅心五濁 [附十五]2六根功德 [附十六])聞性離動靜(擊鐘)

      卷五佛偈 六解一亡二十四法門 (附十七附十八)

      卷六耳根圓通(附十九)觀音三十二應(附二十)十四無畏(附二十一)

      四不思議 (附二十二)文殊二十五法門結語 (附二十三)

      殺盜淫三決定行 (附二十四)

      卷七楞嚴壇場佈置(附二十五)楞嚴咒誦咒利益(附二十六)

      天龍護法誓願(附二十六)眾生顛倒世界十二顛倒(附二十七)

      卷八修行三正助因(除五辛持戒違現業)(附二十八)

      菩薩五十二階(附二十九附三十)情想(附三十一)十習(附三十二)

      六交報(附三十三) 三惡道受報順序十種仙(附三十四)

      欲界天(附三十五 )

      卷九 (附四十三 - 總表)色界天(附三十五三十六)無色界天(附三十六)

      五十蘊魔-(色[附三十七]受 [附三十八]想 [附三十九])

      卷十 (附四十三 - 總表) 五十蘊魔-(行[附四十 附四十一 ]識 [附四十二])

      五蘊即五妄想(附四十四)五蘊邊際(附四十五)

      楞 嚴

      經 總

      觀 體

      別2辯陰魔示悟中差別之相 一五陰魔事 二五陰妄想  三五蘊邊際

      1七趣

      四受報次第

      三果

      二因 2情想 3十習因六交報

      一正陳所疑

      3用

      2淨用2轉凡成聖-菩薩五十五階位

      1三漸次 1除助因 2刳正性 3違現業

      1染用2果 3十二類生

      1因 1眾生顛倒 2世界顛倒

      2相

      3密行

      (俱利妙嚴)持咒十種利益如願消災龍天護持

      2事行

      (利他妙圓) 2安立道場

      1攝心軌則

      1理行

      (自利妙圓)

      4二十四聖別證 5觀音耳根圓證 6勅文殊揀選

      2擊鐘示聞性不滅 3佛偈示迷悟同源

      1二決定義2審煩惱根本意擇圓根

      1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1體

      (3 中道觀

      (空不空如來藏) 3示真妄雙絕以顯妙 1絕自然 2絕因緣

      1雙遮顯圓 2雙照顯圓

      (2 假觀

      (不空如來藏) 3三細六粗 5境界為緣

      長六粗3業果相續

      2眾生相續

      1世界相續

      4生滅門中依無明生三細

      1疑真不容妄 2疑四大相陵

      (1 空觀

      空如來藏

      3三科七大本如來藏

      2法空 破 二種世界 a別業妄見 b同分妄見

      1 人空

      破五蘊八識

      四破識蘊八識-顯見不分超情超見

      三破行蘊七識-顯見不還無雜無礙

      二破想蘊-攀緣心為自性失元明

       顯見是心無動不滅不失

      一破色受前五識-七處徵心

      1

      著3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

      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

      2無則如龜毛兔角 云何不著P40L2

      1世間諸物象名為一切

      不著者為在為無p40L1

      阿難分別心不在內外中間

      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為心p39L4

      P

      36

      -

      2

      5不兼二非知不知即無體性

      中何為相P38-1

      4兼二物體雜亂物非體知

      成離兩立云何為中 p38-3

      3若心在根塵中此復兼二為不兼二 p38L4

      阿難眼色為緣生眼識眼有分別

      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2中若在處者-無表同無表則無定

      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則北

      1中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P37L3

      P

      33

      L4

      6不遍體1汝觸頭亦觸足

      頭有所覺足應無知p36L1

      4多體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5徧體- 同前 p35-1

      3一體

      2若挃有所 一體自不能成

      1手抓一支四支應覺

      若咸覺者挃應無在P35-3

      2心有體2所知心必有體為一體

      或多體為徧體為不徧體

      1手摸身體-所知心

      為復內出為從外入P34L4

      1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體而能合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

      阿難心生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

      此思惟體即我心性隨所合處

      心則隨有非內外中間三處P33L4

      見明名見外

      見暗名見內

      P31 L4

      5若在虛空則非汝體

      另如來見汝面亦是汝身

      4見面若成則心及眼根

      在虛空中云何成內

      3合眼見暗名為身中

      開眼見明何不見面P32L4

      2居暗室內無燈則暗室內

      皆吾焦腑 p32L1

      1閉眼見暗暗在眼前

      云何成內 p31-2

      三在根裡

      P29L32若見眼眼即同境p30-3

      1心如瑠璃籠眼見山河

      又見瑠璃也應見眼 P30L1

      二在身外

      P26 L4

      3眼見手時心能分別 P28L3

      2身心相外心知身不能覺

      覺在身心不能知P28L1

      1一人食時眾人不飽P27 L3

      一在身內

      P22-1 2在身內卻沒人先見心肝

      脾胃等再見外物 p25-3

      1在室內不見如來但見堂外 P25L1

      2

      2

      10見性

      超見

      別業妄見P108+共業妄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P105-2

      見明暗空塞見非明暗空塞p105L3

      見性非因緣-gt為何見性

      因見明心眼四緣p103L4

      9見性超情

      見性非因緣自然非不自然

      離一切即一切法p102-2

      若因空如何見塞明暗亦同P100-3

      若自然以何為自以明為自

      則不見暗餘亦同p100L3

      外道說真我遍十分說自然

      我說因緣p99L1

      8見性不分

      見與物難分邊畔+離物無見 p93

      見是物何者是見何者非見P91-3

      見性是我則身心為何物p89-2

      7見性無礙

      生迷己為物佛轉物

      一毛端含十方國土p89L2

      器有方圓性無方圓

      見性即我為何見有舒縮p87L2

      6見性無雜見性週徧-gt性非物非離物p85-2

      性中何為我何為物p85L2

      5見性不還八還明-gt日暗-gt夜通-gt窗

      塞-gt牆緣-gt分別虛-gt空P79-3

      4見性不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成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及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

      真心中物如棄大海唯認浮漚目為全潮p75-3

      迷悟皆不失(手上下顛倒)p73L3

      3見性不滅可看到明暗動靜離合生滅

      (時)少老見恆河不會因死而斷滅p70L2

      2見性無動

      眾生以動為身以動為境認物為已p61L2

      主靜客動光靜塵動p60-1

      手開合性無開合頭動性不動p58L4

      1見性是心 見性是心非眼-拳燈黑暗P52L3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法 超能所 正報 依報

        (十卷概要)

        卷一阿難受困 p16七處徵心 p22(附一)

        顛倒二根本(攀緣為自性失元明)P43L3

        二番顯見(心無動)

        卷二十番顯見 (附二)(不滅 無失無還無雜無礙不分超情超見)

        顛倒心在身內同分別業妄見 (附三)

        見非和合五蘊 (附四)地水火風空見識

        卷三三科七大阿難偈 (附五-十三)

        卷四(三細六粗)P203 (附十四)

        性覺明妙能所虛空世界地水火風眾生業果初心 (附十五)

        二決定義(1生滅心五濁 [附十五]2六根功德 [附十六])聞性離動靜(擊鐘)

        卷五佛偈 六解一亡二十四法門 (附十七附十八)

        卷六耳根圓通(附十九)觀音三十二應(附二十)十四無畏(附二十一)

        四不思議 (附二十二)文殊二十五法門結語 (附二十三)

        殺盜淫三決定行 (附二十四)

        卷七楞嚴壇場佈置(附二十五)楞嚴咒誦咒利益(附二十六)

        天龍護法誓願(附二十六)眾生顛倒世界十二顛倒(附二十七)

        卷八修行三正助因(除五辛持戒違現業)(附二十八)

        菩薩五十二階(附二十九附三十)情想(附三十一)十習(附三十二)

        六交報(附三十三) 三惡道受報順序十種仙(附三十四)

        欲界天(附三十五 )

        卷九 (附四十三 - 總表)色界天(附三十五三十六)無色界天(附三十六)

        五十蘊魔-(色[附三十七]受 [附三十八]想 [附三十九])

        卷十 (附四十三 - 總表) 五十蘊魔-(行[附四十 附四十一 ]識 [附四十二])

        五蘊即五妄想(附四十四)五蘊邊際(附四十五)

        楞 嚴

        經 總

        觀 體

        別2辯陰魔示悟中差別之相 一五陰魔事 二五陰妄想  三五蘊邊際

        1七趣

        四受報次第

        三果

        二因 2情想 3十習因六交報

        一正陳所疑

        3用

        2淨用2轉凡成聖-菩薩五十五階位

        1三漸次 1除助因 2刳正性 3違現業

        1染用2果 3十二類生

        1因 1眾生顛倒 2世界顛倒

        2相

        3密行

        (俱利妙嚴)持咒十種利益如願消災龍天護持

        2事行

        (利他妙圓) 2安立道場

        1攝心軌則

        1理行

        (自利妙圓)

        4二十四聖別證 5觀音耳根圓證 6勅文殊揀選

        2擊鐘示聞性不滅 3佛偈示迷悟同源

        1二決定義2審煩惱根本意擇圓根

        1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1體

        (3 中道觀

        (空不空如來藏) 3示真妄雙絕以顯妙 1絕自然 2絕因緣

        1雙遮顯圓 2雙照顯圓

        (2 假觀

        (不空如來藏) 3三細六粗 5境界為緣

        長六粗3業果相續

        2眾生相續

        1世界相續

        4生滅門中依無明生三細

        1疑真不容妄 2疑四大相陵

        (1 空觀

        空如來藏

        3三科七大本如來藏

        2法空 破 二種世界 a別業妄見 b同分妄見

        1 人空

        破五蘊八識

        四破識蘊八識-顯見不分超情超見

        三破行蘊七識-顯見不還無雜無礙

        二破想蘊-攀緣心為自性失元明

         顯見是心無動不滅不失

        一破色受前五識-七處徵心

        1

        著3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

        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

        2無則如龜毛兔角 云何不著P40L2

        1世間諸物象名為一切

        不著者為在為無p40L1

        阿難分別心不在內外中間

        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為心p39L4

        P

        36

        -

        2

        5不兼二非知不知即無體性

        中何為相P38-1

        4兼二物體雜亂物非體知

        成離兩立云何為中 p38-3

        3若心在根塵中此復兼二為不兼二 p38L4

        阿難眼色為緣生眼識眼有分別

        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2中若在處者-無表同無表則無定

        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則北

        1中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P37L3

        P

        33

        L4

        6不遍體1汝觸頭亦觸足

        頭有所覺足應無知p36L1

        4多體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5徧體- 同前 p35-1

        3一體

        2若挃有所 一體自不能成

        1手抓一支四支應覺

        若咸覺者挃應無在P35-3

        2心有體2所知心必有體為一體

        或多體為徧體為不徧體

        1手摸身體-所知心

        為復內出為從外入P34L4

        1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體而能合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

        阿難心生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

        此思惟體即我心性隨所合處

        心則隨有非內外中間三處P33L4

        見明名見外

        見暗名見內

        P31 L4

        5若在虛空則非汝體

        另如來見汝面亦是汝身

        4見面若成則心及眼根

        在虛空中云何成內

        3合眼見暗名為身中

        開眼見明何不見面P32L4

        2居暗室內無燈則暗室內

        皆吾焦腑 p32L1

        1閉眼見暗暗在眼前

        云何成內 p31-2

        三在根裡

        P29L32若見眼眼即同境p30-3

        1心如瑠璃籠眼見山河

        又見瑠璃也應見眼 P30L1

        二在身外

        P26 L4

        3眼見手時心能分別 P28L3

        2身心相外心知身不能覺

        覺在身心不能知P28L1

        1一人食時眾人不飽P27 L3

        一在身內

        P22-1 2在身內卻沒人先見心肝

        脾胃等再見外物 p25-3

        1在室內不見如來但見堂外 P25L1

        2

        2

        10見性

        超見

        別業妄見P108+共業妄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P105-2

        見明暗空塞見非明暗空塞p105L3

        見性非因緣-gt為何見性

        因見明心眼四緣p103L4

        9見性超情

        見性非因緣自然非不自然

        離一切即一切法p102-2

        若因空如何見塞明暗亦同P100-3

        若自然以何為自以明為自

        則不見暗餘亦同p100L3

        外道說真我遍十分說自然

        我說因緣p99L1

        8見性不分

        見與物難分邊畔+離物無見 p93

        見是物何者是見何者非見P91-3

        見性是我則身心為何物p89-2

        7見性無礙

        生迷己為物佛轉物

        一毛端含十方國土p89L2

        器有方圓性無方圓

        見性即我為何見有舒縮p87L2

        6見性無雜見性週徧-gt性非物非離物p85-2

        性中何為我何為物p85L2

        5見性不還八還明-gt日暗-gt夜通-gt窗

        塞-gt牆緣-gt分別虛-gt空P79-3

        4見性不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成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及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

        真心中物如棄大海唯認浮漚目為全潮p75-3

        迷悟皆不失(手上下顛倒)p73L3

        3見性不滅可看到明暗動靜離合生滅

        (時)少老見恆河不會因死而斷滅p70L2

        2見性無動

        眾生以動為身以動為境認物為已p61L2

        主靜客動光靜塵動p60-1

        手開合性無開合頭動性不動p58L4

        1見性是心 見性是心非眼-拳燈黑暗P52L3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 嚴

          經 總

          觀 體

          別2辯陰魔示悟中差別之相 一五陰魔事 二五陰妄想  三五蘊邊際

          1七趣

          四受報次第

          三果

          二因 2情想 3十習因六交報

          一正陳所疑

          3用

          2淨用2轉凡成聖-菩薩五十五階位

          1三漸次 1除助因 2刳正性 3違現業

          1染用2果 3十二類生

          1因 1眾生顛倒 2世界顛倒

          2相

          3密行

          (俱利妙嚴)持咒十種利益如願消災龍天護持

          2事行

          (利他妙圓) 2安立道場

          1攝心軌則

          1理行

          (自利妙圓)

          4二十四聖別證 5觀音耳根圓證 6勅文殊揀選

          2擊鐘示聞性不滅 3佛偈示迷悟同源

          1二決定義2審煩惱根本意擇圓根

          1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1體

          (3 中道觀

          (空不空如來藏) 3示真妄雙絕以顯妙 1絕自然 2絕因緣

          1雙遮顯圓 2雙照顯圓

          (2 假觀

          (不空如來藏) 3三細六粗 5境界為緣

          長六粗3業果相續

          2眾生相續

          1世界相續

          4生滅門中依無明生三細

          1疑真不容妄 2疑四大相陵

          (1 空觀

          空如來藏

          3三科七大本如來藏

          2法空 破 二種世界 a別業妄見 b同分妄見

          1 人空

          破五蘊八識

          四破識蘊八識-顯見不分超情超見

          三破行蘊七識-顯見不還無雜無礙

          二破想蘊-攀緣心為自性失元明

           顯見是心無動不滅不失

          一破色受前五識-七處徵心

          1

          著3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

          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

          2無則如龜毛兔角 云何不著P40L2

          1世間諸物象名為一切

          不著者為在為無p40L1

          阿難分別心不在內外中間

          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為心p39L4

          P

          36

          -

          2

          5不兼二非知不知即無體性

          中何為相P38-1

          4兼二物體雜亂物非體知

          成離兩立云何為中 p38-3

          3若心在根塵中此復兼二為不兼二 p38L4

          阿難眼色為緣生眼識眼有分別

          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2中若在處者-無表同無表則無定

          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則北

          1中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P37L3

          P

          33

          L4

          6不遍體1汝觸頭亦觸足

          頭有所覺足應無知p36L1

          4多體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5徧體- 同前 p35-1

          3一體

          2若挃有所 一體自不能成

          1手抓一支四支應覺

          若咸覺者挃應無在P35-3

          2心有體2所知心必有體為一體

          或多體為徧體為不徧體

          1手摸身體-所知心

          為復內出為從外入P34L4

          1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體而能合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

          阿難心生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

          此思惟體即我心性隨所合處

          心則隨有非內外中間三處P33L4

          見明名見外

          見暗名見內

          P31 L4

          5若在虛空則非汝體

          另如來見汝面亦是汝身

          4見面若成則心及眼根

          在虛空中云何成內

          3合眼見暗名為身中

          開眼見明何不見面P32L4

          2居暗室內無燈則暗室內

          皆吾焦腑 p32L1

          1閉眼見暗暗在眼前

          云何成內 p31-2

          三在根裡

          P29L32若見眼眼即同境p30-3

          1心如瑠璃籠眼見山河

          又見瑠璃也應見眼 P30L1

          二在身外

          P26 L4

          3眼見手時心能分別 P28L3

          2身心相外心知身不能覺

          覺在身心不能知P28L1

          1一人食時眾人不飽P27 L3

          一在身內

          P22-1 2在身內卻沒人先見心肝

          脾胃等再見外物 p25-3

          1在室內不見如來但見堂外 P25L1

          2

          2

          10見性

          超見

          別業妄見P108+共業妄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P105-2

          見明暗空塞見非明暗空塞p105L3

          見性非因緣-gt為何見性

          因見明心眼四緣p103L4

          9見性超情

          見性非因緣自然非不自然

          離一切即一切法p102-2

          若因空如何見塞明暗亦同P100-3

          若自然以何為自以明為自

          則不見暗餘亦同p100L3

          外道說真我遍十分說自然

          我說因緣p99L1

          8見性不分

          見與物難分邊畔+離物無見 p93

          見是物何者是見何者非見P91-3

          見性是我則身心為何物p89-2

          7見性無礙

          生迷己為物佛轉物

          一毛端含十方國土p89L2

          器有方圓性無方圓

          見性即我為何見有舒縮p87L2

          6見性無雜見性週徧-gt性非物非離物p85-2

          性中何為我何為物p85L2

          5見性不還八還明-gt日暗-gt夜通-gt窗

          塞-gt牆緣-gt分別虛-gt空P79-3

          4見性不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成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及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

          真心中物如棄大海唯認浮漚目為全潮p75-3

          迷悟皆不失(手上下顛倒)p73L3

          3見性不滅可看到明暗動靜離合生滅

          (時)少老見恆河不會因死而斷滅p70L2

          2見性無動

          眾生以動為身以動為境認物為已p61L2

          主靜客動光靜塵動p60-1

          手開合性無開合頭動性不動p58L4

          1見性是心 見性是心非眼-拳燈黑暗P52L3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1

            著3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

            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

            2無則如龜毛兔角 云何不著P40L2

            1世間諸物象名為一切

            不著者為在為無p40L1

            阿難分別心不在內外中間

            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為心p39L4

            P

            36

            -

            2

            5不兼二非知不知即無體性

            中何為相P38-1

            4兼二物體雜亂物非體知

            成離兩立云何為中 p38-3

            3若心在根塵中此復兼二為不兼二 p38L4

            阿難眼色為緣生眼識眼有分別

            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2中若在處者-無表同無表則無定

            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則北

            1中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P37L3

            P

            33

            L4

            6不遍體1汝觸頭亦觸足

            頭有所覺足應無知p36L1

            4多體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5徧體- 同前 p35-1

            3一體

            2若挃有所 一體自不能成

            1手抓一支四支應覺

            若咸覺者挃應無在P35-3

            2心有體2所知心必有體為一體

            或多體為徧體為不徧體

            1手摸身體-所知心

            為復內出為從外入P34L4

            1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體而能合

            則十九界因七塵合

            阿難心生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

            此思惟體即我心性隨所合處

            心則隨有非內外中間三處P33L4

            見明名見外

            見暗名見內

            P31 L4

            5若在虛空則非汝體

            另如來見汝面亦是汝身

            4見面若成則心及眼根

            在虛空中云何成內

            3合眼見暗名為身中

            開眼見明何不見面P32L4

            2居暗室內無燈則暗室內

            皆吾焦腑 p32L1

            1閉眼見暗暗在眼前

            云何成內 p31-2

            三在根裡

            P29L32若見眼眼即同境p30-3

            1心如瑠璃籠眼見山河

            又見瑠璃也應見眼 P30L1

            二在身外

            P26 L4

            3眼見手時心能分別 P28L3

            2身心相外心知身不能覺

            覺在身心不能知P28L1

            1一人食時眾人不飽P27 L3

            一在身內

            P22-1 2在身內卻沒人先見心肝

            脾胃等再見外物 p25-3

            1在室內不見如來但見堂外 P25L1

            2

            2

            10見性

            超見

            別業妄見P108+共業妄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P105-2

            見明暗空塞見非明暗空塞p105L3

            見性非因緣-gt為何見性

            因見明心眼四緣p103L4

            9見性超情

            見性非因緣自然非不自然

            離一切即一切法p102-2

            若因空如何見塞明暗亦同P100-3

            若自然以何為自以明為自

            則不見暗餘亦同p100L3

            外道說真我遍十分說自然

            我說因緣p99L1

            8見性不分

            見與物難分邊畔+離物無見 p93

            見是物何者是見何者非見P91-3

            見性是我則身心為何物p89-2

            7見性無礙

            生迷己為物佛轉物

            一毛端含十方國土p89L2

            器有方圓性無方圓

            見性即我為何見有舒縮p87L2

            6見性無雜見性週徧-gt性非物非離物p85-2

            性中何為我何為物p85L2

            5見性不還八還明-gt日暗-gt夜通-gt窗

            塞-gt牆緣-gt分別虛-gt空P79-3

            4見性不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成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及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

            真心中物如棄大海唯認浮漚目為全潮p75-3

            迷悟皆不失(手上下顛倒)p73L3

            3見性不滅可看到明暗動靜離合生滅

            (時)少老見恆河不會因死而斷滅p70L2

            2見性無動

            眾生以動為身以動為境認物為已p61L2

            主靜客動光靜塵動p60-1

            手開合性無開合頭動性不動p58L4

            1見性是心 見性是心非眼-拳燈黑暗P52L3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2

              2

              10見性

              超見

              別業妄見P108+共業妄見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P105-2

              見明暗空塞見非明暗空塞p105L3

              見性非因緣-gt為何見性

              因見明心眼四緣p103L4

              9見性超情

              見性非因緣自然非不自然

              離一切即一切法p102-2

              若因空如何見塞明暗亦同P100-3

              若自然以何為自以明為自

              則不見暗餘亦同p100L3

              外道說真我遍十分說自然

              我說因緣p99L1

              8見性不分

              見與物難分邊畔+離物無見 p93

              見是物何者是見何者非見P91-3

              見性是我則身心為何物p89-2

              7見性無礙

              生迷己為物佛轉物

              一毛端含十方國土p89L2

              器有方圓性無方圓

              見性即我為何見有舒縮p87L2

              6見性無雜見性週徧-gt性非物非離物p85-2

              性中何為我何為物p85L2

              5見性不還八還明-gt日暗-gt夜通-gt窗

              塞-gt牆緣-gt分別虛-gt空P79-3

              4見性不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成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

              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及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

              真心中物如棄大海唯認浮漚目為全潮p75-3

              迷悟皆不失(手上下顛倒)p73L3

              3見性不滅可看到明暗動靜離合生滅

              (時)少老見恆河不會因死而斷滅p70L2

              2見性無動

              眾生以動為身以動為境認物為已p61L2

              主靜客動光靜塵動p60-1

              手開合性無開合頭動性不動p58L4

              1見性是心 見性是心非眼-拳燈黑暗P52L3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2

                3

                3

                遠離

                虛妄

                病緣

                P113L3

                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時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

                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比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現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2

                眾生

                同分

                妄見

                P110L3

                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復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真見精性非眚者

                故名不見

                阿難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

                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

                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覩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或見二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

                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若復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二國

                1

                眾生

                別業

                妄見

                P107-1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

                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世人目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此燈圓光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此若燈色則非眚人可不同見而此圓影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見已作色則彼眚人見圓影者名為何等

                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2

                  4

                  識陰

                  P126L2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

                  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故識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取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亦同P126L2

                  行陰

                  P124-1流性非空生非水有非水性非離空水若空生虛空成無盡流

                  世界受淪溺若水有暴流性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水清時

                  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故行陰虛妄

                  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亦如此P124-1

                  想陰

                  P123-1醋說非梅生非口入若梅生梅合自談何待說若口入

                  自合口聞何待耳若耳聞此心何不耳中出想蹋懸崖

                  與說相類故知想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說醋梅口流水思蹋懸崖足酸澀想陰亦同 P123-1

                  受陰

                  P122L3

                  幻觸非空來非掌出若空來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

                  選擇來觸若掌出應非待合又當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

                  臂腕骨髓應知入時蹤跡必有心知出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

                  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故知受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百骸調適如忘生性無違順手相摩生澀滑冷熱相P122L3

                  色陰

                  P120L4狂華非從空來非目出若空來還從空入有出入則非空

                  空若非空則不容華起滅若目出還從目入華從目出當合

                  有見若有見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出既翳空旋當翳眼

                  又見華時目無翳云何空號眼故色陰虛妄非因緣非自然性

                  有人觀睛空唯睛虛迴無所有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

                  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及狂亂非相色陰亦如此P120L4

                  一切浮塵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性為妙覺明體

                  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

                  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

                  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P119L3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5

                    意入

                    P140L3

                    非空生 若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非根出若根生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

                    此覺知同空華畢竟無性P141-1

                    非生滅有 生有滅同無誰受滅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

                    非寤寐來 若寤來寐即滅將何為寐P140L4

                    身入

                    P138L4非空生 若空出空自知覺何聞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離合違順四相此身知無自性

                    非離合來 若合來離即滅云何覺離違順兩相亦同

                    舌入

                    P136L4

                    非空生 空出虛空自味非口知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甜淡及苦此知味無自性

                    非甜苦來非淡有甜來淡滅云何知淡P137-3

                    淡出甜亡云何知甜苦

                    鼻入

                    P134-2

                    非空生 若空出是聞當迴齅汝鼻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通塞此聞體無自性

                    非通塞來通來塞滅云何知塞

                    塞有通無聞應無覺靜P135-3

                    耳入

                    P133L2非空生 空出有聞成性即非空空自聞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

                    非動靜來 靜來動滅不聞動動來靜滅應不覺靜P134L1

                    眼入

                    P132L4非空生 若空出前矚塵象歸見根空自觀何關汝入

                    非根出 若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

                    非明暗來 明來暗滅不見暗暗來明滅應無見明P132L4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9

                      楞嚴卷 3 附 6 六入對照表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目睛瞪發

                      勞者兼

                      有人以指

                      塞耳耳

                      根勞故

                      頭中作

                      有人畜鼻

                      畜久成勞

                      鼻有冷觸

                      因觸分別

                      通塞虛實

                      及諸香臭

                      有人以舌自舐

                      令勞其人若

                      病有苦味無

                      病則有甜觸

                      由甜與苦 顯

                      舌根不動時

                      淡性常在

                      有人冷手觸熱

                      手若冷勢多

                      熱從冷若熱功

                      勝冷成熱此

                      觸顯於離知涉

                      勢若成因於勞

                      有人倦則眠

                      睡熟則寤

                      覽塵斯憶

                      失憶為妄

                      此顛倒

                      生住異滅

                      吸習中歸

                      不相踰越

                      稱意知根

                      目與勞 耳與勞 鼻與勞 舌與勞 身與勞 意與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因 於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 滅

                      二 種 妄 塵 發 二 塵 集

                      見 聞 聞 知 覺 知

                      居 中 吸 此 塵 象 名 為 居中吸撮內

                      塵見聞逆

                      流流不及

                      地名

                      見性 聞性 聞性 知味性 覺性 知覺性

                      此見離 此聞離 此聞離 此知離 此知覺 此覺離

                      明暗 動靜 通塞 甜苦淡 離合違順 寤寐生滅

                      二 塵 畢 竟 無 體

                      此見聞覺知非 XX 來

                      明 暗 動 靜 通 塞 甜 苦 淡 離 合 生滅 非寤

                      寐來

                      非 根 出 非 空 生

                      故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3

                        7

                        意法

                        P150-1 非離心若非知者塵非色聲香味觸及虛空當於何在在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

                        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

                        非即心 若即心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

                        身觸

                        P149

                        L3

                        頭手非二體若二體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不應虛空觸汝

                        頭手非一體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頭手一體若一體觸則無成

                        非在頭 若在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

                        非在手 若在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P149-3

                        嘗味

                        P147L3

                        非生於空若生於空汝噉虛空作何味若虛空為鹹味

                        能鹹舌也鹹汝面則此界人同海魚常受鹹

                        了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云何知味

                        非生於食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知若食自知

                        何預於汝知味

                        非生於舌生於舌舌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P147-2

                        若不移不名知味若移舌非多體云何舌知多味

                        齅香

                        P145L3

                        非生於木若生於木香因爇成煙若鼻聞煙氣

                        煙騰空四十里云何得聞

                        非生於空 若生於空空性常恆香應常在何藉鑪爇枯木

                        非生於鼻

                        若香生於鼻鼻非栴檀云何鼻有檀香P146L1

                        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出香說聞非義

                        聲聞

                        P144L1非耳往聲

                        若耳往聲邊城裡無我汝聞鼓耳已往擊鼓處

                        應不俱聞鐘聲況象馬等聲若無來往則無聞

                        非聲來耳若聲來耳邊我乞食室羅筏城不在袛陀林

                        此聲到阿難耳目連迦葉不應俱聞

                        況千百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色見

                        P142-2 非眼生色若眼生色見空非色色應銷銷顯發

                        一切都無色無誰明空空亦同

                        非色生眼見 若色生眼見觀空非色見則亡誰明空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11

                          楞嚴卷 3 附 8 十二處對照表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袛陀林及泉

                          P142L3

                          衹陀園中食時

                          擊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

                          前後相續

                          然香四十里

                          同時聞氣

                          持鉢遇酥酪醍

                          醐名上味

                          晨手摩頭此

                          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

                          手為復在

                          意中善惡無記三

                          性生成法則此

                          法為心所生為

                          離心別有方所

                          眼生色相 聲來耳邊 生於木 生於食 在於手在於頭 即心者

                          見空非色色

                          性應銷銷則

                          顯發一切都

                          無色相既

                          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

                          乞食室羅筏

                          城衹陀林無

                          我此聲來阿難

                          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

                          千百沙門聞

                          鐘同來食處

                          則此香質因

                          爇成煙

                          若鼻得聞合

                          蒙煙氣其煙

                          騰空未及遙

                          遠四十里

                          內云何已聞

                          食非有識云何

                          知味又食自

                          知即同他食

                          何預於汝名味

                          之知

                          若在於手頭

                          則無知云何

                          成觸

                          若在於頭手

                          則無用云何

                          名觸

                          法則非塵非心所

                          緣云何成處

                          色生眼見 耳往聲處 生於鼻 生於舌 若各各有 離心別有方所

                          觀空非色見

                          即銷亡亡則

                          都無誰明空

                          如我歸住衹陀

                          林中在室羅

                          城則無有我

                          汝聞鼓聲其耳

                          已往擊鼓之

                          處鐘聲齊出

                          應不俱聞何況

                          其他象馬種種

                          音響若無來

                          往亦復無聞

                          生於汝鼻稱

                          鼻所生當從

                          鼻出鼻非旃

                          檀云何鼻有

                          旃檀氣稱汝

                          聞香當於鼻

                          入鼻中出

                          香說聞非義

                          口衹一舌其舌

                          爾時已成酥

                          味遇黑石蜜

                          應不推移若不

                          變移不名知

                          味若變移者

                          舌非多體云何

                          多味一舌之知

                          若各各有則

                          汝阿難應有

                          二身若頭與

                          手一觸所

                          生則手與頭

                          為一體若一

                          體者觸則無

                          成若二體

                          者觸誰為

                          在在能非

                          所在所非

                          能不應虛

                          空與汝成觸

                          則法自性為知非

                          知知則名心異

                          汝非塵同他心

                          量即汝即心云

                          何汝心更二於

                          汝若非知者此

                          塵既非色聲香味

                          離合冷煖及

                          虛空相當於何

                          在今於色空都

                          無表示不應人

                          間更有空外心

                          非所緣處從誰立

                          生於空 生於空

                          昔生於空空

                          性常

                          恆香應常

                          在何藉爐

                          中爇此枯木

                          瞰空何味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則人同海魚既常受鹹不知淡若不識淡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

                          故知

                          見與色空 聽與聲 香鼻與聞 味舌與嘗 觸與身 法與心

                          俱無處所

                          色見 聽聲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二處虛 妄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3

                            9

                            意法

                            意識

                            P163-3 非法生

                            若法生世間法不離塵觀色聲香味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

                            所攝汝識決定依法生汝觀法法可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

                            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生滅則色空諸法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狀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非意生若意生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

                            無形識將何用又識心與思量了別表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生

                            異意不同應無識無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身觸

                            身識

                            P161-1非觸生

                            若觸生則無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

                            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體二相云無處所合身即身自體

                            離身即虛空相內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立內外性空則識從誰立界

                            非身生 若身生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舌味

                            舌識

                            P159-3 非味生

                            若味生識自為味同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即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

                            鹹淡甘辛和合俱生同為一味應無分別不分別則非識

                            云何名舌識界不應虛空生識舌味和合即無自性云何界生

                            非舌生若舌生則蔗梅鹽辛薑桂都無味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

                            誰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不自生云何立界

                            鼻香

                            鼻識

                            P156L3

                            非齅知若取齅知以何為知以肉為知肉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空自知肉應非覺則虛空是汝身非知阿難應無所在

                            非香知以香為知知屬香何預於汝若香生於鼻香臭氣不生蘭檀

                            二物不來則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非香生若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故有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界非從香建立無中間不成內外諸聞性畢竟虛妄

                            非鼻生 若鼻生以何為鼻取肉形雙爪相或取齅知動搖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若香臭俱聞則一人當有二鼻如二阿難誰為汝體 若鼻是一

                            香臭無二臭為香香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耳聲

                            耳識

                            P154L3 非耳生若耳生動靜二相不現前根不知無知識何形貌

                            若耳聞無動靜不成聞耳形雜色觸塵名識界則誰立耳識界

                            非聲生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聞識

                            若無知則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如何成內外界

                            眼色

                            眼識

                            P152L4

                            若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非色生若色變亦識色相變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不變則恆既從色生應不識虛空所在

                            若色生空無色識應滅云何識虛空

                            非眼生 若眼生無色空可分別識何用見非青黃赤無所表示如何立界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13

                              楞嚴卷 3 附 10 十八界對照表

                              眼色為緣

                              生眼識

                              耳聲為緣

                              生耳識

                              鼻香為緣

                              生鼻識

                              舌味為緣

                              生舌識

                              身觸為緣

                              生身識

                              意法為緣

                              生意識

                              識因眼生

                              眼為界 或色生 色為界

                              識因耳生

                              耳為界或聲生聲為界

                              識因鼻生

                              鼻為界或香生香為界

                              識因舌生

                              舌為界或味生味為界

                              識因身生

                              身為界 或觸生 觸為界

                              識因意生

                              意為界 或法生 法為界

                              此 識

                              非色生 非聲生 非香生 非味生 非觸生 非法生

                              非眼生 非耳生 非鼻生 非舌生 非身生 非意生

                              非眼色共生

                              非香知

                              非齅知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為 緣 生

                              眼識界 耳識界 鼻識界 舌識界 身識界 意識界

                              三處都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色界 聲界 香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本 非 因 緣 非 自 然 性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3

                                11

                                識大

                                P187-2

                                非見生 若生於見無明暗空則無汝見見尚無從何發識

                                非無因若無因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如詳審見託眼

                                相依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此識緣因何而出

                                非空生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 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識欲何分別

                                非相生 若生於相非見生則不見明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相尚無識從何發

                                見大

                                P183L2

                                非非同非非異 空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非同非異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非非一體若非一體離明暗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暗空

                                見同龜毛明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明暗空

                                非一體

                                若與明暗空一體則明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空大P179L4

                                非無因 若空無因生未鑿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非鑿有 若因鑿出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非土出若土出則土出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土出時空何不出

                                風大

                                P176L4

                                非面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而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非空生若生虛空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無風時虛空 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空名為空云何風出

                                非衣出若袈裟角出汝乃披風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藏風

                                水大

                                P173-2非空生 若空生空性無邊火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有水陸空行

                                非珠出 若珠出則珠應常流水何待中宵白月

                                非月來 若月來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何待珠出不流明水非月降

                                火大

                                P170-3非艾生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生火

                                非鏡出 若鏡出於鏡能燃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非日來 若日來能燒艾林木應受焚

                                地大

                                P168L1非色合 若色合合色非空若空合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非空和鄰虛析成空而空出生色相若和合故生世間諸相則鄰虛塵由幾

                                虛空和成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析空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15楞嚴卷 3 附 12 七大對照表 地大 火大 水大 風大 空大 見大 識大 地性實空 火性無我 水性不定 風性無體 空性無形 見覺無知 識性無源 地析可空 寄於諸緣 流息無恆 動靜無常 因色顯發 因色空有 因塵妄出 幾空成地 執鏡求火 月中求水 整衣拂面 鑿井出空 朝夕明暗 觀諸聖眾 非色合 非空合

                                  非鏡出 非艾出 非日來

                                  非珠出 非空有 非月來

                                  非衣出 非空有 非面生

                                  非土出 非鑿有 非無因

                                  明暗空 非一體 非非一體 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非見生 非相生 非空生 非無因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

                                  月從天陟珠因手持珠水盤人設

                                  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

                                  明從日暗隨月通屬空壅歸地

                                  火從何方遊到此

                                  水從何方流來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虛空因何所出

                                  此見因何所出

                                  日鏡相遠 月珠相遠 風空性隔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

                                  見覺空頑 識動見澄聞聽覺知

                                  非 和 非 合 不 應 火光 水精 風性 虛空 見精 識緣 無 從 自 有 無 從 自 出

                                  此空 見聞覺知 此識本無所從了別見聞覺知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現前地水火風空見

                                  均五大 六大 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如心昏迷 汝心沉淪 汝性粗浮 不悟四大 原如來藏

                                  不悟見聞覺知原如來藏

                                  觀空 為出入 為非出入

                                  觀見 為生滅 為同異 為非生滅

                                  觀六識 為同異 為空有 為非同異 為非空有

                                  汝 不 知 如 來 藏 中 性 x 真 空 性 空 真 x 性見覺明 性識明知

                                  色 火 水 風 覺 覺精明見 覺明真識 清 淨 本 然 周 遍 法 界 隨 眾 生 心 應 所 知 量

                                  一處執鏡 一處生珠 一人動衣 如一井空 如一見根 妙覺湛然 一處火生 一處水出 有微風出 空生一井 見周法界 周遍法界

                                  徧 法 界 執 徧法界拂 十方虛空 聽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徧週法界

                                  滿法界起 生滿法間 滿國土生 亦復如是 圓满十虛 含吐十虛

                                  寧 有 方 所 循業發現世界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16

                                    楞嚴卷 3 附 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塵 根 空

                                    六入 此見 非明暗動靜

                                    通塞甜苦淡

                                    離合寤寐來

                                    非根出 非空生

                                    十二處

                                    色見

                                    聲聞

                                    齅香

                                    嘗味

                                    身觸

                                    意法

                                    觀色

                                    聞聲

                                    非色生眼見

                                    非聲來耳

                                    非生於木

                                    食觸法

                                    非眼生色

                                    非耳往聲

                                    非生於鼻

                                    舌頭手心

                                    非生於空

                                    十八界 此識 非六塵生六塵

                                    為界

                                    非六根生六

                                    根為界

                                    五蘊-

                                    色蘊 狂華 非目出 非空來

                                    受蘊 幻觸 非掌出 非空來

                                    想蘊 醋 非梅生 非口入

                                    行蘊 水流性 非水有非水性

                                    非離空水

                                    非空生

                                    識蘊 虛空 非彼方來

                                    非此方入

                                    七大

                                    地大 非色合 非空合

                                    火大 非鏡出非艾出

                                    非日來

                                    水大 非珠出非月來 非空有

                                    風大 非衣出非面生 非空有

                                    空大 非土出非鑿有 非無因

                                    見大 明暗空 非一體非非一

                                    體非同非非同

                                    非異非非異

                                    識大 觀聖眾 非相生 非見出 非空生 非無因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4

                                      14

                                      三 細

                                      6

                                      業 果

                                      p209盜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是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故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p209L1

                                      殺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故以殺貪為本208-2

                                      淫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208L4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p209-1

                                      5

                                      生 相

                                      p207

                                      情想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受胎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溼化隨其所應p207-1

                                      四生 同業相纏合離化成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溼以合感化以離應

                                      愛憎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瞋同想成愛P207-3

                                      由一真分六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一念妄動無明眾生本- 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P207L1

                                      4

                                      界 相

                                      p206

                                      7草木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6高山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P206L4

                                      5土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溼為巨海乾為洲潬 P206L2

                                      4水輪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P206L1

                                      3火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205-2

                                      2金寶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P205-3

                                      1風輪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P205L4

                                      3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自相渾濁(執取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業繫苦相)

                                      如是擾亂相待成勞(智相)勞久發塵(相續相)P205L1

                                      全妄起真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P204-2

                                      2三細

                                      p204L3

                                      (3)能見相(轉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P204-3

                                      (2)境界相(現相) 因明立所P204-3

                                      (1)無明(業相)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

                                      1覺明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P203-3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明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p75

                                      寶明妙性

                                      認悟中迷

                                      認漚棄海-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贏渤

                                      迷心在身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P75-1

                                      妄認六塵為自心相- 聚緣內搖趣外奔色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取四大少分為身心-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

                                      皆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如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P75L2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4

                                        15

                                        汝今欲今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

                                        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

                                        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 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5命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

                                        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P238L4

                                        4眾生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

                                        遷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P238L2

                                        3煩惱濁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

                                        離覺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P237-2

                                        2見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

                                        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P237L4

                                        1劫濁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

                                        相織妄成是第一重P237L2

                                        P234-1 譬如清水清淨本然塵土灰沙本質留礙二體法爾

                                        性不相循有人取土投於淨水土失流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如濁五重亦復如是P236-3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溼為水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

                                        從始入終五疊渾濁P236-L1

                                        欲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審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P235-L1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嚴卷 4 附 15-1 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楞 嚴

                                          劫濁 生當末世飢饉疾

                                          疫刀兵等相繼而

                                          起生靈塗炭永

                                          無寧日

                                          汝見虛空徧十方界空見不

                                          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

                                          妄成是第一重

                                          見濁 世人知見不正不

                                          奉正道異說紛

                                          紜莫衷一是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

                                          知壅令留礙水土火風旋

                                          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煩惱濁 世人貪於愛欲瞋

                                          怒諍鬥虛誑不已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

                                          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

                                          無性相識妄成是第三重

                                          眾生濁 是世人每多弊惡

                                          心身不淨不達義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

                                          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

                                          於國土相識妄成是第四重

                                          命濁 是眾生因煩惱叢

                                          集心身交瘁壽

                                          命短促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

                                          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

                                          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4

                                            16

                                            六根

                                            脫黏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

                                            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

                                            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P252L2

                                            意根由生滅相續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P251-3

                                            身根由離合相摩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P251L2

                                            舌根由恬變相參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P250-2

                                            鼻根由通塞相發妙圓中黏湛發齅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

                                            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P250L2

                                            耳根由動靜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P249-2

                                            眼根由明暗二相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浮根四塵流逸奔色P249L3

                                            義欲逆生死至不生滅當驗六根誰深誰淺誰為圓通如來於

                                            十八界皆圓满眾生下劣未能圓自在慧一門深入現前六根

                                            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P246-2

                                            發菩提心生大勇猛棄有為相審煩惱根知虛妄根塵顛倒

                                            六根家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縳故於器世間

                                            不能超越三世十界眾生只目東西南北如是六根各有

                                            千二百功德眼根後暗前明八百功德耳聞動靜千二百功德

                                            鼻聞通出入息缺中八百功德舌根宣揚世出世智

                                            千二百功德身觸合覺離不知八百功德意含十方三世

                                            世出世法聖凡無不包容千二百功德P240L1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5

                                              17

                                              1

                                              3

                                              14鼻識14孫陀羅難陀-心常散與俱絺羅觀鼻氣如煙身心內明世界淨如瑠璃

                                              煙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息成光明所證-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P300L1

                                              13耳識13-1即乘象為其摩頂令其成就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P298-L1

                                              13普賢-修普賢行用心聞分別眾生知見有人修普賢行

                                              12眼識12舍利弗-曠劫心見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即通逢迦葉

                                              兄弟宣因緣悟心無際見覺圓明心見發光所證-光極知見P297-3

                                              2

                                              11意根11須菩提-曠劫能憶無量世胎內知空寂證空性性覺真空空性

                                              圓明得阿羅漢證性空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P296L4

                                              10身根10畢陵伽婆蹉 -毒刺傷足身雖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無覺

                                              思惟此身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所證-純覺遺身p295L2

                                              9舌根9憍梵鉢提-口業有牛呞病修一味法門得滅心三摩地觀味

                                              非體非物超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垢銷塵所證-還味旋知p294L2

                                              8鼻根 8周利槃陀迦-觀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所證-反息循空p292-1

                                              7眼根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所證-旋見循元p292L1

                                              7阿那律 -嗜睡精進失明-佛教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因眼

                                              1

                                              6法塵身心度劫如彈旨以空法成羅漢妙法滅諸漏所證-法因P290L4

                                              6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 -觀六塵六塵變壞以空寂修以滅盡

                                              5觸塵得無所有宿習無忘妙觸宣明所證-觸因P289L2

                                              5跋陀婆羅 -洗浴忽悟水因不洗塵不洗體中間安然

                                              4味塵 41俱生變熱泠熱有毒無毒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

                                              非離身心 分別味因而開悟因味覺明所證-味因P287-1

                                              4藥王藥上二法王子 -嘗世間草木金石苦酢鹹淡甘辛等味

                                              3香塵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所證-香嚴P287L2

                                              3香嚴童子 -燒香觀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2色塵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所證-色因P286L1

                                              2優波尼沙陀 -觀不淨白骨歸於虛空空色二無

                                              1聲塵 1憍陳那五比丘- 佛音悟四諦妙音密圓所證-音聲P285L4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5

                                                18

                                                2

                                                4

                                                24

                                                大24-1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母相憶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憶佛念佛現前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入無生忍於此界攝念佛人入淨土所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P317-2

                                                24大勢至-超日月光佛教念佛三昧如有人專憶有人專忘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生生世世如形影不離如來憐眾生

                                                23

                                                23-1滅求名心至然燈佛得妙圓識心三昧虛空國土淨穢有無

                                                皆我心變現知心識流出無量如來所證-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

                                                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P316L1

                                                23彌勒-出家好名日月燈佛教唯心識定歷劫以此三昧事佛及

                                                22空大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此神力因觀四大無依妄想

                                                心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所證觀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P314-3

                                                22虛空藏-與定光佛得無邊身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剎

                                                化成虛空於自心現大圓境內有寶光流灌十方虛空諸幢王剎

                                                21

                                                大21-1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三千世界眾生如一器中蚊蚋亂鳴至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

                                                所證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P312L4

                                                21琉璃光法王子-無量聲佛曰本覺妙明世界及眾生身皆妄緣

                                                風力所轉爾時我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無別

                                                20

                                                初觀未得無身坐禪時身於室內化為一潭水弟子投瓦入水內

                                                出定心痛至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與十方海水性合真空

                                                無二無別所證以水性一味流通P309L3

                                                20月光童子-修水觀入三摩地觀身中水與世界海水無異

                                                19地大 唯取一錢聞毗舍佛曰心地平則世界地皆平心開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微塵無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所證觀身界二塵無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P306L4

                                                19持地-普光佛時見路不平造橋填土經無量佛為人擎物

                                                18火大 18-1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婬心為智慧火以火光三昧成羅漢

                                                所證-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銷生大寶燄P305L1

                                                18烏芻瑟摩-劫前性貪欲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百骸四肢

                                                3六識

                                                17意識17-1遊十方無罣礙神通發明佛嘆我神力圓明清淨

                                                自在無畏所證-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P303-1

                                                17大目犍連-遇三迦葉宣因緣得大通達袈裟著身鬚髮自落

                                                16身識身心寂滅所證-執身身得自在再執心心得通達身心一切通利P302-3

                                                16優波離-承佛教戒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皆清淨

                                                15舌識15-1因師子吼成阿羅漢所證-以法因降伏魔怨銷滅諸漏P301L4

                                                15富樓那-曠劫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助佛轉法輪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 嚴 卷

                                                  6附

                                                  19

                                                  4

                                                  覺 2別顯

                                                  妙用無方

                                                  5述名由實立

                                                  4結指定名

                                                  3妙契涅槃

                                                  能四不思議

                                                  4能感而遂通

                                                  3能過化存神

                                                  2現眾多妙形

                                                  1現眾多妙容

                                                  2證同體悲能十四無畏

                                                  1證同體慈能三十二應

                                                  1總顯

                                                  頓超十地

                                                  忽超越世出世間P326-3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3俱空不生

                                                  頓證一心P326-3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2

                                                  證法空P326L4

                                                  2遣重空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遣觀智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1先

                                                  得人空P326L2

                                                  2盡內根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1亡前塵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6

                                                    20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P336 L1

                                                    32現非人等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皆現其身

                                                    31現人身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P335-3

                                                    30現摩呼羅伽身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28現阿修羅身29現緊那羅身 若阿修羅緊那羅身樂脫其倫我現阿修羅身緊那羅身

                                                    26現藥叉身 27現乾達婆身 若有藥叉乾達婆樂度本倫我現藥叉身乾達婆身

                                                    24現天身 25龍身 若有諸天諸龍樂出天倫龍倫我現天身龍身

                                                    23現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現童女身P333-2

                                                    22現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現童男身P333L4

                                                    21 若女人內政立身修家國我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

                                                    19現 優 婆 塞 20優婆夷身身 若有男子女人樂持五戒我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

                                                    17現比丘身 18現比丘尼身 若有男子女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現比丘比丘尼身

                                                    16現婆羅門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現婆羅門身

                                                    15現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現宰官身

                                                    14現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現居士身

                                                    13現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現長者身 P331L1

                                                    12現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11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10現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現四天王身

                                                    9現天大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現天大將軍身

                                                    8現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現大自在天身

                                                    7現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現自在天身

                                                    6現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現帝釋身

                                                    5現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現梵王身

                                                    4現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現聲聞身

                                                    3現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現緣覺身P328L2

                                                    2現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現獨覺身P327-1

                                                    1現佛身 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說法令解脫P327-2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6

                                                      21

                                                      14持名福德

                                                      等同無異

                                                      三千世界六十二恆河法王子修法教化隨順眾生

                                                      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

                                                      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

                                                      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P340-2

                                                      13求女得女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

                                                      空如來藏承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令求女者

                                                      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P339L2

                                                      12求男得男融形復聞不動道場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

                                                      供養如來為佛邊法王子欲求男生福德智慧男P339-3

                                                      11癡者離癡 銷塵旋明身如琉璃無礙令鈍障阿顛迦離癡暗P339L3

                                                      10瞋者離瞋 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令忿恨者離瞋恙

                                                      9淫者離欲 薰聞離塵色所不劫令多淫眾生遠離貪欲P338-1

                                                      8賊不能劫 滅音圓聞遍生慈力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P338-3

                                                      7伽鎖不著 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令伽鎖不能著P338L4

                                                      6鬼不能視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幽暗性不能全令藥叉羅剎

                                                      鳩槃茶及毗舍遮富單那近傍目不能視P338L1

                                                      5刀砍刀斷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令眾生臨當被害

                                                      刀段段壞使兵戈如割水吹光性無搖動P337-3

                                                      3入水不溺 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P337L3

                                                      2入火不燒 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P337L1

                                                      1觀聲解脫 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眾生觀聲得解脫P336-2

                                                      我以聞薰聞修金剛三味無作妙力與一切眾生

                                                      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P336L3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嚴

                                                        6

                                                        附22

                                                        思議

                                                        4能

                                                        遂通

                                                        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

                                                        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P344-1

                                                        3能過化存神

                                                        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

                                                        所遊世界皆令眾生 捨身珍寶求我哀愍P344-3

                                                        2現

                                                        妙形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

                                                        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 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

                                                        皆名我為施無畏者P344L1

                                                        1

                                                        現眾

                                                        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 不能分隔成一圓融 清淨寶覺故我能現

                                                        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

                                                        一首三首hellip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hellip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hellip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P342L4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嚴卷 6 附 23 文殊揀選 P348 1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2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3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從空所生 4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5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6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7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8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9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10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11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12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13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14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15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16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17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18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19 鼻想本權機 秖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20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21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22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23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云何獲圓通 24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25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26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27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28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29 諸行是無常 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30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31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32 於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33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34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35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36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37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38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39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40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41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42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43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44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45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46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47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48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49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50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51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52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53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54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55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56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57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58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59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60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61 及末劫沈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 嚴 卷

                                                            6 附 24 三 學

                                                            四 根 本 戒

                                                            5 佛 說

                                                            4妄 2佛敕菩薩羅漢等化種種形乃至淫女姦偷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入

                                                            三摩地不言我真菩薩羅漢泄佛密因唯除命終陰有遺付P382L3

                                                            1直心道場比丘四威儀無虛假不稱得上人法若妄言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若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成就菩提P383-3

                                                            3偷 2比丘乞食捨貪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賊人假我衣服造業 言佛法卻非比丘為小乘道若我滅後燒指酬宿債永脫諸漏 若不捨身縱成無為必生人酬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P377-2

                                                            1比丘不畜捶詈同於稱讚必身心皆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P380L2

                                                            2殺比丘不蹋生草況食眾生肉若不服絲綿靴履乳酪等 則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因身分皆彼緣不服不食才真解脫P375L2

                                                            1淫以淫身求佛果縱妙悟皆淫根根本成淫必墮三途不證涅槃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斯得佛菩提 P371L4

                                                            波 旬 說

                                                            4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求勝第一謂得須陀洹果乃至成佛 求人禮懺貪供養滅佛種斷善根沈三苦海不成三昧p381L3

                                                            3偷 潛匿奸欺稱善知識謂已得上人法令人失心及家財耗散 P377L3

                                                            2殺 五淨肉 沙地草菜不生佛以大悲神力化生肉無命根 食肉者若心開得定皆大羅剎報終墮生死不出三界 P373L3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P373-2

                                                            1淫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P370-3

                                                            彼魔徒眾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末法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P370L3

                                                            3 淫 殺偷 落魔道

                                                            3偷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P376-1

                                                            2殺落神道 上品大力鬼中品飛行夜叉下品地行羅剎 P372-3

                                                            1淫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落愛見坑 P370L2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殺偷必落魔道 P369-1

                                                            2四決定 清淨明誨

                                                            3不斷淫殺偷妄修禪定 如蒸沙成飯掩耳盜鈴水灌漏巵刻糞求香

                                                            2修三摩地先斷淫P370-1次殺P374-3偷後斷妄

                                                            1斷淫斷殺斷偷斷妄

                                                            1修 行 三決定義 2攝心為戒 眾生不淫殺盜妄

                                                            則生死不相續 P369-2

                                                            1三無漏學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P369L3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嚴卷7

                                                              附25

                                                              安立

                                                              道場

                                                              結界

                                                              10刻期取證三七後端坐安居百日利根者不起於座 得須陀洹縱未成聖果決定自知成佛不膠

                                                              9使離過絕非若比丘受戒師及會中十比丘有不

                                                              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P398-1

                                                              8結顯功效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身心明淨如琉璃

                                                              7感應法式 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6

                                                              行道

                                                              法式 3三七一向持呪 三七於十二時持佛般怛羅咒

                                                              2二七專心發願二七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

                                                              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1初七

                                                              禮拜稱名

                                                              初七至誠禮佛菩薩羅漢號六時誦咒圍壇行道一百八遍P397-2

                                                              5觀行法式 取八鏡懸空與壇內鏡面相對令形影重重相涉

                                                              4設

                                                              像法

                                                              外懸幡華壇室四壁敷設盧舍那釋迦彌勒 阿閦彌陀觀音等形象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 藍地迦軍荼利毗俱胝

                                                              四天王等頻那夜迦置門兩側P396-4

                                                              3

                                                              煙供法式

                                                              食時於中夜取蜜半升酥三合壇前安 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

                                                              令猛熾投酥蜜於鑪燒煙享佛菩薩P396L1

                                                              2立

                                                              壇法式

                                                              丈六八角壇壇置一金銀銅木蓮華華中安缽缽盛 露水水中安華葉取八圓鏡圍繞華缽鏡外立

                                                              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鑪 純澆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

                                                              與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 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奉佛菩薩P394‐2

                                                              1

                                                              塗地法式

                                                              取雪山大力白牛糞便和合旃檀地皮五尺下黃土

                                                              和上旃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 甘松及雞舌香磨粉成泥以塗場地P393-2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7

                                                                26

                                                                咒利益

                                                                龍天

                                                                誓願

                                                                護持2

                                                                菩薩

                                                                守護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不取涅槃發願隨咒救護行者經行或散心

                                                                遊戲聚落皆常隨從侍衛令魔王大自在天不得便小鬼神

                                                                遠離十由旬外惡魔欲干擾我以寶杵碎首如塵恆行者如願P448-3

                                                                1

                                                                諸神

                                                                守護

                                                                無量金剛梵王天龍八部諸大鬼王等日月天子風師雨師

                                                                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山神海神水陸空行

                                                                萬物精衹風神王無色界天佛前發願護持永無魔事P446L2

                                                                2

                                                                利他

                                                                2

                                                                能滅

                                                                災難 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調雨順豐收安樂無橫夭伽鎖無惡夢

                                                                二十八災變惡星現形致災隨咒悉滅十二由旬結界地惡災不生P443-2

                                                                饑荒疫癘刀兵賊難鬥諍厄難寫此神咒安城門幡

                                                                眾生奉咒禮拜恭敬供養人民身佩安於所居災厄皆滅P442-2

                                                                1能隨所願憶念斯咒或帶身上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欲求果報

                                                                速圓滿者速得圓滿命終隨願往生不生邊地下賤 P442L1

                                                                1

                                                                10能消積障 誦寫此咒身上帶持無數劫輕重罪業障未及懺悔皆銷並悟無生忍P441L4

                                                                9能滅眾業 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五逆無間重罪聚悉滅除P440-1

                                                                8能離染行持咒眾破戒罪皆滅飲酒食五辛金剛鬼神不為過著不淨衣

                                                                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P440L1

                                                                7能成善行

                                                                縱不作福業如來功德悉與此人無量劫常值諸佛

                                                                無量功德不離身令破戒戒清淨未得戒得戒

                                                                未精進精進無慧得慧不淨得清淨不持戒持戒P438-2

                                                                6能生善處 若讀誦書寫帶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P438-3

                                                                5能離惡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富單那鳩槃荼毗舍遮等

                                                                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惡處P438L1

                                                                4能知宿命

                                                                無量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及眷屬晝夜隨侍若散亂心心憶口持

                                                                金剛王亦常隨從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令心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P437L1

                                                                3能令惡神守護 惡星鬼神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及眷屬皆領恩守護P436-3

                                                                2能遠毒害

                                                                以紙貝葉書寫此咒貯於香囊心昏未誦或帶身上住宅

                                                                則諸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溺龍天鬼神精魔惡咒不能著

                                                                心得正受魘蠱毒氣入口成甘露P434-2

                                                                1能遠魔事 未盡輪迴不持此咒而坐道場要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P434L3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7

                                                                  27

                                                                  12非無想怨害輪迴殺顛倒食父母想非無想相無想羯南如土梟等

                                                                  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P460-2

                                                                  11非有想 合妄輪迴罔顛倒迴互亂想非有想羯南彼蒲盧等異質相成P460L3

                                                                  10非無色 相引輪迴性顛倒呼召亂想非無色相羯南咒咀厭生P459-2

                                                                  9非有色 相待輪迴偽顛倒因依亂想非有色相羯南水母等以蝦為目P459L3

                                                                  8無想 愚鈍輪迴癡顛倒枯槁亂想無想羯南精神化為土木金石P458-1

                                                                  7有想 罔象輪迥影顛倒潛結亂想有想相羯南神鬼精靈P458L4

                                                                  6無色 銷散輪迴惑顛倒陰隱亂想無色羯南空散消沈P458L1

                                                                  5有色 留礙輪迴障顛倒成精耀亂想色相羯南休咎精明P457-3

                                                                  4化生 變易輪迴假顛倒新故亂想化相羯南轉蛻飛行P457L2

                                                                  3濕生 執著輪迥趣顛倒翻覆亂想濕相蔽尸含蠢蠕動P456-2

                                                                  2胎生 雜染輪迴欲顛倒橫豎亂想胎遏蒲曇人畜龍仙P456L2

                                                                  1卵生 虛妄輪迥動顛倒飛沈亂想卵羯邏藍魚烏龜蛇P455-1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 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 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 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 界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 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P454L4

                                                                  生顛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故有眾生顛倒P453L2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故稱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欲修三摩地當識眾生世界二顛倒因P452L2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8

                                                                    28

                                                                    3違現業

                                                                    持戒者心無攀緣六塵塵不緣

                                                                    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十方國土清淨如琉璃懸月

                                                                    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得無生法忍P470L2

                                                                    2

                                                                    戒 4修三摩地肉眼自見十方世界

                                                                      聞佛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

                                                                     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

                                                                    3偷劫不行無相負累於世間不還宿債

                                                                    2不斷淫殺不出三界觀淫欲如

                                                                    毒蛇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

                                                                    執身不動後行菩薩律儀執心不起

                                                                    禁戒成就則永無相生相殺之業P469L2

                                                                    1持戒清淨斷淫心不餐酒肉

                                                                     以火淨食無瞰生氣

                                                                    1

                                                                    5菩薩仙神不守護魔王現佛身說法

                                                                    非毀禁戒讚淫怒癡命終為魔王眷屬

                                                                    福盡墮無間獄

                                                                    4縱說十二部經天仙嫌臭遠離

                                                                     餓鬼舐唇福德日銷P467-3

                                                                    3 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2食甘生食毒死求三摩地當斷五辛

                                                                    1眾生依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食住P466-1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8

                                                                      29 

                                                                      25 離癡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P477L4

                                                                      24 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末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P477L3

                                                                      23 無瞋恨 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P477L2

                                                                      22 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P477L1

                                                                      21 歡喜行 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P476-1

                                                                      20 灌頂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P476L4

                                                                      19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P476L3

                                                                      18 童真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P476L2

                                                                      17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P476L2

                                                                      16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P476L1

                                                                      15方便俱足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P475-2

                                                                      14生貴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P475L4

                                                                      13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P475L3

                                                                      12治地住 心中發明如淨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P475L1

                                                                      11發心住 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P474-1

                                                                      10願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 P474-3

                                                                      9戒心住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P474L4

                                                                      8迴向心覺明保持能以妙 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

                                                                      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P474L1

                                                                      7護法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P473-2

                                                                      6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P473-2

                                                                      5定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P473-3

                                                                      4慧心住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P473L4

                                                                      3精進心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P473L2

                                                                      2念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末來P472-2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

                                                                      1信心住欲習初乾末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人圓妙開敷P472L2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P472L2

                                                                      1乾慧地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P471-2

                                                                      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塋十方界乾有其慧P471-1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8

                                                                        30

                                                                        2

                                                                        55 等覺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Pr83L2

                                                                        54 法雲地 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慈陰妙雲覆涅槃海P483L1

                                                                        53 善慧地 發真如用P482-2

                                                                        52 不動地 一真如心P482-3

                                                                        51 遠行地 盡真如際P482-3

                                                                        50 現前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P482L4

                                                                        49難勝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P482L3

                                                                        48 焰慧地 明極覺滿P482L2

                                                                        47發光地 淨極明生P482L2

                                                                        46離垢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P482L1

                                                                        45歡喜地 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P481-1

                                                                        44 世第一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P481-3

                                                                        43 忍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P481L4

                                                                        42 頂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P481L2

                                                                        41 煖地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末出猶如鑽 火欲然其木P480-1

                                                                        40 法界無量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P480-3

                                                                        39 無縛解脫迴向 真得所知十方無礙P480L4

                                                                        38 真如相迴向 即一切法離中切相唯 即與離二無所著P479L2

                                                                        37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P479-1

                                                                        36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P479-3

                                                                        35 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 得無罣礙P479L4

                                                                        34 至一切處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P479L3

                                                                        33 等一切 佛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P479L2

                                                                        32 不壞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P479L1

                                                                        31 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迴 向

                                                                        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P478-3

                                                                        30 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 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P478L4

                                                                        29 善法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P478L3

                                                                        28 尊重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 P478L1

                                                                        27 無著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 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P477-2

                                                                        26 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P477-3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 嚴 卷 8 附 31 情 想

                                                                          純情即沈若謗大乘毀戒妄說法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阿鼻地獄惡業雖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純情即沈人阿鼻獄P493L4

                                                                          九情一想 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有間重無間地獄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墮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P492-2

                                                                          情多想少 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P492-3

                                                                          情想均等 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P492L4

                                                                          情少想多

                                                                          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 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若具善願善心護持 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P491-2

                                                                          純想即飛 若心中兼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佛淨土隨願往生

                                                                          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終未捨暖觸 一生善惡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生天P491L1

                                                                          2想

                                                                          外分即眾生分外因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生勝氣 故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 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名外分P490L2

                                                                          1情

                                                                          內分即眾生分內因愛染起妄情情積不休生愛水 故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恨目中淚盈 貪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行淫男女二根流液 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名內分P489L2

                                                                          1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 2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P487L3 寶蓮香比丘尼行淫女根生火善星妄說法空俱生身陷地獄 3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故分為內分外分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36

                                                                            楞嚴卷 8 附 32 十習業因 及受報次第

                                                                            十種業習 造因 地獄道 鬼道

                                                                            P511-2

                                                                            畜生道

                                                                            P514L2

                                                                            人道

                                                                            P518L1

                                                                            1 淫習【貪求美色】p494L3 交接發於相磨 猛火鐵床銅柱等 風魃(旱魃不雨) 咎類(色禽淫獸等) 異類(妖異)

                                                                            2 貪習【貪求財物】p494-1 交計發於相吸 寒冰吒吒波波等 物怪(依草附木) 梟類(梟鳥等) 頑類(惡愚)

                                                                            3 慢習【貪求傲慢】p495-2 交陵發於相恃 血河灰河銅灌等 氣餓(飢虛之鬼) 食類(雞鴨猪羊等) 柔類(懦弱)

                                                                            4 瞋習【貪求瞋恨】p496L4 交衝發於相忤 刀山劍樹斧鉞等 蠱毒(蟒蛇蜈蚣) 毒類(蚖蛇蝮蠍等) 狠類(剛暴)

                                                                            5 詐習 p497L3 【諂詐誘人貪成己私】

                                                                            交誘發於相調 繩木絞校扭械等 役使(咒術役使) 休類(嘉鳳祥麟等) 明類(世聰)

                                                                            6 誑習【貪求誑惑】P498L1 交欺發於相罔 塵穢沒溺騰擲等 畜魅(狐鼠精靈) 狐類(狐狸野牛等) 庸類(庸鄙)

                                                                            7 怨習【貪憶宿怨】P498-1 交嫌發於銜恨 投擲擒捉擊射等 疫癘(散瘟行疫) 蛔類(蛔蟯腸蟲等) 微類(卑賤)

                                                                            8 見習 P480L4 【貪求邪見妄作聰明】

                                                                            交明發於違拒 王吏推鞠察訪等 魍魎(山精之鬼) 應類(春燕秋鴻等) 文類(小才)

                                                                            9 枉習【貪求誣枉】P500L4 交加發於誣謗 合山耕磨押捺等 幽魘(乘睡魘人) 服類(蠶貂驢馬等) 勞類(勞苦)

                                                                            10 訟習 P501L1 【貪求朋黨助惡興訟】

                                                                            交諠發於藏覆 鑑鏡火珠燭照等 傳送(遞傳吉凶) 循類(犬鴿貓等) 達類(小知世故)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37

                                                                              楞嚴卷 8 附 33 地獄六交報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P501-1

                                                                              臨終 見 聽 息 味 觸 心

                                                                              報 P502

                                                                              L1

                                                                              見猛火滿十方

                                                                              界亡者神識

                                                                              飛墜乘煙入無

                                                                              間獄

                                                                              1 明見見種種惡

                                                                              物生無量畏 2 暗見寂然不

                                                                              見生無量恐

                                                                              燒聽

                                                                              為鑊

                                                                              湯洋

                                                                              燒息為

                                                                              黑煙紫焰

                                                                              燒味為

                                                                              焦丸

                                                                              鐵糜

                                                                              燒觸為

                                                                              熱灰爐

                                                                              燒心生

                                                                              星火迸灑煽鼓

                                                                              空界 聞

                                                                              報 P503

                                                                              先見波濤沒溺

                                                                              天地亡者神

                                                                              識降注乘流

                                                                              入無間獄

                                                                              1 開聽聽種種

                                                                              鬧精神恣亂 2 閉聽寂無所

                                                                              聞幽魄沈沒 注聞能為責詰

                                                                              注見則

                                                                              能為

                                                                              雷為

                                                                              吼為

                                                                              惡毒氣

                                                                              注息為

                                                                              雨霧灑諸毒

                                                                              蟲周滿

                                                                              身體

                                                                              注味能

                                                                              為膿血種種雜穢

                                                                              注觸能

                                                                              為畜鬼為糞尿

                                                                              注意則

                                                                              能為電雹摧碎

                                                                              心魄

                                                                              報 先見毒氣充塞

                                                                              遠近亡者神

                                                                              識從地涌出

                                                                              入無間獄

                                                                              1 通聞惡氣薰

                                                                              極心擾 2 塞聞氣掩不

                                                                              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

                                                                              能為質為履

                                                                              衝見則

                                                                              能為

                                                                              火為

                                                                              衝聽

                                                                              能為

                                                                              投為溺為

                                                                              洋為

                                                                              衝味則

                                                                              能為

                                                                              餒為

                                                                              衝觸為

                                                                              綻為爛

                                                                              為大肉

                                                                              山有百

                                                                              千眼無量砸食

                                                                              衝思則

                                                                              能為

                                                                              灰為

                                                                              瘴為飛

                                                                              砂礰擊

                                                                              碎身體 味

                                                                              報 見鐵網猛燄熾

                                                                              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識下透

                                                                              挂網倒懸其

                                                                              頭入無間獄

                                                                              1 吸氣結成寒

                                                                              冰凍冽身肉 2 吐氣飛為猛

                                                                              火焦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

                                                                              能為承為忍

                                                                              歷見則

                                                                              能為然

                                                                              金石

                                                                              歷聽

                                                                              則能

                                                                              為利

                                                                              兵刃

                                                                              歷息則

                                                                              能為大

                                                                              鐵籠彌

                                                                              覆國土

                                                                              歷觸則

                                                                              能為

                                                                              弓為

                                                                              箭為

                                                                              弩為射

                                                                              歷思則

                                                                              能為飛

                                                                              熱鐵從

                                                                              空雨下

                                                                              報 見大山四面來

                                                                              合無復出路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

                                                                              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愴

                                                                              稍軀入城門向無間獄

                                                                              1 合觸合山逼

                                                                              體骨肉血潰 2 離觸刀劍觸

                                                                              身心肝屠裂如

                                                                              是合觸歷觸則能

                                                                              為道為觀為

                                                                              廳為案

                                                                              歷見則

                                                                              能為

                                                                              燒為

                                                                              歷聽

                                                                              則能

                                                                              撞為

                                                                              擊為

                                                                              剚為

                                                                              歷息則

                                                                              能為

                                                                              括為

                                                                              袋為

                                                                              拷為縛

                                                                              歷嘗則

                                                                              能為

                                                                              耕為

                                                                              鉗為

                                                                              斬為

                                                                              歷思則

                                                                              能為

                                                                              墜為

                                                                              飛為

                                                                              煎為炙

                                                                              報 先見惡風吹壞

                                                                              國土亡者神

                                                                              識被吹上空

                                                                              旋落乘風墮無

                                                                              間獄

                                                                              1 不覺-迷極則

                                                                              荒奔走不息 2 不迷覺知則

                                                                              苦無量煎燒痛

                                                                              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

                                                                              能為方為所

                                                                              結見能

                                                                              為鑑

                                                                              為證

                                                                              結聽

                                                                              能為

                                                                              大合

                                                                              石為冰為霜為土為

                                                                              結息為

                                                                              大火

                                                                              車火

                                                                              船火檻

                                                                              結嘗能

                                                                              為大叫

                                                                              喚為

                                                                              悔為

                                                                              結觸為

                                                                              大為

                                                                              小一日

                                                                              中萬生

                                                                              萬死為偃為仰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 嚴 卷 8 附 34 十 種 仙

                                                                                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得壽千萬歲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 妄想流轉不修三味報盡還入諸趣P521-1

                                                                                10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P521-3

                                                                                9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 息感應圓成P521L4

                                                                                8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P521L3

                                                                                7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P521L2

                                                                                6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P521L1

                                                                                5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P520-1

                                                                                4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P520-2

                                                                                3遊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P520-3

                                                                                2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P520L4

                                                                                1地行仙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P520L3

                                                                                「阿難有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 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9

                                                                                  35

                                                                                  1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P532-1

                                                                                  天 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P532-3

                                                                                  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P532L4

                                                                                  少淨天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P532L2

                                                                                  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P531-1

                                                                                  天 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澧發化清淨應用無盡P531-3

                                                                                  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P531L3

                                                                                  少光天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P531L1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P530-2

                                                                                  大梵 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P530L4

                                                                                  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

                                                                                  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P530L1

                                                                                  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P529L1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P524-2

                                                                                  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

                                                                                  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P524-3

                                                                                  樂變化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

                                                                                  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P524L3

                                                                                  兜率陀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P524L1

                                                                                  須焰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P523-3

                                                                                  仞利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P523L1

                                                                                  四王天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妄恩愛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P522-2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9

                                                                                    36

                                                                                    2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人輪彼之天王

                                                                                    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

                                                                                    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

                                                                                    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P539L3

                                                                                    若從無想諸 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P539L3

                                                                                    不迴心鈍阿羅漢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P538-1

                                                                                    非想非非想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

                                                                                    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P538-3

                                                                                    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P538L3

                                                                                    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P538L1

                                                                                    空處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P537-2

                                                                                    迴 心大阿羅漢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 明智慧

                                                                                    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P537L3

                                                                                    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P536L4

                                                                                    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P536L2

                                                                                    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P536L1

                                                                                    無熱 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P535-1

                                                                                    無煩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

                                                                                    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P535L3

                                                                                    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 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

                                                                                    獨行無交末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P536-3

                                                                                    此四勝 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 用純熟名為四禪P534-1

                                                                                    無想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

                                                                                    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 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P534L3

                                                                                    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P534L1

                                                                                    福愛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末來際P533-2

                                                                                    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P533L3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9

                                                                                      37

                                                                                      色蘊魔

                                                                                      10妄見妄說P557-2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遷改此名邪心

                                                                                      受魑魅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

                                                                                      9遙見遙聞P557L2 研究深遠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

                                                                                      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隔見

                                                                                      8遍見無礙P556L3

                                                                                      成就清淨淨心功極見大地成佛國具七寶

                                                                                      光明遍滿佛滿虛空樓殿華麗見地獄天宮 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

                                                                                      7身同草木P555-3圓入虛融四肢如同草木火燒刀斫無覺火光

                                                                                      不燒割肉如削木此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6暗中見物P554-1研究澄徹精光不亂於夜半暗室見物如白晝 暗室物亦不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

                                                                                      5空成寶色P551L3

                                                                                      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忽然虛空成種種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

                                                                                      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4境變佛現P553L2

                                                                                      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

                                                                                      萬物化為如來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

                                                                                      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

                                                                                      3精魂離合P552L4

                                                                                      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

                                                                                      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

                                                                                      2內徹拾蟲P551-1精研妙明其身內徹忽於身內拾出蟯蛔

                                                                                      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

                                                                                      1身能出礙P551L3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

                                                                                      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 嚴 卷

                                                                                        9 附 38

                                                                                        受蘊

                                                                                        10

                                                                                        欲 魔

                                                                                        色消受明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忽生無限愛狂極生貪 此名定境順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聖解則欲魔入心

                                                                                        說欲為菩提道勸白衣行欲行淫名持法子神鬼力攝故 其數至萬魔心離身則陷王難誤人入地獄P570-3

                                                                                        9 空

                                                                                        明悟中得虛明性忽歸向永滅撥無因果空現前生斷滅見 聖解則空魔入心謗持戒為小乘菩薩悟空無犯於檀越前飲酒瞰肉行淫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人入罪P569 L2

                                                                                        8 輕安魔

                                                                                        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生無量輕安言成聖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作聖解則輕安魔入心 自滿不求進為無聞比丘誤人墮阿鼻獄P568 L2

                                                                                        7 我 慢

                                                                                        色消受明自謂已足忽起大我慢慢與過慢慢過慢增上慢

                                                                                        卑劣慢心輕如來況聲聞緣覺此見勝無慧作聖解則大我慢魔 入心不禮塔廟毀經像謂此是金銅土木經是樹葉氈花 不敬肉身卻崇土木實為顛倒信者毀碎埋棄誤眾生入地獄P566-3

                                                                                        6 喜魔

                                                                                        清淨安隱忽生無限喜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 作聖解則喜魔入心見人則笑路傍歌舞謂得無礙解脫P565-3

                                                                                        5 憂 愁

                                                                                        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生艱險心生憂心如坐鐵床 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命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

                                                                                        作聖解則憂愁魔入心執刀割肉欣捨壽憂愁入山不見人P564 L3

                                                                                        4

                                                                                        知足魔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勝性疑為盧舍那得少為足心失 恒審溺於知見聖解則知足魔入心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P563 L4

                                                                                        3 憶

                                                                                        色消受明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迴無所見忽生大枯渴於沈憶不散誤為精進相

                                                                                        此名無慧自失作聖解則憶魔入心旦夕撮心懸在一處P562 L3

                                                                                        2

                                                                                        狂 魔

                                                                                        色消受明勝相現前感激過分生勇猛志如佛謂三僧衹

                                                                                        一念能越此為陵率過越覺了自消作聖解則狂魔入心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P561 L3

                                                                                        1

                                                                                        悲魔

                                                                                        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發無窮悲見蚊如子生憐

                                                                                        流淚此抑摧過越覺了自消聖解則悲魔入心見人悲泣P560 L3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嚴卷 9 附 39 想蘊魔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hellip爾時天魔附身說法hellip魔厭離人體師徒多陷王難及墮無間獄

                                                                                          鬼 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其形斯須作比丘令人見為帝釋婦女比丘尼或暗室身有光明人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災祥變異言如來某處出世劫火

                                                                                          刀兵恐怖人令家資無故耗散rarr怪鬼 P574L4 求

                                                                                          鬼 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自形無變聽法者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

                                                                                          未曾有人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是

                                                                                          某佛化身來此某人是菩薩來化人間人見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P576L4求

                                                                                          鬼 心愛綿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聽者未聞法即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他心

                                                                                          或見地獄或知間好惡諸事或說偈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

                                                                                          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佛有大小有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人邪悟 P578L2 求

                                                                                          毒 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人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末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

                                                                                          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

                                                                                          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rarr蠱毒魘勝惡鬼 P580-1 求

                                                                                          鬼 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

                                                                                          勞令人知是先師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末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

                                                                                          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

                                                                                          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rarr厲鬼 P583-3 求

                                                                                          心愛深入

                                                                                          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令人各知本業或語人一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使人於後蹋尾令人起不能得

                                                                                          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

                                                                                          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rarr P586L2

                                                                                          神 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珠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末

                                                                                          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日食一痳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

                                                                                          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

                                                                                          奇異之人rarr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rarr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P588L2 求

                                                                                          怪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

                                                                                          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

                                                                                          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

                                                                                          為傳法rarr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

                                                                                          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P591L1

                                                                                          鳳 龜

                                                                                          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P591L1

                                                                                          於眾中其形忽空眾無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垂手足作

                                                                                          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

                                                                                          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rarr日月

                                                                                          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干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於彼方取其物於一處一宅中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酉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故信疑佛現前常說十方眾生皆吾子我

                                                                                          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 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

                                                                                          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末詳rarr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隕

                                                                                          P596L3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行 蘊 魔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二無因

                                                                                            於圓元中起計

                                                                                            度耆

                                                                                            P607-1

                                                                                            一見本無因何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於眼根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

                                                                                            衹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故解世間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二見末無因

                                                                                            何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鵲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

                                                                                            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四遍常

                                                                                            於圓常中起計

                                                                                            度者

                                                                                            P610L4

                                                                                            一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知二萬劫眾生生滅皆循環不曾散失計常二窮四大元四性常

                                                                                            住知四萬劫眾生生滅皆體恆不曾散失計常三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

                                                                                            處性常恆故知八萬劫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常四既盡想元生理更

                                                                                            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顛倒

                                                                                            於自他中起計

                                                                                            度者

                                                                                            P612-2

                                                                                            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故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

                                                                                            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心性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

                                                                                            土見劫壞處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別觀我心細微如塵流轉十方性無

                                                                                            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知想陰

                                                                                            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

                                                                                            四有邊

                                                                                            於分位中生計

                                                                                            度者

                                                                                            P615L3

                                                                                            一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為有邊計相續心為無邊二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為無邊有眾生處為有邊三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

                                                                                            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窮行陰空以所見籌度一切眾生身中計其咸

                                                                                            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不死矯

                                                                                            於知見中生計

                                                                                            度者

                                                                                            P617L4

                                                                                            一觀變化元遷流處為變相續處為恆所見處為生不見見處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為

                                                                                            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為滅各各生處為有互互亡處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

                                                                                            人問義則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人遺失章句二

                                                                                            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無無外無說三諦觀其心各各有

                                                                                            處因有得證人問唯答一字但言是是外無言四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人問則

                                                                                            答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死後有

                                                                                            於無盡流生計

                                                                                            度者

                                                                                            P620-3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

                                                                                            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

                                                                                            惱畢竟菩提兩性並軀各不相觸

                                                                                            死後無

                                                                                            於先除滅色受

                                                                                            想中生計度者

                                                                                            P622L2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

                                                                                            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

                                                                                            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宇究竟斷滅

                                                                                            死後俱

                                                                                            P623-1

                                                                                            於行存中兼受

                                                                                            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

                                                                                            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七斷滅

                                                                                            於後後無生計

                                                                                            度者 P625L3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

                                                                                            無復

                                                                                            五涅槃

                                                                                            於後後有生計

                                                                                            度者

                                                                                            P626L3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

                                                                                            以二憚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

                                                                                            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梵動經-62 見簡表 1

                                                                                              四種

                                                                                              遍常

                                                                                              我及世間

                                                                                              常存

                                                                                              以三昧心1憶二十成劫敗劫2憶四十成劫敗劫3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

                                                                                              常聚不散 4以捷疾相智所見以辯才故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1彼梵眾生命盡生世間長大出家修道隨三昧心自識本生彼大梵者能自造作無造彼者

                                                                                              盡知諸義典千世界於中自在最尊貴能變化微妙第一為眾生父常住不變而彼梵化造

                                                                                              我等我等無常變易不得久住

                                                                                              2有眾生喜戲笑懈怠娛樂時身疲極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自識本生

                                                                                              彼餘眾生不數戲笑娛樂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數戲笑故致無常為變易法

                                                                                              3眾生展轉相看便失意即命終生世間長大修道以三昧心識本所生如彼眾生以不展轉

                                                                                              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於彼數相看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

                                                                                              四種

                                                                                              顛倒

                                                                                              我及世間

                                                                                              半常半無

                                                                                              4彼以捷疾觀察相智以己智辯言 故知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此實餘虛

                                                                                              四種

                                                                                              有邊

                                                                                              我及世間

                                                                                              有邊無邊

                                                                                              以三昧心 1觀世間有邊2觀世間無邊 3觀上方有邊四方無邊故知世間有邊無邊

                                                                                              4以捷疾觀察智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婆羅門多聞聰慧樂閑靜機辯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別諸見設當諸深義者我不見

                                                                                              不知善惡有報耶善惡無報耶我不能答於彼有愧有畏

                                                                                              2沙門婆羅門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見遠事已雖近他他人不見此人能知有他世無他世

                                                                                              我不知不見有他世無他世若我說者則為妄語我惡畏妄語

                                                                                              3作如是論我不知不見何者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見如是說是善是不善 故以為

                                                                                              歸依為洲為舍為究竟道

                                                                                              四種

                                                                                              矯亂

                                                                                              異問異答

                                                                                              問異答異

                                                                                              4婆羅門愚冥闇鈍他有問者彼隨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

                                                                                              非不異

                                                                                              二無

                                                                                              因論

                                                                                              無因而有

                                                                                              有此世間

                                                                                              1眾生起想命終生世間長大以三昧心識本所生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故世間本無今有 2

                                                                                              以捷疾觀察智觀故說此世間無因而有此實餘虛

                                                                                              十六

                                                                                              生想論

                                                                                              說世間有

                                                                                              見言我此終後1生有色有想2生無色有想 3生有色無色有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有想

                                                                                              5生有邊有想6生無邊有想7生有邊無邊有想8生非有邊非無邊有想9生而一向有樂有

                                                                                              想 10生而一向有苦有想 11生有樂有苦有想 12生不苦不樂有想 13生有一想 14生有若

                                                                                              干想 15生少想 16生有無量想此實餘虛

                                                                                              八見

                                                                                              生無想論

                                                                                              說世間無

                                                                                              作如是論我此終後1生有色無想2生無色無想 3生有色無色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

                                                                                              無想 5生有邊無想 6生無邊無想 7生有邊無邊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無此實餘虛

                                                                                              八見 生非想非

                                                                                              非想論

                                                                                              說世間非

                                                                                              想非非想

                                                                                              是見我此終後1生有色非有想非無想 2生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3生有色無色非有想非

                                                                                              無想 4生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 5生有邊非有想非無想 6生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7

                                                                                              生有邊無邊非有想非無想 8生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此實餘虛

                                                                                              七斷

                                                                                              滅見

                                                                                              1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衣食成長言此斷滅2 欲界天 3色界化身諸根具

                                                                                              足4我無色空處斷滅 5我無色識處斷滅 6我無色不用處斷滅 7我無色有想無想處斷滅

                                                                                              五欲自恣

                                                                                              初禪-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二禪 我滅有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三禪 我除念捨喜住樂護念一心自知身樂

                                                                                              現在

                                                                                              泥洹

                                                                                              四禪 我樂滅苦滅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猶如巧捕魚師以細目網覆小池上當知池中水性之類皆入網內無逃避處齊是不過

                                                                                              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10-2 識 蘊 魔

                                                                                                阿難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hellip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hellip違遠圓通背涅槃城

                                                                                                伴侶

                                                                                                因所因執

                                                                                                P630-1

                                                                                                能令己身

                                                                                                根隔合開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脗能入圓

                                                                                                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

                                                                                                娑毘迦羅

                                                                                                所歸冥諦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生外道種

                                                                                                能非能執

                                                                                                P631-1

                                                                                                若於所歸

                                                                                                覽為自體

                                                                                                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

                                                                                                一類流出生勝解者

                                                                                                摩醯首羅

                                                                                                現無邊身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生大慢天

                                                                                                我遍圓種

                                                                                                常非常執

                                                                                                P633L1

                                                                                                若於所歸

                                                                                                有所歸依

                                                                                                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

                                                                                                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

                                                                                                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

                                                                                                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

                                                                                                計自在天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生倒圓種

                                                                                                知無知執

                                                                                                P634L2

                                                                                                若於所知

                                                                                                知遍圓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

                                                                                                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

                                                                                                遍知生勝解者

                                                                                                婆吒霰尼

                                                                                                執一切覺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生倒知種

                                                                                                生無生執

                                                                                                P635L3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

                                                                                                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

                                                                                                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

                                                                                                作本因立常住解

                                                                                                諸迦葉波

                                                                                                并婆羅

                                                                                                門勤心

                                                                                                役身事火

                                                                                                崇水求

                                                                                                出生死

                                                                                                計著崇

                                                                                                事迷心

                                                                                                從物立妄

                                                                                                求因

                                                                                                求妄冀果 生顛化種

                                                                                                歸無歸執

                                                                                                P636-2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

                                                                                                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

                                                                                                無相天中

                                                                                                諸舜若多

                                                                                                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生斷滅種

                                                                                                貪非貪執

                                                                                                P637-3

                                                                                                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諸阿斯陀

                                                                                                求長命者

                                                                                                執著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生妄延種

                                                                                                真無真執

                                                                                                P638L4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

                                                                                                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

                                                                                                心生勝解者

                                                                                                吒枳迦羅 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生天魔種

                                                                                                定性聲聞

                                                                                                P639L4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

                                                                                                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無聞僧

                                                                                                增上慢者

                                                                                                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生纏空種

                                                                                                定性辟支

                                                                                                P640-3

                                                                                                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

                                                                                                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

                                                                                                諸緣獨倫

                                                                                                不迴心者

                                                                                                圓覺脗心 成湛明果 生覺圓明

                                                                                                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

                                                                                                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

                                                                                                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嚴卷 10 附 43 五 陰 魔 相(總 表)

                                                                                                  五濁 邊際

                                                                                                  色陰

                                                                                                  【五根及六塵】 堅

                                                                                                  1 身能出礙 P551L3

                                                                                                  2 內徹拾蟲 P551-2

                                                                                                  3 精魄離合 P552 L4

                                                                                                  4 境變佛現 P553 L2

                                                                                                  5 空成寶色 P554 L2

                                                                                                  6 暗中見物 P554 -1

                                                                                                  7 身同草木 P555 -3

                                                                                                  8 遍見無礙 P556 L3

                                                                                                  9 遙見遙聞 P557 L2

                                                                                                  10 妄見妄說 P557 -2

                                                                                                  空與色是

                                                                                                  色邊際

                                                                                                  受陰

                                                                                                  【前五識】

                                                                                                  1 抑己悲生 P560 L3

                                                                                                  2 揚己齊佛 P561 L3

                                                                                                  3 定偏多憶 P562 L3

                                                                                                  4 慧偏多狂 P563 L4

                                                                                                  5 歷險生憂 P564 L3

                                                                                                  6 覺安生喜 P565-3

                                                                                                  7 見勝成慢 P566-3

                                                                                                  8 慧安自足 P568 L2

                                                                                                  9 著空毀戒 P569 L2

                                                                                                  10 著有恣淫 P570-3

                                                                                                  合與離

                                                                                                  想陰

                                                                                                  【第六意識】

                                                                                                  1 貪求善巧 P574L4

                                                                                                  2 貪求經歷 P576L4

                                                                                                  3 貪求契合 P578-3

                                                                                                  4 貪求辨析 P581L1

                                                                                                  5 貪求冥感 P583-3

                                                                                                  6 貪求宿命 P588L3

                                                                                                  7 貪求靜謐 P586L2

                                                                                                  8 貪取神力 P591L1

                                                                                                  9 貪求深空 P594L1

                                                                                                  10 貪求永歲 P596L3

                                                                                                  行陰

                                                                                                  【第七識

                                                                                                  (意根)

                                                                                                  --末那識】

                                                                                                  1 二種無因 P607-1

                                                                                                  2 四種遍常 P610L4

                                                                                                  3 四種顛倒 P612-2

                                                                                                  4 四種有邊 P615L3

                                                                                                  5 四種矯亂 P617L4

                                                                                                  6 有十六相 P620-3

                                                                                                  7 八種無相 P622L2

                                                                                                  8 八種俱非 P623-1

                                                                                                  9 七際斷滅 P625L3

                                                                                                  10 五現涅槃 626L3

                                                                                                  識陰

                                                                                                  【第八識-阿賴耶

                                                                                                  識】

                                                                                                  1 因所因執 P631L2

                                                                                                  2 能非能執 P632L2

                                                                                                  3 常非常執 P633-3

                                                                                                  4 知無知執 P634-3

                                                                                                  5 生無生執 P635-2

                                                                                                  6 歸無歸執 P636-1

                                                                                                  7 貪非貪執 P637-2

                                                                                                  8 真無真執 P638-1

                                                                                                  9 定性聲聞 P639-1

                                                                                                  10 定性辟支 640-1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嚴卷 10 附 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陰 區 宇 陰 盡 五濁 魔事 妄想 邊際

                                                                                                    銷落諸念念盡則諸離念一切

                                                                                                    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

                                                                                                    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

                                                                                                    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名色

                                                                                                    陰區宇 p550 L3

                                                                                                    若目明朗十

                                                                                                    方洞開無復

                                                                                                    幽黯名色陰

                                                                                                    盡 P550-1

                                                                                                    超越

                                                                                                    劫濁 P551

                                                                                                    L1

                                                                                                    1 身能出礙

                                                                                                    2 內徹拾蟲

                                                                                                    3 精魄離合

                                                                                                    4 境變佛現

                                                                                                    5 空成寶色

                                                                                                    6 暗中見物

                                                                                                    7 身同草木

                                                                                                    8 遍見無礙

                                                                                                    9 遙見遙聞

                                                                                                    10 妄見妄說

                                                                                                    想 P648

                                                                                                    L3

                                                                                                    與 空 P651

                                                                                                    -3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

                                                                                                    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

                                                                                                    而不能動名陰區宇 P559 L3

                                                                                                    若魘咎歇其

                                                                                                    心離身反觀

                                                                                                    其面去住自

                                                                                                    由無復留

                                                                                                    礙名受陰盡P559 -2

                                                                                                    超越

                                                                                                    見濁P560 L1

                                                                                                    1 抑己悲生

                                                                                                    2 揚己齊佛

                                                                                                    3 定偏多憶

                                                                                                    4 慧偏多狂

                                                                                                    5 歷險生憂

                                                                                                    6 覺安生喜

                                                                                                    7 見勝成慢

                                                                                                    8 慧安自足

                                                                                                    9 著空毀戒

                                                                                                    10 著有恣淫

                                                                                                    想 P648

                                                                                                    L4

                                                                                                    離P651

                                                                                                    -3

                                                                                                    受陰盡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

                                                                                                    鳥出籠已能成就從凡身上歷

                                                                                                    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

                                                                                                    無礙如人熟寐寱言雖無別所

                                                                                                    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今不寐

                                                                                                    者咸悟其語名想陰區宇 P559 L3

                                                                                                    若動念盡浮

                                                                                                    想銷除於覺

                                                                                                    明心如去塵

                                                                                                    垢一倫死

                                                                                                    生首尾圓

                                                                                                    照名想陰

                                                                                                    盡 P559 L3

                                                                                                    超煩

                                                                                                    惱濁

                                                                                                    1 貪求善巧

                                                                                                    2 貪求經歷

                                                                                                    3 貪求契合

                                                                                                    4 貪求辨析

                                                                                                    5 貪求冥感

                                                                                                    6 貪求宿命

                                                                                                    7 貪求靜謐

                                                                                                    8 貪求神力

                                                                                                    9 貪求深空

                                                                                                    10 貪求永歲

                                                                                                    想 P648

                                                                                                    -1

                                                                                                    妄P651

                                                                                                    -2

                                                                                                    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恆一

                                                                                                    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

                                                                                                    前塵影事觀山河大地如鏡鑑

                                                                                                    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

                                                                                                    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

                                                                                                    元從此披露見十二眾生畢殫

                                                                                                    其類雖末通其各命由緒見同

                                                                                                    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

                                                                                                    根塵究竟樞穴名行陰區宇 P605 L1

                                                                                                    若此清擾熠

                                                                                                    熠元性性入

                                                                                                    元澄一澄元

                                                                                                    習如波瀾

                                                                                                    滅化為澄

                                                                                                    水名行陰

                                                                                                    盡 P606-2

                                                                                                    超眾

                                                                                                    生濁

                                                                                                    1 二種無因

                                                                                                    2 四種遍常

                                                                                                    3 四種顛倒

                                                                                                    4 四種有邊

                                                                                                    5 四種矯亂

                                                                                                    6 有十六相

                                                                                                    7 八種無相

                                                                                                    8 八種俱非

                                                                                                    9 七際斷滅

                                                                                                    10 五現涅槃

                                                                                                    想 P649

                                                                                                    L4

                                                                                                    滅P651

                                                                                                    -1

                                                                                                    行陰盡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

                                                                                                    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補

                                                                                                    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

                                                                                                    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嗚瞻

                                                                                                    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

                                                                                                    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

                                                                                                    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

                                                                                                    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

                                                                                                    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名

                                                                                                    識陰區宇 P628-2

                                                                                                    若於群召已

                                                                                                    獲同中銷磨

                                                                                                    六門合開成

                                                                                                    就見聞通

                                                                                                    鄰互用清

                                                                                                    淨十方世

                                                                                                    界及與身

                                                                                                    心如吠琉

                                                                                                    璃內外明

                                                                                                    徹名識陰

                                                                                                    盡 P629-1

                                                                                                    超越

                                                                                                    命濁

                                                                                                    1 因所因執

                                                                                                    2 能非能執

                                                                                                    3 常非常執

                                                                                                    4 知無知執

                                                                                                    5 生無生執

                                                                                                    6 歸無歸執

                                                                                                    7 貪非貪執

                                                                                                    8 真無真執

                                                                                                    9 定性聲聞

                                                                                                    10 定性辟支

                                                                                                    想 P650

                                                                                                    L1

                                                                                                    湛入

                                                                                                    合湛P651

                                                                                                    -1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楞嚴卷 10 附 45 交光大師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P651-3

                                                                                                      陰 邊際之淺深 解釋 總較邊際之淺深

                                                                                                      有相為色

                                                                                                      無相為空

                                                                                                      若離諸色相而棲心空淨

                                                                                                      祖家謂之一色邊唯識謂為空一顯色

                                                                                                      是知盡色而不盡空皆未出乎色陰邊際

                                                                                                      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

                                                                                                      但知色為色而不知空

                                                                                                      亦是色者

                                                                                                      知色界之淺者也

                                                                                                      知色空皆色者知色

                                                                                                      界之深者也

                                                                                                      取著曰觸

                                                                                                      厭捨曰離

                                                                                                      斷諸取著而不忘厭捨是猶住捨受之中

                                                                                                      故佛於離幻之後復教離離

                                                                                                      是知盡觸而不盡離亦未出乎受陰邊際

                                                                                                      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

                                                                                                      但知觸為受而不知離

                                                                                                      亦是受者

                                                                                                      知受界之淺者也

                                                                                                      知觸離皆受者知受

                                                                                                      界之深者也

                                                                                                      有念為記

                                                                                                      無念為忘

                                                                                                      除諸念而不忘無念是仍住於靜念之中

                                                                                                      故佛言「有念無念同歸迷悶」

                                                                                                      祖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是知盡記而不盡忘亦未出乎想陰邊際

                                                                                                      而一切無想皆非究竟

                                                                                                      但知記為想而不知忘

                                                                                                      亦是想者

                                                                                                      知想界之淺者也

                                                                                                      知記忘皆想者知想

                                                                                                      界之深者也

                                                                                                      迷位散心

                                                                                                      麤行為生相

                                                                                                      【如瀑流】

                                                                                                      修位定心

                                                                                                      細行為滅相

                                                                                                      【如野馬】

                                                                                                      雖修位定心細行為滅相

                                                                                                      然此細行似滅非滅仍是清擾細遷

                                                                                                      如定中人不免爪生髮長足以驗之

                                                                                                      是知盡生而不盡滅亦未出乎行陰邊際

                                                                                                      而一切滅定皆非究竟

                                                                                                      但知生相為行而不知

                                                                                                      滅相亦是行者

                                                                                                      知行界之淺者也

                                                                                                      知生相滅相皆行者

                                                                                                      知行界之深者也

                                                                                                      有入為湛入

                                                                                                      【蓋泯行流

                                                                                                      而滅歸識海】

                                                                                                      無入為合湛

                                                                                                      【蓋合字有不

                                                                                                      之意即流急

                                                                                                      不見其流】

                                                                                                      始言湛入特表行陰方消識海初入

                                                                                                      按位已當七信齊於四果而圓通正在「聞所聞

                                                                                                      盡」

                                                                                                      終言合湛更名識海久停湛明淨極

                                                                                                      區宇漸啟將通未通按位可當八九十信

                                                                                                      (參閱245)而圓通應在後三結中

                                                                                                      雖視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識境

                                                                                                      咸不免於最細四相所遷

                                                                                                      是知盡湛入而不盡合湛終未出乎識陰邊際

                                                                                                      所謂清光照眼猶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猶

                                                                                                      未究竟

                                                                                                      但知湛入為識而不知

                                                                                                      合湛亦是識者

                                                                                                      知識界之淺者也

                                                                                                      知湛入合湛皆識者

                                                                                                      知識界之深者也

                                                                                                      • 00 2012禪修教理研習營(cover)
                                                                                                      • 0楞嚴講義附件頁數20100110
                                                                                                      • 1 楞嚴經 三細六粗
                                                                                                      • 2 楞嚴經 三細六粗順逆-編碼
                                                                                                      • 3 楞嚴總表一-三觀體相用
                                                                                                      • 4 楞嚴經卷1附1 七處徵心
                                                                                                      • 5 楞嚴經卷2附2 十番顯見
                                                                                                      • 6 楞嚴經卷2附3 別業妄見同分妄見
                                                                                                      • 7 楞嚴經卷2附4 五蘊本如來藏
                                                                                                      • 8 楞嚴經卷3附5 覺性與六入
                                                                                                      • 9 楞嚴卷3附6 六入對照表
                                                                                                      • 10 楞嚴卷3附7 覺性與十二處
                                                                                                      • 11 楞嚴卷3附8 十二處對照表a
                                                                                                      • 12 楞嚴卷3附9 覺性與十八界
                                                                                                      • 13 楞嚴卷3附10 十八界對照表a
                                                                                                      • 14 楞嚴卷3附11 覺性與七大
                                                                                                      • 15 楞嚴卷3附12 七大對照表
                                                                                                      • 16 楞嚴卷3附13 三科七大對照表
                                                                                                      • 17 楞嚴經卷4附14 三細六粗a
                                                                                                      • 18 楞嚴經卷4附15 初心第一義與五濁
                                                                                                      • 19 楞嚴卷4附15-1五濁 楞嚴與他經對照
                                                                                                      • 20 楞嚴經卷4附16 逆生死流六根互用
                                                                                                      • 21 楞嚴經卷5附17 24種圓通1
                                                                                                      • 22 楞嚴經卷5附18 24種圓通2
                                                                                                      • 23 楞嚴經卷6附19 觀音耳根圓證
                                                                                                      • 24 楞嚴經卷6附20 觀音三十二應
                                                                                                      • 25 楞嚴經卷6附21 十四無畏
                                                                                                      • 26 楞嚴經卷6附22 四不思議
                                                                                                      • 27 楞嚴卷6附23 文殊揀選
                                                                                                      • 28 楞嚴卷6附24 三學四根本戒
                                                                                                      • 29 楞嚴卷7附25 安立道場結界
                                                                                                      • 30 楞嚴卷7附26 神咒利益
                                                                                                      • 31 楞嚴卷7附27 眾生世界十二類顛倒
                                                                                                      • 32 楞嚴卷8附28 三漸次頓悟一心
                                                                                                      • 33 楞嚴卷8附29 菩薩五十五位階1
                                                                                                      • 34 楞嚴卷8附30 菩薩五十五位階2
                                                                                                      • 35 楞嚴卷8附31 情想
                                                                                                      • 36 楞嚴卷8附32 十習業因受報次第
                                                                                                      • 37 楞嚴卷8附33 地獄六交報
                                                                                                      • 38 楞嚴卷8附34 十種仙
                                                                                                      • 39 楞嚴卷9附35 諸天果報1
                                                                                                      • 40 楞嚴卷9附36 諸天果報2
                                                                                                      • 41 楞嚴卷9附37 色蘊魔
                                                                                                      • 42 楞嚴卷9附38 受蘊魔
                                                                                                      • 43 楞嚴卷9附39 想蘊魔-簡表 有頁碼
                                                                                                        • P591L1
                                                                                                          • 44 楞嚴卷10附40 行蘊魔-簡表 有頁碼
                                                                                                          • 45 楞嚴卷10附41 梵動經-62見簡表1
                                                                                                          • 46 楞嚴卷10附42 識蘊魔
                                                                                                          • 47 楞嚴卷10附43 五陰魔相(總表)有頁碼
                                                                                                          • 48 楞嚴卷10附44 五蘊魔事 妄想 區盡 總表
                                                                                                          • 49 楞嚴卷10附45 五陰邊際之淺深(細表)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