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 學 系 - scu.edu.t of Liberal Arts and... · 文化研究 沈享民副教授 台灣大學 哲學博士 宋明清新儒家哲學、 知識論、當代中國哲 學、倫理學

Post on 12-Jan-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哲 學 系 外雙溪校區︱人文社會學院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學 系 小 檔 案

◎成立時間:西元1980年◎教師人數:專任 12 人

兼任 12 人

◎現有學生人數:260 人

■ 教學宗旨本系旨在培養專精與宏觀兼具的哲學人才,訓練其思考

能力,並啟導其對社會文化的關懷與瞭解,以及對人文與社會的多方面關注,俾有所貢獻於國內高等教育與學術思想的發展。

■ 教學目標中西並重學思並行專業扎根多元發展行動研究創意巧思永續經營邁向國際核心能力(專業能力指標):邏輯論証與批判思考 道德推理與倫理實踐發展自我的終極關懷 表達與論述人性與多元文化關懷 哲學應用與創意思考哲學史觀與哲學主題詮釋

■ 發展重點一、在良好的師資、設備、圖書及周延的課程規劃與教學實

施下,發展具有特色的中西哲學教育與專業學術之研究。

二、持續擴充中國哲學資料中心(外文系列),以供海內、外學者從事相關之研究。

三、積極建立「知識論全球圖書資料庫」,擴大東吳哲學系的國際學術聲譽與影響力。

四、推動「天道、人性、倫理」、「知識論、邏輯、方法學」與「文化、價值、實踐」這三大主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並發展具有特色的哲學通識課程,推廣哲學普及之教育。

■ 課程設計修業年限:四年畢業學分:128 ( 必修:64;選修:64)一、本系大學部課程之規劃以達成全系課程的整全性與平衡

性為目標,將本系課程在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之間做最合理、也最適合學生需求的配置,近年並推出與就業相關課程,並將於 105 學年度規劃總結性課程,以利學生未來發展。

二、本系碩士班之課程規劃以強化研究生基礎哲學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並注重研究方法之訓練,以養成研究生主動學習與獨立研究的能力;同時,課程內容力求博通與專精並重。在中西哲學各專家與專題之間,做平衡而具整合性的安排。

■ 專任師資本系專兼任師資共三十名,均為具備哲學專業之優秀人

才。

姓名 職稱 學歷 學術專長

方萬全 客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哲學博士

語言哲學、心靈哲學

朱建民 文 理 講座 教 授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

美國哲學、宋明理學、應用倫理學、環境倫理學

米建國 教 授 兼系 主 任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語言哲學、知識論、邏輯

陳瑤華 教 授德國波昂大學哲學博士

康德哲學、德國觀念論哲學、人權哲學、女性主義哲學、應用倫理學

蔡政宏 教 授台灣大學哲學博士

知識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行動哲學

王志輝 教 授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

德國哲學、希臘哲學、政治哲學

莊文瑞 副 教 授台灣大學哲學博士

科學哲學、政治哲學、邏輯、知識論、死亡學

黃筱慧 副 教 授輔仁大學哲學博士

詮釋學、符號學、解構理論、批判理論、文化研究

沈享民 副 教 授台灣大學哲學博士

宋明清新儒家哲學、知識論、當代中國哲學、倫理學

馬愷之 副 教 授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 / 哲學博士

中國哲學史、魏晉玄學、西洋政治哲學、宋明理學

黃崇修 副 教 授日本東京大學東亞思想文化博士

老莊思想、宋明理學、「欲」與「鬱」專題研究、中國鬱病史

范芯華 助理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哲學博士

政治哲學、道德哲學

■ 學術活動及其他本系十分注重學術活動,於學期間安排有例行性的學術

演講與座談,每學年另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95 學年度至 97學年度使用教育部卓越計畫補助壹仟餘萬元舉辦各項大型學術活動如〈東吳哲學講座:國際大師系列(一)~(五)系列〉、本系首創之〈迷你課程(一)~(七)系列〉、各類哲學主題之工作坊及研討會系列等等,98 學年度辦理〈2009國際哲學暑期研習營〉規劃四課程,98~102 學年度再次辦理

〈東吳哲學講座:國際大師系列〉,邀請國際大師進行講座,此系列已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四本圖書,102 學年度續辦理〈德性的轉向與中國哲學(多年期計畫)〉國際學術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以及〈呂格爾、詮釋學與亞洲國際研討會〉。103 學年度辦理〈2015 兩岸高峰論壇〉、〈東西哲學論壇〉,104 學年度辦理〈追隨呂格爾閱讀國際工作坊〉、〈知識與行動國際工作坊〉等。此外,本系於民國 81 年出版《東吳哲學傳習錄》,85 年更名為《東吳哲學學報》,內容以學術性論文與專業書評為主,為本系主要學術活動之一,深受國內外學術界之重視。《東吳哲學學報》為半年刊,其中所發表之哲學論文均需經專家審核通過方能刊登,本學報列入 THCI(台灣人文學引文索引)、THCI 核心期刊及ThePhilosopher’s Index 資料庫。

本系每年舉行教師研究成果發表會及學生論文發表會,按正式學術研討會模式舉行,培養學生學術研究能力。

哲學系學會籌辦多采多姿的康樂、學術與體育活動,每星期三下午五、六節為系會時間,提供學會舉辦各項活動。

■ 獎助學金本系成績優秀的學生可申請各項獎學金,系內、外各單

位亦提供多種獎學金,系內如由前系主任孫振青教授夫人黃先榮女士捐贈之「東吳大學哲學系黃吳戒華女士」獎學金及李賢中教授募得之「東吳大學哲學系沙鷗獎助學金」,系外有「陳果夫獎學金」、「蕭毅虹文學獎學金」、「方東美獎學金」等等皆指定由哲學系學生申請。

助學金部分,除申請校方提供之工讀金外,本系多數教師皆有科技部研究計畫,亦提供工讀機會。

■ 同學未來發展大學是大部份大學生學校教育的終點,學生畢業後即要

進入社會就業。大學教育不僅在陶冶人格與探究真理,且還需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本系近幾年於大學部課程中規劃「哲學的應用」、「哲學實習」、「哲學與創意」、「符號與敘事」、「符號學與文化行銷」及「總結性課程」等等課程,皆希望讓同學能在哲學思考的訓練教育下,增加就業職場相關能力。

對於想進一步從事哲學專業研究的學生,通常需要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本系亦提供論文課程增強研究能力。除此之外,由於哲學是基礎性的理論學科,轉攻其它學術領域亦將有很好的發展。

本系學生畢業後大部份從事需分析與思考之工作,而本系教育著重思辯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宏觀的視野,亦為一般職業之重要技能,學生於在學階段若能再充實其他行業相關職能,於業界必將能有所發展。

一、師資陣容堅強:東吳哲學專任教師都是國際間(包括美國、德國、日本與台灣 ) 著名大學的哲學博士。

二、國際合作豐碩:東吳國際哲學講座系列,城市互動工作坊系列,國際大師迷你課程,國際哲學暑期營。

三、課程內容充實:「天道、人性與倫理」、「知識論、邏輯與方法學」、「文化、價值與實踐」三大主題,「人文社會關懷」、「特色學術發展」、「哲學創意應用」三大課群。

四、學術成果卓越:蔡政宏教授連續獲頒「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學 系 聚 光 燈

◎港澳僑生主要入學管道及名額:

◎聯絡電話:+886-2-28819471轉 6212-6214

個人申請:學士班名額8名聯合分發:學士班名額8名 碩士班名額5名

(106學年度暫定招收名額)

◎招生資訊:http://www-ch.scu.edu.tw/october/enroll_index

更多哲學系資訊

必修課程

課程名稱 學 分

級 課程名稱 學

分 年

級 邏輯 4 一 西洋哲學史(Ⅱ) 3 一 邏輯問題討論 2 一 知識論 4 二 哲學概論 6 一 倫理學 4 二 中國哲學史(Ⅰ) 3 一 形上學 4 三 中國哲學史(Ⅱ) 3 一 總結性課程 4 四 西洋哲學史(Ⅰ) 3 一

課程名稱 學 分

級 課程名稱 學

分 年

級 哲學的應用 4 一 語言哲學 4 三 哲學的應用Ⅰ 2 一 意識哲學 2 三 哲學的應用Ⅱ 2 一 動物的心靈與意識 2 三 道德推理 2 一 哲學與認知科學 4 三 哲學基本問題 4 一 歷史哲學 4 三 西洋哲學經典選讀:

笛卡兒沈思錄

4 一 社會哲學

4 三

佛學概論 4 一 政治哲學 4 三 易經入門 2 一 政治哲學經典選讀 2 三 佛教哲學導論 3 二 晚近政治哲學 3 三 美學 4 二 當代政治哲學 3 三 柏拉圖 4 二 當代經驗主義 3 三 亞里斯多德 4 二 波柏知識論 3 三 進階邏輯 4 二 哲學與文學 3 三 數理邏輯 4 二 跨文化哲學 3 三 邏輯哲學 4 二 馬克思哲學 4 三 中級邏輯 3 二 符號學:羅蘭巴特理論 2 三 悖論 3 二 詮釋學:文本理論 2 三 方法論 4 二 論文 2 三 德國哲學名著選讀 4 二 敘事理論 4 三 人權哲學 2 二 結構主義與解構理論 4 三 法家哲學 4 二 詮釋學 4 三 道家哲學 4 二 歷史哲學 3 三 中國哲學名著選讀 4 二 歷史哲學導論 3 四 中國邏輯學 4 二 歷史哲學議題 3 四 名家哲學 4 二 中國哲學外文資料入門 3 三 兩漢哲學 4 二 社會科學的哲學 3 三 經驗主義 4 二 哲學思考與邏輯推理 3 三 理性主義 4 二 歸納邏輯與驗證理論 3 三 自由意志 3 二 命題模態邏輯 2 三 邏輯實證論 4 二 非古典邏輯 2 三 當代中國哲學 3 二 哲學與創意Ⅰ 2 三 先秦儒家哲學 4 二 哲學與創意Ⅱ 2 三 先秦名辯學 2 二 當代倫理議題 3 三 中國哲學範疇與專題 4 二 後設倫理學 3 三 尼采 4 二 科學哲學 4 三 列奧·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 3 二 社會哲學:基本議題 3 三 女性主義 4 二 3 三 女性主義經典導讀 2 二 3 三 影像中的轉型正義 3 二 社會哲學:歷史發展 3 三 日本的中國哲學研究 2 二 社會哲學:代表人物 3 三 東亞儒學與企業倫理 4 二 英文儒家哲學名著選讀 3 三 符號學與文化行銷 2 二 英文道家哲學名著選讀 2 三

2 三 呂格爾時間與敘事 4 三 哲學實習Ⅰ 2 三 美國哲學史 3 三 哲學實習Ⅱ 2 三 行動哲學 3 三 符號與敘事 4 三 死刑與人權 3 三 歸納法 3 三 實踐知識 4 三 應用倫理學 3 三 心與認知哲學 2 三 康德哲學 4 三 希臘哲學名著選讀 3 三 康德倫理學專題 2 三 知覺的哲學 3 三 康德倫理學 3 三 痛苦與惡的哲學 3 三 哲學人類學 4 三 情感的哲學 6 三

墨家哲學 4 三 道德心理學 6 三 清代哲學 3 三 周易經傳概論 2 三 現代新儒學 4 三 黑格爾哲學 4 三 魏晉新道家 3 三 醫療與人權 3 四 才性學 3 三 人權的哲學 3 四 宗教哲學 4 三 健康與人權 3 四 藝術哲學 4 三 宋明哲學 4 四 分析哲學 4 三 宋明儒家專題 6 四 批判理論 4 三 符號學 4 四 維根斯坦哲學 4 三 戴維森的語言哲學 2 四 心靈哲學 6 三

選修課程

2016年8月-2017年7月適用2016年8月-2017年7月適用

女性主義哲學:社會與政治

十九世紀歐洲哲學:歷史理論

十九世紀歐洲哲學:人性理論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