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
29

doc (4).doc

Dec 25, 2015

Download

Documents

viviywei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doc (4).doc

二年级课文: 

识字教学: 

Page 2: doc (4).doc
Page 3: doc (4).doc
Page 4: doc (4).doc
Page 5: doc (4).doc
Page 6: doc (4).doc
Page 7: doc (4).doc

 

附件一: 

考查活动 

Page 8: doc (4).doc

附件二: 

演示文稿 

Page 9: doc (4).doc
Page 10: doc (4).doc
Page 11: doc (4).doc

书: 

Page 12: doc (4).doc
Page 13: doc (4).doc

学生的反馈信息: 

Page 14: doc (4).doc
Page 15: doc (4).doc

 

Page 16: doc (4).doc

郭史光宏评课:仅就以上的教学设计,谈一谈个人意见。 

1. 课文中心地位的缺失。虽说这是一堂“识字教学”,但毕竟是从课文带出词汇(分散识字),由扫清文字障碍来理解课文。课文在整个教学中应该处于中心位置,一切识字教学活动,都该围绕课文展开,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然而,纵观以上教学设计,课文在整个教学中似乎只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只出现在“导入”和“结束”的部分,可有可无。默读了课文后,教师就完全脱离课文,进入独立的词汇教学,一直到最后才又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教学步骤中,教师也选择完全脱离课文,而对个别词汇进行独立教学。这样的设计看似条理分明,其实单调轻薄,略显沉闷,在没有课文语境的辅助下效率也不高, 

建议:从课文带出词汇,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时时紧扣课文、回到课文、利用课文,在课文的语境中进行教学。如此,学生在识字的当儿,又能理解课文,两者可有机结合,相互辅助,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内容的不当。我们来看看这堂识字教学选了哪些词汇作为教学内容:篮、绳、飘、晒、随、立

Page 17: doc (4).doc

刻、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其实就存在问题。首先,这些词汇在选择与分类上,动机都不明显,看不出教师选择这些教学内容的目的,也没办法彰显教学重点(当然,从教案中“教学重点”的写法来看,相信教师本身对此也很模糊)。 

再说,教师选的 7个词汇中,有 6个是单字。个人认为,由于单字有许多配词的可能,与不同字配成不同的词又会有不同的含义,从单字进行教学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一般上我们都会从“篮子”、“绳子”、“随风飘动”、“晒干”、“院子”这样一种在课文中语义明确的词汇下手,若有必要,在深入分析其中某个占主要地位的生字。 

3. 考查卷的失误。考查活动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达到该课的学习目标。那么我们来看,以上教学设计中的考查卷,是否能测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很明显,以上的考查卷是不理想的。个人认为,就算学生不大理解词汇的含义,也能靠技巧,根据语感或词性的不同来进行猜测,回答考查卷的填充问题。 

举个例子,第 1题,潜在的答案选择其实只有“绳”、“院”和“篮”,因为其他选择跟“子”根本就配不上。类似问题在第 2、4、6题更是明显。 

建议:“篮子”、“绳子”、“院子”是实词,是名词,指的是具体的东西。要进行词义的考查,除了填充其实还有许多更适合的方式,如:在某图片中,圈出里头的篮子、绳子和院子。而“随风飘动”、“晒干”是动词,“立刻”是虚词,则可设计更适合的考查卷,比如选择题,或者更专业的填充题。 

4. 教学重点的不明确。先看“预期学习成果”,这里写上的是 2.3和 3.2。2.3尚可接受,3.2则属于写字教学的范畴,既然教学中没进行写字教学,考查活动也没考查学生的写字,所以不甚恰当。“本课学习成果”则主要是两项:认读、应用,这都属于识字,无关写字。 

“教学重点”是整堂课的核心,一堂课的成败,许多时候都看教师对重点的认识有多清晰,能否在教学中紧扣教学重点,做到层层递进。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点是这么写的:“认识生字新词”。这样的写法,其实只说明这是一堂识字教学,称不上“重点”,流于表面,而没办法把真正的教学重点具体表达出来。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本课重点其实不甚了了,只一心想着教生字新词,一个词一个词逐个解释就行。这里头,我们看不见一条统领全局的教学主线,也看不到专业的设计。 

回到根本,个人觉得这是因为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概念掌握不足。 

建议:钻研教材,找出课文的主要脉络与语文教育价值之所在,确定教学重点。有意识的选择重点词汇,在课文的语境中找出统领全局的主线,进行设计,轻重分明。(这其实不容易,还是多尝试多思考,多请教老黄吧!) 

其他: 

1. 思维技能的部分流于表面,“诠释”在这堂课中也没能凸显。 2. 道德价值的部分显得牵强做作,且没能与课文结合,贯穿于整堂课中,效果不大的,只会流于口号。

Page 18: doc (4).doc

 3. 课件的设计也大有问题,这里就不详谈了。 

这一回我视察的学生,有我自己的学生,也有不是我教过的学生。 即使不是我的学生,提过一次而捉到“阅读教学”的概念的,还是大有人在。反观我自己的学生,却依然是停留在“主观地选择生字新词”,“独立教导生字新词”,“脱离课文教生字新词”,“摆不脱教师指南的建议”,“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等泥沼之中,不可谓挫折不大。我真怀疑我会教学么?连大学毕业生我都教不好,还谈什么教育推手? 

Page 19: doc (4).doc
Page 20: doc (4).doc
Page 21: doc (4).doc

先炳评课: 连难点和对策都忘记,您能够相信这是  设计的教案? 重点是“认识生字新词”,到底要的是什么?“认识”不是  象的概念么? 本课学习成果中的“认读”(还不是“读准”,这要求认得那个字,读得出来就是)和“填空”,就是这堂 完成的任务? 

引用:

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收衣服”

还真莫名其妙。 

到底要说什么? 怎么知道学生已经明白? 明白“收衣服”是什么,和本课的教学有什么关系? 如果学生真的知道什么是“收衣服”,难道不知道收衣服要到哪儿收,要用什么收,为什么要收?还真周星驰的说。 

再有,也是提过N次的,预期学习成果和本课学习成果应该是相呼应的。 请问,哪项可以看出教师要学生“通过字形或部首理解字义”呢? 3.2显然是写字教学,本课学习成果可有反映这个要求? 

我常说,教案的第一页构思,就可以看出设计者的概念是否清晰。 如果是存在那么多毛病的话,还叫我深有感触! 

为什么会如此? 真的不明白我讲的是什么? 

“听课与评课”2006-2011完全没有启示? 上个学期上了我 60个小时的课,加上阅读教学营的数十个小时的讨论,依然是脑子一片空白? 

看来我真的是说话不清,概念不明了。 

可是神童却又看得出这点: 宏爷 写到:

Page 22: doc (4).doc

4. 教学重点的不明确。先看“预期学习成果”,这里写上的是 2.3和 3.2。2.3尚可接受,3.2则属于写字教学的范畴,既然教学中没进行写字教学,考查活动也没考查学生的写字,所以不甚恰当。“本课学习成果”则主要是两项:认读、应用,这都属于识字,无关写字。 

“教学重点”是整堂课的核心,一堂课的成败,许多时候都看教师对重点的认识有多清晰,能否在教学中紧扣教学重点,做到层层递进。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点是这么写的:“认识生字新词”。这样的写法,其实只说明这是一堂识字教学,称不上“重点”,流于表面,而没办法把真正的教学重点具体表达出来。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本课重点其实不甚了了,只一心想着教生字新词,一个词一个词逐个解释就行。这里头,我们看不见一条统领全局的教学主线,也看不到专业的设计。

再谈回教学重点。 

引用:

“教学重点”是整堂课的核心,一堂课的成败,许多时候都看教师对重点的认识有多清晰,能否在教学中紧扣教学重点,做到层层递进。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点是这么写的:“认识生字新词”。这样的写法,其实只说明这是一堂识字教学,称不上“重点”,流于表面,而没办法把真正的教学重点具体表达出来。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本课重点其实不甚了了,只一心想着教生字新词,一个词一个词逐个解释就行。这里头,我们看不见一条统领全局的教学主线,也看不到专业的设计。

神童说得很好,那么在《收衣服》这篇课文的“初步理解”时,我们如何可以捕捉到合适的教学重点? 

我们不妨从实习生的构思出发。 预期学习成果 2.3是“根据字形或部首,理解字的相关意义”,这不是可以统领全局的一个方法么? 

只要精讲其中一个字,例如“篮”,确认学生明白“根据部首理解字义”的窍门,既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去推敲其他的字义了。 实习生还可以直接用以下活动作为巩固或补充教材: 

Page 23: doc (4).doc

孩和刻,饱和抱,不也可以从部首推敲出字义? 

其他如所准备教学的“绳、飘、晒、随”,不都可以放手么? 

这样的教学,不需要 20分钟就可以完成任务,而且对孩子们的学习来说,是更有意识的,因为老师在培养孩子们自觉识字的能力。

顺带一提,实习生准备的图片,篮子是多样的,有竹编的,有藤制的,有塑料的……但是实习生教学时却又强调“篮子是竹编制的,所以要用竹字头”,这可就有点莫名其妙。 

Page 24: doc (4).doc

 

为何不顺势说明造字是根据那个时候的文化决定呢? 以前是用竹编制,现在对然进步了,各种材料都可以用,但是在文字上,还是要保持原本的“竹字头”。这是表示尊重源头,不要制造混乱。同样的像“碗”也是一样。 即使是“词”,也有同样的现象。 例如“黑板”,我们可以不可以说今天的黑板是青色的,所以应该改称“青板”;或者“马路”上面不再有马奔驰,所以该称为“车路”? 

知道源头,保留文化资产,是多么重要的事啊!

其二,我们也可以跳出“生字新词”教学的习惯,加强阅读教学。 

若然,这堂课的词语选择,以及释词方法,都要做出调整,以便符合阅读教学的原理。 神童说得好: 

引用:

课文在整个教学中应该处于中心位置,一切识字教学活动,都该围绕课文展开,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

实习生没有扣紧课文,所以在解释“随”字时,就表现得不知所措。 课文中是“随风飘动”,练习题中还有“随风飞舞”,这个“随”字就那么难解决? 

Page 25: doc (4).doc

 

若扣紧课文,不但问题很好解决,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 把课文中的“一件件”和“一只只”都标出来讲,比较“一件件”和“一件”,以及和“一件一件”的不同,学生就会想象得到一件件衣服随风飘动的美景。 

何以一件件飘动着的衣服会像一只只的鸟儿呢? 充分利用插图,应该也可以说明。

导入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揭示课题,而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有个定向。 要思维定向,则该给学生思考,并且有机会发言,起着“热身”的效果。 以下这个构思可以起着这样的效果么? 

步骤一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步骤? 那还得看它是不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Page 26: doc (4).doc

实习生让学生分组阅读不同的段落,然后在黑板上写出“生字新词”,这显然是为了做而做。 目的? 

让学生分组分段读,学生则只是为了找生字而读,不是为了“初步理解”。先指定哪一组读哪一段,则学生不会通读整篇课文,只是寻找他要给的“答案”。

教师的板书,考虑也不周详。 过去,我们都要求学生在写好教案后,也构思一下怎样使用黑板。把黑板的平面图画出来,并构思好怎样使用。 

也许是觉得麻烦,所以现今的实习生都不再这么做。 结果黑板往往是兴笔涂画,没有条理的: 

Page 27: doc (4).doc

 

 

突然冒现笔画递增法,还真叫我惊艳! 爬爬格子去: 

kuanghong 写到:

3. 考查卷的失误。考查活动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达到该课的学习目标。那么我们来看,以上教学设计中的考查卷,是否能测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很明显,以上的考查卷是不理想的。个人认为,就算学生不大理解词汇的含义,也能靠技巧,根据语感或词性的不同来进行猜测,回答考查卷的填充问题。 

举个例子,第 1题,潜在的答案选择其实只有“绳”、“院”和“篮”,因为其他选择跟“子”根本就配不上。类似问题在第 2、4、6题更是明显。 

考查活动是验收成果的重要项目。 设计的活动必须要能够考核自己的教学重点。 

实习生自己也察觉: 很多学生不会读题目。是的,题目有太多生子新词,学生不会回答,是不是表示今天的教学失败? 

我在课室时就发现这种情况。 有同学两三分钟就做好习题: 

Page 28: doc (4).doc

同一个时间,还有同学在抓破头皮: 

 

答卷上却依然是空白: 

Page 29: doc (4).doc

 

实习生除了该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外,也该反思学生该用什么方式作答才有效。

从这两个答案,又可以做些什么反思? 

 

Page 30: doc (4).doc

会作答,是不是教师的成功? 不会作答,是不是教学中忽略了该强调的重点项目,以致学生依然彷徨? 

如果出现“会的本来就会,哪怕老师没有教;不会的依然不会,虽然老师已经教了 1小时”,这种情况是不是很糟糕?

黄先炳:kuanghong 写到:

教师选的 7个词汇中,有 6个是单字。个人认为,由于单字有许多配词的可能,与不同字配成不同的词又会有不同的含义,从单字进行教学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一般上我们都会从“篮子”、“绳子”、“随风飘动”、“晒干”、“院子”这样一种在课文中语义明确的词汇下手,若有必要,在深入分析其中某个占主要地位的生字。 

忘记和宏爷讨论这点。 在识字教学的原则中有这么一条:“坚持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也就是说低年级(一般指一二

Page 31: doc (4).doc

年级)该多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和词汇教学的重点略有差异。 二者虽然都要教形音义,但是前者尤要重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后者会更加偏向应用。 因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教师是可以以“字”为单位,然后进一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_________________